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东饰资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宁市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考试)

来源:东饰资讯网


西宁市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 (2017高一上·武汉期末)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春节期间燃放的焰火的颜色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B . 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 C .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 D .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钢铁 2.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 . 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C . 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D . 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3. (2分) 一定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 X(g)+2Y(g)⇌2Z(g)态的是( )

①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Y. A . ①② B . ③④

第 1 页 共 12 页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

C . ②③ D . ①④

4. (2分) (2017高二上·吉林期末) 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 ) A . 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B .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C . 浑浊的苯酚加热后变澄清

D . 苯酚的水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

5. (2分) (2019高二上·芮城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B .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 已知C(s)+O2(g)=CO2(g) ΔH1 ; C(s)+1/2O2(g)=CO(g)ΔH2 , 则ΔH1>ΔH2 D . 已知2CO2(g)=2CO(g)+O2(g)△H=+566 kJ/mol 则CO的燃烧热ΔH =-283.0kJ/mol 6. (2分) (2019高一上·城中期末)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 25℃时,向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Na+)c>c(NH4+)>c(SO42-)>c(OH-)=c(H+) B . 25℃时,NaB溶液的pH=8,c(Na+)- c(B-)=9.9×10-7 mol·L-1 C . 0.1 mol·L-1NaHCO3溶液:c(Na+)>c(oH-)>c(HCO3-)>c(H+)

D .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c(ClO-)>c(CH3COO-)>c(OH-)>c(H+)

7. (2分) 2SO2(g)+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V2O5增加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而不改变逆反应速率 B . 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第 2 页 共 12 页

C . 进入接触室的SO2和空气必须进行净化,且该反应不需要在高压下进行 D .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8. (2分) 可逆反应aA(g)+bB(s) ⇌ cC(g)+dD(g),其他条件不变,C的物质的量分数和温度(T)或压强(P)关系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 使用催化剂,C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 C . 化学方程式系数a<c+d

D . 根据图象无法确定改变温度后平衡移动方向

9. (2分) (2015·海南模拟)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无色的碱性溶液中:CrO 、K+、Na+、SO

B . 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NH4+、Na+、SO 、Cl﹣

C . 含有大量ClO﹣的溶液中:K+、H+、I﹣、SO

D . 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Na+、Fe2+、SO 、NO 10. (2分) (2015高二上·宁德期末) 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 . NaCl B . NH3•H2O C . 海水 D . 蔗糖

第 3 页 共 12 页

11. (2分) 曲线a和b是常温下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 . P点时溶液中c(Na+)=c(Cl﹣)=c(H+)=c(OH﹣) C . 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 D . 曲线b中滴定前NaOH溶液的体积为150mL 12.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常温常压下,5.6LNH3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B . 0.5molH2的质量为1g,体积为11.2L

C . 40gNaOH溶于1L水中,得到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L-1 D . 9gH2O中氧原子数与8gO2中氧原子数相等 13. (2分) 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A . 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 . 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 C . 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 . 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14. (2分) (2015高二下·临桂期中)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

A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H++OH- , 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 )

第 4 页 共 12 页

B .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C .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 a<b

二、 解答题 (共6题;共43分)

15. (8分) (2016高二上·静宁期中) 在一定温度下将3mol CO2和2mol H2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2(g)+H2(g)═CO(g)+H2O(g)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2) 已知在7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6,则该温度下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反应 CO2(g)+ H2(g)⇌ CO(g)+ H2O(g)的平衡常数K3=________.

(3) 已知在1 0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为1.0,则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 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 .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 c(CO2)=c(CO)

C . 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 .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 在1 000℃下,某时刻CO2的物质的量为2.0mol,则此时v(正)________ v(逆)(填“>”、 “=”或“<”).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16. (7分) (2016·平昌模拟) 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雾霾等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采用合适的措施消除其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1) Ⅰ.研究发现利用NH3可消除硝酸尾气中的NO污染.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3、3﹕1、4﹕1时,NO脱除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第 5 页 共 12 页

①曲线a中,NO的起始浓度为6×10﹣4 mg/m3,从A点到B点经过0.8s,该时间段内NO的脱除速率为________ mg/(m3•s).

