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l1期种霉 展 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特征 分析及对策研究 吴 凯 谭春兰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06) 内容摘要:海洋第三产业是从事海洋非物质生产活动的产业,它主要包括海洋交通 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服务业等。国外海洋经济发达国家,海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 重都比较大。而我国海洋第三产业相对比较落后,虽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大力扶持我国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它在海洋产业中的比重及国民经济贡献度,是建 设“海上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当前我国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征进行论述,并 据此提出下一步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海洋第三产业GOP 中图分类号:F0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71(2010)l1—0097—008 进人21世纪以来,海洋产业越来越得到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 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3]》,确定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合理调整海洋产业 结构,“科技兴海、依法管海”,沿海各地都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随着实践的深入,对 海洋产业的内涵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目前,世界各国对海洋产业的界定不尽相同。2003年,Colgan等依据美国《国民经济统计标 准产业代码》将美国的海洋产业划分为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娱乐与旅游等七大 类;英国政府海洋科学和技术机构间委员会于1994~1995年和1999~2000年两次对海洋产业 活动进行系统调查,依据《产业活动标准产业代码》,确定包括海事保险与金融和海军在内9个 海洋关联产业类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则分别将海洋产业归纳为4大类,大类中又包含若干小 类。 为更好地反映产业演变规律,我们一般采用克拉克分类法,将海洋产业分为海洋第一产业、 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具体参见表1。 其中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运输、海洋空间利用、海洋旅游、海洋信息和海洋服务五个方面, 它们代表了涉海经济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从海洋第三产业现阶段发展特征出发,探索我 国海洋第三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对策。 收稿日期:2010—06—18 作者简介:吴凯(1986一):湖南汉寿人,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经济的核算 与评价、产业经济。谭春兰: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经 济。 ....——97 ...—— 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表l① 海洋产业 海洋产业分类 部门名称 海洋第一产业 海洋种植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捕捞业 海洋第二产业 海洋药物及食品加工业、海洋电业、海水盐化、淡化业和化工业 海洋油气及采矿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海洋建筑业 海洋第三产业 海洋运输业、海洋空间利用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信息业、海洋服务业 褂 ∞册 ∞ %∞∞5 5∞%∞ 一、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特征 (一)产值升而不稳,产出效率有待提高 1.总体上不断发展。21世纪,随着对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第三产业的产值逐年提高, 只有2003年受非典影响,全国海洋经济普遍受影响情况下,海洋第三产业的总产值才有小幅下 降(图1)。 同 一 一 0I}一 图1 2000~2008年我国海洋第三产业产值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年鉴2001—2007,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0~2008。 2.增长率高但不稳定。图2显示,一方面我国海洋第三产业产值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表现为 除2003年外,历年海洋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均为正,且不低于同期GDP增长率;另一方面,该增 长率尚不能保持稳定,表现出近似周期性的调整振荡迹象。说明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仍 不够充分,可供挖掘的潜力和空间仍然较大。 r\ 、 厂\ f \ / / \ / 一_\:: ——私~ 一_、 一.一—■’ 3.对国民经济贡献力增加。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不断增加,首先体现在 海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1.37%提高到2008年的4.67%,并且该比例呈逐年上升 的趋势。 一98一 2010年第1 1期种霉像展 60.00% 50.O0% 40.00% 30.00% 恤 20.00% lO.OO%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图3我国海洋第三产业所占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8,中国海洋年鉴2001~2007,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0~2008。 其次,国家对海洋开发程度提高,使得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具体在第 三产业方面表现为海洋第三产业占全国第三产业比例不断提高。 另外,在涉海经济活动中,海洋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也表现为整体上的上升趋势,这是海洋经 济内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必然趋势和外在表现形式。 4.人均产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图4,虽然超过同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的总人均产值 31.42万元,但在各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业人均产值只分列第5、7位。