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整体式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班 级: 20130211 学 号: 20130211**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6.5.30
计算说明书 正确性 施工图 答 辩 综合成绩 A优秀□ A优秀□ A优秀□ A优秀□ A优秀□ B良好□ B良好□ B良好□ B良好□ B良好□ C中等□ C中等□ C中等□ C中等□ C中等□ D及格□ D及格□ D及格□ D及格□ D及格□ E不及格□ E不及格□ E不及格□ E不及格□ E不及格□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 制
.
目 录
1.设计资料 ................................................. 3 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 4 3.板的设计 ................................................. 5 3.次梁的设计 ............................................... 8 4.主梁的设计 .............................................. 14 5.参考文献 ............................................... 21
Word 资料
.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
(1)设计任务
某多层工业厂房,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标准层建筑平面图如图2所示。
1)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2)进行板、次梁和主梁的承载力计算。要求板、次梁的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考 虑调幅,调幅值15%。
3)绘制结构施工图:板平面配筋图、板剖面配筋图;次梁及主梁配筋图。 (2)楼面做法:厂房楼盖四周支承在砖砌体墙上;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容重为20kN/m3),板底及梁用20mm厚混合砂浆粉底(容重为17kN/m3)。
图1 楼面做法
'2(3)选用材料:钢筋除主梁和次梁的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fy300N/mm'2外,其余均为HPB300级钢筋fyfy270N/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2C30fc14.3N/mm,ft1.43N/mm。
图2 建筑平面图布置
Word 资料
.
(4)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6.5kN/m;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重要性系数01.0。
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楼盖尺寸为(21.6×30)m,如果梁下不设钢筋砼柱,主梁跨度21.6米,截面尺寸太大,因此在设计中主梁下设置柱子,拟定尺寸(400×400)mm,主梁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整体现浇肋形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附图3所示。梁、板支承长度为:板120 mm,次梁240 mm,主梁360 mm。按板周边支撑条件,将板区分为中间区格板(4)、边区 格板(B、C)和角区格板(D)。梁、板尺寸确定如下。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7.2m,次梁的跨度为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4m,这样主梁的弯矩图较为平缓。
(2)估计梁、板尺寸:
1)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L/30≥2400/30=80mm,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80mm,所以取板厚取h=80mm。
2)次梁截面尺寸:
高度应满足h=L/18~L/12= (1/18~1/12)x6000=333~429.7mm,取h=400mm,截面宽b=(l/2~l/3)h,取b=200mm。
3)主梁截面尺寸
高度应满足h=L/14~L/8=(1/12~1/8)x7200=600~900mm,取h=700mm,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图3 结构平面布置图
Word 资料
.
3.板的设计
本设计中,板区格长边与短边之比5.1/2.4 =2.125>2.0但<3.0,按规范要求, 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本例题按单向板计算,并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1)荷载 恒荷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20 =0.40kN/m2 80mm钢筋混凝土板: 0.08×25 =2.00kN/m2 15mm板底石灰砂浆: 0.015×17=0.26kN/m2 恒荷载标准值 gk2.66kN/m2
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qk6.50kN/m2考虑恒荷载分项系数为1.2,因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2,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则板上的荷载设计值荷载设计值应取下列两种 情况的较大者。
1)当恒载起控制作用时,恒载分项系数为1. 35,活载组合系数为0. 7, q1.352.661.30.76.59.51kN/m2
g
2)当活载起控制作用时,恒载分项系数为1. 20,活载组合系数1. 0, q1.202.661.306.511.64kN/m2
k因此,荷载设计值取qmaxq,q11.64kN/m2
kg(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4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
边跨:ll1/2h240010012080/22220mm ,取l2220mm
0101nln1/2a2400100120120/22240mm(a120mm)
中跨: l24002002200mm
02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图:
Word 资料
.
