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康复治疗方案、内容、训练目的、禁忌注意事项

来源:东饰资讯网
康复治疗诊疗方案

运动疗法:分为传统运动疗法和神经生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运动的方法,对身体的功能障碍和功能低下,起到预防、改善和恢复作用的一种特殊疗法。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疗法的实施是通过制订运动处方来进行的 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锻炼的一种形式。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以达到健身或治疗的效果。

运动疗法操作流程: 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国内外医疗界得到广泛采用,并是病人康复、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措施。 一、传统的运动疗法包括主被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 主要治疗可归纳为: (1)维持关节活动度; (2) 增强肌力;

(3) 增强肌肉的耐力; (4) 加强肌肉协调能力;

(5) 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对运动的耐力等; 二、神经生理疗法

神经生理疗法是以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研究出来的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后的运动功能障碍。

适用范围:

(1)运动器官伤病,骨和关节损伤及其后遗功能障碍、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腿痛、脊柱畸形及扁平足等。

(2) 内脏器官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结核、矽肺、溃疡病、内脏(肾、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子宫位置不正、盆腔炎等。

(3) 代谢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

(4)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创伤性、炎症性、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 (5) 各种手术 运动疗法禁忌症

1。 发热、全身状况严重、脏器功能丧失代偿期。

2。 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血管和神经干附近有金属异物等。

3. 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时(但气功疗法可以考虑)

作业疗法: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采用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日常生活活动、娱乐活动、职业劳动和认知活动,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以维持、改善和辅助患者的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治疗方法。其重点在于增强手的灵活性、手眼协调性、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和工作耐力,以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主要包括:改善上肢协调能力的训练、文娱治疗、支具辅助具的使用指导、家具环境改造的咨询等。服务对象主要为各种疾患或损伤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认知、社会交往能力下降患者。主要治疗疾病 1、脑卒中后遗症(偏瘫)2、脊髓损伤(不完全性)3、痿病(格林—巴利综合症) 二、适应症: 1、 疼痛 2、 关节挛缩 3、 软组织损伤

4、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障碍 5、 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障碍 6、 循环系统的功能低下 7、 内脏器官的功能低下 8、 神经功能异常 三、禁忌症

1、 需绝对安静的重症患者 2、 体温在38℃以上

3、 持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4、 发作后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心肌梗死患者

5、 安静时血压舒张压120mmHg以上,或收缩压200 mmHg以上。 6、 安静时脉搏超过100次/min

7、 心力衰竭失代偿状态,有心源性哮喘症状,呼吸困难、全身浮肿、胸水、腹水患者。

8、 心肌疾患发作在

9、 重症心律不齐10日以内。

10、体位变化或运动时血压的反应显出异常者 11、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者。 12、游离性大动脉瘤 13、手术后未拆线者 14、骨折愈合不充分 15、剧烈疼痛

16、全身性疾病的急性期

康复治疗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一、练习中的疼痛:某些功能练习会引起疼痛,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疼痛程度不重,并且在练习停止半小时之内消失,或者消退到练习前的水平,就说明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如果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或者持续很久不能消退,说明可能发生新的损伤,就必须马上停止练习,及时去医院就诊。

二、肌力练习的疲劳 进行肌力练习时,必须每次练习到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完成每一项或每次练习后充分休息2至3小时在进行下一次练习。练习中应集中精神,专注于动作及肌肉收缩的感觉。这洋既可以确保练习完成的质量,使神经能够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同事避免注意力分散造成的危险.边练习边看电视或说话等是不可取的既无法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又可能早成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肌力的提高是关节肢体 脊柱稳定及功能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认真练习,才能逐渐恢复和提高功能。

三、 关节肿胀 关节及肢体的轻度肿胀通常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的程度不随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就是正常的反应。直到关节活动角度和肢体的肌肉力量基本恢复正常,伤病局部不再有心的刺激后,肿胀才会逐渐小腿并恢复健康。肿胀突然加重时应马上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如还是不能缓解及时就医。

四、遗忘 在康复的适当时候就应该学会遗忘。当功能基本恢复后,不要过分关注伤病或手术肢体局部的细微感觉。过分关注只会加重心里负担,使很多本来可以进行的活动不敢去做,造成心因性的功能障碍。

五、动静结合 除手术或病损肢体根据情况应该使当地制动和保护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应该尽可能的多的活动和练习。才能确保身体的基础素质不会下降太多太快,并且能提高正格身体的循环和代谢水平,促进手术或病损局部的康复。 六、练习强度 关节及关节附近手术后,通常在术后早期不宜过多活动关节,更不应该以反复活动的方式作为练习来提高活动度和灵活性。否则记忆造成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组织愈合及功能恢复.同时可能由于过渡的刺激使创伤和炎症积累,造成异位骨化等严重后果。灵活性是随着被动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以及关节周围相关组织延展性的恢复,才能逐渐提高的。

七、摒弃 养病的观念 伤筋动骨100天,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句关于养病养伤的俗语,但现代科学的研究辨明,这不一定是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同事还有3分治7分养的说法.所谓杨应理解为康复,即科学的养 。因为对于人的骨骼。关节。肌肉 。韧带等运动系统来说,狼嚎的工呢个来字于适当的功能练习。个过渡的卧床静养只能加重伤病肢体的肌肉萎缩,造成关节粘连.压疮.深静脉血栓。静脉炎,人体对肢体位置和运动的感觉能力下降,协调性下降.肢体功能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整体的活动量减少,身体的脏器功能也衰退。所以不仅伤病的肢体必须进行适当的功能联系外,身体其他部位也应进行练习,以保持良好的整体身体素质,促进局部损伤的恢复.同时,能够独立完成的日常的生活活动,也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以免身体功能的进一步衰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