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运输层协议与网络综合规划
第一部分 NAT地址转换协议
第一题
下图给出了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接入到Internet的示意图,已知接入路由器在局域网内的接口为172.16.1.1/24, 在路由器中使用NAT技术来接入到外网,写出局域网中A计算机的配置,使A能够接入到Internet中;并说说NAT技术的工作原理。
IP地址___172.16.1.x (2-254)__ _ 掩码 __255.255.255.0__ 网关____172.16.1.1__
NAT工作原理:NAT的工作原理:NAT称为网络地址转换,就是实现一个IP地址区域到另一个IP地址区域的映射。在IP的配置中,局域网内部的计算机使用的是私有IP地址,而路由器具有一个公网的IP地址,因此,当局域网的计算机要和外面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数据包经过路由器时,路由器就将自身具有的公网的IP地址替换了原数据包中的私有的IP地址,这样,外网的计算机就认为是和路由器进行通信。当外网的数据发往内网时,目的地址是路由器的公有地址,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时,在根据存在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对应的计算机上。
第二题 阅读下列问题,回答 问题1-问题15
某公司网络结构如图1-1所示。其中网管中心位于A楼,B楼与A楼距离约300米,B楼的某一层路由器采用NAT技术进行网络地址变换,其它层仅标出了楼层交换机。
1
A楼61.103.110.151服务器群B楼工作站(7)DNS服务器(2)网络管理(6)(1)(3)61.103.110.101192.168.0.254/24工作站路由器A 楼层交换机(4)(5)楼层交换机工作站工作站A 图1-1
【问题1】(4分)
从表1-1中为图1-1中(1)~(4)处选择合适设备名称(每个设备限选一次)。
表1-1
设备类型 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机 设备名称 Router1 Switch1 Switch2 数量 1 1 2 (1)Router1 (2)Switch2 (3)Switch1 (4)Switch2 【问题2】(3分)
为图1-1中(5)~(7)处选择介质,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备选介质(每种介质限选一次):百兆双绞线 千兆双绞线 千兆光纤 (5)千兆光纤 (6)百兆双绞线 (7)千兆双绞线 【问题3】(4分)
表1-2是路由器A上的地址变换表,将图1-2中(8)~(11)处空缺的信息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表1-2
NAT变换表 内部IP / 端口号 192.168.0.1 : 1358 192.168.0.3 : 1252
变换后的端口号 34576 65534 源地址:192.168.0.3:1252目标地址:202.205.3.130:80NAT_路由器NAT变换表 源地址:(8)目标地址:(10) :(9):(11) 图1-2
(8)61.103.110.101 (9)65534 (10)202.205.3.130 (11)80 【问题4】(4分)
参照图1-1的网络结构,为工作站A配置Internet协议属性参数。
2
IP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在192.168.0.1~192.168.0.253范围内均正确 ; 255.255.255.0 ; 192.168.0.254 ;
首选DNS服务器: 61.103.110.51 。
第二部分 运输层协议
第三题
(1) 假定使用两次握手替代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也就是说,不需要第三个报文。
那么现在是否可能产生死锁?请给出例子来说明你的答案。(请画图说明)
有可能产生死锁。假定B向A发送一个连接请求,A收到这个分组,并发
送了确认应答分组,如果该应答分组丢失,则A会认为B收到,等待B发送数据,而B没有收到应答,认为连接还没有建立,将忽略A发送过来的任何数据
一、连接时的三次握手
客户主动打开TCP传输,服务器被动打开 第一次握手:客户发送 SYN = 1, seq = x 给服务器 说明:客户的TCP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其首部中的同步位SYN = 1,并选择序号 seq = x,表明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 x。
3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发送SYN= 1,ACK= 1,seq = y,ack= x+1给客户 说明:服务器的TCP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则发回确认。服务器在确认报文段中应使SYN = 1,使 ACK = 1,其确认号ack = x +1,自己选择的序号 seq = y。
第三次握手:客户发送 ACK=1,seq=x+1,ack= y+1给服务器 说明:客户收到此报文段后向服务器给出确认,其 ACK = 1,确认号 ack = y +1。客户的 TCP 通知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服务器的 TCP 收到主机客户的确认后,也通知其上层应用进程:TCP 连接已经建立。 (2)为什么释放连接时需要四步释放?
数据传输结束后,通信的双方都可释放连接
客户应用进程先向其TCP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并停止再发送数据,主动关闭TCP连接。
第一次握手:客户发送 FIN=1,seq=u 给服务器 说明:客户把连接释放报文段首部的 FIN = 1,其序号seq = u,等待服务器的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发送 ACK=1,seq=v,ack=u+1给客户 4
说明:服务器发出确认,确认号ack = u +1,而这个报文段自己的序号seq = v。TCP 服务器进程通知高层应用进程。从客户到服务器这个方向的连接就释放了,TCP 连接处于半关闭状态。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仍要接收。
第三次握手:服务器发送 FIN=1,ACK=1,seq=w,ack= u+1 给客户。 说明:若服务器已经没有要向客户发送的数据,其应用进程就通知 TCP 释放连接。
第四次握手:客户发送 ACK=1,seq=u+1,ack=w+1给服务器 说明:客户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必须发出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 ACK = 1,确认号 ack =w +1。自己的序号 seq = u + 1。 随之服务器TCP关闭,而客户必须等待2MSL的时间,然后关闭。
第四题 用TCP传送512字节的数据,设窗口为100字节,而TCP报文段每次也是传送100字节的数据。再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起始序号分别选为100和200。(1)试画出类似于书中图5-31的工作示意图,从连接建立阶段到连接释放都要画上。
5
第五题 如图表示了各应用层协议对应的运输层协议,
(1)既然IP协议能够把源主机发送的数据传送目的主机,为什么还需要设置一个传输层呢?
