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析题(共15题 )
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2.时政点评题
3月11日从最高检获悉,近日,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原副司长袁鹏(副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经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西双版纳州人民检察院向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西双版纳州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袁鹏利用担任云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二处副处长、省长办公室副主任、楚雄市市长、市委书记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利用本人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请你对袁鹏的违法行为进行点评。
3.宪法至上,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
4.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闭幕,备受关注的民法总则获得表决通过,2017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
作为保障个人权益最重要的大法,民法典事关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方面面,素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而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纲。因此民法总则的表决通过对整个民法典的融通达至关重要,从此开启了中国的“民法典时代”。有人说:“民法总则才是我国的根本法。”请你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5.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陵城区好多学校组织同学们走上街头进行宣传活动,李华不以为然地说:“宪法离我的生活太远了,没有必要了解!” 判断:________ 理由:________
6.学习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内容之后,同学们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甲同学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只对国家机关具有约束力。
乙同学认为: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所以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辨析以上观点。
7.网络迅猛发展给信息交流带来极大的便捷,两会期间,同学们看到李总理和网民在线交流信息,都议论纷纷。小华:“网络使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更广泛了。在网上,我们可以任意行使监督权,谁也管不着。”
联系所学“政治权利”的相关知识,请你对小华的说法进行评析。
8.材料:河北省张家口市政府在药品监督抽检时发现河北亿能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不符合相关规定,该批“诺氟沙星胶囊”按劣药论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有关部门于 2019 年 4 月 16 日对河北亿能普药业有限公司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违法所得 48000 元,并处货值金额 3 倍罚款共计144000 元,罚没款合计 192000 元。2019 年 11 月 4 日将该案移送张家口桥东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请运用道德与法律的知识,评析该公司的行为。
9.小明妈妈收到了学校班主任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要求学生不准带手机进课堂。当妈妈告诉小明这一消息的时候,小明大声对妈妈怒吼道:“手机是我的私人物品,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我想带到哪里都可以。
10.2020年1月22日,温州瑞安一网民在百度贴吧发文,称自己刚从武汉回来5天,头晕并且一直咳嗽。网友建议其赶紧去医院检查,其表示自己正月还买了两场电影票;看了电影再去检查。该贴被网友截图发至微博,引发大量关注和担忧。经查,该网民陈莱(男,31岁,温州瑞安人)并未离开过温州且无肺炎相关症状,出于引起网友关注和“恶作刷”,的心态,在网络上发布了不实言论。该网民园虚构事实规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请简要评析陈某的行为。
11.辨析:
2018年10月3日,税务部门公布了明星范某某偷税案的案件事实,并开出包括税款、滞纳金、罚款在内的高达8亿余元的罚单。为此,同学们议论纷纷。
12.背景材料:在快速运行的深圳地铁中,吴某涛等5名年轻人为拍摄恶搞视频赚点击率,大喊“所有人全部趴下,小心地雷”,造成车厢内混乱,个别乘客受伤、列车停运严重后果。2019年9月20福田区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公开审理吴某涛等5人涉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案。 请你从法治和道德的角度,对吴某涛等5名年轻人的行为进行评析。
13.中学生李阳在课堂上非常爱回答问题,有时候不举手就大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嘲笑回答错误的同学。当老师和同学提醒他遵守课堂纪律时,他生气地说“上课积极发言,这是我的权利。” 李阳的观点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4.材料:小刚路过某照相馆,意外发现自己的照片被挂在门口招揽生意。一气之下,他编了一条谩骂短信发微信朋友圈,结果短信被大量转发。当公安机关找到他时,他说,这是我的言论自由,我在行使权利,公安人员告诉他,你这样行使权利是错误的。
请你运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小刚的行为进行辨析。
15.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媒体共同举办了2019“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中学生小凯借助这一平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一、辨析题
1.【答案】 正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国家的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本题要求我们对题中观点进行辨析,此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及其地位确立的原因”。根据所学,我们可以判断出此观点正确,首先,从地位上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其次,还必须从地位确立的原因的角度分析,否则分析得不够充分,因果逻辑关系是不成立的。
故答案为:正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国家的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答案】 时政点评题在上述材料中,西双版纳州人民检察院起诉高官袁鹏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追究其刑事责任,体现对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视。(2)宪法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②权力是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滥用权力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③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④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袁鹏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腐败,滥用职权,无视宪法,应受到法律制裁。(3)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增强宪法意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践行宪法。 【解析】【分析】本题为时事点评题,分析题文材料可以从规范权力运行,权力是把双刃剑,宪法的核心价值追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规范权力运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强宪法意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3.【答案】 错误;理由: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纲。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解析】【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宪法不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以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判断:错误。理由: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纲。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
威和法律效力。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4.【答案】 ①不正确。②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而民法总则只是规定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③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⑤因此,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宪法根本法。 【解析】【分析】本题为辨析题, 民法总则才是我国的根本法的观点错误,原因可以从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等方面具体回答即可。
5.【答案】 错误;理由: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因此公民要树立宪法观念,维护宪法尊严。
【解析】【分析】本题以辨析题形式呈现。首先判断观点正误,再联系宪法与公民关系知识点阐述理由。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因此宪法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华观点错误。理由从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宪法是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等方面阐述理由。
故答案为:判断:错误。理由: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因此公民要树立宪法观念,维护宪法尊严。
6.【答案】 ①以上两位同学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②因为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
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所以,甲同学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宪法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约束力。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但是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所以,我们不能随心所欲的行使权利,乙同学的观点错误。
③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自觉遵守宪法,践行宪法,同时在法律的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辨析题,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按照“判断正误---说明原因---正确做法”的思路,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组织答案。认真阅读材料中的两个观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只对国家机关具有约束力”的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可以运用“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部分的知识进行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所以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我们可以运用“依法行使权利”部分的知识进行说明。总之这两个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宪法意识淡薄,不懂得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因此我们应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依法行使权利。只要学生从上述角度进行说明,判断正确、运用的观点准确,并说明正确做法是什么,即可。