②曲线b对应的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③已知在25℃,101kPa时:

N2(g)+3H2(g)═2NH3(g)△H=﹣92.4kJ/mol 2H2(g)+O2(g)═2H2O(l)△H=﹣571.6kJ/mol N2(g)+O2(g)═2NO(g)△H=+180.0kJ/mol 请写出用NH3脱除N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 Ⅱ.工业上还可以变“废”为“宝”,将雾霾里含有的SO2、NO等污染物转化为Na2S2O4(保险粉)和NH4NO3等化工用品,其生产流程如下(Ce为铈元素):

①装置Ⅱ中NO转变为NO3﹣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装置Ⅲ制得Na2S2O4的同时还能让Ce4+再生,原理如右图所示.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第 6 页 共 12 页

③按上述流程处理含有a mol SO2、b mol NO的雾霾(b>a),并制取Na2S2O4和NH4NO3.装置Ⅰ中SO2、装置Ⅱ中NO、装置Ⅲ中HSO3﹣和Ce3+、装置Ⅳ中NO2﹣均全部转化,处理完毕后装置Ⅱ中Ce4+的剩余量与加入量相比没有变化,则至少需向装置Ⅳ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O2________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17. (6分) 磷化氢气体(PH3)是一种强烈的储粮杀虫剂,其制取原理类似于实验室制氨气,空气中磷化氢气体达到2PPM以上是就会造成人畜中毒,请回答:

(1) 用氯化磷(PH4Cl)和NaOH反应制取P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 PH3在空气中会自然得到P2O5,0.2molPH3会消耗O2________mol.

(3) 氧硫化碳(COS)可替代磷化氢而被用作熏蒸剂.COS水解及部分应用流程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

COS H2S Na2S M溶液+H2

组成COS和PH3的各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②COS与CO2的结构相似,则COS的电子式为________.

③已知M溶液中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S2O32﹣,则反应Ⅲ中生成S2O3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④如图是反应Ⅲ中,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反应时间与H2产量的关系(Na2S初始含量为3mol).由图象分析可知,a点时M溶液中除S2O32﹣外,还有________ (填含硫微粒的离子符号).

18. (3分) 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某同学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第 7 页 共 12 页

V/mL ① ② ③ 20 40 20 10.0 V1 V4 c/(mol/L) 0.10 0.10 0.10 V/mL 10.0 V2 4.0 c/(mol/L) 0.50 0.50 0.50 V/mL 0 V3 V5 (1) 该实验①、②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1=V2=________,V3=________; (2) 若V4=10.0,V5=6.0,则实验①、③可探究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9. (11分) (2016高二上·重庆期中)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1) SO2(g)+2CO(g)⇌2CO2(g)+S(l)△H<0

①如果要提高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减压 b.增加SO2的浓度 c.升温 d.及时移走产物 ②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绝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当容器内温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了平衡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增大平衡常数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热效应不同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某温度下2L恒定容器中加入2mol的SO2和2mol的CO.10分钟内,气体密度减小了8g/L,则CO的反应速率是________.

(2) SO2(g)+NO2(g)⇌NO(g)+SO3(g)

①在2L恒定容器中加入2mol的SO2和2mol的NO2,达到平衡时测得SO2的转化率为50%,向该容器中再加入1mol的SO2,平衡将向________方向移动,计算重新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是________,SO2的转化率由50%变为________,NO2的转化率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启示我们: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其转化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将________.现实生产的意义是:可以通过增大________的用量,来提高成本高的反应物的利用率.

第 8 页 共 12 页

20. (8分) (2015·苏州模拟) 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xNa2SO4•yH2O2•zH2O)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①准确称取1.7700g样品,配制成100.00mL溶液A.②准确量取25.00mL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5825g.③准确量取25.00mL溶液A,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02000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5.00mL.H2O2与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2MnO4﹣+5H2O2+6H+=2Mn2++8H2O+5O2↑

(1) 已知室温下BaSO4的Ksp=1.1×10﹣10,欲使溶液中c(SO42﹣)≤1.0×10﹣6 mol•L﹣1,应保持溶液中c(Ba2+)≥________ mol•L﹣1.

(2) 上述滴定若不加稀硫酸酸化,MnO4﹣被还原为MnO2,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 上述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 (4) 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第 9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 解答题 (共6题;共43分)

第 10 页 共 12 页

15-1、

15-2、

15-3、

15-4、

15-5、

16-1、

16-2、

17-1、

17-2、

17-3、

18-1、

18-2、

第 11 页 共 12 页

19-1、

19-2、

20-1、

20-2、

20-3、

20-4、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