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鹰潭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20152030

来源:东饰资讯网


鹰潭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2015-2030)

编制单位:鹰潭市民政局

第一章 总 则

一、规划目的及意义

地名是人们赋予地理个体或人文实体的指称。地名是全人类交流交往的信息媒介,是任何社会、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离不开的公用产品和交流工具,是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产品。表述准确、导向明确、系统全面的地名信息,是构建和谐顺畅的社会交流交往环境的基础。也可以说,地名是公物而不是私物,即便是具有专门产权人的大型建筑物或住宅区、商住区,其名称为社会共用、共有,对社会产生着一定的指位、指向作用和文化影响。

地名工作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关系到国家主权、国际交往、民族团结,关系到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出行,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地名工作是民政工作中唯一一项面向全民服务、使全民常年终身受益的公益性事业。

地名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对规划区域内各种自然、人文地理实体名称(音、形、义方面)进行符合法规和标准化要求的设计,以及对地名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对各项地名要素进行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

城市地名规划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四个专项事务之一,是地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本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理顺城市地名命名(更名)秩序,规范城市地名管理,提高城市地名标准化水平;

二是便于设置地名标志牌(含楼、门牌),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出行,方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及生产经营; 三是建立城市地名数据库,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四是促进“世界铜都”、“中华道都”和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建设;

五是有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继而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

规划任务:

一是解决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多地重名等问题;

二是消除地名命名(更名)中存在的随意取名、格调低下、贪大求洋、名不副实等现象; 三是消除以商品名、广告词及刁钻古怪的组合词代替地名的现象;

四是根据城市现状及城市总体规划,依据国家地名管理法规和规范,结合当地地名使用习俗,对城市现用地名进行全面梳理及标准化处理,对城市未来所需新地名进行前瞻性论证规划,从源头上把好地名命名(更名)关。

二、规划成果构成

鹰潭市地名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规划表、规划批文等构成。 三、规划依据

本规划是在鹰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现状和《鹰潭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的基础上,依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国发[1986]11号)、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行发[1996]17号)、《江西省地名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93号)、《鹰潭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鹰府发[2013]19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鹰潭中心城区城市地名管理工作的实际而制定。

四、规划原则

1、方便人民群众使用的原则。地名群规划、设计及地名采词要以人为本,尽量使用一些雅俗共赏、朗朗上口、好找易记的词语,以方便人民群众使用。

2、地名规划、实施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实施同步的原则。城市地名规划必须在城市现状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根据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对城市地名体系、层次及序列做出科学规范的总体设计及综合规划,并做到城市地名规划、实施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实施同步。

3、规范通名与优化专名相结合的原则。即对地名实体名称的音、形、义进行合理合法、名副其实的标准化处理。规范通名的核心是严格界定、明确分类、名副其实,比如要避免“花园”无花亦无园(住宅区被称之为“花园”)、“广场”无场(大楼、商场和商住区被称之为“广场”)等现象。优化专名的重点是合理合法、健康向上,使地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丰富的自然、地理、社会、历史、民族、经济、语言等内涵及地方特色。

4、体现城市地名层次化、序列化的原则。同一类别地名应根据所反映地名实体的功能及规模差别分清层次,以避免千篇一律或本末倒置。主地名与派生地名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联系,形成序列,以增强地名的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便于记忆和查找。

5、新区规划与老区优化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城市地名规划的重点是对城区新建、改(扩)建区和各类开发区内的地名进行规划命名,同时也要对老区的各类不规范地名进行纠正,对新老城区地名命名更名统筹考虑,总体规划。

6、新老城区道路名称、现状道路名称与规划道路名称相衔接、相配套的原则。 五、规划区域

《鹰潭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中的鹰潭城市规划区范围以东侧、南侧、西南侧至月湖区行政边界,北侧至沪昆高铁,西北侧以余信贵大道、信江为界,规划区总面积为151平方公里。

六、规划期限

本地名规划期限与《鹰潭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一致。近期规划为

2015—2020年,远期规划为2020--2030年。

第二章 城市基本情况

一、城市自然地理及区位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经 116º41′—117º28′,北纬 27º51′—28º38′之间。鹰潭市东部、西北部与上饶地区的弋阳县、万年县和余干县接壤,西部、南部与抚州地区的金溪县和东乡县毗邻,东南一隅与福建省光泽县相连,距离省会南昌市 130 公里。

