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采矿专业实践报告

来源:东饰资讯网
2012级采矿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一 实习性质及目的 (一)实习性质 采矿专业生产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完《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等专业课后的一次实践过程,是大学学习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

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目的 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

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实习要求

1.学生必须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不 得无故缺席和离开实习地点。 2.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煤矿安全规程和实习矿井的规章制度,听 从指导老师的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面参观安全。执行

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术文件、实习笔记、日记及有关资料及数据不得丢失和泄密。 3.虚心向现场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密切配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服从领导,听从

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 4.培养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实习期间下井劳动和参观

必须保证效果。 三、实习时间

2013年8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 四、实习地点

煤业有限公司 五、实习单位简介 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灵石县城北西方向的英武乡彭家原村,距县城15 km,距大运公路9km,距南同浦铁路,两渡站、灵石站7 km。行政区划隶属英武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8†44‡-111°41†02‡,北纬36°34†00‡-36°53†17‡。井田东部与山西灵石华瀛柏沟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南部与山西灵石银源新安发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部与山西灵石银源兴庆煤业有限公司相邻,北部与山西灵石银源华强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灵石昕益旺岭煤业有限公司相邻。 (一)矿井交通位置 煤矿交通便利,井田位于灵石县城北西方向,距灵石县城直距15km,东邻南同蒲铁路及大运公路,东北距介休县城20km,与两渡火车站灵石站相距12km。大(同)-运(城)高速

公路灵石出口到井田有15km路程,交通条件便利。 (二)矿井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吕梁山东麓。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地形沟谷纵横,井田内地势总体为北东高、西南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北东角山坡上,标高1082.5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边界,标

高为801.0m,相对高差281.5m,井田中部、西部均有基岩出露。 2)河流水系 井田东邻汾河,南有交口河。区内沟谷发育,沟谷内无常年性流水,仅在雨季时较大沟

谷有洪水流出,并很快排干,水流最终汇入汾河 3)气象 本区气候属黄土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11℃,最高气温37.5℃(7月份),最

低气温为零下20.3℃(1月份)。年平均降水量650mm,雨季集中在7、8月及秋后一段时间。

平均蒸发量1500mm。年平均风速 1.8m/s,最大风速17.7m/s。霜冻期为11月至次年3月,冻土深度0.4-0.6m,无霜期为180天。 4)地震

井田由于处在晋中与临汾两断陷盆地接壤地带,也是太原临汾两盆地中间,因此盆地发生较大的地震均波及到本区。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赵城发生8.2级地震,建国以来发生地震40余次,1975年介休发生5.6及地震,根据2001年《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

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本区属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区。 (三)井田地质特征及构造 区域总体地质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北东-南南西的复背斜,两翼倾向分别为南东和北西。其中波浪式平缓褶皱较为发育,局部也存在小规模的断裂,地层倾角一般为2°-15°,局部

地段因断裂及褶皱影响,倾角大于20°。 区域内无岩浆岩侵入。 井田构造形态基本为一宽缓的褶皱构造为主,井田中部为轴向北东-南西的背斜构造(s1)。

地层倾角3-5°,倾向一般为北东。 (四)煤层及顶板岩性 井田内煤层发育比较齐全,根据地层岩石组合特征,煤发育程度 和可采情况划分为二个煤层组,自下而上有太原组含煤组,山西组含煤组,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均赋存于山西

组含煤组——上含煤组 和太原组——下含煤组。 井田共发育煤层11层,煤层总厚度为8.98m。含煤系数为6.79% 。其中山西组含有2号、2下号、1号煤层,煤层总厚度1.36m,含煤系数为2.80% ;太原组含有4号、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煤层总厚度7.60m,含煤系数为9.44% 。 矿井开拓为9号10号联合开拓,现采9号煤层。 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当地俗称毛四尺。k2灰岩一般为其直接顶板。煤层厚度1.02-1.45m,平均1.29m。该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为单层,且厚度变化不大。底板岩性为泥岩及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此煤层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埋藏较深,保存良好,厚度变化

不大,是本井田稳定的可采煤层。 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中部。上距k2灰岩5.27-7.6m,平均 6.44m;下距k1砂岩平均12.92m。该煤层当地俗称大炭,相当于灵石霍县区的大炭及崔家沟井田的大炭层位。该煤层厚度3.85-4.56m,平均4.17m。煤层结构复杂,一般分为2-3层。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或细粒砂岩,此煤层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埋藏

