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起草好文字材料

来源:东饰资讯网


如何起草好文字材料

文字材料是维持机关工作运转的重要工具,也是机关工作人员根本素质和技能的表达。机关工作人员虽然因岗位不同,对文字材料要求的标准不一,但都会不同程度地接触到材料,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理不清头绪,分不清层次,抓不住要点,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我有几点粗浅的体会,以供大家尝试。

通顺是衡量文字材料好坏的最根本要素。小到遣词造句、大到布局谋篇,都需要一个“顺”字贯穿。何为通顺?我认为可以用四个词儿概括,即表述清楚、言简意明、前后照应、富有逻辑。从小处来说,就是遣词造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运用好实属不易,起草材料过程中,往往因为想不出一个适宜的词句,而中途卡壳,将笔者逼向“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在于积累和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足以形容积累运用的重要性。大家知晓古人作文都是与音乐相通的,讲究韵律之美,唐诗宋词堪称典范,一首《木兰辞》千古传诵、“推敲”一词之由来令世人叹服,如果没有高超的遣词造句功底又何谈韵律之美呢?机关文字材料虽然不是特别注重文字之华美,但精准的用语是十分重要的。通顺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在于布局谋篇。有人说:“文章布局谋篇好比刨红薯,从根上提起来脉络清楚、果实丰硕、错落有致,如同文之构造”。想来确有相通之处,文章也是通过脉络将各个部分贯穿起来的,而且段落之间要求衔接紧凑、工整排列、浑然一体、不乱不散。为增强材料的工整性,段落的标题之间虽然不像对联那般对仗,但风格极其相似,通常用的是四字句或三字句,标题之间形成并列关系,共同为主题效劳。同时标题之间要遵循逻辑性和严密性,如果说以“工整”装束材料外形,严密的逻辑关系提醒材料内涵,表里实现高度统一,那么更加有效突出文章的流畅性和紧凑感。

由于机关材料的特殊性,它不同于杂文,更有别于散文、诗歌、小说。机关材料往往

阐释的是党的路线、方针,特别是政策如何运行、运行如何的等问题。因此,内容要言之有物、掷地有声。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机关材料讲究把问题、把工作讲明白、讲透彻,使看材料的人、听材料的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材料中涉及到的权责归属、重点难点、成绩错误要翔实可靠,令人一目了然。因此,机关材料非常注重概括性、准确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最忌讳的是洋洋洒洒千言,不知道说东道西。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么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现在虽然不是战争年代,但各级的工作都很忙、压力都很大。各类文件、简报等内容很多,如果再让大家看篇幅过长的文件,势必造成拖累。因此,要提倡写短文。要压缩篇幅,要有“精品”意识。文件拿出初稿后,要逐字逐句地进展推敲,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把令人生厌的繁言简化,把毫无实际意义的大话、套话、废话抹掉,努力做到既把好政治关,又把好文字关。

起草文字材料一般是根据工作需要而拟制的。起草者也时常成为领导的文字代言人,通过文字表述来表达领导意图,既为领导代言,就要彻底作好角色转换,站在机关或领导的高度部署工作、发表意见,切忌断章取义、随心所欲,更不能“另起炉灶”。笔者要在用心领会领导意图、思维方向、关注重点的根底上,善于表达领导特点,充分展示领导风采,做到“文如其人”,也就是本节标题所说的材料的性情随“主人儿”,譬如对于干练型的领导,在作文特点上要注重短小精悍,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气势恢宏。对于睿智型领导,那么要注重深入浅出、寓意深远、发人深思,形成人文风格相得益彰。因此,要尽可能紧跟领导,做到多听、多记、多看、多思,把握领导的思想观点、工作作风、讲话风格,尤其要多主动参加领导主持召开的各种会议和调研活动,多听领导的即兴讲话,及时记录领导的思想火花。有了这些根底,形成的材料一般都能得到领导的认可。

文章在拟定题目之后,我们通常将第一自然段称之为“帽儿”,也就是文章的开头,对整篇文章起到统揽作用,根据所起草的文体,或展示成果、或表达目的、或明确思路等

等,这部分表述一般不是太长,也就是说“帽子”不宜戴得太大,百字左右就可以了。另一种理解那么是通过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阐释主题,也就是对题目的说明和延伸,在起草时紧紧围绕题目展开,这顶“帽子”也就根本扣上主题啦。所谓文章喜欢戴“小帽儿”。涉及到材料开头之后的每一个段落,顶顶小帽子同样发挥统揽该段落的作用,发挥着中心句的作用,后面的起草紧紧围绕小帽子展开,段落的“小中心”愈加明朗,顶顶小帽子贯穿大标题,形成冰糖葫芦式的串接,促使整个材料呈现出应有的紧凑感、层次感、流畅感、逻辑感。

众所周知机关之间的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安排部署、贯彻落实、汇报交流、研究探索等层面都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文字材料作为开展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离不开吸收和借鉴。在初习书法、绘画时有一个很重要技法叫做“临摹”。沈尹默先生说:“临帖可以从帖中吸取前人的,容易得到他们用笔和构造的绳墨规矩,便于入门踏稳脚步。“临摹”技法在起草文字材料中也很适用。在动笔之前,有意识地为自己的材料寻求点“小伙伴儿”作为参照物,看看人家如何构思、如何运笔的?对方行文的思路、脉络、内容都可以学习借鉴,以到达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丰实内容的作用。借鉴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品位,其内容要符合自身实际,拿来要适用,能经受住实践检验,不要照抄照搬,否那么就失去了借鉴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