鹰潭市地处武夷山脉向鄱阳湖平原过渡的中间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鹰潭市属于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鹰潭市年平均降水量 1817.2 毫米,最多达 2736.2 毫米。鹰潭市地处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主导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全年以偏北风为最盛。鹰潭市内有信江、白露河及童家河等水系,其中信江是江西省五大水系之一,流经贵溪、月湖、余江。

二、建置沿革

西周以前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北越之地,战国先属越后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属九江郡。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境属余汗县域地。 东汉兴平元年(194)属庐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属鄱阳郡。

晋元康元年(291),余汗县晋兴乡划出设晋兴县,辖鹰潭全境。永嘉七年(313),晋兴县更名为兴安县,不久即废,恢复余汗县晋兴乡。 南朝陈天嘉年间(560-566),余汗县晋兴乡划出安仁县,属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废安仁县,恢复余汗县晋兴乡,余汗县更名余干县,属饶州郡。

唐武德四年(621),余干县晋兴乡划出设置设长城县,属饶州郡;七年(624),玉亭县并入长城县。八年(625),撤长城县恢复余干县晋兴乡。 永泰元年(765),划弋阳县西境及余干东北境设贵溪县,属信州,辖鹰潭坊。咸通年间(860-874),余干县晋兴乡更名兴安镇。 宋开宝八年(975),兴安镇更名安仁场;端拱元年(988),安仁场升置安仁县,属江东路饶州府。

元元至元年(1264),安仁县属浙江行省饶州路总管府;十四年(1277),改信州信州路,辖贵溪县,属浙江行省;至正二十年(1360),改信

州为广信府;二十一年(1361),安仁县属江南行省鄱阳府。

明洪武二年(1369),安仁县属饶州府。

清顺治四年(1647),贵溪县鹰潭坊属江西省广信府;十四年(1657)安仁属江西省饶州府;乾隆三十年(1765)鹰潭坊设司;同治三年(1864),鹰潭改设镇,为建镇之始,此后为贵溪所辖镇。

1914年安仁县因与湖南安仁县重名,更名为余江县,是年江西省分四道,贵溪、余江同属豫章道。1935年贵溪县、余江县属江西省第六行政区,署治今上饶市。

1949年5月7日,成立贵溪专员公署,鹰潭为专署所在地,辖贵溪、余江、弋阳、东乡、进贤、金溪、资溪等8县;8月13日,贵溪专员公署撤销,贵溪、余江县改属上饶行署,鹰潭为贵溪所辖。1957年1月鹰潭从贵溪县划出,升格为县级镇,属上饶专署。1958年4月又降格复归贵溪县所辖。1960年7月鹰潭镇再次从贵溪县划出升格为县级镇,属上饶专区直辖的县级镇。1979年撤镇设市。1983年7月升格为省辖市,原县级鹰潭市区域改为市辖月湖区,同时辖贵溪县、余江县。1985年7月,被列为我国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三、城市经济及社会

