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墨乐之韵:第三章第一节音乐书法引发的相关问题分析

来源:东饰资讯网
《墨乐之韵:李斌权音乐书法研究》

第三章

第一节音乐书法引发的相关问题分析

在讨论音乐书法引发的相关问题之前,不妨先谈谈书法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方面认识和理解音乐书法的组合原理。

书法与音乐、舞蹈的关系历来被称为姊妹关系。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的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抒情性是音乐、舞蹈和书法共有的艺术本质特征。音乐使用音符、旋律形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舞蹈利用舞台空间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舞蹈风格;书法则于平面的宣纸上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书法风格。运动线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一。如果说舞蹈是对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美化,那么,书法则是对其点画、姿态造型美化,一个通过人体,一个通过汉字,殊途同归,共同表现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美的属性。造型性是舞蹈与书法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二。舞蹈家在舞台上翩跹的身影恰似书法家手中飞舞的笔墨,舞蹈家与书法家通过人心、身体协调的内外运动,将种种情感波澜表现在舞动的身姿和飞动的笔墨之中,从而抒发不同的情感,使观赏者进入审美境界。

舞蹈与书法同属视觉艺术,也同属表演艺术。舞蹈的表演是艺术展现的最终目的,它会随演即逝,而书法的表演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展现书法作品,书法作品是不会消失的。书法家表演(即创作)的过程,也与舞蹈一样,非常精彩、优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舞蹈是以手势说话的艺术。该论断虽不甚准确,但说明动作是舞蹈的独特表现手段。舞蹈本来就是人体的动作来构成艺术语言。舞蹈中一些公认的手、足、头的姿态都来自于动作过程的一个平衡的瞬间,与书法的横、竖、撇、捺、提、折等具体点画相同。王朝闻先生在《门外舞谈》中认为,中国书法的点画与古典舞蹈的动作存在着“一种形式方面的联系”。他说:“这种联系的事很多。例如‘一’字在用笔方面的特点——下笔与收笔所显示的如意(侧卧着的S),与舞蹈的出手——欲右先左和欲左先右的过程多么接

近。”尤其行书和草书的造型变化以及运动迁转,与舞蹈有更多的相似处。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那“神虬腾霄”的气势、“旋风骤雨”的动态、“夏云出岫”的变幻、“奔蛇走虺”的线条、“回环圆转”的体势,综合起来,立即会使人想到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诗中对剑舞的描写:“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传说张旭草书即从公孙大娘剑舞的淋淳顿挫的气势和节奏中以及浓郁豪荡的神韵里汲取灵感,得其神,自此草书长进,传为佳话。今天,公孙大娘的剑舞早已失传,但我们却从张旭的草书中看到了她那优美的舞姿。

韵律和节奏是舞蹈与书法表情性富于变化的基本要素。舞蹈时,演员的全身为了表示韵律和节奏,必须不停运动,并保持动作间的连贯与和谐,这就要求所有固定的平衡姿态不得不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如同书法创作时所有点画的固定写法与形态都必须在运动中根据上下左右的情况,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作各种各样的变化一样。舞蹈演员那行云流水的舞步轨迹,如果用墨线描绘下来,肯定与节奏分明、连绵相属的草书线条别无二致。如果说不同的节奏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律动与风格,表现不同的感情与思绪,那么,不同的节奏,亦会形成不同的书法流动美与书风,表现不同的情感与审美特征。英国人罗杰·弗莱说:“中国艺术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占首要地位的线的节奏。我们注意到,这种线的节奏又总是具有流动和连续的特征,这真是一种用手画出来的舞蹈的曲线。”

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20世纪80年代,某些国内外的书法家和舞蹈家曾尝试将书法与舞蹈合为一体,演员的舞蹈动作配合幕布背景上变幻的书法作品,编排了“墨舞”剧目,在美国和国内演出过,受到了一定的好评。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实际上,任何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与书法艺术有某些联系。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除绘画、音乐、舞蹈以外,还有篆刻、建筑、戏曲、文学、雕刻、军事、棋类等都与书法艺术颇有通理之处。如果说西方一切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动态,那么在中国,一切艺术都与书法有不解之缘。它们有区别,又有共同之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联系与影响中互相促进,互相借鉴。

