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作者:曹明忠
来源:《体育教学》2006年第05期
单元教学计划是课时教学计划的初步设计,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与分解,是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单位,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依据新课程理念和专家教授对相关问题的阐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方面的认识, 希望能有机会得到同仁的批评与指正。
一、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
1.界定“单元教学”的概念
单元教学是以一个教学单元(是指教学的段落,通常把水平目标引领的教学内容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单元,即把性质相同的或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教学内容,并对这个主题教学内容作教学时数上的相对规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教学中必须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制定教学方案。即在一个相对规定的课时内,对某个主题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过程。它是由主题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的单元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选用多种课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等环节构成。(引自管水法<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单元设计的探讨>《体育教学》2006.3)
2.单元教学计划制定的意义
单元教学计划是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充分考虑到教材的连续性、层次性等问题,重视运动技能完整综合学习和运用,强调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关注学习过程中多维目标的实现,弥补了“教学大纲”时期的缺陷与不足,是水平教学计划的分解和细化,又是制定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
3.单元教学计划制定的依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单元教学计划制定依据是水平教学计划。水平教学计划是课程总目标阶段性的概述,它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着眼于学习目标的安排。单元教学计划与水平教学计划一样,都是动态的、发展的。例如:水平四阶段三年的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学习目标的相互联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规律来保证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单元教学计划则是为实现这一学习目标,选择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来达成这一目标。打个比方:水平四学习目标就像一个班集体在初中三年的学习变化,单元教学计划就像指导组成这个班集体的若干个学习小组的持续发展,时间和年级变化了计划也要随之相应地变化,所以还要关注发展性、持续性、相关联性和完整性等特征。
4.单元教学计划制定的原则
单元教学计划是课时计划的上位概念。即单元计划是由课时计划组成的,若干节同类学习内容的体育课组成了一个单元教学内容。在制定单个单元教学计划时要遵循递进性、连续性、概括性原则。
1)递进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上。后一课次总是在前一课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前一课次又是后一课次的理论基础。
2)连续性原则。单元教学计划中,课次应当是连续的,尤其是主教材内容应当作为课次的连续排列,但不排除辅助性内容在多个单元教学中多次出现。
3)概括性原则。单元教学计划的具体操作由课时教学计划来完成。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必须对课次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等做好基本的概括性,即概括性的表述该课次要进行什么教学内容、达成什么目标、采用什么手段措施等。
5.单元教学计划制定的规范性操作
单元教学计划制定的规范性操作应突出“目标统领内容”的特征。应充分考虑当地课程资源,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依据水平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某学习内容做好教学时数上的层次性安排。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大体上要涉及到七个层面的表述,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次、难重点、学习方法、评价方法、课外作业等。只有在具体表述某一单元教学计划时涵盖这七个层面,并对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做好初步的教学设计,才能算作是一份合格规范的单元教学计划。
1)学习目标的确立。单元学习目标源于水平学习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单位,领域目标也是通过单元目标来落实的,其关系是逐级细化和分解。就是说多个单元目标组合为水平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标,再由水平目标组合为课程总目标。单元学习目标的确立是为达成水平目标服务的。在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时,可以把水平目标的五个领域分别具体地细化表述,体现在单元学习目标中;也可以用几句话涵盖五个领域目标,不用分别具体的表述,但是所要表述的意思必须在水平目标的范围内。而且在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时必须明确“为什么教”的问题,即所作所为将为水平目标的实现有何促进效果。单元目标的确立为选择内容限定了范围,再由选择内容的项目特点再来确定课次目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目标统领内容”的指导思想不是针对于所有的层面,特别是单元教学计划中的课次目标就不是必须经过先制定目标再选择内容,而是通过学习内容来折射单元目标。也就是说在确立单元学习目标时,我们依据“目标统领内容”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单元学习总目标,也选择了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教学内容。而这总目标是由多个课次目标来完成的,所以在制定课次目标时就不能继续用“目标统领内容”来要求。因为学习内容在课次目标制定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我们只能依据学习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来制定课次目标,这仍然遵循“目标统领内容”的指导思想。
