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南省长沙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来源:东饰资讯网
湖南省长沙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 (2分) 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 恶梦 辖制 没精打彩 平心而论 B . 告诫 寒喧 平心静气 礼上往来 C . 熏黑 吮吸 涎皮赖脸 理所当然 D . 响午 骋礼 震耳欲聋 莞而一笑

2. (4分) (2019高二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饶宗颐先生学术艺术道路非常广阔,可谓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的理想高度。(甲)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观赏饶宗颐先生的书法作品时,让人感到,饶先生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写自己的人格精神,写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写自己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某种领悟。当代中国书法界的现状是多种潮流的多元并存,但又各自为政。(乙)一些书家反经典书法,乐于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书法和新发掘出的瓦当、墓志中去寻找——把碑学、简牍学、敦煌写经、民间墓志等很多东西融入个人的书法创作。而西化的现代后现代书法家,将绘画墨象和书法整合起来,使书法更像抽象绘画。但遗憾的是,真正有学术建树的知识型推进尚不多见。书法前景是令人堪忧的。(丙)丧失了“汉字”和“线条”这两个基本点,丧失了文化继承和创新这个底线的话,未来的“用毛笔蘸墨的纸上运动”,我不知道该怎么命名之?

(1)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源远流长 B . 名不见经传 C . 尚 D . 堪忧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第 1 页 共 12 页

A . 甲 B . 乙 C . 丙

3. (2分)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B . 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 . 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金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1分)

4. (10分) (2017·烟台模拟)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官方微博“盐城交警”发出一张海报,提醒骑电动车的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像我们这个年纪,骑电动车一定要记住戴安全头盔,路口遇到红灯一定要及时停车不越线,否则会被开奔驰、宝马的同学认出来。”请你对以上微博进行评论。要求态度鲜明,语言简练,不超过45个字。

5. (1分) (2017高一下·黄陵月考)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 (9分) (2016·成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要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统摄庞大问题的著述,往往最后只能止步于浅尝辄止。但这本《中国艺术演讲录》是个

第 2 页 共 12 页

例外。这本集子汇集了近代赫赫有名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和鉴定家福开森于1918年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所作的六次关于中国艺术的演讲。

文化的传承具有根植性和排他性,要了解异域的艺术文化,“蜻蜓点水”并不难,难的是深入对方传统的内核。福开森做到了。福开森七十岁时,画家李育灵为其画像。画中的福开森虽有着洋人的容貌,但其衣着、身形、气韵已与中国文人并无二致,而整幅画的留白、款式也都是典型的中国范儿。这幅画像就像是福开森与中国艺术关系的隐喻。初翻这本演讲录的谋篇,并不深奥,依据的是大家在初识中国艺术时常会依附的支脉:“青铜器”“玉器”“石刻”“陶瓷”“书画”和“绘画”。但是平淡的不一定无奇。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主脉的独立拿捏令福开森虽然依循着“骨感”的大而化之的框架,但他的论说却是“丰满”的——他可以旁征博引许多历史故事,可以列举出被我们忽略的故宫博物院某一件藏品来作为例证。他就像是在用自己的笔墨描摹一幅中国艺术地图。地图上每一个“标注点”,除了精准、切中肯綮,还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而“手绘”就成了这幅“地图”最耐人寻味之处。即使福开森选取的“标注点”并非全新,“标注方式”却常新鲜别致——譬如,许多大家都曾论及的“中国画立足于记忆性复现和想象性重构,而不是对模型或模特作精确的摹写”的观点,福开森通过构想《仿真图》和《宋人虎图》的成画过程来试图还原中国文人作画的过程,生动可感又余味悠长。当然,“个性鲜明”的潜在弊端是“主观”以及因此可能导致的偏见,特别是对于具有天然且深厚西学背景的福开森而言。但是,西学背景不仅没有成为他研读中国艺术的屏障,反而令他越发领悟到深植于中国土壤的中国艺术本质所在。西方艺术的种种标准和情状,作为一种“视觉经验”反而更显现出中西方艺术的“区别性特征”。所以,在这本著述里,福开森会质疑西方学者对于中国艺术的评判。但他并非只是偏向中国艺术和中国专家的阵营,深厚的中西方学术根基令他不会盲从和迷信任何一方的既有观点——他只信赖自己的眼光。即使面对的是已经盖棺定论的观点,他还是要经由自己的独立思考延展伸发。这种在观点论争和考辨上的独立精神弥漫在整部著述中,令这本“入门读物”蕴藉丰厚。

