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第1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设置单元整组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正如教材中所说,“这种单元自成体系,以活动贯穿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本单元开展以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感情,让学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围绕本单元主题教材,安排了“前言”和两个活动板块“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两个活动板块密切关联,前后相续,前一个板块是基础,后一个板块是提升。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划成文章。”单元导读中用这样如诗一般的语句点明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横竖撇捺代表了汉字的基本笔画,他实际上指的就是汉字。我问同学:“何为乾?何为坤?”一生站起回答:“乾为天,地为坤。”乾坤在这里就是指的天地,这个世界。然后我为同学们讲起了“坤车”“坤表”等有关的生活常识。接着我还为同学们补充了其他有关知识: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
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总而言之,这句话告诉我们:汉字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是个充满了神奇的世界;将许多汉字经过一定的排列构成了优美的文章。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就像之前我曾告诉同学们的那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本单元有三项学习要求: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习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同学们通过朗读,首先对这三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便是学习和交流前言部分的相关知识:了解汉字与生活的关系,汉字悠久的历史,汉字的使用者之多和文化影响之大,以及汉字书法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接着我引导同学们学习了阅读材料的第一部分:字谜七则。首先我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通过默读与思考,猜一猜七个有关汉字的谜语。我给出的要求是:独立完成,先不要交流,用铅笔在书上写出自己猜到的汉字。
几分钟后,同学们开始交流字谜。第一位站起的是常欣玉同学,她说出的答案是“日”(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接着同学们陆续说出了其他谜语的谜底:“坐”(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也”(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口”(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猜完了前面的四则谜底,接下来的两则是看图猜字谜。对于第一个我和同学们感觉到非常容易:一个人倚着一棵树,很明显就是汉字“休”。第二张图是画了一块表,指针指向
了12点整,这个字谜我猜了半天却无从下手。结果张润祺说出了答案:“斗”字,是啊,我咋没想起来呢?我问了一下同学们,只有几位同学想到了这个字,看来这个字谜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最后剩下的这个字谜并不难,它讲的是唐伯虎在街头卖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只要猜中分文不取,若想购买需付30两银子。终于来了一位年轻人取下画来,什么也不说转身便走,结果他猜中了,谜底便是“默”字。别看文字长,但难度不大,同学们猜对这个字谜的人占绝大多数。 至今想起来感到最有趣的,还是猜完第四个谜语之后发生的情景,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当同学们猜出字谜的谜底是“口”字之后,我忽发奇想:同学们的姓氏中有没有“口”字呢?于是我向大家提出了这个问题。不少同学陆续举起了手:常欣雨(常)、谷启航(谷)、叶冰欣(叶)、周世成(周)、何雨萱(何)。
接着我又问同学们:“你们的名字当中凡是有口字的都举手!”呵!结果班里很多同学举起了手。赵静怡(怡)、张呈旭(呈)、孔义诺(诺)、秦国兴(国)、张浩桐(浩、桐)、张司梦娇(司)、林福泽(福)、李昭庆(昭)、张高源、赵艳可(可)、魏宏强(强)、杨梓怡(怡)、江善喆(喆)。这么多同学的名字中都有“口”字,不仅仅是老师,就连同学自己平时也几乎没有注意吧!