较深,保存良好,厚度变化不大,是本井田稳定可采的厚煤层。 (五)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本区地表水属汾河水系。汾河自北向南流经本区,区内主要支流有汾河、团柏河、交口河等。据汾河石滩水文站资料,汾河1955至1988年间平均洪峰流量2800m3/s,最大流量13900m3/s (1988.8.6),最小流量0m3/s。汾河自灵石至霍州什林的40km河段,河谷切割奥

陶系石灰岩,成为渗漏河段主要支流有团柏河、静升河、仁义河等。 本区处于郭庄泉域中部。郭庄泉域北部和西部以吕梁山背斜轴太古界片麻岩为其天然边

界,东以汾阳—义棠断层及霍山断裂为界,南篇二:采矿实习报告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实

实 习 单 位

实 习 时 间 若参与多次实习,请按时间顺 序依次罗列实习单位(部门) 与单位指导教师,并在实习单 位旁注明实习起止时间。 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学校)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能源学院(系) 报 告 陕西媒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铜川矿务局东坡煤 2013 年 10 月 19 日至 2013 年 1(转载于:采矿专业实践报告)1 月 8 日止

常明 袁汉春 张涛 1007150313 采矿工程 专业 10 年级 习 说 明 1.实习结束之前,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撰写《实习报告》。通过撰写实习报告,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实习的全过程,将实践性教学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从而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2.实习报告要求条理清晰,内容详尽,数据准确,字数不少于5000字,实习报告的质量反映了实习的质量,它是实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没有在规定时间前递交实习报告

者不得参加实习成绩评定; 3.实习报告含有“学生实习鉴定”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或负责安排学

生实习事项的人员须在“学生实习鉴定”表中给予评价并签署,否则视为无效; 4.封面中的“实习单位”必须写单位的全名,实习单位配指导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时应写清姓名; 5.若在不同的单位或部门实习,须分别撰写相应的实习报告(重起目录),由不同实习单位\\部门的指导教师填写“学生实习鉴定”表,并将其装订在一起。只要填写一个封面,实

习单位与单位指导教师分别按实习时间顺序罗列出; 6.“前言”部分:“实习背景”可简介实习目的、学院有关实习的要求、通过何种方式到此单位实习、实习起止时间等内容;“实习环境”可包括实习单位全称(中英文)、地址、实

习单位性质、规模、简介、所在部门、该部门主要工作、指导教师安排等内容; 7.“实习内容”部分:属报告的主要部分。“实习过程”概述实习各阶段所从事的主要工作等;“实习内容”包括项目介绍、本人从事的工作、软硬件平台和技术等;“实习成果”应

具体列出自己所完成的主要成果及实际应用情况等; 8.“总结”部分:其中“其它意见”可对学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习安排等方面提

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对实习单位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 9.“谢辞”部分:主要指对实习单位、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以及合作者的感谢; 10.实习指导教师批阅意见,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及完成情况对实习报告

进行评阅,按百分制给出成绩。 目 录 1.前言???????????????????????3 1.1实习背景???????????????????????????3 1.2实习环境???????????????????????????3 2.实习内容?????????????????????4 2.1实习过程???????????????????????????4 2.2实习内容???????????????????????????4 第一章 井田地质概况?????????????????????5

第二章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12 第三章 井田开拓???????????????????????13 第四章 采矿方法???????????????????????14 第五章 通风与安全??????????????????????17 第六章 矿井主要设备?????????????????????18 3.总结???????????????????????21 3.1心得体会???????????????????????????21 3.2谢辞?????????????????????????????23 学生实习鉴定„„„„„„„„„„„„„„„„„„„„24 实习指导教师评

阅„„„„„„„„„„„„„„„„„„25 1 前言

1.1实习背景 1.1.1 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1.1.2实习要求 1学生必须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不得无故缺席和离开实习地点。

2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煤矿安全规程和实习矿井的规章制度,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面参观安全。执行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

术文件、实习笔记、日记及有关资料及数据不得丢失和泄密。 3虚心向现场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密切配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服从领导,听从

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 ④培养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实习期间下井劳动和参观必须保证效果。 1.1.3实习时间