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最高级的表现形式,熊秉明先生把它称之为“艺术中的艺术”一点也不过分。

因此,音乐书法的出现,至少引发了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书法与音乐等姊妹艺术能否互相嫁接和如何嫁接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其实在前文当中我已经有了相关论述。在这里不妨再集中重点说明一下。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姊妹艺术之间都可以随意嫁接,关键一是要看两者之间的相通共融性到底有多大?二是嫁接的目的是什么?三是要考虑这种嫁接是否能够真正得到人们的充分认可。这是大前提,不可忽视。任何忽视,都很有可能引出不伦不类的笑话。比如草书和音乐可以比较自然地契合在一起,而如果要把小篆和楷书硬性和音乐嫁接的话,不用想,大家都会知道,结果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原因就在于小篆和楷书属于静态书体,它的内在节律无法和外在形式无法与音乐进行同步。因此,这两种书体更适合于在书斋独处时进行创作。而唯有草书特别是大草、狂草,其变通性很大,可供作者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较大,因此,比较适合于现场表演。“选择不对,努力白费”,这句话用到书法现场表演的书体选取上也甚为妥帖。

音乐与书法的艺术性组合,其目的是为了使二者相通共融,形成合力,以一种视听并行的表达方式,更加易于为更多的人群所接受。对于音乐而言,书法因素的介入,使得其更加丰富了内涵。对于书法而言,音乐元素的参合,则与不懂书法的那一批观众拉近了欣赏心理上的距离。进而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这种结合的目的,不完全是以所谓“标新立异”为目的,而是一种新的有意识的积极探索。这种探索如今看来对音乐与书法的传播与发展都十分有利,而且二者的组合是不仅是形式上的,更多从艺术情境上契入。故而具有较高的探索价值。

嫁接的对象选对之后,还存在一个具体如何嫁接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既存在外在形式上的,更存在内在规律和个人综合素质上的。从外在形式上来讲,两种艺术的组合首先要做到和谐统一,自然默契。不能让观者看出有明显的拼凑感。这就需要从音乐会的整个策划上做出精心的安排,从气氛的渲染上首先给人以既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内在规律上来讲,既要力求使书写的节奏与音乐之旋律互为合拍,又要不过于因为迎合音乐而妨碍书法本身的用笔规律以及书写诗词内容情境的表达。对音乐比较敏感、文学诗词修养好、想象力丰富而

临场发挥能力较强的书家而言,音乐的旋律、诗词的意境和书写的节奏完全可以在下意识的支配下达到一种浑融无迹的契合状态。因此,书家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这种组合的成败与否。

音乐书法会不会造成书法概念上的混淆?也就是是说,传统书法会不会因为音乐书法的出现而因此造成人们特别是书法界以外的外国人对中国书法的误解?会不会以为中国书法就是音乐书法?或者说音乐书法就是中国书法?我认为不会。音乐书法只是一种艺术探索和表达方式,而不是一种学术意义上的书法流派。音乐书法所选取的书体——草书,只是中国书法各体之中的一体。音乐书法强化了草书的表演性和可观赏性,可以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对中国书法起到一个行之有效的以点带面的宣传作用,二者之间并不矛盾。我们今天编撰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系统全面地研究梳理音乐书法的各类相关问题,相信读者读完本书,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由于音乐书法现象的出现,关于书法表演的问题再次被人们尤其是书界所关注与热议。书法表演,古已有之,并不是现在才出现。音乐书法表演的不同之处在于因为音乐在形式上的介入,丰富了现场气氛,对激发和诱导书写者与观众都会起到积极作用。书法表演的娱乐性质的强化,为它在舞台上的发挥提供了更多便利,音乐书法则据此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舞台艺术,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目录