图4 板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
(3)弯矩计算值
根据端支座支撑情况,按表1确定各控制截面的弯矩系数,计算各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边跨跨中弯矩时,l0取本跨跨度;计算离端第二支座负弯矩时,l0取相邻两跨跨度的较大值。中间区格板(4)考虑内拱作用,除边跨跨中和离端第二支座外,相应的弯矩设计值均降低20% (括号内数)。
1 边跨跨中 1/11 B 离端第二 支座 -1/11 2/3 中间跨跨中 1/16 1/16 l02=2200 0.8x11.642×2.2/16=2.816 C 中间支座 -1/14 l03=2200 -1/14 l03=2200 截面位置 弯矩系数M 计算跨度l0(mm) 2MM(gq)l0 l01=2220 11.64×2.222/11=5.220 l01=2200 -11.64×2.22/11=-5.121 l02=2200 11.64×2.22/16=3.519 (kN.m) -11.64×2.2-0.8 22/14=-4.021 x13.69×2.2/14=-3.220 表1 板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80mm,板截面的有效高度ho=80-20=60mm;板宽b=1000mm。C30混凝土, =1.0,
fc14.3N/mm2,ft1.43N/mm2; HPB300级钢筋,fyfy'270kN/mm2。板配筋计算
的过程于下表2。 表2 楼面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 边跨中 第一内支座 ①~⑥ 轴线 -5.121 0.0995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①~② 轴线 ⑤~⑥ 轴线 -4.021 0.0781 在平面的位置 ①~⑥ 轴线 5.220 0.1014 ①~② ⑤~⑥轴线 3.519 0.0684 ②~⑤ 轴线 2.816 0.0547 ②~⑤ 轴线 -3.220 0.0626 M(kNm) sM 1fcbh02Word 资料
.
112s 0.1071 AS0.1050 0.0709 0.0562 0.0814 0.0647 1fcbh0fy 341 334 226 179 259 Փ206 选配钢筋 实际配筋 8@140 8@140 359 0.6% 359 0.6% 8@200 251 0.42% 满足要求 8@250 200 0.33% 8@180 279 0.47% 8@200 250 0.42% Asbh0 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0.35,板如果要求满足0.1规定,将导致用钢量比按弹性方法计算还多,不合理,因此不考虑此项要求,认为该调幅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配筋率检验:最小配筋率:minmin(0.45ft/fy,0.2)%0.2% 对于HPB300:b0.576 满足最小配筋率。
(5)绘制施工图
板中除配置计算钢筋外,还应配置构造钢筋如分布钢筋和嵌入墙内的板的附加钢筋。板的配筋图详见附图5。
Word 资料
.
图5 板的配筋图(分离式)
3.次梁的设计
主梁的梁高h=700mm,梁宽b=300mm,次梁的截面几何尺寸与支承情况见图6。
图6 次梁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
(1)荷载 恒荷载
由板传来: 2.66×2.4=6.39kN/m
Word 资料
.
次梁自重: 25×0.20×(0.40-0.08)=1.60kN/m 梁侧抹灰: 0.015x17×(0.40-0.08)×2=0.16kN/m
gk =8.15kN/m
楼
面
使
用
活
荷
载
qk=6.5×2.4=15.60kN/m
荷载设计值
次梁自重较小,因此荷载效应由活载控制,故取恒载分项系数1.20,活载分项系数1. 3, 活载组合系数1.0。荷载设计值为:
q1.2gk1.3qk1.28.151.315.601.2gk1.3qk30.06kN/m
(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尺寸为200x450mm,主梁截面尺寸为300x70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次梁内力。
计算跨度:
边跨: l01lna60002403002405730mm
2221.025ln1.02556105750mm,取l015730mm (a240mm)
中跨: l02ln600030057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上图6。 (3)内力计算:
根据次梁端支座支撑情况,按表3取用弯矩系数。计算边跨跨中弯矩时,l0取本跨跨度;计算离端第二支座负弯矩时l0取相邻两跨跨度的较大值。
由MM(gq)l02可计算出M1、MB、M2、Mc,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3 次梁的弯矩设计值 截面位置 1 1/11 5730 11135.385.73 2B -1/11 5730 11135.535.7 22 1/16 5700 11635.534.7502C -1/14 5700 1/1435.534.7502M 计算跨度l0 MM(gq)l02 Word 资料
105.603 105.603 71.844 82.107 .
