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周
第六单元
21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 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22.牧 场 之 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 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 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四 、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六 、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教学难点】
解读、悟读课文,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 ,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
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 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二、 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三、 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第十二周
24 麦 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
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二、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 .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3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4 .挂图。
第一课时
一、 复习词语:
1 .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 .听写词语。
3 .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1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 .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 .组内交流。
4 .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5 .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 日积月累:
1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 .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一、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 口头交流展示:
1 .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 .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 习作:
1 .精彩回放:
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词佳句。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 .学生习作:
教师启发思路。
教师个别指导。
同桌互相交流
推荐代表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独立进行修改
3 .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 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