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土建工程中的钢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述

来源:东饰资讯网
工程技术与管理

土建工程中的钢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述崔程程(江西工程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0)【摘要】目前,我国土建工程建设已步入繁荣时期。在这一期间,如何优化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及提高其施工质量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在本案,笔者以XX高层建筑底板工程为例,探讨土建工程中钢筋施工的关键技术,以期从钢筋施工控制的角度提高整个工程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高层建筑;底板;钢筋施工一、工程概况

XX建筑工程是一栋集写字楼、酒店及其他功能设施为一体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底板与四棱台近似,具体设计参数见表1。

四、钢管支撑架立

在基础底板钢管支撑架立施工中,主要的技术特点包括:一是底板钢筋支撑体系的搭设选用钢筋;二是立杆需远离底板竖向抗剪单元、钢结构高强锚栓套架;三是温度筋、横杆标高

表1 底板的主要设计参数顶面尺寸(m)底面尺寸(m)厚度(m)103.6×100.8

86.2×86.2

6.5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C50

抗渗等级P8

主筋Φ50HRB400

工程桩直径(mm)40/50

结合表1,该建筑工程的基础底板体积庞大,要求混凝土一次性连续浇筑成型;底板内钢筋的分布密集,预埋有长5.54m、最大直径75mm的高强锚栓及巨型柱插筋,可见钢筋的绑扎难度非常大;底板内的埋件多,要求严控钢筋架立的牢固性;工程桩选用Φ40、50mm两种钢筋。为了保证钢筋加工的精度、降低劳动强度及节约施工用地,要求引入钢筋自动化集中加工技术,从而优化钢筋的传统加工顺序:钢筋调直→钢筋切断→钢筋车丝→钢筋弯曲等。

二、底板底部钢筋架立

在基础底板底部钢筋架立施工中,通常涉及坑底水平段底部、基坑斜坡处底排钢筋架立。坑底水平段底部钢筋架立的关键技术包括:一是基础桩选取钻孔灌注桩,其直径是1m及按净距2m、中心距3m的标准呈梅花形分布;二是钢筋笼主筋选取Φ40mm钢筋,部分是Φ50mm;三是底筋保护层厚100mm及其垫块重25-35kg、宽200mm、高100mm、长1500-1700mm,由C40素混凝土制成。基坑斜坡底排钢筋架立的关键技术包括:一是底板与四棱台近似,其水平面与基坑斜坡的夹角呈45°,并用混凝土垫块固定放坡位置;二是B1层底板钢筋按东西向布置,而垫块按南北向布置,且将垫块的间距控制在1.5m及通过在放坡底部防水层设起坡来固定垫块;三是坑底最下一排钢筋呈东西向布置;四是基坑东/西侧斜坡的垫块选用2层的Φ48mm钢管架,因为钢筋自重施加的外力小;五是基坑南\\北侧斜坡的垫块选用Q235[10,并排列在斜坡方向及将短钢筋头焊在槽钢上部,以使底排钢筋得以稳固,因为钢筋自重施加的外力大及钢筋网片的稳定性差。

三、底板顶部钢筋架立

基础底板顶部共设6排钢筋。对于顶部钢筋支撑体系的设计,要求坚持施工方便、安全、经济的原则,即先选定支撑体系的材质是Φ50mm的钢材,然后再比选最优方案。在型钢支撑体系中,水平杆与立杆都选用槽钢,且采用焊接连接形式,梁、柱节点间的拉杆选用钢筋,因此具有表2所示的优缺点;鉴于钢管支撑具有施工方便、用钢量少及经济性明显等优点,则备选方案选择钢管支撑体系。

位置需远离钢结构套架横梁标高,并与钢筋深化设计对温度筋标高的设定相符;四是间隔6跨双向布置一个3.2×3.2m的灯笼架,相邻灯笼架间用两个跨距4.8×4.8m的剪力撑拉结。其中,要求注意下列关键施工技术:

(一)立杆固定

对于基础底板钢管支撑体系的立杆,其底脚由槽钢制成,即槽口向上平放槽钢;槽钢与立杆间用厚5mm的钢板焊接起来;B10层以上立杆底脚槽钢长300mm,而B16层及B20层以上立杆底脚槽钢长500mm。

(二)顶部支托

在基础底板钢管支撑体系中,立杆顶部是用[8、Φ33.5mm钢管制作的“U”型托,见图1。

图1 立杆顶端“U”型托图示结合图1,Φ33.5mm钢管长200mm,先插入立杆的顶端,再将顶部与托板焊接起来,其中托板是长200mm的[8。

五、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除了前文谈及的内容以外,还应特别注意下列事项:

(一)优化桩头钢筋设计

鉴于工程桩的分布密集且大直径配筋多,则底板主筋从桩

(下转第86页)

· 83 ·

丝路视野

土出现裂痕问题。

四、房建主体建设中的质量管理(一)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

首先,需要严格控制配置混凝土所用材料的比例,材料的分量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使用。对于某些需要添加外掺挤的混凝土,需要提前进行相关的实验,确认安全可行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二)钢筋工程质量管理

首先,需要保障钢筋材料的质量,提高采购人员的责任意识,购买性能优良的钢筋。在正式施工前,可以先大致估算出工程建设中钢筋的使用量,这样可以适量购买,避免钢筋材料的浪费。最后,还需要保证搭接钢筋所用的扎丝的质量。

五、结论与建议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在房建主体建设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

很多的问题,所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探索、创新出新的施工工艺,进一步加强工程施工中的组织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曹福.浅谈房建项目中主体建设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及管理[J].山东大学,2013(31):112~113.

[2] 张帅.房建项目中主体建设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及管理[J].建筑安全,2015(05):36~38.

[3] 杨晓飞.房建项目中主体建设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及管理[J].投资与合作,2013(28):356~357.

作者简介:朱敬辉(1986.11—),男,河南孟津人,大专,

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房建施工管理。

(上接第83页)

头钢筋穿过时,直接调节桩头钢筋伸出角度的做法不可行,而应采取下列做法:通过验算结构受力,以控制桩头钢筋锚入底板的数量;在安装B1、2排底板钢筋时,倘若桩头钢筋会对上方两排钢筋的正常安置产生影响,则割除桩头钢筋,但需满足最小控制数量的要求。

(二)优化主筋连接与排布

鉴于底板主筋的单根质量大,则无法满足常规连接对钢筋旋转的要求。为此,研究决定改用锁母型直螺纹套筒连接,即:先旋转套筒至一端,再安装另一根钢筋,然后两人协助拧紧锁母,以防动荷载使套筒退回。为了使B1、2层钢筋正常安置在桩顶混凝土上,要求改变局部连接方式及规则排布钢筋,即一根钢筋有一处搭接,但需满足结构受力的要求。为了使钢筋都正常安置在桩头与垫块上,要求局部改用并筋形式。

六、结束语

实践表明,前文谈及的钢筋自动化加工、钢筋架立及优化

等关键施工技术极具应用价值,即:一是解决了底板内钢筋直径大、排布密集及钢筋网片面积大等施工难题;二是提高了钢筋工程施工效率;三是减轻了钢筋工程施工的劳动强度,且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可见其中蕴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总之,在土建工程中,钢筋工程施工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其施工效益与整项工程的施工效益直接相关。据此,首要任务是全面优化钢筋工程施工工艺,并明确关键施工技术,其次应注重对相关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比如钢筋及其构配件、施工机具与设备、施工与管理人员等。

参考文献

[1] 罗伟.浅析土建工程中的钢筋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5(04):91.

[2] 张一明,徐云平.土建工程中的钢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1):258.

· 8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