鹰潭市位于赣、浙、皖、闽四省交汇地带,自古就是“东连江浙,南控瓯闽,信之大邑,六省通衢”的区域交通中心,连通浙闽粤等沿海省份与皖鄂湘等内陆地区。

因路而生:六省通衢的交通枢纽。鹰潭是“因路而兴”的城市,辉煌的铁路历程始于1935年,彼时的鹰潭站仅是浙赣线上的一个三等中间站。1995年,铁道部特批鹰潭站成为江西省首个铁路特等站。历经 60 年,鹰潭站由三等中间站发展成江西省唯一集客、货、编组于一体的铁路特等站,鹰东编组站也发展成为全国 15 个路网特等编组站之一。因而,鹰潭曾被称为“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国家东西向大通道之一的浙赣铁路贯穿鹰潭全境,连接浙江、江西、湖南三省,境内里程 68 公里。由鹰潭始发的鹰厦铁路经资溪、福建三明等地至厦门,境内里程 48 公里,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长期作为入闽唯一通道,由此促进鹰潭、福建地区经济和交通大发展。小平同志称赞鹰潭是个“好口子”。鹰潭享有“六省通衢”之誉,东西向国家大通道“沪昆通道”对接长三角、海西、长株潭及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北向出海通道对接皖赣及海西城市群。鹰潭是江西向东连接上海的赣东门户,也曾长期作为中部地区与华北地区入闽的唯一通道。在新一轮高铁建设中,贯穿鹰潭市域的国家东西向大通道——沪昆高铁在 2014 年底开通,为鹰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因铜而旺:蜚声中外的世界铜都。1979 年,鹰潭撤镇设市,江铜集团在贵溪成立。1997 年,江铜在上海上市。此后,鹰潭的铜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从铜原料生产,铜材加工到精深加工,鹰潭一步步向世界铜都的方向迈进。鹰潭市经济能级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鹰潭占江西省 GDP 比重从 1998 年的 2.3%上升到 2012 年的 3.7%,人均 GDP4.2 万元位居江西省第三,是江西省地域面积小却实力强的城市。鹰潭的铜产业集中在电解铜、铜材加工等产业链上游环节。2016年鹰潭电解铜 11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排名全国第一。江西铜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铜冶炼企业,有六座矿山、国内规模最大的贵溪冶炼厂、七家铜材加工厂、三家硫酸厂。全市GDP的近50%、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1%来自铜产业。2016年鹰潭市铜材产量284万吨,约占全国的14%。全市GDP的近50%、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1%来自铜产业。从近年的趋势看,铜材加工量已远远超过电解铜量,鹰潭已经从铜冶炼基地转变为铜材生产加工基地。2016年规模以上铜材加工企业 87家,生产铜板、带、棒、杆、管、线、等产品,规模以上企业占总数 35%,主营业务收入占 85%,利税占 69%,成为鹰潭的支柱产业。2010 年贵溪“无水港”一期正式投入运营,鹰潭至宁波“五定班列”开行,铜废料进口货运时间和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国检中心”运营,开展铜及铜产品分析检测和质量仲裁检验业务,承担铜及铜产品研发和新产品应用技术研究任务。2013 年,铜现货交易市场在鹰潭高新区挂牌运营,全年共有 12 家企业进场交易,成交 3364 吨,实现交易额 1.6 亿元,基本能满足当年高新区企业用铜量,截止2016年3月,铜现货交易市场通过中江国际的资金服务,平台客户累计实现铜现货交易8万余吨,交易金额突破30亿元,成功帮助数十家铜产业企业改善业务模型。鹰潭正深入推进集铜原料、铜冶炼、铜加工、铜研发、铜检测、铜贸易、铜文化、铜制品等八位一体的“世界铜都”建设。

因道而名:源远流长的道教祖庭。鹰潭,“因道而名”。首先是名山,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位居正一三山之首;其次是名派,正一道是道教后期两大派系之一;再次是名府,嗣汉天师府座落于龙虎山下,是正一道祖庭,世袭传承千年,享有“北孔南张”之美誉,最后是名祖,元明时期,曾为天下道统,掌天下道事。山以道名,道以山传。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虎山位于鹰潭市中心城区西南 20 公里处。龙虎山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5A 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山是祖天师炼丹成道的地方,为道教肇基之山。上清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嗣教、传道、生活起居和祀神之所,也是张天师曾经“掌天下道教事”时的办公衙门。这里既是道教发源地,又是道教祖庭,在全国道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天师府门上一对抱住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形象地表达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

因水而灵:襟江带湖的山水格局鹰潭,“一水两山”,天地造化赋予了鹰潭非同寻常的禀赋。北部为中低丘陵,怀玉山系东部支脉;南部为中山

地貌,武夷山系支脉的延伸,最高峰阳际峰海拔 1541 米;中部为信江河谷盆地。市域的自然条件呈现五个基本特点:地形地貌上,东南高,西北低,坡向鄱阳湖,山地占比高(44%),虽然地形起伏较小,以中低山为主,但丹霞地貌赋予了鹰潭不一样的神韵;水文上,属于信江流域,一主两支多湖塘;生物多样性上,具备多物种生存的优越环境;植被覆盖率方面,生态用地占比市域总面积 83%。鹰潭水系众多,主要城镇也依托主要水系而建,呈现“因水而灵”的人与自然和谐格局。鹰潭市也提出了高标准打造“一江两岸”十里绿色长廊的设想,将鹰潭建设成为“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的生态宜居城市。山体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加之地质地貌的特色,鹰潭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资源丰富。

四、城市建设规划情况 1、城市建设规划概况

《鹰潭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于2015年经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该规划期限分为近期规划(2015—2020),远期规划(2020—2030),对规划区的功能、性质、道路、街巷、水系、山脉、景区、高新区、文教区、居住区、商贸区、绿化区、火车站、汽车站、医院、广场、旅游休闲区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规划。