………………………………………………………赵长青

前言………………………………………………………傅德锋

第一部分音乐书法之理论阐释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音乐书法的历史起源与本体演进音乐书法理论的提出音乐与书法的内在审美关联书法表演的历史表征与当下呈现李斌权音乐书法的本体评述

第五节第六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音乐书法文化生态学分析音乐书法的社会审美心理学研究

音乐书法的艺术美学、文化学与社会学特征音乐书法的观赏性音乐书法的普世性音乐书法的传播性音乐书法的社会公共性音乐书法的民族性与全球性音乐书法的社会价值定位音乐书法发展前景展望音乐书法引发的相关问题分析

音乐书法的群众性、普及性与文化产业功能音乐书法对娱乐文化的引导与提升音乐书法对传统书法生存空间的现代拓展音乐书法的文化传承

音乐书法的表现形式创新与未来预测

第二部分

探寻李斌权的艺术世界

访谈对话

——中央数字书画频道《书画人生》栏目访谈

日常书写与现场书写

——关于音乐书法与传统书法接受搜狐网文化频道访谈

娱己悦人弘扬书法

——傅德锋对话李斌权

第三部分社会专家名流对音乐书法之评价

刘艺评音乐书法…………………………………………刘艺

书法名家聚首畅谈书法和音乐的关系………………王熊宪等我举双手欢迎

——看李斌权音乐书法表演感怀……………………何西来

墨乐结合新意纷呈……………………………………任书法音乐文学

——从李斌权的成功融合谈起………………………李廷华

音乐书法与当代书法观念的创新

——关于李斌权音乐书法引起的思考……………………西中文“阳春白雪”需要更多的“粉丝”

——由李斌权“音乐书法”引起的思考……………斯舜威

李斌权的音乐书法………………………………………姜寿田

从行为艺术看“音乐书法”……………………………毛万宝浅说书法与音乐的艺术通感

——兼谈李斌权的音乐书法…………………………秋

时间与空间的文化律动

——我看李斌权的书法音乐会…………………………朱中原

略论书法表演

——致李斌权先生……………………………………黄君

博大沉雄,宏阔幽远的生命乐章

——李斌权“音乐书法”探索刍议……………………傅德锋

美美与共

——李斌权的“音乐书法”解读……………………薛元明

类型书法的时间与空间

——李斌权音乐书法的本质……………………………张瑞田

从文化角度审视李斌权的音乐书法………………………邱世鸿表现性与情境性的探索与回归

——李斌权书法音乐会的另一种解读………………朱中原

音乐·行为·大众

——简论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的探索与创作……韩少轩

齐天乐

——谈李斌权的音乐书法………………………李金豹

我看音乐书法……………………………………………陈书与乐会,是谓氤氲

——李斌权“音乐书法”论……………………………薛帅杰

高山流水视听间

——为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感动………………傅爱国

第四部分网友对音乐书法之评论

艺术创作中的场效应与催化剂

——兼论李斌权之音乐书法……………………………张全义

阔步大笔

时代强音

——我看李斌权和他的音乐书法………………………李志宏

书乐同台

视听并行

——中国音乐书法家第一人李斌权书法艺术解读…………江智猛墨随乐舞,书法艺术的全新理解与阅读………………………王炳学书法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寿建刚当书法遇到音乐…………………………………………………彭双龙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之管窥……………………………………孔祥宇墨之舞墨之舞

乐之容——管窥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李启明乐之韵——李斌权先生音乐书法赏读………………谢天勇

浅谈李斌权老师音乐书法………………………………………谢吉昌书法与音乐的成功嫁接…………………………………………冯春宝

第五部分附录

(英译部分专家评论)

AboutLiBinquanAboutMusic-Calligraphy

WonderfulparagraphsinreviewarticlesonMusic-Calligraphy

后记………………………………………………………………朱中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