尽管福开森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已然深潜入其神髓,但在字里行间依然掩盖不住这本著述的“异域气质”。事实上,福开森也并无意于“掩盖”。这也正是“手绘”地图的笔墨意之所在——他用济慈的诗来注解中国山水画,用斯宾塞和丁尼生的名言来体悟关全的山水杰作。这些灵光乍现的“宕开一笔”,让我们对于中国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中的格局有了亲近而切实的感受。艺术的国界如此模糊,因为人类的心灵如此相近。

(改编自《中国艺术的“手绘地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许多在有限的篇幅里论及大问题而只能浅尝辄止的著述相比,《中国艺术演讲录》这本“入门读物”却已然深入了异域艺术文化的精髓。

第 3 页 共 12 页

B . 福开森七十岁时的画像具体生动地展现了他与中国艺术关系:中国文化的精神、内蕴和气息已经潜移默化地浸透了他的内心。

C . 从通常在初识中国艺术时都会依附的支脉结构角度看,《中国艺术演讲录》的六个演讲选题的谋篇是平淡无奇并不深奥的。

D . 在《中国艺术演讲录》这本著述里,福开森面对中西方学者关于中国艺术的评判、考辨上的论争,绝不会盲从和迷信任何一方的既有观点。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主脉的独立理解和把握,决定了《中国艺术演讲录》的大而化之的“骨感”框架和论说的“丰满”。

B . 福开森鲜明的个性色彩通过《中国艺术演讲录》中新颖的“标注点”和别致的“标注方式”得以充分的体现。

C . 构想和还原《仿真图》《宋人虎图》等古代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种生动可感又余味悠长的艺术理解和评论方法。

D . 在以深厚的中西方学术为根基同时又弥漫着独立精神的《中国艺术演讲录》中,福开森提供了论说中国艺术的新思想新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强的根植性和排他性,要真正了解异域的艺术文化,深入对方传统的内核,需要避免主观和偏见,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

B . 中国的艺术深植于中国的土壤,西方艺术的种种标准和情状,不是评判中国艺术的标尺,而是中西方艺术“区别性特征”的一种参照。

C . 用济慈的诗以及斯宾塞和丁尼生的名言来解悟中国艺术,福开森这种“异域气质”的笔墨把中国艺术推进到了人类艺术史的大格局中。

D . 具有天然且深厚西学背景的福开森反而越发领悟到中国文化艺术的本质,这一事实充分佐证了艺术的国界

第 4 页 共 12 页

的确是如此的模糊。

7. (20分) (2019高二上·汪清期中)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天堂的灯

2006年7月3日,星期一。洛阳市浅井头中学特别批准:允许初一(2)班的女生胡艳艳来校上半天课。这是已经停学三年、患再生性贫血停治三个月、奄奄一息的胡艳艳最大的幸福了。

胡艳艳家穷,母亲早逝,她和捡破烂的父亲相依为命。艳艳9岁才上学,小学几年,她品学兼优,获得过市级和省级各类大奖28次。为了上学,她成了最苦累也最快乐的孩子。她必须抢课堂之外的所有时间干活,只为了能让爸爸每天多捡点垃圾。可惜,15岁时,胡艳艳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时,医生护士没能禁绝她在病床上继续她的学习,同学们来当“二传手”复述课业,老师们也每个星期轮番到病房为她补课,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读完了小学并考上了初中!她还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最大的理想是“把自己的生命之火化作一篇篇温暖人间的诗文”。

家里太穷,社会各界捐助的钱,让她的生命在不断输血中延长了三年,已经算是奇迹了。几天前,一向坚强的胡艳艳哭了,她嘤嘤地说:“爸爸,我很想回学校上一堂课……”爸爸立即去学校。学校惊动了,校长当即就落泪,特意批准她上半天学!八个女生用手臂交织成特殊的“担架”,把胡艳艳架进了校园。到校,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每间教室都有欢迎她的队列,还有“艳艳你好”的彩旗!一走进校园,每个人眼前的风景都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花坛、雕塑、操场、小果园,那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树,还有图书室、教学楼、宿舍楼、教室。

上课铃响了。看似正常中的震撼与悄然转变:人们都比往常认真了,亲近了,默契了。老师含泪的微笑,同学们端正的坐姿,就连校园清洁工也格外勤奋起来,一遍又一遍擦洗花坛的池壁栏杆!艳艳在靠前正中的位置坐好,笑着,但仍是没忍住,泪水撒在了桌面上——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

这节课,是老师特意安排的,艳艳最喜欢的作文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作文题是:《今天》。

