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汉语拟声词独特的语法功能属性

来源:东饰资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1卷第4期 2006年8月 I ̄t Jtl理_T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01.21 No.4 Aug.2006 【语言・文学研究】 试论汉语拟声词独特的语法功能属性 朱英贵 (成都大学中文系,成都610106) 摘要:本文从汉语拟声词的内部分类、外部界限、语法功能、类别意义等角度论述了它不容忽视的独特的语法 功能属性,探讨了拟声词的一些不大为人们注意的本质问题。 关键词:汉语;拟声词;语法;功能;属性 中图分类号:H146 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580(2006)04—0o99—03 、汉语拟声词的独特性不容忽视 语法> ,该书将拟声词(称作象声词)专列为一章。分为三节, 这里讨论的拟声词是指用词的形式来摹拟人发出的表 情态的语音、自然界中物体发出的声音以及人类社会中事件 发出的声音所构成的造句单位.它的作用是在表达中对所涉 从作用、分类、语法功能三个方面确认了拟声词是一个独立 的词类,然而却将其看作虚词,这还有进一步商讨的必要。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11991年增订一版已将 拟声词作为一类独立的实词阄.称为“象声词”.1997年的增订 二版则将“象声词”改称为“拟声词”.继续看作一类独立的实 词,并指出:“拟声词能做状语、定语、谓语.这根形容词有相 似之处,但是它又能做独立语,而且不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 词修饰,这又跟形容词不一样。它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实词。” 到了20o2年的增订三版基本上维持增订二版的表述.只 是删减替换了一些例句。I8l但该书对拟声词的外部界限和 语法意义的认识还有待深入.在增订二版讲叹词时所举的能 作句子成分的叹词例子.如“他哼了一声”中的“哼”和“只听 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中的“喂、喂”.实际上应看作拟 声词。这两个例子及其讲法在增订三版中已被删去。 汉语里的拟声词是一种很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 自然 界与社会生活中有多少种进入人们听觉的不同声音.语言中 就应当有多少个表现这种声音的拟声词.因此它的数量是相 当丰富的。只不过由于方块汉字的限制.能写到书面上的拟 声词是有限的,13语里还有大量的拟声词是无法用汉字来表 示的。拟声词大量地活在13语之中.它的生命力和表现力都 是极强的,在表达中适当并且恰当地使用拟声词.往往能收 到声情并茂的修辞效果。特别是从语法分析的角度来看.拟 声词具有与众不同的明显的语法特点.它完全可以跟别的词 类划清界限,它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词类.而且是属于实词 范围的不容忽视的一个独特的词类 二、拟声词的内部分类 及的声音情态进行描摹.借以表现声音的实感性和增强语言 的生动性。 拟声词在13语中数量众多.在书面文学语言中也经常碰 到,而且从汉语史的发展角度看,它更是源远流长的。从<诗 经》中“坎坎伐檀兮”的“坎坎”,楚辞中“风飒飒兮木萧萧”的 “飒飒”、“萧萧”.到唐诗中“嘈嘈切切错杂弹”的“嘈嘈”、“切 切”.再至明清以来的13语文学.乃至“五四”以来的白话作 品,数千年沿用,一脉相承.生命力非常持久。 可是,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 法>到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 名凯的《汉语语法论>,这些早期的权威语法著作都未能给拟 声词以一席之地。后来,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20世纪50年代) 】和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20世 纪6o年代)1-21等语法著作才开始注意拟声词这一类现象.并 将其与感叹词合为一类,称作“象声词”。算虚词的一种。这之 后出版的北京大学汉语教研室的<现代汉语>和胡裕树主编 的<现代汉语>等都采纳了这种说法。而张志公的<汉语语法 常识>则把拟声词包括在形容词里,算作实词却不看作一类 独立的词。这之后也有一些语法著作,如张静主编的<新编现 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初版)等则采用 了张志公的说法。当然.也有人早在五十年代就依据拟声词 常作状语的特点,将其归入副词,称为“象声副词”.不过附议 者甚微131 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才有人提出“拟声词应该归入 简而言之,拟声词是摹拟人或物体发出的音响的词.其 内部可分别按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两个标准作如下分类: (一)按词汇意义划分 实词、并把它和副词、形容词、感叹词严格区分开来.作为一 个独立的词类处理。”【卅这之后,对拟声词论述最为详尽的语 法著作要算刘月华、潘文娱、故鞲三人合著的<实用现代汉语 1.摹拟人的语言中夹带的声音的拟声词: 收稿日期:2005—10—15 作者简介:朱英责(1950-),男,辽宁省铁岭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语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0o 四川理T学院学报f社会科学版 2006年8月 嘻啊呀哈哈哎哟哟唧唧咕咕 2.