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三明市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来源:东饰资讯网


福建省三明市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运用 (共14题;共116分)

1. (2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屑(xiè) 媵人(yìng) 缊袍敝衣(yùn) B . 缟素(gǎ0) 烨然(yè) 德隆望尊(lóng) C . 怫然(fó) 容臭(chòu) 负箧曳屣(qiè) D . 绮绣(qǐ) 皲裂(jūn) 衡阳雁去(héng) 2. (2分) (2018八上·萧山期中) 下列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大灾面前广大干部群众毫不泄气快速走出了大灾的阴霾,斗志昂然地投入到重建美丽新农村工作中。 B . 专家提醒,现在市场上酸奶品种眼花瞭乱,标称的各种口味、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其实更多的是“噱头”。 C . 畸型的粉丝经济,其本源是资本通过复杂的商业模式实施的有意的诱导和裹挟。

D .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曚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3. (2分) 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

②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 ③“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

④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⑤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

A . ①③⑤②④ B . ④⑤②③① C . ④②①③⑤ D . ①③④⑤②

4. (2分)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校园的夜晚很美丽,春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 .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创立了“相地论”。时至今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仍然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C . 初三后期,同学们都感到十分紧张;通过李老师的这次心理辅导,对大家的帮助很大,同学们放松多了。 D . 一些学生长期迷恋上网,就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这种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政府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方法。

第 1 页 共 10 页

5. (4分) (2019七下·杭州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 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 新学期伊始的画面尚在眼前,时光匆匆,一晃又到期中,我们应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

(5) 《木兰诗》中体现边疆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 (10分) 临近中考,父母对你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对成绩也越来越在意,常常是三餐询问,早叮嘱,晚督促,还不时在你学习的时候进房巡查,让你感觉压力重重,但又不能埋怨他们的一番好意。你不想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该如何对父母说,才能既得体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7. (10分) (2011·镇江) 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这条消息引起热议。有识者认为杭图的做法击中了“社会软肋”。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这里暴露的到底是哪些“社会软肋”?

面对杭图的做法,部分高端读者选择离开。精英们担忧,如果是读书,当然可以;如果乞丐和拾荒者是支聊天,休息,孵空调呢?建议设立专区和附加门槛条件。乞丐也是城市的管理者纠结,这些年关于乞丐的新闻经常是某地警方提醒市民谨防乞丐行骗,某市政府为迎接国际会议把全市乞丐“集中起来”直到会议结束之类。

杭图馆长褚树青说:“图书馆是一种公共产品,必须遵循公平原则。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有一句名言:“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政府投巨资建的图书馆,很多在冷清中坚守,要么书很少,要么人很稀,甚至将部分房间改为店铺出租给私人。服务质量难如人意,环境建设、管理不到位。

(《中华活页文选》)

8. (17分) (2017八下·抚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环境污染在古代

①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认为,环境污染只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而古代的人们则生活在一个没有污染、十分干净的环境中。其实,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事实。因为,几乎所有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都证明,我们的先人也同样饱受环境污染之苦。

②例如,在古埃及的鼎盛时期,人们生活的环境却肮脏得令人难以想象。那时,到处都是从未修整过的街道,而街道两旁都是破破烂烂的茅屋,人口众多的家庭居住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而屋内同时还是虱子、臭虫、苍蝇、蚊子、老鼠以及各种寄生虫甚至毒蛇的出没场所。考古学家曾经在许多生前身份显赫的木乃伊的身上发现了虱卵。富人尚且如此,穷人就更不用说了。当时还没有厕所,人们通常都在路旁的水沟中便溺,没有被水冲走的粪便在阳光的曝晒下散发着刺鼻的臭气,各种肠道疾病、传染病和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也在人们居住的地方横行肆虐。那些在作坊里的工人,对那些有害的气体完全束手无策。

第 2 页 共 10 页

③在美洲大陆的古代印加帝国,情况也同样糟糕。1542年,一位旅行家曾经描写过一片被烟尘严重污染的山谷,那里整日笼罩在印第安部落篝火的浓烟之中,空气十分恶劣。当代考古学家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对加那利群岛的一具古尸进行解剖时发现,其肺叶中有一层厚厚的烟黑,可见当时环境污染已有多么严重。

④古代军队的驻地也是传染病的滋生地。为此,古罗马军队还制定了一条纪律:精锐部队不得在一个地方驻扎5天以上。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如果不这样,士兵们就有可能染上伤寒和痢疾等在当时来说很可能会致命的传染病。由于水源污染严重,古代的铁木尔大帝也曾颁令禁止士兵饮用生水。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⑤到了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环境才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当时的工场和作坊以及市民的住房附近仍然堆满了垃圾脏物,因为没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城市的清洁卫生根本就无法保障。那时,城市里还经常发生火灾。然而,火灾却往往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从卫生角度看,一场大火常常能将那些垃圾连同病菌一起烧掉。

