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采矿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培养技能型人才

来源:东饰资讯网
201 3年03月 教学研究 百家讲坛 采矿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培养技能型入才 陈玉鲜 (贵州I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六盘水55 3001) 【摘要】分析采矿专业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与技能要 求、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的初步探索,从而更好地调整课 程内容,以适应当前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采矿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标准 二、推进具有行业准入作用的“职业资格(技能)证 书”课的设置 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 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岗位必然是各行业中的生产、管理、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 为目标,不仅要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的劳动者,而且一定 要突出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为此,高 职院校必须要加强职业技能课设置,在“独立实践环节” 课、“专业综合实训”课、“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课等 方面下功夫,同时要走“校企一体,学岗结合”的路子, 推进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实施。 一、教学突出“独立实践环节”课和“专业综合实 训”课的设置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 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扎实的操作技能 和综合的实践能力。在学校教学中加强“独立实践环节” 课和“专业综合实-gll”课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 途径。 1.“独立实践环节”课的设置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方面独立存在的 实践课往往得不到突出,表现出来的是“原理”课、“概 论”课过多。即使部分设置了具有实践技能要求的课程, 也大多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教室里的理论课与实 验室里的演示性实践课、实训室里的技能性实践课交叉进 行,没有设置能够完全在实训室进行的“独立实践环节” 课。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很显然在理沦上达不到高职 学生的水平,将来很难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 必须要改变这样的课程设置,设置能单独存在并完全在实 训室完成的“独立实践环节”课,并保证足够的学时数。 在“独立实践环节”课中,即使有必须要完成的少量的理 论教学内容也在实训室进行,以保持该课程的完整性、连 贯性。使学生在此类课程中,经过连续的实践过程,掌握 ~个具有完全由实践性活动构成的独立操作,从而提高 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煤矿开采专业将来制订的教 学计划,在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均安排了“独立实践环 节”课,此类课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学生的欢迎,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专业综合实训”课的设置 高职院校的任何一个专业都是由核心教学内容和职 业技能要求构成的。当然,为使每个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 受,每个职业技能要求为学生所掌握,必须要对专业要求 进行分解,将专业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的理论课和实验、 实训课程。但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如果只是分解状态下的 局部而非专业要求的全局,则不能很好的理解该专业的实 质,不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也就难以达到专业的培养 要求。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在面向市场的就业竞争中很难 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在将专业技能教学分解的状态下,必 须进行技能课程的综合,将专业中若干个核心技能要求重 组在一起进行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技能要 求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便能使学生在“专业 综合实训”课的实践教学中掌握该专业的核心能力,清晰 了解该专业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所设置课程的目的。 服务等~线工作岗位。 目前,我国的很多行业都设置了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 (技能)证书和行业准入制度。为此,国家教育部要求高职 院校必须实行“双证书”制,也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 生必须在取得高校毕业证的同时,还拥有“职业资格(技 能)证书”。但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做不到学校教学与“职 业资格(技能)证书”考试的同步完成,经常是学生在校学 完专业课程,通过校内考试即可。学生如要考取“职业资 格(技能)证书”则要另外参加考前培训,重新组织考试。 结果是费时、费力、通过率不高。 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实施好“双证书”制,必须打破 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将“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试的 国家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直接引入到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 中。目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出台了煤炭行业相关 的一系列国家职业标准并配有相应的考试大纲,财政部、 信息产业部等部委也都出台了行业认可的职业标准。而 且,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具有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资 格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这不仅表明设置“职业资 格(技能)证书”考证课程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具 有很强的操作性。目前,我系几乎所有的专业都设置了适 用于本专业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证课:如矿井通 风、矿山机电、瓦斯监测与防治等,通过由煤炭行业组织 的认证考试,以取得资格证书,从而达到学校教学与行业 最新发展相衔接,与行业的职业要求相一致,课程体系改 革立足于课程与岗位对接。专业岗位群与课程之间的对应 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对应关系图,改革课程体系,在学完能力 基础课程后,根据生产过程的需要,确定由“矿山测量技 术”、 “矿图绘制技术”、 “矿山机械技术”、 “矿 井供电技术、”“矿井瓦斯防治技术”、“井巷工程技 术”、 “煤矿开采技术”、 “矿井通风与安全”、“煤 矿企业区队管理”为核心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可开设“瓦 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采煤机司机”“或掘进 机司机”、“采煤班组长管理”、“采掘(下转141页) 一139— 201 3年O3月 教学研究 百家讲坛 现实的发泄罢了。 