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
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70,允许学习年限为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床开采(露天、地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以及工程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修学岩体工程力学、采矿学及矿山安全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区开发、矿床开采、岩层控制、矿山安全管理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需达到如下几方面的要求。 1.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矿区开发、矿床开采、矿山井巷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3.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与综合防尘、矿山安全以及矿井灾害预防等技术; 4.具有先进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矿业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采矿学科的发展动态;
7.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具有翻译本专业(学科)外文科技资料的能力;
8.掌握电算技术,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工程管理、文本编辑和有关软件应用等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专业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矿业工程
专业主干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VB程序设计、地质学与矿山地质学、测量学、岩石力学、爆破工程、矿山机械、井巷工程、矿床地下开采、矿床露天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
五、学位课程
高等数学、综合外语、VB程序设计、岩石力学、爆破工程、矿床地下开采、矿床露天开采、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采矿专业生产实习
六、学分分配
类别 理论课程学分 集中实践学分 学分合计 公共基础 学科基础 专业 必修 选修 小计 必修 选修 小计 必修 选修 小计 59 5 64 37.6 16 1 17 10 75 6 81 47.6 17 0 17 10 0 0 0 0 17 0 17 10 31 24 55 17 0 17 48 24 72 合计 140 30 170 其中 其中 选修 实践 33 1 34 15 30 45 比例% 32.4 10.0 42.4 100 20.0 27.1
七、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课程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类别 性质 1 25190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25190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519000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25190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 255900051 形势与政策1 6 255900052 形势与政策2 7 255900053 形势与政策3 8 255900054 形势与政策4 9 201990021 综合外语B1 10 201990022 综合外语B2 11 201990023 综合外语B3 12 201990024 综合外语B4 13 211990020 应用文写作 必修 14 185990011 体育1 15 185990012 体育2 16 185990013 体育3 17 185990014 体育4 公共基础 18 185990015 体育达标1 19 185990016 体育达标2 20 161990021 高等数学B1 21 161990022 高等数学B2 22 16199006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23 161990090 线性代数B 24 161990111 大学物理B1 25 161990112 大学物理B2 26 161990141 物理实验B1 27 161990142 物理实验B2 28 521990010 VB程序设计 小计 29 30 31 选修 32 33 34 35 外语组1 计算机基础组2 信息技术组3 艺术组4 体育组5 管理科学组6 科学与人文素质10-20 小计 合计 1 2 学科必修 3 基础 4 5 231990020 工程制图B 221990021 电工电子技术B1 231990040 机械设计基础A 133990921 工程力学1 133990922 工程力学2 小计 合计 总总学理论实开课学位学时 学时 践学期 课 辅修 分 48 48 学3 2 2 4 3 32 32 64 64 48 48 8 8 8 8 1 4 3 1 2 3 4 1 2 3 4 2 1 2 3 4 5 7 ★ 0.5 8 0.5 8 0.5 8 0.5 8 4 3 3 2 1 1 1 1 1 64 64 48 48 48 48 32 32 16 16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8 8 ★ ★ 0.5 8 0.5 8 6 4 3 2 3 3 96 96 64 64 48 48 32 32 48 48 48 48 1 2 3 2 2 3 3 4 1.5 24 1.5 24 3 59 4 2 1 1 1 2 5 16 75 4 3 3 3 4 17 17 64 32 16 16 16 32 80 64 48 48 48 64 24 24 48 24 24 2 5-6 1 3 2 5 6 2-7 64 36 48 48 58 12 6 1 3 5 3 4
课程课程类别 性质 序号 课程编号 总总学理论实开课学位学时 学时 践学期 课 辅修 分 学0.5 8 8 1 0.5 8 3 3 3 3 3 3 4 8 4 6 6 2 4 5 5 5 ☆ ☆ ★ ☆ ★ ☆ ☆ ☆ 48 44 48 42 48 42 48 48 48 46 64 64 课程名称 1 133990061 采矿工程专业导论1 2 133990062 采矿工程专业导论2 3 133990750 地质学与矿山地质学 4 133990390 测量学 B 5 133992160 岩石力学 必修 6 133990230 爆破工程B 7 133991620 矿业系统工程 8 133990280 矿山机械 9 133991480 矿床地下开采 10 133991500 矿床露天开采 11 133991410 井巷工程 12 133991540 矿井通风与安全 小计 13 14 15 专业 16 17 18 19 20 21 选修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8 48 5 2 6 6 ★ ☆ ★ ☆ ★ ☆ ★ ☆ ☆ ☆ ☆ ☆ ☆ ☆ ☆ 2.5 40 40 6 2.5 40 40 6 3 31 48 42 32 32 32 32 32 32 40 32 32 32 32 32 32 32 16 40 32 32 32 24 28 32 32 40 32 32 28 32 32 24 32 16 40 32 6 8 4 4 8 7 4 5 5 5 6 6 7 6 7 7 7 7 7 7 7 5 7 133990530 弹性力学基础 2 133991630 流体力学基础 2 133991230 计算机辅助设计 2 133991930 土力学 2 133992100 岩体测试技术 2 133991450 控制爆破技术 2 133991600 矿山设计原理 2.5 133990310 采矿专业外语 2 133990260 边坡工程 2 133990320 采煤概论 2 133991550 矿山安全与评价 2 133991590 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 2 133991810 数字化矿山技术 2 133992040 选矿概论 2 133991970 尾矿库概述 1 133991370 结构力学 2.5 133991570 矿山环境保护与复垦 2 选修学分不低于17学分 小计 17 合计 48 255900060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565900010 入学教育 555900010 军事课 531990040 工程训练D 133990300 采矿专业认识与地质实习 133990350 测量实习 133992250 采矿专业生产实习 133991490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 133991510 矿床露天开采课程设计 133992290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133940050 采矿工程毕业实习 133940090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小计 创新实践组8 小计 合计 总计 2 1 1 1 2 1 3 1 1 1 2 13 29 1 1 30 170 2周 16 36 16 2周 1周 3周 1周 1周 1周 2周 13 16 2周 16 36 16 2周 1周 3周 1周 1周 1周 2周 13 3 1 1 2 4 5 6 7 7 7 8 8 6 ★ 1 2 3 4 5 6 必修 集中7 8 实践9 教学 10 11 12 选修 13 16
八、选课指导(课程配置流程图)
概率与数理统计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线性代数
地质学 岩石力学 爆破工程 工程力学2 弹性力学基础 井巷工程 工程力学1 边坡工程 矿床露天开采 矿床地下开采 矿井通风与防尘 矿山设计原理 流体力学基础 工程制图 机械设计基础 采掘机械 矿山运输提升 矿山企业管理 测量学 矿业系统工程 专业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九、各学期应修学分分布表
学期 一 19 二 25 三 23 四 22 五 22 六 22 七 22 八 15 学分合计 170 建议应修学分 十、说明
1.选修课程见学校选修课程说明。
2.辅修采矿工程专业要求必修学分为21学分,选修学分为17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为:岩石力学、爆破工程、矿山机械、矿床地下开采、矿床露天开采、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标注的其他课程为选修课。关于修读辅修专业的具体规定,请参见《西南科技大学辅修专业实施办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