2013年10月19日至2013年11月8日 1.2实习环境

1.2.1实习单位全称

陕西铜川矿务局东坡煤矿 1.2.2实习单位性质 铜川矿务局东坡煤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高楼河乡,国有企业,隶属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3实习单位简介 东坡煤矿隶属铜川矿务局,是支柱矿井之一,1970年简易投产,设计年产45万吨;1984-1988年进行改扩建,设计年产90万吨;2004年核定年产105万吨,井田面积32.3平

方公里。2008年末,地质储量5856万吨,可采储量4068万吨,可服务年限25年。 1.2.4实习所在部门 东坡煤矿掘进二队 1.2.5指导老师

常朋 (技术副队长) 2 实习内容 2.1实习过程

第一阶段(10月18日-10月20日):在区队领导下,参阅矿井部分资料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 第二阶段(10月20日-11月5日):在掘进副队长的带领下,多次井下进行安全生产实习。 第三阶段(11月6日-11月8日):编写实习报告。 2.2实习内容篇三: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通过三个月的煤矿认知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觉得学到的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煤矿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矿工的不易,每一吨煤里都有这些矿工辛苦的汗水。三班倒的工作制度把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让他们不能有规律的饮食和休息,有时为了井下生产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煤矿工作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平煤的强大发展。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矿工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矿工。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

些尽职尽责的优秀矿工,才能有煤矿产业今天的欣欣向荣。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生产实习巩固和扩展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测、调查、分析矿井、化工、消防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以及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工作的内容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学习现场有关的组织管理知识和经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科研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建立感性认识。 2、实习要求 生产实习要求学生在掌握矿井、化工、消防安全常识的前提下,应充分深入现场,并跟

班劳动,全面熟悉各项技术和管理业务。具体要求如下: (1)指导教师对实习工作全面负责。工作中应积极争取实习地点的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支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技术内容指导。督促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并根据

学生的实习态度,遵守纪律情况,独立工作能力和实习效果评价学生成绩。 (2)遵纪守法,注意实习和路途中的安全。 (3)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搞好团结,为胜利完成实习任务制造良好的实习氛围。

(4)要虚心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学习请教。 (5)学生要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6)必须在实习结束时,完成实习大纲所要求的实习内容,提交实习报告。 (7)学生在实习中违反纪律,不服从指挥,视情节轻重及本人态度按校规处理。 二、实习内容 1、观看录像 在校内实验室,观看煤矿、化工、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录像。针对不同的安全事故,能进

行初步分析,编写安全操作规程,提出对策措施。 2、矿井实习 (1)由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对煤矿的安全状况作报告,熟悉实习矿井的全面状况和各种生产系统,特别是开拓开采和矿井通风系统。了解矿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地形特征、气候条件、主导风向、最大风速降水量及历年最高洪水位,了解煤炭的自燃性、含瓦斯性及煤尘爆炸性; (2)了解煤矿井下的“一通三防”。熟悉了解井下通风系统;熟悉了解井下瓦斯抽排有

关设施;熟悉了解井下防火、防尘、防水有关设施。 (3)学习实习矿井安全生产和“一通三防”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4)了解矿井通风安全技术及管理人员的业务范围及职责,收集和学习通风安全的有关技术资料。

3、机械安全实习

(1)参观前湾煤矿,听取相关技术人员机械安全生产的报告。 (2)熟悉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能够进行识别和风险分析。 (3)学习和掌握机械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生产措施。 (4)学习和了解机械安全生产的各章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包括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

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等。 三、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2013年6月16日-2013年9月16日 四、实习地点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前湾煤业有限公司 五、实习人员

太原理工大学2011级采矿工程专业学生 六、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以采区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区队技术员为主,同时全面了解煤矿矿井的开拓布置、矿井通风、矿井机械、矿井供电运输、提升、排水、压气等系统,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

的问题以其达到重点突出,全面了解的目的。 实习中应收集的资料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目 录

第一章 矿井概述 .................................................. 1 第一节 矿区概况 ................................................... 1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 3 第三节 井田开拓方式 .............................................. 12 第二章 开采范围和生产能力 ....................................... 16 第一节 开采范围及储量 ............................................ 16 第二节 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 16 第三章 实习注意事项 ............................................. 17 第四章 实习总结 ................................................. 19 第一章 矿井概述 第一节 矿区概况 一、实习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前湾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乡宁县城西北20km台头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乡宁县台头镇管辖。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5号文《关于临汾市乡宁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批准由原山西省乡宁县地方国营台头煤矿前湾子坑口、原山西省乡宁县地方国营台头煤矿后湾子坑口、原山西乡宁南山坡煤业有限公司和原山西乡宁柒壹煤业有限公司以及新增区兼并重组整合为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前湾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2号—10号煤层,井田面积为

