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A.文化事象 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 2.国别文化是以()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A.国家 B.民族 C.地域 D.层次 3.中国的地势地形()。
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 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 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的局面。
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A.仁者,人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治国,平天下 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A.秦代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道统\"的思想是()提出的。 A.孟子 B.董仲舒 C.韩愈 D.白居易 8.车的发明者是()。
A.神农氏 B.轩辕氏C.伏羲氏 D.有巢氏 9.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的工具。 A.时间 B.长度 C.重量 D.体积
10.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
A.周文王 B.秦王赢政 C.汉武帝 D.汉高祖 11.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山川祭祀等。 A.人鬼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 C.社稷祭祀 D.人神祭祀 12.\"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提出的。 A.张载 B.朱熹 C.陆九渊 D.程颢
1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说的。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14.《牡丹亭》是()的作品。
A.元朝的关汉卿 B.元朝的王实甫 C.明朝的汤显祖 D.清朝的孔尚任15.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修辞方式。 A.对偶 B.顶真 C.回文 D.复叠
16.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 A.南北朝 B.东汉 C.隋唐 D.宋明 17.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初年 D.清朝末年 18.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A.天台宗 B.净土宗 C.禅宗 D.华严宗 19.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A.生产工具 B.生活器具 C.运输工具 D.典籍
20.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
A.西夏 B.西戎 C.西狄 D.西羌
21.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
A.与地理条件有关 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 D.与生活条件有关22.《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孟浩然 23.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唐宋文化
24.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 B.铜器制造 C.青铜器制造 D.铝器制造 25.下列文献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文献是()
A.《四民月令》 B.《四时纂要》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26.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A.金銮殿 B.宗庙 C.天坛 D.明堂
27.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28.下列医学文献中,以针刺疗法为主的文献是()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29.周代官僚制度中,中央“三公”是() A.太师、太保、太尉 B.太师、太傅、太保 C.太师、太保、太宰 D.太师、太傅、太史 30.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由分封制演变而来 B.周王自称“余一人”
C.王位传递体现传嫡不传贤 D.宗法制在秦朝建立后瓦解 31.秦朝,名义上的中央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是()
A.丞相 B.太宰 C.太尉 D.御史大夫
32.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上下与天地同流。”
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D.“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33.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A.日崇拜 B.月崇拜 C.鬼魂崇拜 D.上帝崇拜 34.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义、礼 B.孝、悌、忠 C.礼、智、信 D.恭、敬、诚 35.唐代最有名的健舞是()
A.《绿腰》 B.《凉州》 C.《胡旋》 D.《霓裳羽衣舞》 36.汉代,经典通用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37.《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A.赵元任 B.章炳麟 C.瞿秋白 D.钱玄同 38.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 A.天台宗 B.法相宗 C.律宗 D.密宗 39.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 B.徐复观 C.唐君毅 D.杜维明 40.魏晋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是( ) A.儒学 B.黄老之学 C.汉学 D.玄学
41.回族出现在( ) A.中唐 B.晚唐 C.宋 D.元
42.晚清时期,广州专设给外商外货提供的场所为( ) A.十三行 B.四夷馆 C.米市 D.同文馆
43.我国古代的丧服称为( ) A.加冠
B.短衣 C.葛麻 D.五服
44.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于( ) A.秦 B.两汉 C.唐 D.宋
45.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 A.夏 B.商 C.周 D.战国
46.曹魏时期的选官制度为(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宗法制
47.中国古代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的是( ) A.《汤刑》 B.《刑书》 C.《九刑》 D.《法经》
48.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是在( )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49.中国历史上的“佛画之祖”指的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曹不兴 D.王维
50.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其中源于齐鲁的是【】 A.儒家文化 B.法家文化 C.道家文化 D.楚辞文化
51.中国文化的整体,都是______的产物。【】 A.农业文化 B.工业文明 C.手工业文明 D.工商业文明
52.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献是成书于公元前137年的【】
A.《论语》 B.《四时纂要》 C.《淮南子》 D.《开元占经》
53.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是【】 A.回历 B.阴阳合历 C.格雷果里历 D.泰历
54.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千金要方》 C.《本草纲目》 D.《神农本草经》
55.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A.周代 B.春秋 C.战国 D.秦
56.科举制的成熟时期是【】 A.隋唐 B.唐宋 C.宋明 D.明清
5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A.《汤刑》 B.《九刑》 C.《刑书》 D.《法经》
58.“观物比德”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属于【】 A.类比思维 B.辩证思维 C.有机思维 D.逻辑思维
59.撰《抱朴子·内篇》,整理、阐述了道术的是【】 A.张角 B.张道陵 C.葛洪 D.王重阳
60.佛教在宗教观念上依附道术,在政治伦理观念上迎合儒学是在【】
A.秦朝 B.汉朝 C.魏晋 D.唐朝
61.“文以载道”的提出者是宋代古文家【】 A.柳宗元 B.朱熹 C.周敦颐 D.顾炎武
62.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仓颉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反映了汉语修辞的【】 A.对偶 B.顶真 C.回文 D.拆字
64.杭州西湖的天竺顶上有一座茅草搭成的寺庵,取名“竺仙庵”,庵门有一对联:“品泉
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该对联运用了汉字的【】 A.多义性 B.谐音 C.拆字 D.多音
65.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的是【】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梁启超
66.科举制中被称为“词科”的是【】 A.秀才科 B.明经科
C.明法科 D.进士科
67.东汉以来持续地开展了引礼入法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A.《法经》 B.《九章律》 C.《大清律例》 D.《唐律疏议》
