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 云青青兮欲雨。
c. 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 置人所罾鱼腹中。
a.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认为宝贵 、认为低贱 、 认为卑下 、认为高贵)
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比喻
a.嫂蛇行匍匐。
b.狐鸣呼曰。
c .赢粮而景从。
d .天下云集响应。
e.常以身翼蔽沛公。
f.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对人的态度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人人皆得以隶使之。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a.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廷:在朝廷上
b.童子隅坐而执烛. 隅:在墙角
4.表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方式
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有好事者船载已入。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e.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二、时间名词“日”“月”“岁”做状语
1、表示“每一”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疱月更刀,折也。
2、表渐进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3.表示“往昔”
日吾来此,非一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
蒙故业,因遗策,南区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西、东、北: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又郊败之。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合流屈曲而南。(名词用作动词)
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 (名词用作状语)
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就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c.外连横而斗诸侯。
d.既来之,则安之。
e.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3.名词的使动用法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齐威王欲将孙膑。
c.舍相如广成传舍。
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认为……怎么样,觉得……怎么样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怎么样,觉得……怎么样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e.太子迟之。
f.渔人甚异之。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孟尝君客我。
d.驼业种树。
e.越国以鄙远。
f. 吾从而师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且带了宾语。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
2.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3.稍出近之。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将军身披坚执锐。
c.以小易大。
动词或用作名词
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动词,动词在句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和事物的意义,一般处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面有“其”或“之”。
a.问其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b.追亡逐北。
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数词的活用
一、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
六王毕,四海一 一: 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动词)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形容词)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形容词)
③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综合练习
1、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2、瓜分豆剖.
3、自高其能.
4、战而不知兵,是鼠斗耳。
5、大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
6、人皆苦之.
7、其勇力不足惮.
8、季文子相宣、成.
9、曾饭友人处.
10、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1、指出下例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亦以明死生之大。
3.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
4.外连衡而斗诸侯
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方法归纳
首先,辨析词类的活用,必须要弄清该词原来的词性和基本义。如“明”应为形容词,明白清楚的意思。
其次,弄清该词在文句中位置、成分和作用。如:“亦以明死生之大”中的“明”应作谓语动词,为“表明,阐明”之意。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 闻:见识
动词使动用法练习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2、舞幽壑之潜蛟。
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4、令诸君知天亡我。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形容词使动用法练习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
⑦富国强兵。
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
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有口皆碑
2、草木皆兵
3、无所事事
4、南征北战
5、蚕食鲸吞
6、不胫而走
7、风餐露宿
8、星罗棋布
9、日理万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