2、城市性质

《规划》对规划区的城市性质定位为:鹰潭拥有最集聚与最优质的旅游资源,面临着高铁时代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机遇;拥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需要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省域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寻求突破;拥有建设精致中小城市和美丽乡村的特色基底,能够成为引领江西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特色田园都市的示范。因此,鹰潭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高品质旅游、特色化产业、智慧美丽城乡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两都一城”——中华道都、世界铜都、智慧新城。

3、规划区功能布局

鹰潭中心城区范围:东侧、南侧、西南侧至月湖区行政边界,北侧至沪昆高铁,西北侧以余信贵大道、信江为界,规划区总面积为151平方公里,分为五个片区。

(1)老城片区:包括现状老城组团、梅园组团,是信江以南、沪昆铁路以北的狭长区域,主要承担居住、传统商业、公共服务职能。

(2)信江新区片区:包括北区和南区两大部分,是未来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区域,将承载居住、公共服务、商务、旅游、科教等综合性城市功能。 (3)高新物流片区:综合了现状高新区、南站片区、物流园区等组团,主要体现城市产业升级、居住服务配套特色,是具有产城融合优势的片区。

(4)月湖新城片区:融合月湖新城和童家镇镇区,是具有商业商贸、文化旅游特色的居住组团。 (5)鹰西片区:主要为西湖湿地公园北侧,是远期预

留的低强度居住组团,主要承担区域城乡统筹及与余江中童镇的空间协调作用。 五、城市地名概况

1.法定地名及约定俗成地名。规划区内的城市地名统一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法定。现实所用地名绝大多数为约定俗成地名,其中多数的地名使用时间长,大众熟知,并具有当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可以沿用。

2.建设规划中的暂用名称。建设规划中暂用名称,符合地名命名原则,与行政区划、社区划分现状相适应的可予以采用。但必须按地名的类别,按有关规定报市政府、市民政局或专业部门审批。

3.有地无名、一地多名、两地重名情况。近30年来(主要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一些城市扩建区、城郊结合部产生了一些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含城、乡地名共用)、两地重名等情况。此类情况在城郊结合部较为突出。

4.与法理及当地特色相悖的名称。在房地产开发中,个别开发商不考虑地名命名原则,不考虑地名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及民族特色,出现了一些贪大求洋、严重浮夸、名不副实、刁钻古怪、无确切含义、通名与实体功能不符的房地产名称。如,有的以广告词作为实体名;有的以“广场”、“花园”等休闲、娱乐、活动、聚会场所的通名作为居民区、商住区通名;有的甚至以“欧洲街”为商住区通名。凡此种种,亟待规范。

第三章 城市地名总体规划及地名命名、更名原则

一、城市地名总体规划要求

本地名规划的总体要求是:充分体现地名的自然地理及历史文化内涵,体现时代精神,体现鹰潭本地的民俗民风特色,方便人民群众,方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区管理,方便企业生产经营,提高鹰潭城市品位,塑造鹰潭城市形象。据此,将规划区按下列层次进行划分:规划区(中心城区)一规划片区(老城片区、月湖新城片区、高新物流园片区、信江新区片区、鹰西片区)一规划单元(基本实体)。

规划片区:以老城区及特殊功能区为单位分为5个片区:①老城区片区;②月湖新城片区;③高新物流园片区;④信江新区片区; ⑤鹰西片区。 规划单元(实体):规划板块内相对独立的基本地名规划实体。包含:①城市道路;②居民区、商住区、商业区;③公园、广场、市场、水系等。 二、城市地名命名(更名)原则 1.基本原则

(1)尽量沿用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音、形、义较为合理的老地名。

(2)充分发掘和使用具有浓郁的地方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民族风物特色的地名。

(3)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愿望,以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4)充分体现城市建设现状、总体规划及发展远景。 (5)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

(6)不用单一的数词、量词、方位词、单音节词、生僻字、容易产生歧义的字和“新”、“旧”等字词作地名。

(7)整个市区内的城市道路、居民区、商住区、商业区、桥梁、广场、市场、公园等人文实体名称和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不得重名,并避免同音和近音。

(8)各专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相统一;派生地名的专名应当与主地名专名的用字一致。

(9)地名构词要符合语法和逻辑,用字要简明、文雅、健康,命名的地名要有鲜明的个性和确切的含义。

(10)禁用下列词语作为地名: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悖的;有损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严重浮夸、名不副实的;崇洋媚外的;格调低下、有损人权和低级庸俗的;国家领导人的名字;所用字词的读音或外延在当地民族语言和当地方言中有明显歧义的;两个地名中各取一字的组合形式,其构词不合理,不具有确切词义的;商品名、广告词及刁钻古怪的组合词等。