同学们都含着泪在写,包括平日最讨厌作文的同学。

“我有许多‘今天’没能做到最好。今天,我又回到学校了,这里是我的天堂……”胡艳艳在本子上一字一字的写,很重很慢……

胡艳艳的作文没有写完。她写的最后一行字是: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她晕倒了。送医院后,由学校发起,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义捐又自发形成,但,艳艳生命的火焰已经燃至极限了。

第 5 页 共 12 页

2006年7月7日,艳艳走了。但,她把天堂的灯留给了大家。 (选自《杂文报》)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为什么说艳艳流的泪是“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 幸福:________ 疼痛:________ 留念:________

(3)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这句话的理解。 (4) 假如你是艳艳的同学,或你的身边也有艳艳这样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说的话:________ 做的事:________

(5) 艳艳的生命之灯即将燃尽,却还坚持去上半天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8. (16分) (2017高三上·潍坊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大防进士及第,调永寿令。县无井,远汲于涧,大防行近境,得二泉,欲导而入县,地势高下,众疑无成理。大防用《考工》水地置泉之法以准之,不旬日,果疏为渠,民赖之,号曰“吕公泉”。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故时,圭田[注]粟入以大斗而出以公斗,获利三倍,民虽病不敢诉。大防始均出纳以平其直,事转闻,诏立法禁。青城外控汶川,与敌相接。大防据要置逻,密为之防,禁山之樵采,以严障蔽。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丞,封汲郡公。三年,吕公著告老,超拜大防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大防见哲宗年益壮,日以进学为急,请敕讲读官取仁宗迩英御书解释上之,置于坐右。又摭乾兴以来四十一事足以为劝戒者,分上下篇,标曰《仁祖圣学》,使人主有欣慕不足之意。大防立朝挺挺,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凡八年,始终如一。宣仁后崩,寻改永兴军。未几,左正言上官均论其隳坏役法,右正言张商英、御史周秩、刘拯相继攻之,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言者又以修《神宗实录》直书其事为诬诋,徙安州。兄大忠自渭入对,哲宗询大防安否,且曰:“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大忠泄其语于章惇,惇惧,绳之愈力。绍圣四年,

第 6 页 共 12 页

遂贬舒州团练副使,安置循州。至虔州信丰而病,遂薨,年七十一,谥曰正愍。

大防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每朝会,威仪翼如,神宗常目送之。

(选自《宋史·吕大防传》,有删节)

【注】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B . 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C . 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D . 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迁、权、夺在文中分别是指官职提升、暂时代理官职和削除官职。

B . 告老,古代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致仕”、“下车”等。 C .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吕大防曾被封为汲郡公,故称之。 D . 谥,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的封号。吕大防为官清正,仕途遭忧,故谥“正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吕大防有经世致用之才。他采用水地置泉之法,为永寿县百姓成功解决了汲水不便的问题。 B . 吕大防有公正为民之心。他主政青城时,改革旧弊,统一粟米出入的量具,还百姓以公平。 C . 吕大防精心辅佐皇上。他摘录乾兴以来四十一事,编成《仁祖圣学》一书,使哲宗自感不足。 D . 吕大防为官有劣迹。他曾经毁坏役法,还在主修《神宗实录》时直书其事,有污神宗圣明。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

第 7 页 共 12 页

②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20高三上·五华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安贫 韩偓①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②。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注释】①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②蒲卢,又名螺嬴,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

(1)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八行书”指信札。“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

B . 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尘埃,语出《庄子•逍遥游》。“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

C . 《新唐书•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借典抒情。

D . 《安贫》是唐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诗作将现实与回忆连成一片,这里的“贫”指的经济上的困窘。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新余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第 8 页 共 12 页

(1)

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他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

《送东阳马生序》中人们愿意借书给他,是因为他,抄录完之后,跑着送还给书主人,表现他十分守信的一句话是:“________”。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20·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有一位年轻的医科毕业生威廉·奥斯勒爵士,他的成绩并不差,但临毕业时却整天愁云满面:如何才能通过毕业考试?毕业后要到哪里去找工作?工作如果不称心怎么办?怎样才能维持生活……这些问题像蛛丝一样缠绕着他,使他充满了忧虑。

有一天,他在书上读到一句话: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东西,而要动手做眼前清楚的事情。看到这句话后,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脱离了那种虚无缥缈的苦海,脚踏实地地开始了创业历程。最后,他成为英国著名的医学家,创建了举世闻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还被牛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第 9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1、

2-1、

2-2、

3-1、

二、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1分)

4-1

5-1、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1、

6-2、

6-3、

7-1、

7-2、

第 10 页 共 12 页

7-3、7-4

7-5、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8-1、

8-2、

8-3、 8-4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 9-2

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0-1、

第 11 页 共 12 页

10-2、10-3、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