数据链路层只是在单条链路上进行差错控制,在进程到进程上、确保整个报文无差错地到达接收端方面,当然还需要传输层的另一个差错控制机制
(2)到为什么有的应用层协议要使用TCP而有的却要使用UDP?QQ是基于TCP还是UDP协议的?
tcp 和udp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复功能。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而udp对应的则是可靠性要求低、传输经济的应用。因此有的使用TCP有的使用UDP
(3)请举例说明应用层的协议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每个协议至少举1-2个例子。 FTP TFTP DNS SMTP SNMP DHCP HTTP TELNET TCP UDP FTP: 文件传送TELNET: 远程终端接入
6
HTTP: 万维网
SMTP: 电子邮件DNS: 名字转换TFTP: 文件传送DHCP: IP地址配置
SNMP: 网络管理
第三部分 网络规划
第五题 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140.120.84.24/20 试求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地址掩码是什么?地址块中共有多少个地址。 140.120.84.24 è 140.120.(0101 0100).24
最小地址是 140.120.(0101 0000).0/20 (80) 最大地址是 140.120.(0101 1111).255/20 (95) 地址数是4096.相当于16个C类地址。
第六题 阅读下列问题,回答 问题1-问题10
某办公室只有一台主机 host1 接入 Internet,其 TCP/IP 协议属性如图 1-1 所示。 在没有增加公网 IP 地址的情况下,增加几台主机共享网络连接接入 Internet,拓扑结构如图 1-2 所示,host1的eth0 网卡的 Internet 协议属性如图 1-3 所示。
如图 1-1 图 1-2
7
图 1-3 图 1-4
【问题 1】
为了保证其他主机能接入 Internet,在如图 1-4 所示的 host1的eth1 网卡“Internet 连接共享”应选择 允许其他网络用户通过此计算机的Internet连接来连接 。 【问题 2】
请为图1-2中eth1网卡配置Internet协议属性参数。 IP地址: 61.168.112.198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默认网关: 61.168.112.254
首选 DNS 服务器: 210.113.112.31
【问题 3】
请为图1-2中host2配置Internet协议属性参数。
IP地址: 若地址在192.168.0.2~192.168.0.254范围内均可 (范围)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默认网关: 192.168.0.1
首选DNS服务器: 210.113.112.31
【问题 4】(2 分)
若 host2 的 IP 地址设为 192.168.0.188,其发送到 Internet 上的 IP 数据包的源 IP 地址为 61.168.112.198 。
第七题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这三列分别是目的网络、子网掩码和下一跳路由器,最后一列表示应当从哪一个接口转发出去):
8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站IP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 192.4.153.17 (5) 192.4.153.90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 1)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0转发。
(2)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
①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② 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 (3)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4)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5)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第八题
IP地址分配设计:下图是某教育培训公司内部的一个高速交换式局域网拓扑结构图。
数字图书馆
已知:两幢业务楼中分布了6个部门:数字图书馆(48台PC)、学生阅览室(20台PC)、网管中心(2台PC和2台服务器)、业务部(12台PC)、培训部(30台PC)和教师办公室(10台PC),各部门分属不同的IP子网;整个网络使用私有地址空间210.38.235.0/24;数字图书馆、学生阅览室、业务部、培训部和教师办公室网络中的交换机连接了部门内部的PC,以及相应路由器的1个以太网接口;网络中心的交换机连接了中心内部的PC、服务器,以及路由器R1的E2接口和路由器R2的E2接口。
(1)请根据每个网络实际所需的IP地址数量划分适当的IP子网空间:
9
网络 数字图书馆 学生阅览室 网络中心 业务部 培训部 教师办公室 掩码(点分十进制) 255.255.255.192 255.255.255.224 255.255.255.248 255.255.255.240 255.255.255.192 255.255.255.240 子网地址 210.38.235.0 210.38.235.64 210.38.235.96 210.38.235.192 210.38.235.128 210.38.235.208 子网广播地址 210.38.235.63 210.38.235.95 210.38.235.103 210.38.235.207 210.38.235.191 210.38.235.223
(2)填写下表中每个路由器以太网接口的IP地址:
路由器 以太网接口 IP地址 E0 R1 E1 E2
路由器 以太网接口 IP地址 E0 R2 E1 E2 E3
(3)填写下表中主机A、B和C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
主机 A B IP地址 210.38.235.2 210.38.235.194 默认网关 210.38.235.1 210.38.235.193 210.38.235.129 210.38.235.193 210.38.235.209 210.38.235.98 210.38.235.65 210.38.235.1 210.38.235.97 10
C 210.38.235.130 210.38.235.129 (4)如果学生阅览室中的主机使用动态IP地址分配,那么DHCP服务器可以放在哪个IP网络中?为什么?
DHCP服务器应放在学生阅览室的IP网络中。因为路由器不转发广播分组,所以如果DHCP服务器不放在学生阅览室的IP网络中,那么该网络中的主机将不能广播找到远程DHCP服务器。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