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问题的思考

来源:东饰资讯网
2011年l2月 环境研究与监测 第24卷 调查研究(58~60) 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问题的思考 林庞锟 (惠州市龙门县环境监测站 广东 惠州 516800)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现状,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在 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完善制度,努力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矿 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矿山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G)11045(2011)04—58—03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 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 础。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 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 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建国 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 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矿业发展迅 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2010年8 速,为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 月以来,我国甘肃舟曲、四川绵竹和汶川、云南贡山 由于发展方式粗放,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也造成 等地相继发生山洪及泥石流地质灾害。8月20日,国 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做 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通 1 我国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现状 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2010年入汛以来,全国 l19座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被淹或部分被淹,特 据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 别是甘肃省甘南、陇南、天水部分地区普降强暴雨, 我国因采矿活动造成采空塌陷、地下水疏干、地质地 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致使9座尾矿库溃坝,10 貌景观破坏等问题,已严重危害矿区人民正常的生 座尾矿库尾砂外泄,l12座尾矿库遇险。目前唐山市 产生活,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 矿区面积近15o0km2,形成采煤沉降区及波及区 计,全国1 13108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 280km ,其中采煤塌陷区75km 。铁矿及金矿开采造 hm2,占矿区面积的26%;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 成的踩空区及波及区100km 。 地面积达238_3万hm ,占矿区面积的47%;采矿引 1.2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 发的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累计12366起,造成直接经 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 济损失166-3亿元,人员伤亡约4250人,面临的地质 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 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 1.1诱发地质灾害 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 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 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 收稿日期:201l—O7—23 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在震动全国 作者简介:林庞锟(1982一),广东龙门人,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研究工作 的“7・3”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发生40天后,南方都市 第4期 林庞锟: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问题的思考 报深入紫金山周边调查,距离紫金山最近的碧田村, 地贫瘠,植被退化,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 形成,极易被雨水冲刷;由于排土场和尾矿占地,形 成地面的起伏及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 常驻人口1300余人,过去1O年一共有40人患癌, 其中35人已去世。仅一山之隔的武平县,一座银多 冲刷加剧。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 金属矿,相继被三家公司开采。附近的悦洋片村在过 使水土更易移动,去5年内产生了70余名癌症患者,他们大多数已死 持都是致命的打击,严重威胁了动植物的生存。 于胃癌、肺癌、食道癌、肠癌。据2008年第五届中国 肿瘤学术大会上公布的统计,近20年来,中国的癌 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症发病率约在1‰~1.5‰之间,碧田村的发病率是这 个数字的3倍,最靠近矿山的一个自然村发病率几 矿山环境问题近些年来显得尤为突出,其根本 乎在十倍左右。矿山开采之前,癌症很少,开矿之后, “得病死的大部分都是因为癌”。 1.3土壤退化与污染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口膨胀需要 开发矿产资源来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采矿造 成的土地利用变化虽然发展了经济,但造成了严重 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对水土流失和河流泥沙带来极 其不利影响。豫陕晋接壤区人烟稀少,林草茂密,上 世纪80年代后期,国营和个体企业纷纷投入开采金 矿,在1万多km2的范围内有开采点3000个,年产 黄金30万两,虽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直接 破坏植被面积168km2,侵蚀模数由每年1030t./km 增 加到1458t/km ,同时弃石废渣1645万m,,暴雨时形 成人造泥石流和滑坡。采矿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土 流失,而且其废弃物严重污染当地水质。该矿区大小 选矿厂和个体土法混汞碾佯者鳞次栉比,所产生的 废水中含汞、铅等有害物质注人当地水系,致使水资 源受到严重污染,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铜铁矿 冶炼排放的SO:等有害气体所及之处,危害植物生 长。 采矿生产过程是对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强烈的 形式之一,是人类改造地球外貌的强有力因素。在开 采矿产过程中,人类往往要从天然储藏地点移走大 量岩土到相当远的距离,所有这一切不仅在直接开 采的地点,而且在距它们相当远的地方也会造成自 然界的重大变化。同时不仅改变岩石圈的组成和结 构,而且改变包括生物圈在内的整个自然综合体。由 于强度开采矿产所产生的自然综合体的变化,通常 对生物圈产生不良后果,导致周围环境的恶化,水土 流失严重。 矿山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露天矿坑和井工 矿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 原因在于我国矿业长期以来实行的粗放型资源利用 模式,以牺牲矿山环境为代价进行大规模超强度矿 产资源开采。目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存在 以下问题: 2.