(11)“鹰潭”为鹰潭市的专名;专名不得在本市内用作一般性、局部性自然地理及人文实体的专名或通名。 2.常用地名通名分类及使用原则 (1)城市道路通名:

①大道:宽度(包括人行道,下同)40米以上(含本数,下同),长度2000米以上的重要交通干道,其通名可称“大道”; ②路:宽度10米以上40米以下,长度500米以上的道路,其通名可称“路”; ③街:宽度40米以下,长度300米以上,商贸较繁华的道路,其通名可称“街”; ④宽度10米以下的路段,其通名可称“巷”、“弄”。 (2)居民区、商住区、商业区通名:

①小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绿地面积达用地面积35%以上,设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可用“小区”作通名;

②园、苑、阁、庄、居、庭、花园、花苑: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居住区绿地或人工景点面积达用地面积25%以上的住宅区,可用“园”、“苑”、“阁”、“庄”、“居”、“庭”等作通名;居住区绿地或人工景点面积占35%以上的住宅区,可用“花园”、“花苑”等作通名;

③山庄:用地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依山而建且绿地面积达用地面积35%以上的多层及低层联排高标准住宅区可用“山庄”作通名。

④商业、购物、娱乐、体育: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或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在功能上是商业、娱乐、体育等起主导地位的建筑群,可用“中心”作通名,具体命名应以“商业”、“购物”、“娱乐”、“体育”等作限定词(以住宅为主的建筑物不用“中心”作通名);

⑤大厦、大楼:楼层超过10层,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或大型楼宇,可用“大厦”、“大楼”作通名; ⑥ 广场:用地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供市民休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场地,可用“广场”作通名;

⑦城: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具有商贸、餐饮或娱乐等专业性功能相对集中的大型建筑物(群),可用“城”作通名;

⑧公园:具备水域、花草树林、娱乐设施等条件,可供群众观赏、娱乐、游玩的公共场所,可用“公园”作通名;

⑨大桥:单孔跨径大于等于100米,小于500米的桥梁,可用“大桥”作通名;达不到大桥标准的跨河桥梁,可用“桥”作通名。 3.地名专名分类及采词原则

(1)以佳好的、有特色的山水地貌名称派生命名。 (2)以吉利或有吉祥征兆的嘉言吉语命名。

(3)以名人名言、诗词、成语、文言语、美学语命名。

(4)以当地流传过的生动有趣、富有哲理、振奋人心、有纪念意义的奇闻逸事,以及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语言、诗词、歌谣等命名。 (5)以古迹、诗(匾)联命名。为反映当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可用名胜古迹、纪念地、风景区中的著名诗(匾)联及古迹名等命名地名。 (6)以历史事件命名。若当地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这种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又值得纪念、继承和发扬的,可用事件名称或事件中的英雄人物、故事情节、诗歌、誓言等命名地名。