(kN/m) 由VV(gq)ln可计算出VA、VBL、VBR、Vc,计算结果如下表4:
表4 次梁的剪力设计值
(4)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弯矩及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见表5,其中计算参数取: b =200mm,
h0=450-35=415mm;C30级混凝土,fc14.3MPa;纵筋采用 HRB 335 级钢筋,fy300MPa;箍筋采 用 HPB 300 级钢筋,fy270MPa。
表5中,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 对边跨中
截面位置 A 0.45 5610 BL 0.60 5610 5700 BR 0.55 C 0.55 5700 V 按净跨度ln 梁跨考虑: b'f
l05730VV(gq)ln 1910mm33(kN) 0.4535.385.61 0.6035.385.61 0.5535.385.7 0.5535.385.7 89.317 119.089 110.916 110.916 '按净距Sn考虑 bfbsn20022002400mm
按翼缘高度hf考虑 h0=450-35=415 故应取b'f1910mm
'hfh0'=
80=0.19>0.1,故翼缘不受限制, 415对中间跨中
按梁跨考虑: b'f 按净距Sn考虑 b'f'l057001900mm 33bsn20022002400mm
按翼缘高度hf考虑 h0=450-35=415 故应取b'f1900mm
Word 资料
hfh0'=
80=0.19>0.1,故翼缘不受限制。 415 .
按表4取用剪力系数,次梁剪力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6。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要求,支座边至距支座边1.05h0的区段内,应将箍筋计算面积增大20%后配置。
表5 次梁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截面 M(kNm) 边跨中 105.603 1910 第一内支座 -105.603 200 中间跨中 71.844 1900 中间支座 -82.107 200 b或b'f sM 21fcbh00.022 0.214 0.015 0.167 112s AS0.023 0.244 0.015 0.184 1fcbh0fy 858 220+118 882 966 220+122 1008 582 316 603 726 220+116 830 选用钢筋 实配AS (mm) 次梁纵筋最小配筋面积As,minminbh0.2145%x200x450=193mm2,表6中实配面积均满足。 表6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V(kN) 边支座 89.317 第一内支座(左) 第一内支座(右) 119.089 110.916 中间支座 110.916 0.25cfcbh0(kN) 0.7ftbh0(kN) 箍筋肢数、直径 0.25x1.0x14.3x200x415=296.725>V(截面满足要求) 0.7x1.43x200x415=83.083 . 0.3ft1.27t0.3x=0.14%fyv270 实际配箍率为: vAsv57==0.19%>0.14%bs200x415 满足要求。 (5)施工图的绘制 次梁配筋图详见附图7。 Word 资料 Word 资料 . 图筋配梁次 7图 . 4.主梁的设计 柱截面400×40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mm。 (1)荷载 恒荷载 由次梁传来 8.68×6=52.08kN 主梁重(折算为集中荷载) 0.3×(0.7-0.08)×2.4×25=11.16kN 梁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 2×(0.7-0.08)×2.4×0.02×17=1.01kN Gk=64.25kN 使用活荷载 Qk=19.2×6=115.20kN 主梁上恒载较小,荷载效应由活载控制,故活载分项系数Q1.3,组合系数 c1.0。 恒载对效应不利时,恒载分项系数G1.2;恒载对效应有利时,恒载分项系数G1.0。 荷载组合设计值 GQ1.2Gk1.3Qk1.2x64.25+1.3x115.2=226.86kN其中,G=1.2x64.25=77.10kN,Q1.3Qk=1.3x115.2=149.76kN (2)计算简图 主梁计算跨度: 11边跨: l01b柱1.025ln4001.025(7200240200)7129mm 2211lnab柱(7200240200)370/2400/27145mm, 22近似取l017130mm。 11中跨: l0lnb柱b柱7200mm 。 22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梁计算,计算跨度均取l07200mm计算简图8, 如下: Word 资料 . 图8 主梁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1)弯矩设计值:Mk1GLk2QL 其中,k1 k2 可由书中表查取,L为计算跨度,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2)、剪力设计值:Vk3Gk4Q,其中,k3 k4 可由书中附表查得。 