7.【答案】 小华认为“网络使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更广泛了”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我们所了解到的社情民意,提出我们对社会管理的建议,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途径越来越广泛。
小华认为“在网上,我们可以任意地行使监督权,谁也管不着”是错误的。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从来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利,我们应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当我们行使监督权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不能简单根据自己的好恶来作出判断,要如实反映情况;投诉和举报时,不能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借机报复,不能污辱他人人格,更不能采用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式。
【解析】【分析】小华的说法“网络使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更广泛了。在网上,我们可以任意行使监督权,谁也管不着。”我们要针对这句话进行辨析。做辨析题,首先要进行分辨,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其次要进行分析,“为什么对”或是“为什么错误”。小华的观点,主要是针对“我们可以任意行使监督权,谁也管不着。”这句话进行。小华的话分两个部分,我们需要对这两句话分别进行辨析。所以答案为:①小华认为“网络使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更广泛了。”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我们所了解到的社情民意,提出我们对社会管理的建议,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②小华认为“在网上,我们可以任意地行使监督权,谁也管不着。”是错误的。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
赋予的权利,但是从来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利,我们应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当我们行使监督权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不能简单根据自己的好恶做出判断,要如实反映情况;投诉和举报时,不能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借机报复,不能污辱他人人格,更不能采用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式。
8.【答案】 该公司的行为是错误的。
①该公司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是不诚信、漠视生命、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体现。该公司不按照国家规定生产药品会威胁到民众的生命安全,不利于药品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
②该公司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受到了行政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该公司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危害公共安全,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该公司应该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依法诚信经营,增强法治意识,
自觉遵守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消费者)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该公司的行为可以从道德的角度分析,可以从公司不讲诚信,没有敬畏生命,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该公司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危害公共安全, 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 受到了行政处罚等方面分析。最后简要说明做法, 该公司应该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依法诚信经营,增强法治意识, 自觉遵守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消费者)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据此分析说明即可。
9.【答案】 错误 小明使用手机,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他应该合理调控情绪,珍惜受教育权利,尊重妈妈。
【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材料,小明的做法是错误的, 小明大声对妈妈怒吼这是没有合理调控情绪,不尊重妈妈的表现。 “手机是我的私人物品,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我想带到哪里都可以”的想法是没有认识到行使权利有界限, 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
自由和权利等道理,作为小明应遵守学校纪律,珍惜受教育权,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10.【答案】 陈某编造、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的行为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陈某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陈某制造和传播谣言,肆意发表网络言论,没有做到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我们应以此为戒,增强法律意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环境,团结一心,共同防控疫情。
【解析】【分析】对行为的分析首先应判断性质然后回答理由最后回答启示,本题 陈某行为是违法行为,理由可可以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最后说明 我们应以此为戒,增强法律意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环境,团结一心,共同防控疫情。据此回答即可。
11.【答案】 两个观点都正确。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逃税是一种假恶丑行为,也是不承担责任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败坏社会风气,必然要受到法律制裁;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解析】【分析】首先判断观点,然后回答理由。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尤其在现代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中进行。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逃税是一种假恶丑行为,也是不承担责任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败坏社会风气,必然要受到法律制裁,启示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人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两个观点都正确。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逃税是一种假恶丑行为,也是不承担责任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败坏社会风气,必然要受到法律制裁;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2.【答案】 吴某涛等5名年轻人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
法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每个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吴某涛等5名年轻人行为割裂了权利义务的关系,违反了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破坏社会规则的犯罪行为;扰乱公共秩序,损害了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道德:公民要懂自尊,行己有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吴某涛等5名年轻人行为没有做到行己有耻,违法了文明、和谐、法治、诚信、友善的价值标准;损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遵守社会规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敏与思考、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踏实做人。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从法治和道德的角度进行分析,法治的角度可以从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即可。道德的角度可以从5名年轻人没有自尊,没有做到行己有耻,没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体展开分析说明即可。
13.【答案】 错。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 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解析】【分析】李阳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可以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李阳行使发言的行使权利时也要履行遵守课堂纪律的义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据此展开分析说明即可。
故答案为:错。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 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4.【答案】 ①小刚的行为是错误的,他的行为是违法的
②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照相馆侵犯小刚的肖像权,但小刚没有依法维权,而是编了一条谩骂短信发微信朋友圈,结果短信被大量转发,没有依法行使言论自由权,这样做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没有履行法定义务。
④在生活中,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在网络上行使言论自由权时,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运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行分析小刚的行为,因此,首先说明小刚的行为是错误的,也是违法行为,理由可以先回答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内容,然后结合材料说明小刚没有依法维权,依法行使言论自由权,这样做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没有履行法定义务。最后简要说明正确的做法即可。
15.【答案】 正确。借助“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是依法行使建议权,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的表现,我们公民应该增强民主意识,为祖国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解析】【分析】材料中,中学生小凯借助“我向总理说句话”这一平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做法是正确的,是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表现。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增强民主意识,为祖国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故答案为:判断:正确。
理由:借助“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是依法行使建议权,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的表现,我们公民应该增强民主意识,为祖国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