作为 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旅游和海洋交通业人均产值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并且具有很大的提 升空间。 S15.{ I f 珊 }___-_一 — —— ¨ lg 6 ls 158.: l9 、人均产值/(TY元/人) 0 5O 100 1S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图4 2005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的人均产值分析 资料来源:陈蓝荪.中国海洋经济综述与发展特征研究,栽《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年10月。 70.00% 6O.0O% 50.00% 占GOP比例;0o.0o0 20.00% 10.00% 0.00% 年份 图5 2001~2008年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数据来源:陈蓝荪(2008年10月),GOP是海洋经济总产值(Gross Ocean Product)的缩写。 (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 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空间利用、海洋信息等五个方面,但相对而言,海洋空间利用、海 99— 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洋信息业和海洋服务业发展程度尚不够成熟,目前进入我国海洋经济统计的主要是海洋运输和 滨海旅游业。 图5数据显示,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内部,主要呈现出海洋旅游业比重下降,海洋交通运输业 比例上升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我国海洋旅游业占GOP比重基本保持稳定,仅有局部振动,而海洋 交通运输业占GOP的比例则明显上升。 (三)地域差异明显 从产值来看,2006年浙江省海洋第三产业产值高达1857.1亿元,而同年的海南省海洋第三 产业产值还不足它的1/10,仅为161.36亿元,其他省份相应产值相差也较大;从占GOP的比例 来看,以上海市海洋第三产业占GOP比例超过90%为最高,浙江省该比例已接近50%,为49%, 山东、海南的海洋第三产业占GOP比例均在40%以上,而广西的海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仅为 20.45%,在沿海各省市海洋第三产业中发展水平最低。 (四)海洋第三产业的混合生命周期特征 图2显示,我国海洋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总体较高,但表现出极不稳定的特征,波动很大,同 时表现出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从产业成熟度以及对国民经济贡献力等角 度,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我国海洋第三产业目前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混合、交替的阶段,既能达 到较高的增长率,又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问。 (五)海洋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巩固 1.海洋第三产业产值居前。纵观我国海洋经济的三大主要区域即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 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历年海洋经济的主要产值构成来看,海洋第三产业中的海洋旅游 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一直位列前三,并且占据较大比例(见表2)。 表2 \区域——三大主要区域历年产值居前的主要海洋产业 手 ~~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环渤海 经济区 产值詹贰 海淬产、韭 占该地区 G0P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66.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70.OO% 海洋油气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69.80%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00% 长三角 经济区 产氇氇氟 海洋产业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船舶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船舶 占该地区 G0P 75.1O% 82.10% 74.3O% 珠三角 经济区 产值詹氟 海洋产、韭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油气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油气 66.70%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电力 海洋油气 93.90% 海洋电力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油气 海洋交通 海洋旅游 海洋渔业 海洋油气 占该地区 G0P 65.3O%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3~2008。 2.海洋第三产业综合评价指标居前。除产值外,支柱产业还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技术密 度高、产业关联度强、运营状态良好,对整个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起支撑作用、能够带动产业 结构全面提升等特点。 100...—— 2010年第11期种譬救展 前人⑨在综合考虑需求收入弹性、产业关联度、国民经济贡献率、产值规模、就业规模、工业 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基础上,选用因子分析法,对环渤海主要海洋产业进行选择 和评价,在选定的三个支柱产业中,有两个就属于海洋第三产业:即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 业。借用前人的方法,对其他区域进行海洋支柱产业选择和评价,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六)海洋第三产业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 目前我国海洋信息服务业是一个迅速成长的行业;海洋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业也呈不断兴 盛的发展态势。伴随着海洋服务业的繁荣,中国海洋信息网、国家海洋局网站、海岸带海岛基础 数据库系统以及“南极网”极地考察、ARGO、生物多样性、“908专项”等专题网站的建立为中国 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越来越丰富、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其它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加强了海 洋第三产业的信息服务功能。 (七)海洋第三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仍然较大 2008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及其他海洋灾害134次。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 济损失206.05亿元,死亡(含失踪)152人,与以往年份相比,2008年海洋灾害损失高于多年平 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人数(见图6)。 