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来源:东饰资讯网
第13卷第1期 ll! —— 大连民族i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Natonalities University Vo1.13.No.1 January 201 1 文章编号:1009—315X(2011)01—0024—04 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包耳,胡红英 (大连民族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摘要:阐述了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风力发电迅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指出风力发电已由单一化 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简述了风力机技术、风电并网技术、海上风力发电的现状。 关键词:风力发电;发展状况;风机容量;并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TK89 文献标志码:A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BAO Er,HU Hong—ying (College of Electromeehanieal&Information Engineering,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116605,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is described.Reasons and condi- 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is analyzed.That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is from a sin— gle direction to diversify.The status of the wind turbine technology,wind power network tech- nology and offshore wind power are described. Key words:wind power generation;development status;wind turbine capacity;wind power net— work technology 风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风能资源极 其丰富,据专家估计,全世界风能资源总量为全年 2×10 kW,即1%的地面风力就能满足全世界对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给予高度重视。于是风电技术 和国家政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1.1风电装机容量 。 能源的需求。由于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风 力发电已成为新能源技术中最成熟、最具开发条 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近20年风电装机容量增速显著(见表1),平 均年增长率超过30% 。全球风力发电量占总 发电量的比例从1996年的0.1%增加到2008年 的0.8%以上,其中德国、美国和西班牙风电发展 较快,近10来风电装机容量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表l世界风电累计装机容量x10 kW 1 世界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 19世纪末丹麦人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风力 发电机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风力发电站,随后 多个国家相继研制了类型各异的风力发电设备。 但由于当时风机技术较为落后、风电成本昂贵、人 类对于能源和环境存在的潜在危机认识不足等原 因,风力发电的发展速度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 2008年世界风电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强劲增 长势头,新增装机为2.6×10 kW,累计装机达到 1.2×10 kW。中国、欧盟、美国仍在新增市场中 爆发,使世界风能技术的发展处于停滞。战后,到 20世纪60年代,廉价石油的大量使用又使得包括 占据80%左右的份额,美国新增装机量排名第 一风能在内的所有可再生能源都不受重视。1973 年爆发的世界石油危机,使各国政府对新能源和 ,累计装机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风电第一大 国,中国的风电装机也超过1×10 kW,位居世界 收稿日期:2010—08—04;最后修回日期:2010—10—24 作者简介:包耳(1956一),女,上海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工程材料研究。 第1期 包耳,等: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25 第四。 风电场比陆上风电场年发电量可增加20%~ 50%。海上风电有近海(浅海)和深海两种方式, 最主要的差别之一是机组的基础。深海机组的基 2008年国际能源价格的大起大落以及金融 危机基本没有影响全球风电的发展势头,一方面 是由于风电目前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高,风电 成本与常规能源的差距不大,发展风电的经济代 价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然能够承受;另一方面 是由于世界各国仍看好风电未来的成本下降以及 大规模应用潜力。根据德意志银行、全球风能理 事会、美国美林公司等众多机构和企业的预计,世 界风电在未来5年内还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 1.2风电单机容量 风力发电成本与风电机组容量相关,一般情 况下,单机容量越大则风电成本越低。风电机组 的技术沿着增大单机容量、减轻单位千瓦的重量、 提高转换效率的方向发展。1985年风机的主力 机型容量为55 kW,1998年德国的单机平均容量 达780 kW,全球兆瓦级机组的市场份额明显增 大,1997年以前不到l0%,2001年则超过50%, 2003年全球新增装机平均容量达1.2 X 10 kW,主 力机型已是兆瓦级 。单机容量在2004年~ 2006年又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世界各大风机制造 商纷纷推出4 X10 ~6 X 10 kW的各种形式的大 容量机型,并已在陆上和海上安装使用,同时也推 出了1 X 10 kW机型的概念。但是在进入2008 年后,风电业界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的观点是,现有 的1 X 10 ~3 X 10 kW三桨叶风机的主流地位还 能继续保持至少5~10年,并且很有可能持续更 长时问,其原因是在目前的技术路线下,叶片在30 ~100 m的1 X 10 ~3 X 10 kW风机是比较合适 的规模,可以获得较大的电力输出,而5 X 10。