接着我又提议,比一比谁的名字中“口”字最多,这一下同学们更来了兴趣。经过评比,江善喆获得了第一名,因为他的名字中含有三个“口”字,也因此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姓名中含有两个“口”字的有这样几个同学:魏宏强、张皓桐、谷启航,他们也获得了一次
掌声。这是下课铃声响了,我问同学们:“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谁的名字中有口字?”结果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论起来,纷纷举起了手……
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在我还没有走出教室的时候,围上来好几位同学,他们还在兴奋地向我谈论着自己家人名字中含有“口字”的情况。
其实,关于姓名中“口”字的交流与讨论,还真不是我在备课时想到的。如此看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教学机智,随时发现可以调动同学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契机,引导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引向深入。 教学无定法, 教学无止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字谜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
2、初步了解汉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在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能力,并努力将课堂教学建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营造有快乐一起分享,有问题一起解决的课堂教学氛围。
4、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字谜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 难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本课知识性较强,有些学生暂时难以理解,为了让这些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动画媒体的运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网络的交互功能使学生能亲历学习过程,扎实地理解汉字的演变及构成,真切地感悟祖先创字之巧妙,进一步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技能:学生会浏览网页、网上搜索;学生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能通过教师在网页上预设的引导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能按教师的任务驱动来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探求。学生爱探索、爱表现、爱比拼,因此,将网络课件构建成为学生探求新知、表现自我、你追我敢的大舞台,是非常有实效的。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有趣的汉字; 二、我爱你,汉字。
介绍了我国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及汉字的构造规律,利用网络平台这一互动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充分让学生体验
学习过程,因此选择了网络课件这一学生自主性、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媒体。 教学准备: 1、网络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教学说明:
本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按汉字的起源、演变、运用、趣事、欣赏等内容,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并拟订了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媒体应用分析及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上节课,我们围绕汉字这个话题,按照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大组,并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拟订了每组的活动计划。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神奇的网络,走进汉字王国,去领略神奇的汉字文化吧!
二、 分组点击网站内容,借助多媒体平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1、
老师:在我们每一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请你们根据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点击相应的网站,看看通过浏览网页,你能了解哪些内容。 2、 CAI出示表格,明确学习内容、要求: 最感兴趣的内容了解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3、 分组按内容浏览相应的网页 4、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表格。
5、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说说通过浏览网页了解了哪些知识?最后说说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 学习字谜的知识: 1、 老师小结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汉字的起源、演变、运用等知识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在今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地了解。 2、
提起猜字谜,同学们并不陌生,很多同学在课下非常喜欢猜字谜,有的同学还自己编制了一些字谜。可是,有些同学对字谜的知识了解并不多,下面让我们进入字谜乐园,对字谜进行一下深入的了解。 3、 学生点击字谜知识,了解字谜的来历、种类、猜字谜的方法及怎样制作谜面。 4、 汇报交流。 5、 师小结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字谜的知识。知道了猜字谜的时候,可以根据谜面的意思来猜,也可以把谜面想象成一幅画来猜。其实啊,这也就是我们造字的方法:象形字和会意字。
6、 光弄明白了可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来,我们一起猜猜吧!
CAI出示:P78面字谜
7、 小组内猜谜,练习自制谜语 8、 全班交流 9、 教师小结:
象形字,会意字,原来小小的字谜中还蕴涵着这么丰富的汉字知识啊! 四、 总结本节课内容,播放汉字字形、字体的演变过程,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1、 老师:汉字历史悠久,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CAI出示,观看汉字字形、字体的演变过程。
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简化字,汉字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缩影。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洪荒时代。书写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 2、 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汉字的有趣,而且增强了很多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收获真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开展更多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有趣,深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探索汉字的奥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第3篇】 本单元是一种全新的教材形式──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这一单元要求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
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这个板块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这节课上我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用一系列的导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
1、生本化:本节课我始终贯穿“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拨辅助,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课前前置作业,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只对学生学习中有困难的地方(如:活动内容的确定)给予点拨。
2、活动化: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明确搜集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在课堂上,给孩子充分的小组学习时间,在小组中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进去,在小组中发表意见把活动始终贯穿在课堂中。
3、自主性:在这节课上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三次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外,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活动
策划和实施的能力。
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
1、这节课上安排的内容有些多,在学生小组学习交流时,我想让每个小组都说说自己的体会、读教材提供的材料后的启发,今后的打算等,希望在汇报时给予每一个小组一些指导,从而使每个小组都能制定出一个周全、可行的计划。但这一环节时间有一些长了,如果我以一两个小组为例给予指导,其他小组在听了他们的汇报后也能有所收获,效果也能达到,这样就能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了。另外,学生因受教材提供的材料的影响,没有探索其他内容的孩子,这时如果我能及时通过例子启发孩子就好了。例如:用幻灯片出示多音字的对联,开阔学生的思路就好了,让学生对多音字的汉字也能感兴趣就好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