14.352km2,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该矿批准生产能力900kt/a。 台头前湾煤业有限公司在井田内布置三个井筒,分别为主平硐、进风平硐、回风立井。主平硐,净宽3.9m,净断面积11.41m2,倾角-3‟,斜长1020m,井筒内装备带式输送机和轨道,主要担负矿井主提升、辅助提升及运人进风任务,不作为矿井安全出口;进风平硐,净

宽3.5m,净断面积9.36m2,倾角-3‟,斜长900m,担负全矿井的进风任务,兼作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回风立井,净径3.0m,净断面积7.10m2,垂深120m,井筒内装备封闭梯子间,担

负矿井回风任务并兼做矿井安全出口。 二、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吕梁山脉南部,临汾盆地西缘。井田内地形复杂,沟谷发育,侵蚀冲刷剧烈,沟谷多呈“v”字型,地表植被发育。地形总体态势为中部高、东西两头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北部木垣圪塔,标高1548.5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沟谷中,标高1081.4m,最大相对高差467.1m。 三、水文 本区属黄河流域。黄河从乡宁县西南部边界流过,据龙门水文站1957-1963年资料,最高洪水位385.58m(1959年),最低洪水位379.13m。平时流量500-600m3/s,最大流量21000 m3/s,最小流量88 m3/s。以井田中部的天然地表分水岭(断山岭)为界,西部为黄河流域鄂河水系,东部为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及河流,各沟谷均为季节性小沟,平时无水,雨季时短期细流,雨停后很快变干,大雨洪水亦排泄迅速。西部地表水向西

汇入鄂河向西经 乡宁县城,至万宝山汇入黄河。东部地表水向东汇集于台头河,经光华至襄汾注入汾河,

汾河向西于河津市禹门口汇入黄河。 四、气象及地震 本区为四季分明的温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风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昼夜温差较大,据本县气象站近10年的观测资料: 年最低日平均气温-8.7℃,年最高日平均气温10.2℃,年平均气温9.5℃,1月份最冷,

平均气温-5.4℃,7、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1℃。 年最小降水量380.6mm,最大为7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508.5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月份。

年平均最小蒸发量1519.6mm,最大为2346.4mm,多年平均1723.7mm,蒸发量为降水量3.39倍。

霜冻期从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最大冻土深度为53cm,无霜期150天左右。 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8m/s。 本区历史上未发生过v级以上的地震,据乡宁县地震台资料,临汾~洪洞大地震曾波及本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乡宁属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区,设计基本

加速度值为0.10g的第二组。

五、矿区经济概况及工业、农业生产情况 乡宁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谷子、薯类等,牧业以养殖牛、羊为主,另有果树等经济林及药材等。工业以煤、焦等产业为主,此外还有水泥、发电、冶炼等产业。近年来采矿业发展迅猛,成为本县的支柱产业,本地煤矿众多,是乡宁县经济来源的主要之一。

六、电源、通信及水源条件 矿井现有供电线路为两回,一回35kv引自“管头”35kv变电站35kv母线段,架空线为lgj-120,供电线路为10.2km;另一回10kv引自“台头”110kv变电站10kv母线段,架空线

为lgj-95,供电线路为1.5km。 本区通讯网络发达,移动无线通讯网己实现“无缝覆盖”。 本矿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取自工业场地内的深水井,水质尚好,可满足矿井生活用水需求。

矿井生活用水即利用原矿井供水系统。篇四: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专业

生产实习报告 班 级: 11 级 采 矿 2 班 姓 名: 丁 柏 焱 实习

地点: 旗盘井煤矿及校内实验室 实习日期: 2014.11.3~ 2014.11.28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前 言

一、实习性质 生产实习是在《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等主要专业课学习之后进行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是

完成采矿工程师基本训练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学过采煤方法概论之后进行的第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稍等实习,是一次

较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是教学过程和完成采煤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

坚实的实践基础。本次实习的目的是: 1. 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与现场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接触,从而增强工人阶级思想感情,

培养并逐步树立为煤炭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决心。 2. 通过实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理论知