摹拟物体或事件发出的声音的拟声词: 轰咚咚嗡嗡丁当扑通沙沙沙 (二)按语法结构划分 A式:轰嘻唰嘎砰咚 AA式:轰轰嘻嘻咚咚当当 AB式:扑通轰隆哗啦咕咚 AAA式:哈哈哈咚咚咚当当当 ABB式:扑通通轰隆隆哗啦啦 AAB式:丁丁当咚咚锵滴滴答 ABAB式:扑通扑通哗啦哗啦丁当丁当 AABB式:轰轰隆隆丁丁当当乒乒乓乓 A里AB式:哗里哗啦轰里轰隆咣里咣当 ABCD式:叽哩咕噜劈里啪啦稀里哗啦 由于拟声词大多数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临时摹拟的.因 此定型性较差.致使它的语法结构与词汇意义的对应联系性 也较差。所以词典中收的拟声词并不多。不过有一些历史上 传承下来的拟声词(如“萧萧”、“潺潺”、“琅琅”等)和一些现 实VI语中为人们习用的拟声词(如“哗啦”、“轰隆”、“扑通” 等)也有较强的定型性.因而这些拟声词大体上摹拟什么声 音也为表达者所公认的.这些词也常收入词典当中。 三 拟声词的外部界限 首先.我们来看摹拟物体或事件发出的声音的拟声词与 形容词、动词等实词的界限。 (一)拟声词是摹拟人或物体发出的音响的词,凡不属于 音响范畴的词.即便它在结构和情态上都与拟声词类似.也 不是拟声词,而是一般的形容词。例如: (1)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地说:“将 军同志,我不知道是……”(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 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朱自清‘背影>) 例(1)的“结结巴巴”是形容VI吃的样子,而不是摹拟VI 吃的声音,例(2)的“簌簌”是描绘泪水落下的样子,也不是属 于声音范畴,因此它们都不是拟声词,而是一般的形容词。当 然,当“簌簌”形容风吹叶子等声音时,还是应当看作拟声词。 (二)拟声词没有概括的词汇意义,它只是对声音作逼真 的摹拟.如果某个词在摹拟声音的同时表达了某种概括的词 汇意义。则不视为拟声词。例如: (3)他呶呶唧唧道:“不等谁了。”(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4)他唱歌唱得那么欢乐,即使把A调唱成了B调,把 “拉”唱成“索”也听不出来。(伏契克<二六七号牢房>) 例(3)的“呶呶唧唧”虽然有摹拟声音的作用。但它含有“吞吞 吐吐”的概括意义。例(4)的“啦”和“索”同样也在摹拟声音同 时含有代表特定音符的概括意义.因此还是以不视为拟声词 为宜。 (三)有些词语虽然包含有摹拟声音的成分.但这个成分 只是构成词语的要素,也不宜将整个词语看作拟声词。如: (5)一阵哄笑接着一阵哄笑。(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 上》) (6)……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 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 (7)正跑着,迎面两个人跑过来,走在前面的一把抓住了 将军的扁担梢,喘吁吁地说:“首长,……这活你……”(王愿 坚《普通劳动者》) 例(5)中的“哄笑”,例(6)中的“嗤笑”,例(7)中的“喘吁 吁”都只能看作是内含拟声语素(“哄”、“嗤”、“吁吁”)的动 词。 其次.我们再来看摹拟人的口腔发出的声音的拟声词与 语气词、叹词等虚词的界限。 (一)语气词(也称语气助词)也是人的VI腔发出的声音, 但它与拟声词却有本质的不同。 语气词是附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陈述、疑问、 祈使、感叹等各种语气的词,它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不独立 成句.也不同其他词发生任何结构关系,它的语法功能只是 表示语气。而拟声词要么独立成句.要么必定充当某种句子 成分.因此即便是位于句末的摹拟人的171腔发出的声音的拟 声词,也不会与语气词发生混淆。例如: (8)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魏巍《我的老师>) (9)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 像>) 例(8)甸末的“啊”是语气词,表感叹语气,不作任何句子 成分,例(9)句末的“啊”是拟声词,摹拟发“啊”的声音.作动 词“喊”的宾语 (二)叹词表示的是人的VI腔发出的代表某种感情或呼 唤应答的词,它与拟声词也有显著的不同。 叹词总是独立于句子之外(充当独立成分)或单独成句, 它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不做句子的一般成分。因此。 凡能充当句子一般成分的摹拟人的VI腔发出的声音的词.都 不是叹词而是拟声词。例如: (10)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陆定一《老山界>) (11)但是,先生又来了一个“嗤”。(叶圣陶<多收了三五 斗》) 例(10)(11)中的“哈哈”、“嗤”都是拟声词而不是叹词。 这不仅因为它们充当了句子的一般成分.而且还因为它们只 是在摹拟表现人的声音,而并不是说话者发出的感叹 需要 指出的是,一些语法著作误将这一类词当叹词.以为凡是表 示从人的VI腔发出的声音的词都是叹词。如黄伯荣、廖序东 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二版在讲到叹词时写道:“有时候,叹 词也可以用在句子结构里做句子成分.这能更清楚地看出叹 词的实词性,例如’他哼了一声’,做谓语中心:’只听见电话 里发出喂、喂的声音’。做定语。”(见该书增订二版下册第30 页)其实,这种充当了句子一般成分的词.哪怕是表示人的VI 腔发出的声音的,也不是叹词,而是拟声词。因为叹词是只能 独立成句或作独立成分的词。由此看来,黄、廖本<现代汉语》 增订二版对拟声词下的定义“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 词”也欠严谨。当然对于这两点欠妥之处,黄伯荣、廖序东主 编的《现代汉语》在增订三版中已经予以纠正。 (三)至于不作句子一般成分,却独立成句或充当独立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l卷第4期 朱英贵:试论汉语拟声词独特的语法功能属性 101 分的摹拟人的口腔发出的声音的词,原则上应看作叹词,而 不宜看作拟声词。