《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时间安排(参考) 176学时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其目标是让课程描述 学生熟悉职业岗位上常见底盘故障现象,学会对故障现象的排除思路和维修方法,为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素养目标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2.在教学中树立学生务教学目标 实踏实扎实的工作态度; 3.培养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习惯,严格的质量要求。 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各组成部件的更换和基本检查技能; 2.对各类分项工作的工作流程有一个基本了解,能够承担汽车底盘维修作业、维修方案制定等工作任务。 知识目标 1.能描述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 2.能正确使用汽车底盘的相关拆装,检测工具; 3.掌握汽车底盘各部件功用; 4.掌握汽车底盘各部件结构组成。 1.更换离合器分泵与总泵 2.检查半轴防尘套 3.检查调整离合器踏板位置 4.轮胎检查与换位 工作任务 5.检查悬架 6.检查减振器 7.四轮定位 8.检查与更换转向拉杆 9.检查与更换转向助力油 10.检查转向盘自由行程 11.检查与调整制动踏板行程 12.检查与更换制动盘与制动块 13.检查与更换制动液 14.检查与更换驻车制动鼓与制动蹄 1.了解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功用和类型,了解液压式操纵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离合器总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离合器分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半轴功用,掌握转向驱动桥半轴结构,掌握万向节结构与特性,了解防尘套; 3.了解离合器系统组成,了解离合器系统工作原理,掌握离合器自由行程,掌握离合器位置调整的方法; 4.了解车轮和轮胎的功用,了解轮胎的类型与结构,了解轮胎规格,掌握轮胎异常磨损的常见形式与原因,掌握轮胎换位的方法; 5.认知悬架的基本组成与类型,认知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的组成及其各部件间的连接关系,描述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的工作原理及其各自特点,根据工艺标准流程对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进行拆装,掌握悬架的基本检修方法; 6.了解悬架功用,了解悬架类型,掌握减振器功用,掌握减振器结构与工作原理,能分析各种检测结果并对修复质量进行检查; 7.了解行驶系统功用与组成,掌握车桥功用,掌握四轮定位参数,能正确使用工作过程 要求 四轮定位设备对车辆进行四轮定位检查并调整,能分析各种监测结果并对修复质量进行查验,能根据环保要求,正确处理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废料和损坏零部件; 8.了解转向拉杆球头安装位置及功用,了解转向拉杆球头结构,了解转向拉杆球头工作原理; 9.了解转向助力油的性能,掌握转向助力油真伪的辨别方法; 10.了解转向系统功用和原理,了解转向系统的类型,掌握转向盘的结构和功用,掌握转向盘自由行程; 11.了解制动踏板结构,掌握制动踏板行程; 12.了解制动系统功用、组成和类型,掌握钳盘式制动器结构与工作原理,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对制动盘及制动块进行检测与维修,能分析各种监测结果并对修复质量进行查验,根据环保要求,正确处理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废料和损坏零部件; 13.了解制动系统原理,掌握制动液作用及使用周期,能正确选择设备对制动液进行检查与更换,能分析各种检测结果并对修复质量进行检查,能根据环保要求,正确处理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废料和损坏零部件; 14.认知驻车制动系统功用及组成,掌握驻车制动工作原理,掌握检查与更换驻车制动系统的方法。 岗位角色 汽车岗位机修工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要点。教学方法:1、采用讲练教学组织 结合,利用理实一体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3、采用工学结合;4、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教学地点在校内的汽车构造学习过程 与维修多媒体教室,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综合教室,及校内的汽车要求 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仿真室及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教学载体 与设备 考核方法
二、课程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 (企业工 作任务) 更换离合器总泵与分泵 1 17 1.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功用和类型; 2.液压式操纵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离合器主缸和分离缸的结构; 3.离合器主1.能正确选择更换设备; 2.能按正确的操作步骤对离合器主缸和分离缸进行更换; 3.能对更换结果进行检查。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学时 支撑知识点 技能要求 职业素养 评价 教学方法 汽修楼底盘实训室标配设备; 建立过程考核(任务考核)与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55%,期末考核占45%。 自评 学法 4.项目教学法 缸和分离缸的工作原理。 生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检查半轴与防尘套 2 11 1.半轴的结构和功用; 1.能正确使用工具,2.转向驱动根据标准工艺流程桥半轴结构; 对半轴进 行检查; 3.万向节的2. 能正确结构; 使用工具,4.防尘套的根据标准基本知识。 工艺流程 对半轴防尘套进行检查; 3.能对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检查。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遵守职业规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自评 学法 4.项目教学法 检查调整离合器踏板位置 3 8 1.离合器系统组成; 2.离合器系统工作原理; 3.离合器自由行程; 4.离合器位置调整的方法。 1.正确使用工具,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对离合器踏板的位置进行检查; 2.正确使用工具,能根据标准工艺流程对离合器踏板的位置进行调整; 3.能对调整结果进行检查。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自评 学法 4.项目教学法 轮胎检查与换位 11 1.车轮的类型、结构和功用; 2.轮胎的规格; 3.轮胎异常磨损的常见形式和原因; 4.轮胎的检查和换位方法。 1.能正确对轮胎进行检查; 2.能正确进行车轮换位; 3.能对轮胎检查和换位的结果进行检查。 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和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的能力。 5 检查悬架 13 1.悬架的基本组成与类型; 2.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的组成及其各部件间的连接关系; 3.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的工作原理及其各自特点; 1.能按确的操规范对架进行查; 2.能按正确的艺流程悬架进更换; 3.能对成任务结果进检查。 6 检查减振器 13 1.悬架的类型和功用; 2.减振器的结构和功用; 3.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认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正作悬检照工对行完的行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4 自评 学法 4.项目教学法 自评 学法 4.