第四章 中心城区已命名主要道路

鹰潭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名称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12 13 14 15 道路名称 三川大道 金田路 余信贵大道 鹰东大道 麒麟西大道 麒麟中大道 麒麟东大道 梅园大道 鹰雄大道 龙虎北大道 龙虎南大道 龙虎中大道 鹰西大道 幸福路 天洁东路 天洁西路 道路等级 主干路(快速通道) 主干路(快速通道) 主干路(快速通道) 主干路(快速通道)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起讫点 高新大道——世纪大道 余信贵大道——旅游园路(天禄镇) 金田路——龙虎山大道 龙虎山大道——蟠龙大道 余新贵大道——龙虎山北大道 龙虎山北大道——信江大道 信江大道——鹰东大道 信江南路——鹰东大道 鹰东大道——鹰东大道 龙虎山大桥——鹰东大道 龙虎山大桥——320国道 320国道——206国道(天禄镇) 余信贵大道——龙虎山大道 滨江西路——滨江东路 龙虎山中大道——金田路 南站路——龙虎山中大道 红线宽度(米) 55 55 55 55 40 40 40 60 55 55 55 55 26 32 40 40 长度(米) 14999 10403 3800 8800 2700 2700 2700 2202 14000 7460 5800 3150 9360 4712 1700 2100 备注 高新物流片区 拟改大道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月湖新城片区 信江片区 老城区、高新物流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信江片区 老城区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16 序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四海西路 道路名称 四海东路 环城东路(东段) 滨江西路 滨江中路 滨江东路 月季路 德政路 香樟路 和平路 铜兴路 上清路 太清路 玉清路 象山路 旺埠路 林荫西路 林荫东路 湖西路 沿江路 府前路 主干路 道路等级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五湖路——站江路 起讫点 站江路——环城东路 四海东路——鹰东大道 白鹤路——和平路 龙虎山大道——信江大道 信江大道——余信贵大道 余信贵大道——铜兴路 余新贵大道——和平路 余新贵大道——铜兴路 滨江西路——沿江路 滨江西路——沿江路 和平路——旺埠路 幸福路——滨江路 幸福路——鹰潭大桥 滨江路——旺埠路 滨江路——滨江路 龙虎山大道——交通路 交通路——湖西路 沿江路——环城东路 湖西路——鹰东大道 沿江路——梅枫路 26 红线宽度(米) 26 40 32 32 32 26 32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2 30 24 30 1694 长度(米) 1642 5576 5343 2429 3675 1600 560 1600 4352 4300 1700 1800 2000 3600 1740 1455 1151 713 2899 1354 老城区片区 备注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信江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37 序号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梅枫路 道路名称 院里路 胜利西路 胜利东路 环城西路 环城东路(西段) 莲花路 欣新路 站江路 交通路 正大路 建设路 岱宝山路 南站路 创景路 金桥路 金桥南路 次干路 道路等级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府前路——环城东路 起讫点 沿江路——梅枫路 金田路——站江路 站江路——信江南路 五湖路——交通路 交通路——四海东路 林荫西路——四海西路 五湖路——站江路 林荫西路——四海西路 林荫东路——四海西路 林荫东路——四海西路 林荫东路——环城东路 环城东路——雪松路 四海东路——龙虎山大道 东川路——高新大道 余鹰大道——万宝至路 万宝至路——高新大道 30 红线宽度(米) 25 30 30 26 26 13 20 30 30 30 30 40 30 25 31 31 1342 长度(米) 1314 3145 2847 3440 988 885 1732 871 868 876 697 4702 4659 2000 3179 1595 老城区片区 备注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老城区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54 序号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和谐路 道路名称 同心路 万宝至路 兴业路 高桥路 创业北路 创业南路 体育馆路 体育馆东路 体育馆北路 次干路 道路等级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东川路——万宝至路 起讫点 高新大道——龙虎山大道 南站路——同心路 同心路——创景路 天洁大道——南站路 月府路——绿地大道 月府路——鹰东大道 南站路——206国道 天洁东路——月湖岩东路 龙虎山大道——体育馆东路 30 红线宽度(米) 25 25 28 30 32 32 31 31 31 2340 长度(米) 680 2700 810 2816 1417 614 1640 1140 680 高新物流片区 备注 高新物流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高新物流片区

第五章 中心城区道路名称规划

第五章中心城区道路名称规划

地名既是名称更是名片,要通过路名传递城市文化信息,达到铭记历史、留住乡愁、启迪后人的目的,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

鹰潭具有四千年的角山文化、三千年的古越文化、两千年的道教文化和一千年的心学文化,“鹰潭”这一地名也源自唐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荟萃,所以,我们要将这些厚重文化在地名中有所凸现。中心城区道路名称规划构思以鹰潭的名山胜水的名称作为中心城区道路名称规划主旋律,大道以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山峰命名,路以海拔高度500-1000米以上山峰命名,街巷以海拔高度300-500米以上山峰命名;各片区又在此基础上各具特色。具体为:老城区主要突出建置沿革和早期主要姓氏;信江新区是鹰潭的政治、文化中心,主要突出远古文化和道文化;月湖新城主要突出角山文化和禅宗文化;鹰西片区主要突出眼镜、汽车、家私等商贸区特色和儒文化;高新及物流区主要突出现代工业、信息、智慧产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

一、老城区片区路网名称规划方案:老城区片区突出“老”字,留住城市演进记忆。拟以古迹、诗(匾)联命名。为反映当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可用名胜古迹、纪念地、风景区中的著名诗(匾)联及古迹名等命名地名。