⑥环境污染的问题是现代人提出来的,这恰恰证明我们对环境问题已有了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决不意味古代不存在这一问题。事实证明,环境污染在古代甚至更为严重。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2)

本文的结构是:________。 (3)

作者列举的四个例子分是:________。 (4)

请谈一谈你想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

9. (18分) (2017八下·淮安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谁把世间的美景指给你看

①几天前的傍晚,还在回家的地铁上,本是晴天,忽然下起雨来。雨水汇成的溪流,急急地斜淌在车窗上。不一会儿,明明还下着雨,太阳却从云缝里出来了,昏暗的世界刹那明亮起来。日本传说里,这样的天气是狐狸娶亲的日子,而我也立刻在想:说不定会有彩虹看呢。

②出地铁时,雨已经小了,但又没有完全停。零星的小雨点像乐曲中段的沉吟,酝酿着后面的峰峦叠起。果然,雨又开始下。和刚才一样,是太阳照耀下的明亮的雨,因为没有风,直直地落在身上。我没有带伞,也完全忘记了伞这回事,只在雨地里慢慢地走着,看见也有人像我一样,不慌不忙地走在雨中。

③不出所料,我看见了彩虹。在东边偏南的空中,一个很大的半圆的彩弧,横跨云天。在这个圆弧的外面,还有另外一道,只是颜色稍弱。雨仍然在下,却忽然有点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好像天地之间被一种轻柔的喜悦盈满了。我回想起上次看见这样的虹,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

第 3 页 共 10 页

④一辆小摩的,也就是那种专门拉客的三轮车,从我旁边“突突突”开过。开车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她旁边的座位上,侧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忽然,车速慢下来,车调了一个头。将车停住的母亲,一只手放开车把,指着天上,笑着对身边的男孩说,快看,彩虹!男孩仰起的脸上,落满看见彩虹的惊喜。

⑤而后母亲又将车头慢慢转回去,“突突突”地驶远了。他们的车上没有客人。 ⑥我想说的就是那个开摩的女人。在她停车的那一瞬间,深深地感动了我。

⑦在地铁口开摩的,我印象里一直是男人的活计,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多了几个女人。 冬天时,她们裹着快盖到脚面的黄绿色军用棉大衣,头上围着红色或绿色的方巾,站在敞着门的小三轮前,大声招呼刚出地铁的人。我坐摩的时候很少。每一次都尽力躲避她们投过来的殷勤目光,仿佛一对上眼,就很难拒绝。但如果我要坐车,会先选择坐她们的车,尽管我也知道,相比之下她们的车技并不是很好。

⑧我一直想,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大概没有女人会来干这个活儿吧。除了撇开面子招揽客人,与同行竞争,还得横穿几个十字路口,更不用说有时还得和交警城管周旋。还好,即使生活逼迫,她们至少找到了这个行当,虽然要冒一定的风险,承受起早贪黑的辛苦,但每天都会有可观的收入。要知道,其实还有许多的人,甚至连这种谋生的机会都很难找到。

⑨实际上,在那个瞬间,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想起小时候,她从地里干了一天的活儿回来,连走路都疲沓沓的,手里却拿着采给我的野花,或是魔法般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酸甜的野果。

⑩因为我们的母亲都是这样的人:尽管要为生存苦苦挣扎,却仍然要在这挣扎的间隙停下来,把世间的美景指给我们看。

(《青年文摘》2015年第5期) (1)

结合上下文,说说文章开头两次写太阳雨有何用意? (2)

对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冬天时,她们裹着快盖到脚面的黄色军用棉大衣,头上围着红色或绿色的方巾,站在敞着门的小三轮前,大声招呼刚出地铁的人。

(3)

文章中的美景指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4)

文章结尾说“尽管要为生存苦苦挣扎,却仍然要在这挣扎的间隙停下来,把世间的美景指给我们看。”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 (15分) (2017七上·乌海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第 4 页 共 10 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 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2) 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3)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 11. (11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 5 页 共 10 页

(1)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

①是马也 ②执策而临之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食之不能尽其材。 B . 才美不外见。 C . 其真无马邪? D . 安求其能千里也。 (3) 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对于千里马来说,遇到伯乐是它的机遇。阅读下列材料说出你对机遇的理解。 ①命运之神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

②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人之抛弃机会,绝对多于机会抛弃人。 ③如果你因为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12. (12分) (2017九上·诸暨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第 6 页 共 10 页

B . 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C . 身使孙权/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D . 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 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13. (10分) (2017·黄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 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 . 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 . 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2)

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 (1分) (2017七上·泰兴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请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④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600字左右。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 (共14题;共116分)

1-1、 2-1、 3-1、 4-1、 5-1、5-2、5-3、

5-4、

5-5、6-1

7-1

8-1、8-2、8-3、

第 8 页 共 10 页

8-4、9-1

9-2

9-3

9-4

10-1、10-2、10-3、10-4、

11-1、11-2、 11-3、11-4、12-1、 12-2、

第 9 页 共 10 页

12-3、13-1、 13-2、14-1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