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简略史及中西方文化的对比
这个学期的开始,怀着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奋,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门课程。怀着极大的兴趣上完这学期的课程后,我发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深入开阔了很多。这门课程让我更加系统全面地接受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接触的知识与信息,也让我对西方文化这个问题有了更加理性更加专业的理解。
西方文艺史
在欧洲,最早的几所大学包括以医学闻名的撒利诺(Salemo)大学、以法学见长的波洛尼亚大学和以神学著名的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巴黎大学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大学设立于1200年,由从前的主教座堂学校和私立学校合办,法国国王菲利浦认可了师生公会的合法性,1215年,教宗英诺森三世批准了师生公会的行规。在13、14世纪,巴黎大学声名显赫,人才鼎盛,学校分为四个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和医学院。每个学生必须完成文学院的课程,才能晋升到其他学院修习各种专门知识。在文学院学生必须接受前面提到的“七艺”的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准,作为进行专门知识学习的基础。尽管每间大学的特色不同,但是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要求都是一致的。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最早的表现吧。
文艺复兴的基本含义:“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是,当时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运动包括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主要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风格的更新,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发展,印刷术的应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等等。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与其说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与其说是“复兴”,不如说是“创新”。“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简单来说,文
艺复兴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主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起源于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其后遍及西欧整个地区。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所以,人文主义的理念,其重点是“人”,是“人”的本能的发挥,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十五至十六世纪,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绘画及雕塑艺术,被后世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他们的辉煌成就,不仅对欧洲而且对全世界后来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杰作品至今为世人推崇乐道。
中西文化背景的对比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正是其体现。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以“爱”为社会核心。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以新海路开辟时对新
大陆的侵略为代表。
民主观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虽然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基本都是封建集中制的不断加强,是民主政治的彻底丧失,但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政治放到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和看待, 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权利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权力,所以,西方人对不能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选票的方式可以给予否决或者改选。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许多问题,但无论认识水平上还是制度设计上,无疑都比我们要先进的多。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感想
西方文化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 由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探讨中西文化的总体差异,目的是促进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加强“地球村”的联系,谋求共同发展。
感想
虽然这门课程短暂的一个学期的课程已经结束了,但是它让我收获到了平时不会接触到的系统理论的关于西方文化的知识。我相信,我探索的步伐不会停止。感谢这门课为我开辟了一扇崭新的放眼看世界的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