(1)鹰潭的名山胜水: 笔架山、应天山、 天子山、龙脊峰、 铁长岭、金盘山、惠安溪、碧溪

(2)建置沿革:扬州、北越、楚凤、九江、余汗、庐陵、鄱阳、晋兴、兴安、安仁、吴州、饶州、长城、信州、广信、豫章 (3)早期主要姓氏:赵家、桂家、王家、项家、任家

老城区片区道路规划命名一览表

红线宽度序号 规划拟命名 道路等级 起讫点 (米) 1 天子山路

长度(米) 原规划名 备注 次干路 环城东路——鹰东大道 20 2359 梅樱路 2 笔架山路 次干路 林荫西路——四海西路 26 1282 银杏路 3 金盘山街 次干路 胜利东路---环城东路 26 295 翔学街 4 铁长岭街 次干路 环城东路---四海东路 26 195 胜利西路5 应天山路 主干路 龙虎山中大道--206国道 26 2400 延伸段

1二、信江新区片区路网名称规划方案:信江新区片区是鹰潭的政治、文化中心,主要突出华夏源头和道文化,体现继承传统文化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拟以远古文化、道文化、有特色的鹰潭的山水地貌名称派生命名及佳好的、以吉利或有吉祥征兆的嘉言吉语命名。采用道路规划名:

(1)鹰潭的名山胜水:阳际峰、青茅境、天华山、贵源山、天台山、云台山、紫云峰、逍遥峰、白鹤峰、泸溪、西溪 (2)远古文化:紫微、中天、连山、归藏、周易、乾坤

(3)道文化:顺天、顺江、顺福、应江、六福、德福、合福、尊道、贵德、观妙、无为、致柔、静笃、抱朴、常德、去甚、去奢、去泰、得一、天清、地宁、谷盈、物生、广德、知足、和光、同尘、德善、德信、自化、自正、自富、自扑、自然

(4)佳好的、以吉利或有吉祥:吉兴、文秀、吉园、秀湖、秀林、安文、永安、宝湾、天福、天德、尚高,喜来

信江新区片区未命名道路名称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规划拟命名 阳际峰大道 道路等级 主干路(快速通道) 次干路 次干路 主干路(快速通道) 主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起讫点 滨江西路——鹰东大道 滨江西路——龙虎山大道 云锦西路——园景路 三二零国道——蟠龙大道 滨江西路——余新贵大道 滨江西路——余信贵大道 同心路——鹰西大道 云锦西路——志光路 黄庄路——余信贵大道 蟠龙大道——余新贵大道 站前路——蟠龙大道 站前路——余新贵大道 西江路——余信贵大道 红线宽度(米) 40 26 26 40 40 40 24 32 26 32 26 26 24 长度(米) 原规划名 6544 1583 1486 4261 2429 4020 1784 2313 2263 1498 1266 5191 2958 蟠龙大道 丹峰路 飞瀑路 世纪大道 云锦西路 志光路 月信西路 黄庄路 仙岩路 园景路 西江路 高铁东路 学士路 备注 紫云峰路 广德路 秀林大道 天华山路 贵源山路 青茅境路 云台山路 吉兴路 西溪路 秀湖路 天台山路 逍遥峰路 14 15 吉园路 紫微路 次干路 次干路 中央大道——余信贵大道 中央大道——余信贵大道 26 16 1708 1406 碧水路 湖光路

三、月湖新城片区路网名称规划方案:月湖新城片区突出角山文化及禅宗文化(体现创新、思变及“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勤劳精神),融合以玉文化、古迹、诗(匾)联命名。采用道路规划名

(1)鹰潭的名山胜水:仙人石、圣井山、五云峰、玉里峰、神台山、牛牯岭、福山岭、曼谷河、春涛港

(2)角山古窑文化、玉文化:角山、栗山、天工、古窑、红炉、薪火、五彩、彩绘、陶艺、陶展、玉成、玉岭、玉河、富江

(3)禅文化:参禅、心学,净土,慧能、智者、善导、怀让、希迁、怀海、马祖,醒世、明心、见性、修心、感恩、随缘、上灵、灵江、灵洲、福江、福地、龙泓、神龙、望龙。

月湖新城片区未命名道路名称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规划拟命名 仙人石路 圣井山路 玉成路 道路等级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起讫点 沿江东路——绿地大道 世纪大道——鹰东大道 鹰雄大道——创业北路 蟠龙大道——鹰东大道 角山大道——鹰东大道 西江路——鹰东大道 绿地大道——岩中路 绿地大道——岩中路 岩西路——鹰东大道 红线宽度 (米) 32 24 32 40 50 26 32 32 32 长度 (米) 5030 2331 4473 2742 4577 2130 2030 2034 754 原规划名 清溪路 秋水路 月府路 角山大道 绿地大道 白鹤路 岩东路 岩西路 岩中路 备注 角山大道 玉里峰大道 福江路 神台山路 五云峰路 牛牯岭路 10

