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1

来源:东饰资讯网


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在学校“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改革引领下, 小组合作在课堂中日益的普及,它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也带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但在欣喜之余,其背后还隐藏着一些问题大大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目前现状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采用过这种学习方式(我自己在教学中也会采纳)。但是们可以发现,老师在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时,没有考虑它的必要性,也没有具体的指导。通常运用的提示就是:“自己学习之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你乍一看,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讨论的气氛很热烈!然而,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都各自在说一些比较简单的见解。讲完了,就开始小声嬉闹。有的还开始动手。过几分钟后,教师一击掌,学生都安静下来。然后就是一些“外交部发言人”开始向全班“正式表明态度”…… 仔细一想,这不正应验了一位专家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师生的两败俱伤。那么,这样的“合作”有必要吗?如果取消,课堂中的一些所谓的难题可以得到解决吗?“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到底收获了多少呢?

二、制约小组合作学习的瓶颈

(1)教师自身问题:

第一:教师对什么样的学习任务适合于合作不太清楚;

第二:学生该怎样进行合作,教师不太清楚;

第三:学生学会合作,应该经历什么样的过程,不太清楚。

(2)学生自身问题:

小组成员的编排是否合理;小组成员的分工是否明确;学习任务的切分是否恰当;需要合作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合作的频率合作的次数多少为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策略一、精心选择合作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策略,但也不是说它普遍适用于各种情况。就一节语文的教学目标来说,它往往由知识的(汉语拼音、字、词、句、段、篇等),能力的(听、说、读、写等),智力的(观察、思维等),情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这一系列的目标组成。这些目标有的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达到,没有必要再去合作学习;有的只有学生自己完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反而不利于达标。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千万不能过于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视了对其内在的需求。一般来说,只有那些重点目标,难点目标,高层次目标或不适合学生个体达标的目标的达成,才有必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学习有困难时

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降低了学生探究的难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小组合作也定能取得预期

的效果。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意见被他人采纳,被他人肯定,此时教师让学生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小组间竞争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策略二、重视小组学习过程的组织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进行分组时就应考虑到每一位学生本身的情况,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合理分配每组成员,且每组人员控制在4人。否则课堂上出现某个小组特别突出,无论是在交流还是在发言上都很活跃,其他小组就很冷门,不利于其他小组的学习。

(2)合作学习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如果学生不能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合作学习就成为一句空话。有的教师一出示问题,马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时学生还没有独立思考,讨论肯定不够深刻,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一旦学生经过了自己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能讲,讨论时才会深入,才能有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学习思

考的时间。

(3)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述,让学生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4)保证小组有足够的合作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布置了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进行学习,但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结果小组交流时效果也不好。像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可谓屡见不鲜。以小组讨论为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至少应该包括这样几个组成部分:学生自学,产生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并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等。如果没有这些足够的时间作为保证,小组学习就起不到预期效果的,结果反而白白浪费了时间。

(5)要积极参与,及时指导

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

(1)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

序。

(3)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作操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动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

策略三、进行科学的评价

(1)评价要面向小组。学生小组讨论后,老师根据巡视和组际交流的情况,对认真讨论、发言完整正确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不够认真、意见零散的小组提出希望,增强了小组的集体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等现代意识。

(2)评价要多形式。针对高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建议运用各种表扬机制使他们体验成功。除了平常的加分制外,还可以设立了金、银、铜牌奖,由老师和同学一起评出。获金牌的在全班交流经验。这样,引发了小组展开竞争,这种竞争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

(3)评价要全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积极鼓励和赞赏。在学习中出现的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相互谦让的精神、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也要及时的进行表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