kW 以上容量的风机体积庞大,叶片过长,质量过大, 在陆上应用会出现一系列的运输、安装难题,并且 在不同的风资源条件下,风机的输出功率并不是 随单机容量的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因此一个普 遍共识是,应用于陆上的风机,不是越大越好,风 机技术发展应更加注重于通过技术和工艺的改进 和提高,尤其是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进步,来提高风 机的质量以及长期运行可靠性,以增加风电场的 输出功率,减少运行成本。5×10。kW以上的大容 量风机,将主要应用于海上。 1.3海上风力发电 海上风电由于资源丰富、风速稳定、开发影响 相关方面较少、不与其他项目争地和可以大规模 开发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同等装机容量,海上 座需要采用和近海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即采用 浮体式,尚处于概念和小容量示范阶段。2007年 底荷兰Blue H公司在意大利Puglia的离岸17 km、水深108 m处,安装了一台容量80 kW的深 海风电原型机(双桨叶)和平台基座 。 欧盟于2007年3月提出了到2020年海上风 电装机容量要达到8 X 10 kW。为实现这一目标, 欧盟协调各国在研发、并网等方面的共同立场,主 要包括 :(1)将海上风电技术的研发列入技术 支持的优先领域,给予财政支持;(2)在欧洲统一 大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中,首先将: ̄t,-lL欧的海上风 电经丹麦连接到波兰、德国等欧洲北部电网进行 实验;(3)设立专门委员会,协调和解决海上风电 并网和跨国销售问题;(4)制定海上风电并网的技 术标准和技术要求。2008年9月欧盟着手研究北 海国际风能网络计划,该海上网络长约6000 km, 连接北海海域100多个风电场的1万多台风机, 覆盖英国、丹麦、法国、挪威、德国、比利时和荷兰 等7个国家。丹麦将在现有4 X 10 kW海上装机 的基础上,提出再建设总装机容量为4 X 10 kW 的22个近海风电场的计划,预计2012年建成使 用。英国于2008年9月批准了在英格兰西北部 建设3个海上风电场的计划,其装机容量分别为 5 X 10’kw、3 X 10 kw和1 X 10 kW。因此,在未 来二三年的时间内,英国和丹麦将成为欧洲海上 风电发展最重要的国家。挪威计划从2007年到 2025年投资440亿美元开发海上风力发电。 美国于2007年5月宣布在麻省建设美国第 一座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4.2 X 10 kW,安装 140台3×10 kW的风机,预计2010年建成,届时 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海上风电场。 El本在2008年表示,将开发主要用于海上的 5×10 ~7×10 kW风电机组,第一步先开发近海 底座式风机,第二步在2—3年后再发展浮体式基 座和相应风机设备。 韩国将从2009年~2015年投入2.5万亿韩 元在丽水市海岸建设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风力 发电群,总装机容量为6×10 kW。 中国于2007年11月在渤海湾安装了一台国 产1.5 X 10 kW的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运行。 上海东海大桥1 X 10 kW海上风电项目于2008 26 大连 民族 学 院 学报 第13卷 年开始建设,预计2010年建成。用于该项目的中 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 X 10 kW海陆两用 风电机组于2009年3月成功下线。中国海洋石 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NOOC,简称中国海油)已经规划在山东威海建 设1×10 kw的近海风电场。 海上风电应用的障碍主要是大投资和高成 本,如果解决了成本问题,海上风电在未来风电市 场中的份额将大大增加。 1.4风电技术 风电技术主要包括风电机组技术和风电并网 技术。 1.4.1风电机组技术 随着桨叶空气动力学、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 技术、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的发展,风机技术也日臻 成熟。蓬勃发展的风电市场促进了风机制造业的 发展壮大。2003年以后,随着美国、中国风能市 场的扩大,风机产业基地逐渐从欧洲延伸到美国 和中国。 功率调节是风电机组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 的功率调节方式主要有定桨距失速调节、变桨距 调节、主动失速调节和变速调节等 j。控制系统 通过若干传感器及时收集风向、风速、风力等信 息,经计算机处理、调整,使风机能够适应风力的 变化,在较佳状态下运行。 定桨距调节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风电 市场,采用软并网技术、空气动力刹车技术、偏航 与自动解缆技术,解决了风电机组的并网问题和 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但发电效率较差。 变桨距风机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风电市 场,机组起动时可对转速进行控制,并网后可对功 率进行控制,使风机的起动性能和功率输出特性 都有了显著改善。 主动失速控制是定桨距失速调节和变桨距调 节方式的组合。低风速时采用变桨距调节,可达 到更好的气动效率;达到额定功率后,桨距角减 小,攻角增大,叶片失速效应加大,从而降低了风 轮的旋转速度,限制风能捕获。 变速风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人风电市 场,其特点是:低于额定风速时,能跟踪最佳功率 曲线,使风机具有最佳的风能转换效率;高于额定 风速时,增加了传动系统柔性,使功率输出更稳 定。 21世纪初,效率更高的变桨变速双馈风电机 组逐渐成为主力机型。 对于2×10 kW以上的大容量机组,随着单 机容量增加,桨叶增大增长,在同一地区,风资源 在不同高度的分布差别大,因此,当浆叶处于高处 和低处时,风力、桨叶的大小和分布都有很大的差 别。智能变桨是随着风机单击容量增大而出现的 技术特点之一,是控制系统对3个桨叶分别单独 控制来转换角度和方向,以更好地调整电能输出, 更有效地利用风能,但同时也对桨叶控制、系统可 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J。 1.4.2风电并网技术 随着风电场容量的增加,风电接入电网后对 电网的供电质量,如电压、谐波与闪变、频率及稳 定性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风电并网技术越来越 受到关注和重视。德国、西班牙、丹麦、英国等国 采取多项技术措施提高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主 要有:(1)通过软件建设,提高电网的调度能力和 水平;(2)制定风电入网标准提高风电控制水平和 电源输出品质,减少对电网的冲击和影响;(3)提 高风电短期预测技术能力,达到提前48 h误差控 制在3O%以内、提前24 h误差控制在15%以 内的水平;(4)鼓励风电的分布式发展等。这些措 施使电网接纳风电的比例大大增加,如丹麦风电 电力和电量已经分别达到电网容量的25%和 16%,德国则达到17%和7% 。 2 中国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 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 瓶颈,据统计,中国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 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1.7%,石油的可采储 备年限仅有15年左右,而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也 仅能维持80年左右。