福山岭大道 次干路 绿地大道——鹰东大道 32 2169 童家大道

四、高新物流片区路网名称规划方案:高新物流片区突出现代工业、信息化、铜文化、科技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拟以高新、铜元素、智慧、智能等元素命名,并结合以当地流传过的生动有趣、富有哲理、振奋人心、有纪念意义的奇闻逸事,以及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语言、诗词、歌谣等命名。

(1)鹰潭的名山胜水:香台山、三仙峰、三县岭、乌树岭、云盖峰、凤形山、湖陵溪、白公河、望古溪

(2)现代工业、物流:信通、物联、智能、紫烟、铸新、复兴、梦圆、乐业,安畅、通达、飞鹰、翔鹰、山鹰、金龙、飞龙、平龙、良信、广信、仙德、临仙、仙合、科兴、科创、明华、丰达、高科、智明、智和、富成、富德、福园、留贤、乐业、翠湖、宏德。

(3)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高新物流园片区未命名道路名称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规划拟命名 智慧大道 高新大道 三仙峰大道 道路等级 主干路 起讫点 中童镇跃进门——天禄镇天禄村 红线宽度 (米) 55 55 60 24 24 24 24 24 24 24 30 长度(米) 10300 4808.3 3956.69 4802.82 5315.84 5241.96 4849.21 2706.07 3920.57 1974.84 1294 原规划名 炬能大道 高新大道 龙岗大道 华宝路 创业路 三川路 养元路 阳光路 朝阳路 聚业路 桂花路 备注 南站路与320国道交叉口——章家居委会下主干路 张村与余江县交接处 主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次干路 八经路——七经路 浙赣线——九纬路 浙赣线——十纬路 浙赣线——十纬路 浙赣线——十纬路 十经路——五经路 八经路——七经路 八经路——三经路 龙虎山大道——南站路 飞鹰路 香台山路 三川路 云盖峰路 仙德路 科创路 三县岭路 翔鹰路 12 13 14 翠湖路 凤形山路 湖陵溪大道 次干路 次干路 主干路 天洁大道——宝仓路 和谐路——南站路 旅游大道——五湖路 32 25 40 2320 3223 4109 雪松路 东川路 余鹰大道

五、鹰西片区路网名称规划方案:鹰西片区突出眼镜、汽车、家私等商贸特色及儒家文化(体现现实社会尤其是商贸业中,要铭记“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古训)。拟以以眼镜文化、古迹、诗(匾)联命名采用道路规划名有:

(1)鹰潭的名山胜水:郎岗山、甑盖山、沿山峰、银炉岭、须溪、太平畈河

(2)贸易:赫磊、叆叇、水晶、玛瑙、玳瑁、精益、光明,蓝天、青山、碧水,安居、思家

(3)儒文化:理学、恕宥、忠义、孝悌、勇毅、仁爱、崇礼、智信、自强、格物、正心、举贤、伦常、崇文、知新、明德

第六章 中心城区拟更名道路名称

拟更名道路有:三川大道、余信贵大道、金田路。

理由如下:

1、三川大道是320国道途径鹰潭中心城区路段以企业命名大道,三川公司现已落户龙岗工业园区,企业所在地与该路段不在一处。因其坐落于

高新物流片区,建议更名为高新大道。

2、余信贵大道是原规划用名,市政府2015年命名后各界人士对此大道反映不佳,有的反映像人的名字,与信江新区片区是鹰潭的政治、文化

中心命名不符。该大道现已规划连接鹰潭中心城区、贵溪市城区、余江县城,建议更名为鹰潭大道。

3、金田路是206国道途径鹰潭中心城区路段以企业命名的路,现206国道途径鹰潭中心城区路段道路已拓宽,上升为大道。且金田公司现已歇

业,不宜用金田命名大道。现我市着力建设智慧新城,建议更名为智慧大道。

更名桥梁有:余信贵大桥。 理由如下:

余信贵大桥是原规划用名,有的反映像人的名字,与信江新区片区是鹰潭的政治、文化中心命名不符,且跨江大桥连接鹰潭东高速出口有鹰东大桥,此大桥与鹰西大道相连,建议命名为鹰西大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