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有些地方政府不重视矿山生态保护,矿山企业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责任制度和专门的立法规范,矿业权人只重视开采 资源,普遍缺乏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意识。一些地方在 政府的宏观决策中,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保护,重项 目审批,轻环境监管,对环境管理、环保执法行政干 预的现象较为严重。矿产资源开发的设计方案中也 没有把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作为重要内容。一些企业 为追求高额利润至今还采用已经淘汰的落后技术和 工艺,污染物无组织排放,企业管理混乱。很多矿山 企业根本不知道要履行环保手续,要进行生态保护 与生态恢复。管理机关也没有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和恢复治理作为对矿业权人的重要要求,导致矿山 地质环境保护压力很大。 2.2法律法规不健全 长期以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缺乏专门的立法, 只是散见于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之中,缺 乏独立、统一和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对其 加以规范。分散的规定导致实践中针对性和操作性 不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无法可依。 2.3矿山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不到位 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到环保、国土、安全监 察、水利、林业等部门,大部分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 监管体系,没有真正落实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的责 任,使矿山生态环境监管在很多地方出现“真空”。 2.4治理资金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政府投入矿山环境治理的资金严重不 环境研究与监测 第24卷 足,近两年来,虽然在两权使用费和价款中安排了一 资源可持续供应体系。 3.3建立健全矿山保护机制,严格矿山生态环境监 管 定的资金,但远远不能满足矿山环境治理的需要。就 目前来看,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 压力很大。不少矿山未预留生态恢复治理资金,地方 采取切实有效的长效管理措施,将矿山生态环 政府也未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职 境保护监督管理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生产的全过 责,造成许多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存在无人“买单”的 程,形成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 现象。云南、陕西、吉林、辽宁等地区普遍存在历史 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 “欠账”问题。目前企业基本没有专门用于保护号恢 与监管的力度,环保、国土、安监等部门坚持开展经 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资金,开采矿产资源产生的 常性的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整治中小矿山企业,严肃 环境成本也未列入企业生产成本,导致矿山地质环 查处违法行为,形成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境被破坏后,企业没有专项资金进行治理。业内人士 3.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表示,目前的矿山监管情况是:局部有好转,但整体仍 在恶化。 3 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着重研究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及防治技 术,矿业“三废”的处理和废弃物回收与综合利用技 术,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利用技术。鼓励新技术、 新工艺的开发与推广,增加科技投入,促进资源综合 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当前,中国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持 3.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矿山生态环境 续增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按照 保护 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 开展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信息交流与培训, 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完善制度,努力将矿产资 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管理经 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 验。外商到中国来,不仅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先进 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 展。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就是进行矿山环 境治理,来恢复生态环境,从而有效解决人地矛盾。 3.1进一步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体系 的理念和技术。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必须努力学习 国际上先进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经验,不断 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3.6明确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建立多渠道投资 机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制度保障不足, 是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步伐缓慢的主要原 明确地方政府是当地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第一责 因。我们要抓紧研究和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专 任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尽快落实费用 门法规,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承担主体和实施治理的主体,力争治理资金和各项 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为矿山生态环境管 工作落实到位。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矿山生态保护与 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提供法律支持。 生态恢复的经济政策,建立矿山生态恢复保证金制 3.2强化政策导向,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通过制定、完善经济、技术等扶持政策,推动矿 度和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秉着“谁投资、谁 受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 山企业开发,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方法与设备,提高 资金,.多渠道融资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工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矿山废弃物的排放量;鼓励矿山 作。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与开发,建立多元化的矿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