项目教学法 1.能正确使用工具,按照操作规范对减振器进行检查; 2.能对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检查。 自评 学法 4.项目教 真的工作作风。 学法 7 四轮定位检查 15 1.行驶系的功用和组成; 2.车桥的功用; 3.四轮定位参数。 1.能正确使用四轮定位仪对车辆进行四轮定位检测; 2.能正确使用四轮定位仪,按照工艺流程对车辆进行四轮定位调整。 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自评 学法 4.项目教学法 检查与更换转向拉8 杆球头 10 1.转向拉杆球头安装位置及功用; 2.转向拉杆球头结构; 3.转向拉杆球头工作原理。 1.正确使用工具,根据标准工艺流程对转向拉杆球头进行检查; 2.正确使用工具,根据标准工艺流程对转向拉杆球头进行更换。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自评 学法 4.项目教学法 检查与更换转向助9 力油 9 1.转向助力油的性能; 2.转向助力油真伪的辨别方法 1.能按操作规对转向力油进检查; 2.能按正确的作流程转向助油进行换。 照范助行照操对力更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安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自评 学法 4.项目教 1.转向系统的功用和类型; 2.转向盘的结构和功用; 3.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4.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11 1.能正确使用设备,按照操作规范对转向盘的自由行程进行检查; 2.能按照标准的工艺流程对转向盘的自由行程进行调整; 3.能对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检查。 11 检查与调整制动踏板行程 11 1.制动踏板结构; 2.制动踏板行程。 1.能正确使用工具对制动踏板行程进行检查; 2.能正确使用工具,按照操作规范对制动踏板行程进行调整。 1.制动系统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钳盘式制动器的结构; 3.钳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14 1.能正确使用工具对制动盘与制动块进行检查; 2.能正确使用工具,按照标准工艺流程意识。 学法 检查转向10 盘自由行程 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自评 学法 4.项目教学法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自评 学法 4.项目教学法 12 检查与更换制动盘 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自评 学法 与制动块 对制动盘3.培养学与制动块生的安全进行更换。 意识和责任意识。 1.能正确使用工具,按照标准工艺流程对制动液进行检查; 2.能正确使用工具,按照标准工艺流程对制动液进行更换。 3.能对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检查。 1.能正确使用工具,按照标准工艺流程对制动鼓与制动蹄进行检查; 2.能正确使用工具,按照标准工艺流程对制动鼓与制动蹄进行更换。 3.能对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检查。 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评 4.项目教学法 13 检查与更换制动液 11 1.制动系统原理; 2制动液作用及使用周期; 3.制动液进行检查与更换的方法; 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学法 4.项目教学法 检查与更换驻车制动鼓与制动蹄 17 1.驻车制动系统功用及组成; 2.驻车制动工作原理; 3.检查与更换驻车制动系统的方法。 14 1.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评 1.案例教学法 2模拟教学法 3.任务教学法 4.项目教学法 15 16 复习 机动 3 2 17
总学时 176 三、任务单元划分
序号 学习情境 任务单元 1.更换离合器分泵与总泵 1 汽车传动系 2.检查半轴防尘套 3.检查调整离合器踏板位置 1.轮胎检查与换位 2.检查悬架 2 汽车行驶系 3.检查减振器 4.四轮定位 1.检查与更换转向拉杆 3 汽车转向系 2.检查与更换转向助力油 3.检查转向盘自由行程 1.检查与调整制动踏板行程 2.检查与更换制动盘与制动块 4 汽车制动系 3.检查与更换制动液 4.检查与更换驻车制动鼓与制动蹄 四、考核方式
建立过程考核(任务考核)与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55%,期末考核占45%。
过程考核(55分) 考核方式 素质考核 (10分) 教师评价+小实施方案 组评价+自评 出勤、安全、考核标准 纪律、协作精神 任务计划(5分) 任务完成情况(10分) 预习内容(3分) 过程记录(4题型主要包括: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分数期末考核(试卷) 实操考核 (30分) 工作页考核 (15分) 考教分离,学校统一组织 (45分) 汽车底盘实训室、教室 汽车底盘实训室、教室 汽车底盘实训室、教室 教学地点 汽车底盘实训室、教室 参考学时 17 11 8 11 13 13 15 10 9 11 11 14 11 17 53 30 52 36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操作过程(10分) 分) 工具使用(5分)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建议
分析(8分) 比例命题教师自定 (1)以“4S店底盘常见故障”为设计主线,将传统课程知识内容打散,以够用为度原则,引入必要的理论知识,强化技能训练。
(2)教材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排故思路与方法有深刻地理解与认识。
(3)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教材内容应有相应扩展,将其他车型底盘故障的排故过程等纳入教材,以拓展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二)教学建议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教学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进行。
(2)有条件的学校应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教学任务的辅导员,传授经验性知识与技能。
(三)师资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实物及教具模型。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建议师生比在1:15~ 1:20左右,配备 3~5人一台(套)的教学设备。
(四)资源利用
(1)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投影、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仿真软件、汽车各系统总成和部件实物创设生动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
(2)充分利用各汽车维修企业的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习工位的需求。
(五)教学评价
(1)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能力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实际操作考核与虚拟操作考核两种方式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方法、工作安全意识等。根据考试项目与考试方法标准详细地制定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
(2)学生成绩评定,应综合平时作业、课堂积极性、平时测验及考试等情况综合进行,
坚持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原则,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3)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上的创新意识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支持,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