例如: 语,例(23)的“轰隆”作状语所修饰的中心语,例(24)的“嗡 嗡”作补语所补充的中心语,例(25)的“砰”作独立语。 (二)拟声词的语法功能还体现在可以独立构成单句或 分句。例如: (12)0 1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鲁迅<故乡>) (13)唉,种田人吃不到自己种出来的米!(叶圣陶<多收 了三五斗》) 例(12)的“哈”独立成句,例(13)中“唉”作独立成分,它 ……(26)“叮当,叮当。”铃铛儿听了这番话,晌得更加起劲了 (林植峰<骡子和铃铛》) (27)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 (28)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被拖拉机牵引着,像只 掐了爪的大蜈蚣似的,蜿蜒着,颠簸着,开进了装料台。(王愿 坚<普通劳动者>) 例(26)中的拟声词独立构成单句,例(27)(28)中的拟声 词则独立构成分句 们都是叹词,而不是拟声词。因为它们传达的是说话人的感 叹语气,而并非重在客观摹拟某种声音。 当然.有些独立成句而又加了引号的.则侧重于拟摹人 的声音,而不侧重感叹。例如: (14)“嘻!”另一块小石头忍不住,出声笑了。(叶圣陶<古 代英雄的石像>) 如果把这种情形看作拟声词也是有道理的.但为了划断 拟声词与叹词的界限.还是将不充当句子一般成分的表示人 的口腔发出的声音的词一律看作叹词为宜。 四、拟声词的语法功能 (一)拟声词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在可以充当单句或分 句的各种成分。例如: 从拟声词的上述各种语法功能可以看出.拟声词是既能 独立成句,又能充当各种句法成分的语法功能相当完备的一 类实词。 五、拟声词独特的类别意义 综上所述,拟声词无疑具有实词的特性。它与虚词的区 (15)哎呀有什么用? (16)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孙犁<荷 花淀>) 别是:虚词一般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拟声词有摹拟声音的 词汇意义;虚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或独立充当各种句法成 分,拟声词则可以。因而把拟声词归人虚词是不合适的。 但是,拟声词又不同于一般的实词。它与一般实词的区 (17)他哼了一声。 (18 …・接着是:咚,咚,咚一叭,叭,叭。(叶圣陶<多收 了三五斗》) 别:一般实词的词汇意义是概括的,拟声词的词汇意义则是 描摹的(它只是描摹声音,而不概括声音的具体含义)。因而 (19)他瞪起眼睛,鼓起胸膛,气得呼呼的。(粱斌<红旗 谱>) (20)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拟声词同形容词、动词等一般实词混为一谈也是不合适的 参考文献: (鲁迅<故乡>) (2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 飞去。(朱自清<春>) (22)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眯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郑振铎《猫》) (23)天上云层里一个劲地轰隆。(老舍<骆驼祥子》) (24)蜜蜂嗡嗡了一阵就飞走了。 (25)“砰”,大门被踢开了。 【1】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2:10. 【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7. 【3】陈书农.现代汉语语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7. 【4】马天祥.略论汉语拟声词的独立性Ⅱ】.人文杂志.1980,(2). 【5】刘月华,潘文娱,故棒.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1983:252.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 例(15)的“哎呀”作主语,例(16)的“哗、哗、哗”作谓语,r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0. , 例(17)的“哼”作动语,例(18)的“咚,咚,咚,一叭,叭叭”作 宾语,例(19)的“呼呼”作补语,例(2O)的“潺潺”作定语例 .【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o2:30. , (21)的“嗡嗡”作状语,例(22)的“咪呜”作定语所修饰的中心 On Speciifc Grammatical Function Attributes of Chinese Onomatopoetic Words ZHU Ying-gui (Department of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106,China)  ̄stract:From internal classificationextemal limitation,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category meaningsthe thesis ex— ,.pounds some specific grammatical function attributes of Chinese onomatopoetic wordswhich should not be ignored. ,r ̄words:Chinese;nnomatopoeic words:Grammar;functions;attribute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