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1-5 ABDAB 6-10AADAB
二、填空(每空1分 共10分)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2.“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3.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4.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的逻辑模型)5.减少错误、提高效率
6.数据库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 共20分)
1.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电子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送、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信息系统。(2分)它能实测企业(组织)的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1分)从全局出发进行辅助决策;(1分)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长远规划的目标。(1分)
2.业务流程再造: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3分)以求企业当代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2分)
3. 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
主要工具,(2分)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3分)4.第二范式:第二范式指的是这种关系不仅满足第一范式,(3分)而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其主码。(2分)四、简答(每题5分 共20分)
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答: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2分)
区别:(1)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
的,可以鉴别的符号。(1分)
(2)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好的解释。(1分)
(3)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1分)2.数据处理经历了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1)简单应用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特征是无数据管理及完全分散的手工方式。(1分)
(2)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基本特征是有了面向应用的数据管理功能,工作方式是分散的非手工的(1分)。
(3)数据库系统(60年代后期开始的),其特点是:面向全组织的复杂数据结构;数据冗余度小;数据与程序独立;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3分)
3.试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答:(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2分):①划分阶段有利于对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管理;②有利于系统结构的优化;
③设计出的系统比较容易实现而且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2分):①开发过程过于烦琐、周期过长、工作量太大;②不符和人类认识的规律,系统开发的风险较大;③对用户需求的改变反映不灵活。(3)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适用场合:经常应用在大型、复杂的影响企业整体运作的企业事务处理系统(TP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项目中,也经常应用在政府项目中。(1分)
4.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 总体设计;(1分)
(2) 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1分)
(3)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1分)
(4) 数据存储设计。(1分)
(5) 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1分)
五、应用题(共20分)1.判断树:
评分标准:交易额用S代替也正确,折扣率用折扣额代替也正确。2.(1)E-R图为:(5分)
(2)关系模型为:(5分) 教师(工号,姓名,职称)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工号)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选修(课程号,学号,成绩)评分标准:缺少关键字扣一分。3.数据流程图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