因此,开发和利用替代型能 源成为中国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对风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始于20世纪 50年代后期,当时在少数偏远地区建设了独立运 行的功率在10 kW以下的小型风电装置 ,之后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7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能源 危机的影响,风力发电才受到重视。但由于风电 项目规模小,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建设成本高,市 场竞争力弱,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到2002年底,全 国风电装机容量仅为4.5×10 kW,最大投运机组 为600 kW。 风电的发展离不开3个重要的条件:首先是 风电资源;其次是国家的鼓励政策;第三是风机技 第1期 包耳,等: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27 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在东北三省、河北、内蒙 能降低成本、简化维护;(3)关注大功率风机研发 的同时,也重视小型机的发展;关注传统的水平轴 古、甘肃、宁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一线,由北向南 近200 km宽的地带,是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 丰富区,其风能资源储量为3.7×10 kW;在山东、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 (区、市)沿海一线,近海10 km宽的地带风能资源 储量为2.3×10 kW。中国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 量约为3×10 kW ,具有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 巨大潜力。 近些年来,中国对风电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2006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 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以及《可 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一系列扶持风电 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还大力提高风电 技术的自主研发和风电设备的国产化水平。2005 年以来,通过联合设计和技术引进,陆续推出了国 产化率达70%以上的风电机组。2009年,首台 2.5×10 kW直驱永磁风电机组总装下线。中国 生产的1.5×10 kW风机已被市场广泛接受。国 产变速箱、发电机、电子产品等成熟出口产品开始 进人国内风电制造业,为发电机组的大规模国产 化提供了有利条件。风机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 善,使风力发电的商业价值也越来越高。 2006年以来,风力发电驶上快车道。到2007 年底,已建成风电场152个,总装机容量6.03× 10。kW,超过丹麦成为世界第五风电大国。其中 仅2007年就新增装机3.36×10 kW,超过了历年 总和。到2008年底,总装机容量超过1×10 kW, 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四大风电大国。2009年前3 个季度,新增装机容量5.6×10。kW,全年新增装 机容量将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按照《可再生 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及风力发电现 状,到2010年末,累计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 X 10 kW,到2020年末,有望达到1×10 kW。 3风力风电的前景展望 多年来,风电行业普遍追求的目标是:在陆地 上强风地带建立装备水平轴、大功率、刚性桨叶风 力机的大容量风电场。现在,风力发电已由单一 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1)关注陆地风电利用的同 时,也重视具有广阔资源的海上风电的发展;(2) 关注高风速的强风地带的同时,也重视中低风速 的弱风地带风电的发展,既可扩大风源的利用,又 升力式风机的同时 ,也重视新型的垂直轴阻力 式风机的发展;关注传统的刚性桨叶风机的同时, 也重视用新型材料设计制造的柔性桨叶风机的发 展 ,以增加风机的可靠性和对风能的捕获量; (4)关注联网型大容量风电场建设的同时,也重视 分散型、小容量风电系统的发展,这对于发展中国 家的雪原、海岛、偏远地区电网不发达这一现状, 具有更大的意义。上述风电发展趋势基本上都集 中于一点,即最大限度地利用风力资源,积极推进 风电事业的发展。 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又把 全人类的目光聚焦到低碳经济这一全世界经济发 展的主要方向上来。温家宝总理在大会的正式讲 话中指出:“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 最快的国家,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大力发展风 能、太阳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 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 可以相信,一个大规模开发利用风能的时代, 一个利用风力风电造福于人类的时代将会到来。 参考文献: [1]包耳.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J].可再生能源, 2004(2):53—55. [2]祝贺,徐建源,张明理,等.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现状及 关键问题[J].华东电力,2009(2):314—316. [3]陈骡华,杨宜昆风力/太阳能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3):1—4. [4]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世界前沿 技术发展报告2008[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世界前沿 技术发展报告2007[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王承煦.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1999. [7]张翼.“风电三峡”风生水起[N].光明日报,2008—10 —29(9). [8]包耳.风力机叶片设计的新方法[J].机械设计,2005 (2):24—26. [9]包耳.柔性桨叶风力机理论研究[J].机械设计,2004 (9):28—30. [1O]温家宝.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 进程[N].光明13报,2009—12—19(2). (责任编辑刘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