表7 主梁弯矩计算 项次 荷载简图 弯矩图示意图 k/M1 k/MB k/M2 k/Mc 1 恒载 0.2440.2670.0670.267 135.44148.21237.188148.2122 活载 3 活载 4 活载 5 活载 ①+② 组合项①+③ 次 ①+④ Word 资料 0.2890.1330.1330.133 311.623143.416143.416143.4160.0450.1330.2000.133 49.933143.416215.657143.416 0.2290.3110.1700.089 249.922335.348183.30099.8660.0450.0890.1700.311 49.93399.866183.300335.348 447.067 85.511 382.366 -291.628 -106.228 -291.628 -291.628 252.845 -291.628 -483.56 220.488 -248.078 . ①+⑤ 85.511 -248.078 220.488 -483.56 不同截面的剪力值经过计算如表8所示。 表8 主梁的剪力计算(kN) 项k/VB左 k/VA 次 荷载简图 1.267① 0.733恒97.680 56.520 载 ② 0.8661.134 活129.688169.832载 1.311④ 0.689 活196.339103.181 载 0.0890.089 ⑤ 13.32813.328活载 186.208 ①+④ ①+⑤ 43.192 159.701 ①+② ①+③ 36.604 -267.512 -117.596 -294.019 -111.008 k/VB右 1.00 77.100 01.222 183.0010.788 118.00777.100 226.860 260.101 195.107 绘制活载各种最不利布置工况的内力图,叠加后得到内力包络图(图9)。 Word 资料 . 图9 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 (a)剪力包络图;(b)弯矩包络图 (4)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进行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三者最小值(以中间跨中为例) 按梁跨考虑: bf'= 按净距Sn考虑 b'f'lol=7200/3=2400mmbf'=o=7130/3=2377mm ;边跨 33bsn30057006000mm 按翼缘高度hf考虑 h0=700-35=665mm 故应取bf'2400mm 考虑弯矩值较大,故应按双排受力钢筋设置,则跨中h0=h-60=700-60=640mm; 判断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形截面, hfh0'= 80=0.120>0.1,则翼缘不受限制. 6651bf'hf'fc(h0hf2'2400×80×14.3×(590-80/2)=1510.08kNm )=1.0× 该值均大于各跨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处按矩形截面考虑,由于弯矩值较大,故应按双排受力钢筋设置,则跨中 h0=h-70=700-70=630mm; 主梁的正截面承载力及配筋计算见表9,斜截面承载力及配筋计算见表10; Word 资料 . 表9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M(kN·m) 边跨跨中 447.067 - 中间支座 -483.56 252.845 - 中间跨中 -106.228 V0b(kNm) 2b(kNm) 2 226.86x0.4/2 =45.37-483.19 2400 MV0- 2377 - 2400 2400 b(bf')sM1fcb(bf')h02 0.032 0.032 0.018 0.008 112s AS0.033 0.033 0.018 0.008 1fcbh0fy 2367 2357 1329 555 选配钢筋 实配钢筋面积(mm) 2220(弯/上排) 225+222(直/225+222(直上排) /下排) 220(弯/下排) 2370 0.156 是 2370 0.156 是 222(直) +220(弯) 1388 0.087 是 225(直) 982 0.036 As bh0(%)是否满足要求 注: ①最小配筋率min=(45ft/fy , 0.2)max% = 0.2% ② HRB335 钢筋,b=0.55, 先按剪压比要求验算截面尺寸,按构造配置箍筋后,验算斜截面承载力,结果见表10。 表10主梁斜面承载力计算 截 面 V(kN) 边支座(VA) 186.208 640 686.4>VA(满足) 192.192 F1.2x52.08+1.3x115.2=212.26kN 则 F212.26x103Asb1=250mm2 02nfysin2x2x300sin45选用18(As254mm2)。 (6)配筋图 配筋图见图10。 Word 资料 . Word 资料 图10 主梁配筋图 . 5.参考文献 [1] 沈蒲生. 混凝土结构设计(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白国良,王毅红.混凝土结构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 朱彦鹏.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唐兴荣.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解析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Word 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