68.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69.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70.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71.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73.狭义的文化又称() A.国别文化 B.人文文化 C.民族文化 D.历史文化
74.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 A.青藏高原地 B.华北平原地带 C.江汉平原地带 D.黄土高原地带
75.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 C.底格里斯河 D.幼发拉底河
76.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
A.大兴水利 B.大兴武功 C.大兴土木 D.大兴文治
77.司马迁的《史记》是()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国别史 D.典志史
78.“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语反映的是() A.三皇五帝时代的史实 B.夏朝史实 C.商朝史实 D.西周史实
79.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 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陆龟蒙《耒耜经》 C.元王桢《农政全书》 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80.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A.栽培高粱 B.整修田埂 C.使用水车 D.栽培水稻
81.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A.正东 B.正南 C.东南 D.西南
82.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皇甫谧 C.孙思邈 D.李时珍
8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朝
D.汉朝
84.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 A.太宰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85.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
86.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 A.《礼论》 B.《正论》 C.《天论》 D.《乐论》
87.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 A.礿 B.禘 C.尝 D.烝
88.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A.寇谦之 B.丘处机 C.孙思邈 D.葛洪
89.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 A.北京话 B.北方话 C.南方话
D.官话
90.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A.秦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91.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 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92.现代新儒家的鼎盛时期是()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93.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属于礼制的,称为“三礼”,即《周礼》、( )、《礼记》。
A.《仪礼》 B.《家礼》 C.《小戴礼》 D.《大戴礼》
94.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 ),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
95.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开始出现了私人办的学校,( )是其首创者。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96.唐时科举考试( )一次,考前各地举子先向礼部报名,投递履历表,叫做“投状”。
A.每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97.中国历史上的准确年代计算,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 )年)开始的,迄今不曾中断。
A. 827 B. 841 C. 781 D. 51
98.建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 ),《赠白马王彪》是其代表作。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王粲
99.向年轻人谆谆传授自己刻苦学习体会的《送东阳马生序》是( )的作品。
A.刘基 B.宋濂 C.高启 D.归有光
100.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赋代表作品有《阿房宫赋》、《(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A.《子虚赋》 B.《洛神赋》 C.《登楼赋》
D.《秋声赋》
101.( )作《戏为六绝句》,以诗论诗,从此,论诗诗成为古代诗论的形式之一。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苏轼
102.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近体两大类,始于( ) A.南朝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03.骈文句式以( )为主。 A.三五 B.四六 C.四七 D.四八
104.民本思想是( )政治观的精华。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
105.《日知录》是( )的著作。 A.方以智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06.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翻译了( ) A.《法意》 B.《原富》
C.《群学肆言》 D.《天演论》
107.最能代表隋唐佛教特点的,是宗派佛教的出现。从隋到唐,先后出现了( )个佛教宗派。
A.四 B.五 C.六 D.八
108.隋唐时的孙思邈精于医药,后世尊称为药王。他是( ) A.佛教徒 B.道教徒 C.伊斯兰教徒 D.基督教徒
109.以道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最有名的是( ) A.《搜神记》 B.《西游记》 C.《封神演义》 D.《东周列国志》
110.真正代表魏晋新学风的著作是魏王弼的( )和何晏的《论语注》。
A.《春秋注》 B.《周易注》 C.《周礼注》 D.《尚书注》
111.盛行( )是宋代书法的一大特色。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112.蔡伦首创了用( )造纸,这是造纸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
A.树皮 B.麻头 C.麻布 D.麻皮纤维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1.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 A.老子 B.管仲 C.李悝 D.商鞅 E.孔子
2.秦朝三公指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尚书 E.九卿
3.中国科技发展的高潮时期包括(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E.明清时期
4.下列属于四书五经的是( ) A.《论语》 B.《孟子》 C.《中庸》 D.《大学》 E.《诗经》
5.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是指( ) A.王夫之 B.顾炎武 C.徐光启 D.黄宗羲 E.李时珍
6.中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有( ) A.市 B.墟 C.集 D.会 E.城
7.服饰的构成要素有( ) A.质 B.形 C.饰 D.色 E.画
8.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包括( ) A.吉 B.凶 C.宾 D.军 E.嘉
9.下列属于文化事象的是【】 A.美术 B.雕塑 C.建安风骨
D.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E.宋明理学
10.两个文化层面指的是【】 A.宫廷文化 B.上层文化 C.中层文化 D.底层文化 E.文人文化
11.我国的居住用房的主要形式有【】 A.半穴式 B.井干式 C.干栏式 D.石室 E.木石结构
12.下列属于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的是【】 A.《洗冤录》 B.《千金要方》 C.《饮膳正要》 D.《脉经》 E.《素问》
13.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14.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15.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16.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17.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18.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19.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 A.健舞 B.软舞 C.字舞 D.花舞
E.马舞
20.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 A.诗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乐以教化
21.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政策的有() A.民族政策 B.文艺政策 C.财政政策 D.宗教政策 E.语言文字政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