识的理解和消化,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 3. 使学生熟悉现场生产过程和劳动管理经验,锻炼学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行动手的能力,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

坚实的实践基础。 目 录 第一编 棋盘井煤矿实

习.......................................................... 1 第1章 实习矿井概

况............................................................ 1 第2章 矿井开

拓 ............................................................... 2 2.1、矿井的工业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及开拓方式 .......................... 2 2.2、矿井主要系统.......................................................... 2 2.2.1开拓、开采、掘进系统简述 ......................................... 2 2.2.2提升、运输系统简述 ............................................... 2 2.2.3“一通三防”系统简述 .............................................. 3 2.2.4供电系统简述 ..................................................... 3 2.2.5排水系统简述 ..................................................... 4 2.2.6监测监控系统简述 ................................................. 4 2.2.7安全机构、规章制度及煤矿各类人员配备情况 ......................... 4 2.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 第二编 校内生产实

习............................................................ 5 第3章 t2—114模型参

观 ........................................................ 5 3.1 整个模型的概况......................................................... 5

3.2 模型知识拓展........................................................... 5

3.2.1 运煤系统......................................................... 6 3.2.2 通风系统......................................................... 6 3.2.3 运料排矸系统 ..................................................... 6 3.2.4 排水系统......................................................... 7 第4章 t2—110模型参

观 ........................................................ 7 4.1 参观模型概况........................................................... 7

4.2 各模型知识拓展......................................................... 7

4.2.1 巷道掘进施工及机械设备模型 ....................................... 7 4.2.2 立井施工立体模型 ................................................. 8 4.2.3 巷道交叉施工工艺模型 ............................................. 9 4.2.4 井下巷道断面形状 ................................................ 10 4.2.5 锚杆、锚索模型 .................................................. 10 4.2.6 采场、巷道矿山压力及控制模型 .................................... 10 4.2.7 液压支架仿真模型 ................................................ 11 4.2.8 双滚筒采煤机模型 ................................................ 12 4.2.9 进刀方式和割煤方式 .............................................. 12 第5章 a3—203模型参

观 ....................................................... 13 5.1 参观模型概况..........................................................

13 5.2 主要模型知识拓展 ...................................................... 13

5.2.1 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 .......................................... 13 5.2.2 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方式 .................................. 13 5.2.3 带区准备方式 .................................................... 13 第6章 a3—207模型参

观 ....................................................... 14 6.1 参观模型概况.......................................................... 14

6.2 知识拓展 ............................................................. 14

6.2.1 开拓方式........................................................ 14 6.2.3 固定式矿车运煤时井底车场形式 ................................... 14 第7章 实习体

会 ............................................................. 16 第8章 实习评语及成绩评

定 .................................................... 18 第一编 棋盘井煤矿实习 第1章 实习矿井概况 棋盘井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隶属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区划隶属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矿井北距棋盘井镇约7km。井田南北长最大6.5km,东

西宽最大4.3km,面积为19.59km2。 根据地质报告,9号、16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 9号煤的可采储量为47.04mt,16号煤的可采储量为97.00mt,井田地质结构简单,构造形态呈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小于5°,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井田工程地质条件中

等,煤层瓦斯含量低,煤尘有爆炸危险。 棋盘井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北距正在修建的乌海市飞机场50公里,棋盘井工业园区位图距包兰铁路支线——海拉铁路2公里,南距储量居亚洲第一的查布石膏矿区仅30公里,109国道与鄂乌公路横穿镇区,是鄂尔多斯市连接宁夏和乌海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堪称鄂尔多斯市西部经济发展的“金三角”。 图 1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棋盘井煤矿、棋盘井洗煤厂大门篇五:采矿工程专业毕

业实习报告 2012级采矿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一 实习性质及目的 (一)实习性质 采矿专业生产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完《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等专业课后的一次实践过程,是大学学习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

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目的 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

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实习要求

1.学生必须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不 得无故缺席和离开实习地点。 2.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煤矿安全规程和实习矿井的规章制度,听 从指导老师的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面参观安全。执行

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术文件、实习笔记、日记及有关资料及数据不得丢失和泄密。 3.虚心向现场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密切配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服从领导,听从

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 4.培养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实习期间下井劳动和参观