2)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分配。由于体育学科具有“一项多标”(一个运动项目可以用来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和“一标多项”(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多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引自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的的关系>《中国学校体育》2005.6),因此,单元教学计划学习内容的选择就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就是说在确定了单元学习目标后,我们可以选择多种学习内容来达成某种目标;这还意味着当某一单元选定的教学内容全部结束后,仍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时,我们还可以选择其它相关的内容对此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内容分配时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理规律,必要时可以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修改,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
3)课次的安排。新课标中没有对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数上做明确规定,这就给一线教师留出了较大的自主空间,但并不是说就没有要求,它要的是学习的终极效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体验。单元计划的课次安排是以该单元教材内容的容量来确定的,需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基础。年级不同,课次安排就不同;班级不同,课次安排也不同。因此说,单元课次的安排也是比较灵活的,不仅要考虑完成教学目标的实际效果,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现实教学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
4)难重点说明。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总会有主次之分,自然也就会有难点和重点。难点是指经过多次学习体验才能领会的教材内容;重点则是指本次课主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只有确定了难重点,才能够有张有弛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组织管理。
5)学习方法的选用。新课标倡导师生共同学习,所以说这里的学习方法,不仅指学生,也指教师。包括预设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组织手段、措施等,是为达成课时目标而采用的最佳实施方案。也就是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集体性思考和提高教学的探究性与创造性,更好地发扬教学民主为主要目标;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主要功能。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的、规范的方法有:自主、探究、合作、发现与小群体等学习方法。或者还可以用比较具体细致的表述方式,如分小组练习、组内探讨、两三人互助等等。
6)评价方法的选用。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元教学计划中应有预设的各种评价方法的表述,如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评价、教师对学习过程的预设评价、预设的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预设的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等方面。具体方法有: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如表扬、批评、抑制、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如自省、自评、自我反馈、自我暗示;学生间相互评价,如互评、互议、学习同伴优点、指出同伴不足;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如评课、反馈、建议、要求等(用毛振明、赖天德<论“现代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的关系>《中国学校体育》2004.6)。其目的是及时调整教学指导方法,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保证课时学习目标的有效性。
7)课外作业的设计。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中可以有预见性地对学习过程作一推想,在自己的脑海展示一下学习过程,就可以提前对课外作业进行设计。根据该课时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作业让学生实践,或者提前几天针对某个内容进行预习。这类作业可以是从单元教学中学到的,也可以是从相关书籍、网站上查到的。只有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帮助,就要在单元教学计划进行设计乃至课后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进而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因为学习内容的结束而结束,“学会”“会学”“学懂”的目的才能达到。
二、单元教学计划的实施
单元教学计划的实施就是指制定好课时教学计划和具体的课堂组织与操作实施。制定课时教学计划要依据单元教学计划的要求来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查阅相关资料,组内研讨等,借鉴多方意见和建议来完善课堂教学的指导方案。具体的课堂组织、操作实施就是要依据本次课的内容和目标创设热烈、轻松的课堂气氛,语言讲解简单明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授课方式多样,处理手段灵活,以及合理安排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总之,一切措施、手段、方法,只为达成课时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好的情绪体验,对单元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结束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不拘定式,只要体现出“目标统领内容”的特征便可;它的实施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便可。因此说,只要把握好目标、内容、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拘礼于某种思想的束缚和传承格式的规范,大胆探索,推陈出新.在新课标留给我们的自主空间里真正的自主,就一定能创造出适合地域、适合学校、适合学生需要的单元教学计划来。况且单元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优劣是一位教师教学技能的真实写照,所以更希望广大同仁能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探究与学习,以期有较好的作品出现与广大教师交流。
参考文献:
l.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管水法.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单元设计的探讨.体育教学,2006.3 3.顾渊彦,史曙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体育教学,2006.2
4.滕子敬.如何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国学校体育,2004.5
5.毛振明,赖天德.论“现代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的关系.中国学校体育,2004.6 6.毛振明,赖天德.论“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关系.中国学校体育,2005.2
7.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的关系.中国学校体育,200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