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跟踪训练: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Word版含解析

来源:东饰资讯网


课时跟踪训练(六)

一、选择题

1.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 )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解析] 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在继承古典文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独特社会”的含义就是指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A

2.通过十个青年男女由死亡之城来到乡间别墅,象征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的森严统治下解放出来,并用一百个故事来寓意作者思想的文学家是 ( )

A.但丁 C.彼特拉克

B.薄伽丘 D.达·芬奇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十个青年男女”“一百个故事”可知该作品应是薄伽丘的《十日谈》。

[答案] B

3.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 )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解析] 文艺复兴主张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答案] A

4.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特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关彼特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下述哪两件事可作为“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 ( )

(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 (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 (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 A.甲、乙 C.丙、丁

B.乙、丙 D.甲、丁

[解析] 甲属于出身,丁属于正常活动,均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内涵。“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说明具有人文主义的内涵,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析]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故选C项。

[答案] C

6.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这表明文艺复兴的重要特征是 ( )

A.宽容的心态 C.高雅的追求

B.人性的复苏 D.理性的崇拜

[解析] 依据材料“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信息可知,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依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这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复苏,追求现世幸福有关,选择B符合题意。

[答案] B

7.“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B.信仰即可得救 D.主张因行称义

[解析] 注意材料的意思是“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获得拯救,不用任何中介”,这符合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主张。

[答案] B

8.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解析] 题干强调因信称义的意义是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故B项正确。

[答案] B

9.16世纪马丁·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说明当时德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

A.农民与庄园主的矛盾 B.教会与地主的矛盾

C.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矛盾 D.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

[解析] 宗教改革后确立的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实质上反映了教会与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故选C。

[答案] C

10.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

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解析]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表明宗教改革本质上并非是反对教皇的宗教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反对教皇是因为他是“富有的世俗君主”,但这并非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反对“富有的世俗君主”,体现了它是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对天主教会腐败、反对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解析]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C项正确。

[答案] C

12.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

A.倡导宗教宽容 B.宣扬教会权威 C.反对宗教改革 D.抨击罗马教会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宽容的内容,故A项错误;宣扬教会权威与“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反对宗教改革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赞扬耶稣对门徒的奉献,抨击教皇对信徒的轻视,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梵澄先生有言,“十三、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其实未尝‘复’出古代文化到什么地步”。但是,“它的光明,至少透过了它以前一千年”。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典作品一本正经的拘礼模仿。……文艺复兴奠定了欧洲近代文明的新基础。

——摘编自《欧洲文明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比较强调价值、强调人格、强调修养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在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的内在传统连接起来。

宋明理学是以“天理”为中心观念的综合性的思想文化体系。它是宋代以后历经元、明到清,占据七百多年历史,在我们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学术形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带来的不同影响。 [解析] (1)第一小问从二者思想内涵角度思考;第二小问从二者兴起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分别说明即可。(2)“文艺复兴”从思想解放、世界文化角度回答;“宋明理学”从思想传承、封建统治角度分析。

[答案] (1)特点:文艺复兴致力于打破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宋明理学致力于复兴儒学的内在传统。

背景: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极端压制。

宋明理学,佛、道的发展使儒学面临危机;唐代以来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唐末五代以来的混战割据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2)影响: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崇尚人的价值和现世的幸福,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是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上的准备;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

宋明理学,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一度对当时社会 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理学日益僵化,其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析] 第(1)问注意时间“1506年”;第(2)问根据材料回答即可;第(3)问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关系回答。

[答案] (1)社会思潮:人文主义。

主旨: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

原因: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2)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说教。

(3)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