必须保证效果。 三、实习时间

2013年8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 四、实习地点

煤业有限公司 五、实习单位简介 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灵石县城北西方向的英武乡彭家原村,距县城15 km,距大运公路9km,距南同浦铁路,两渡站、灵石站7 km。行政区划隶属英武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8†44‡-111°41†02‡,北纬36°34†00‡-36°53†17‡。井田东

部与山西灵石华瀛柏沟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南部与山西灵石银源新安发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部与山西灵石银源兴庆煤业有限公司相邻,北部与山西灵石银源华强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灵石昕益旺岭煤业有限公司相邻。 (一)矿井交通位置 煤矿交通便利,井田位于灵石县城北西方向,距灵石县城直距15km,东邻南同蒲铁路及大运公路,东北距介休县城20km,与两渡火车站灵石站相距12km。大(同)-运(城)高速

公路灵石出口到井田有15km路程,交通条件便利。 (二)矿井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吕梁山东麓。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地形沟谷纵横,井田内地势总体为北东高、西南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北东角山坡上,标高1082.5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边界,标

高为801.0m,相对高差281.5m,井田中部、西部均有基岩出露。 2)河流水系 井田东邻汾河,南有交口河。区内沟谷发育,沟谷内无常年性流水,仅在雨季时较大沟

谷有洪水流出,并很快排干,水流最终汇入汾河 3)气象 本区气候属黄土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11℃,最高气温37.5℃(7月份),最低气温为零下20.3℃(1月份)。年平均降水量650mm,雨季集中在7、8月及秋后一段时间。

平均蒸发量1500mm。年平均风速 1.8m/s,最大风速17.7m/s。霜冻期为11月至次年3月,冻土深度0.4-0.6m,无霜期为180天。 4)地震

井田由于处在晋中与临汾两断陷盆地接壤地带,也是太原临汾两盆地中间,因此盆地发生较大的地震均波及到本区。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赵城发生8.2级地震,建国以来发生地震40余次,1975年介休发生5.6及地震,根据2001年《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

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本区属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区。 (三)井田地质特征及构造 区域总体地质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北东-南南西的复背斜,两翼倾向分别为南东和北西。其中波浪式平缓褶皱较为发育,局部也存在小规模的断裂,地层倾角一般为2°-15°,局部

地段因断裂及褶皱影响,倾角大于20°。 区域内无岩浆岩侵入。 井田构造形态基本为一宽缓的褶皱构造为主,井田中部为轴向北东-南西的背斜构造(s1)。

地层倾角3-5°,倾向一般为北东。 (四)煤层及顶板岩性 井田内煤层发育比较齐全,根据地层岩石组合特征,煤发育程度 和可采情况划分为二个煤层组,自下而上有太原组含煤组,山西组含煤组,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均赋存于山西

组含煤组——上含煤组 和太原组——下含煤组。 井田共发育煤层11层,煤层总厚度为8.98m。含煤系数为6.79% 。其中山西组含有2号、2下号、1号煤层,煤层总厚度1.36m,含煤系数为2.80% ;太原组含有4号、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煤层总厚度7.60m,含煤系数为9.44% 。 矿井开拓为9号10号联合开拓,现采9号煤层。 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当地俗称毛四尺。k2灰岩一般为其直接顶板。煤层厚度1.02-1.45m,平均1.29m。该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为单层,且厚度变化不大。底板岩性为泥岩及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此煤层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埋藏较深,保存良好,厚度变化

不大,是本井田稳定的可采煤层。

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中部。上距k2灰岩5.27-7.6m,平均 6.44m;下距k1砂岩平均12.92m。该煤层当地俗称大炭,相当于灵石霍县区的大炭及崔家沟井田的大炭层位。该煤层厚度3.85-4.56m,平均4.17m。煤层结构复杂,一般分为2-3层。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或细粒砂岩,此煤层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埋藏

较深,保存良好,厚度变化不大,是本井田稳定可采的厚煤层。 (五)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本区地表水属汾河水系。汾河自北向南流经本区,区内主要支流有汾河、团柏河、交口河等。据汾河石滩水文站资料,汾河1955至1988年间平均洪峰流量2800m3/s,最大流量13900m3/s (1988.8.6),最小流量0m3/s。汾河自灵石至霍州什林的40km河段,河谷切割奥

陶系石灰岩,成为渗漏河段主要支流有团柏河、静升河、仁义河等。 本区处于郭庄泉域中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