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B)四位一体
5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B)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6、经过延安整风,党内普遍认识到(C)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甚至把它看作的党的思想路线的代名词。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0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基本路线11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12、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4、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是(C)21世纪中叶
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C)明确提出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化体系是指包括(BCD)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2、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B)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ABC)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的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A、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B、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或教条式的理想中解放出来。C、把思想认识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把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发展生产力D坚持改革开放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ABCD)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富强B民主C文明D和谐
8、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开发自然
9、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D) A坚持对内改革B坚持对外开放C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坚持共同富裕10、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即(ABC)
A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第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第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
2、为什么说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
答: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衰亡。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不是最终目的,必须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不是为新而新,而完全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进一
步使理论创新获得检验、丰富和发展。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方两方面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也是为将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创造物质条件的需要。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要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观点。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马克思和列宁的基本观点,毛泽东也说过,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答:党的十八大认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试述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答: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
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