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历年修建的老陈列楼、办公楼和新陈列大楼等建筑古朴典雅,各具时代特点。20世纪末竣工的新陈列大楼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造型古拙,气势恢弘,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湖湘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古城长沙标志性建筑之一。大楼通过空调和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保持温度和湿度的恒定,设备先进。楼内设有陈列展室等,展示、接待功能齐全。《马王堆汉墓》、《湖南名窑陶瓷》、《湖南省商周青铜器》、《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馆藏明清绘画》等常设陈列及临时展览在这里展出。 湖南省博物馆荟萃了湖湘大地的文物遗珍,展现了湘楚文明的来龙去脉,在喧嚣日甚的都市内,不失为优雅宁静的文化休闲去处,是了解湖湘文化的最佳窗口。
湖南是中国较早出现博物馆的地区之一。早在1897年,郴州学会就组建了郴州学会博物院,可惜寿命不长,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夭折。1923年,政府出资兴建了湖南省教育会博物馆,1927年正式定名为“湖南省立博物馆”,但1930年的战火,又将该馆彻底焚毁,此后再未恢复。 1951年3月,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在长沙留芳岭的百琴园挂牌成立,1956年在长沙西北环境优美的烈士公园建成开馆。建馆之初,该馆以建设“地志性博物馆”为目标,开展了对反映湖南历史、文化、民俗、艺术、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文物与标本的征集与展示工作,举办了湖南矿产资源、湖南农业资源、湖南手工艺品、湖南楚文物展等六大展览。其中楚文物收藏和湖南近现代名人收藏是构成该馆藏品中极有特色的部分,为该馆的收藏展示打下了较好基础。
该馆藏品11万多件,一级品 763件。藏品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商周青铜器,楚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东汉至隋唐的湘阴窑和岳州窑青瓷,唐五代长沙窑釉下彩瓷器,唐人摹王羲之《兰亭序》卷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手迹等。太平天国和湖南农民运动等方面的文物也较多。珍品有宁乡出土的人面纹方鼎、象纹大铙、醴陵的象尊,湘潭的豕尊等商代青铜器及长沙马王堆 3座汉墓中出土的3000多件珍贵文物和女尸。
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 T型帛画,长2.05米,绘有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神话与现实浑然一体,是作为墓主人“引魂升天”的“铭旌”而埋入墓中的。3号墓中出土的28件共12万多字的帛书,包括《老子》、沉睡2200年的辛追《周易》、《经法》、《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五十二病方》等,大部分是早已失传的古籍,对于研究古代哲学、历史、天文学、医药学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该馆为了防止这些文物的自然损坏,采取现代科学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加以保护。对丝织品的揭取、消毒去污、防虫防霉和加固保护等,摸索出一些可行的方法或已取得成功的经验。在漆木竹器的脱水定型、铜器修复和文物复制方面,也取得成果。 该馆基本陈列有 《湖南历史文物陈列》和 《马王堆汉墓陈列》。马王堆汉墓陈列有保存于地下室的女尸及其内脏器官,复原的巨大棺□以及保存于马王堆现场的3号墓坑与2号坟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和其他一些文物珍品,曾在国内许多省、市和日、美等国以及香港展出。该馆还举办过《湖南革命史陈列》、《楚文物展览》 、《馆藏明清绘画展览》、《明清工艺品展览》、《齐白石画展》等40多个陈列展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