个年轻人都要经历的心路历程。此书一出,对当时固有的 三、价值观的反思 价值伦理观产生疑问,家长们和文学界也为此担忧,虽然 二战后的美国物质上是繁荣的,但精神上空虚的人 此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生活认识,警惕社会阴暗面,选 比比皆是。不同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就会有不同 择自爱的道路有帮助,但主人公消极的学习态度,放纵的 价值观,穷人不过希望生活有着落,而富人人则是更多在 个性,满口的脏话也让他们感到担忧,曾被列为禁书。多 金钱上的贪婪追求。霍尔顿却是个反常,其实霍尔顿的生 少年以后,这部书的文学价值依然经受了时代的考验,他 活,看上去很美。他拥有富裕的家庭,算是个小资本家之 所描写的霍尔顿复杂而矛盾的人物性格,独特的价值观, 家,他却从来没有一种优越感,没有对更多物质生活的追 作者幽默,诙谐的笔锋,精心的构思,深刻的社会洞察能 求。他的本质是纯洁的,他只是愿意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 力,仍然是文学爱好者研究的热门话题。 者,就像塞林格在书中描述的那样:有那么一群小孩子 结束语: 《麦田里的守望者》引领了美国文学创作的 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 新潮流,它使得物质膨胀,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 人,只有他一个孩子,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他的职务是 代的美国人为之倾倒;他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个性自 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他就把他捉 由的崇拜,即使当今社会,也是众人所向往。霍尔顿作为 住——孩子们没有方向感地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 一个鲜活的叛逆青年勇敢向社会抗议,反叛,但由于自身 儿跑。他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整天就干这样 性格和社会的制约,最后注定这种反抗是以失败终结。塞 的事。其实,他真的就是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林格已经离开,却留下一句永恒的叹谓:“流浪在人间, 不难看出,霍尔顿曾经的肆意与疯狂,不过是处在那 守望在麦田”。 个时代有反叛意识青年必然结果,对社会,对周围的人, 对环境的不满而无力改变,对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的向 【参考文献】 往,让处在刚从童年期步入青春期的他采取一些幼稚极端 [1】塞林格, 麦田的守望者》,[M】孙忠旭译,南京:译 的办法,像小孩摔烂玩具那样来排泄心中的不满。 “麦 林出版社,2007 田的守望者”一书是二战后美国青少年心理状态的最好描 [2】李敏,《霍尔顿的文化意义》,[J】2007年第1O期 写。他们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他们讨厌被约束,干尽 [3]程锡麟,王晓路.((当代美国小说理论 [M】.北京:外 一切离经叛道之事,亲手将自己的青春涂抹得血迹斑斑,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在自虐中寻找自尊。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矛盾而混乱, [4】芮渝萍, ((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 他们的内心世界孤寂而彷徨。然而这些少年终究有成熟的 科学出版社,2004 一天,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不得不屈从社会现实,是每 (上接139页)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 “通风班组长管 程设置上须对传统的教学计划作较大的调整。 理”等。 适当压缩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数,合理安排 三、 “校企一体、学岗结合”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 专业课,集中上好学生顶岗实习前所必需的专业技能课。 重要途径 部分“独立实践环节”课和“专业综合实训”课可以在顶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能力为核 岗实习中由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岗位和实习的实际情况来完 心、就业为导向。实现这一目标,仅仅在学校通过理论课 成。我系的大部分专业的毕业生都在顶岗实习期间被相关 教学和有限的实验、实训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教学是难以真 企业派到技术性较强的一线岗位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学生 正完成培养任务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仅 将得到一定的生活补贴,同时经过一年的实习锻炼、磨合 有仿真的环境是不够的,必须要将学生放在全真的实际工 后,企业与实习生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就业协议书,解决 作环境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既能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的就业问题。以保证“2+1模式”下的顶岗实习得以较 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又能真正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通 好实施。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才能 过校企合作,采取“2+1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 更符合企业的需要,才能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也才是企 最佳方式。 业所欢迎的毕业生。 “2+l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学习二年,最后一年直接 四、解决教材内容陈旧的对策 到企业中进行项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 采矿专业使用的专业教材大多是煤炭工业出版社出 在于能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与毕业后的就业岗位直接挂 版的规划教材,从教材规划到大纲审定,再到组织人员编 钩,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 写,再到发行,要经历1至2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教材内 真正的锻炼和提升。同时由于“2+1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是 容往往落后于现场工艺和设备,要解决这个问题,专业教 较长时间的实习,它区别于一般的认识实习和短期的过程 师必须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收集资料,学习新工艺、新 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通过自己的劳动给企业创造了一定 设备的使用,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革落后陈旧的教材内 的产值,还将得到企业给予的一定的生活补贴。 容。此外,应从矿山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课, 由于“2+1模式”下学校教学只有两年时间,因此在课 将现场工艺和设备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充实教学内容。 一l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