600 492 if00 40400 1 371目 300 厂 。 218 206 200 100 124 l28 140 赣j 磷 5■ .鬻 心 海洋经济主要受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海啸、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等 海洋灾害影响。尽管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很多措施,如2006年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风暴潮 预警573份,海浪预警16112份,赤潮预警680份,专项海洋环境预报警报18489份,并派海洋预 报技术人员40多人次,累计1000多天为海洋油气开发、海上工程作业等提供现场海洋气象预 报,但仍不可避免地遭受了由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死亡492人、直接经济损失218亿元的重大损 失。 并且在诸多海洋产业中,由于海洋旅游和海洋交通其本身受气候因素制约性较大的特点,使 其成为受海洋灾害影响最大的海洋产业。 2003年,受非典影响,我国海洋第三产业产值出现近年来唯一一次负增长;2008年,冰灾侵 袭了南方大部分地区,我国海洋第三产业也受其影响,虽未导致负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见图 1)。由此可见,自然灾害仍是制约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海洋第三产业今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一)更新思想观念,重视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 跟其他类型经济活动一样,涉海产业经济也是从海洋第一产业开始,经过不断发展完善,使 ...——101.-—-—— 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传统的观念习惯把海洋经济片面地等同于海洋渔业,甚至更加狭隘化 地等同为海洋捕捞,以为海洋产业就是捕鱼。这种守旧观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经济 的发展,使人们在海洋经济实践中过多地偏重海洋渔业,而对海洋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海洋经济的实践也证明,海洋渔业一直是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在三大支柱产业中 占据较大比例。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求海洋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升级,这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加重 视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科学地确定海洋第三产业的合理规模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提高海洋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但并不是海洋第三产业所占比例 越高,就代表海洋经济发展状况越良好,它必须与当地、当期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及当地的资源 禀赋相结合。 1.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在海洋环境状况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海南,素有“天然港群”之称 的广西,以及渔、港、景、油、能各种海洋资源都十分丰富的福建,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既切合当 地实际,又符合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具有普遍性,如天津拥有滩涂 资源、海洋生物、海盐、海洋石油等优势资源,并且工业发达,在海洋经济实践中就应该充分利用 这些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第一、二产业,而不能盲目地追求海洋第三产业比例的提高。 2.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经济的发展终究要为了满足人们Id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海洋第 三产业的发展规模要以实际市场需求为基本依据。 因此应该鼓励沿海各地以当地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海洋经济实践为参 照,科学地确定海洋第三产业的规模,避免过分地强调提高海洋第三产业的比例,而导致海洋产 业同构化,于海洋经济及海洋第三产业本身的发展反而不利。 (三)优化海洋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继续推进海洋旅游业、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关注海洋新 兴产业 总体来说,海洋第三产业内部呈现海洋旅游业比例减少、海洋运输业比例增加的迹象,但是 就各地情况而言各不相同。优化海洋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首先要继续推进海洋旅游业、大力发展 海洋运输业,使其在整个海洋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更加巩固。此外,应加大海洋空间利用业、海洋 服务业和海洋信息业等尚不够发达产业的投入和发展力度,保持与其他海洋产业的合理比例关 系,以更好地发挥其“服务”职能,为“资源型”海洋经济向“服务型”海洋经济转变奠定基础。 当然,各地海洋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合理比例的确定还要综合当地资源优势及市场 需求等因素。 (四)全国统一规划、地方分工协调,合理确定海洋第三产业的地域发展规模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海洋第二产业发展尚 够充分,除门身资源禀赋的客观条件限 制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足海洋产业分属不同的管理主体,缺乏一个真正统筹全局的管理机构, 尤其是决策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只是沿着自己的路子,产业分工的交流与沟通不够。 因此,要弥补市场失灵造成的无效率,政府宏观调控很必要 ,相关决策部门应从全国海洋经 济的全局出发,制定海洋产业发展政策,然后就各海洋产业的规模与分工,按照实际资源优势和 市场需求在各地进行合理分配,并且这种分 也可以具体到海洋第z产业内部。地方各级相关 部门要积极配合产业政策的执行,做好分工的 调工作。尤其是在海域行政管理、海洋资源产权 界定方面,一定要做好地方问的沟通、协调,不仅确保海洋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更能使整个海洋经 济有序运行。 102— 2010年第l1期种芬 展 (五)优化科技和教育对海洋第三产业的投入 1.科技对海洋第三产业的投入。科技对海洋第三产业的投入应重点强调对海洋空间利用 业、海洋信息业的投入。它们对当前的海洋经济贡献较小,但是对其他海洋经济活动的服务作用 不可小视,是海洋第三产业不断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海洋信息和海洋空问利用业的未来发展 对科技的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的海洋空间利用业和海洋信息业尚不够发达,因此要改变以往将 海洋科技重点投向海洋第一、二产业的惯例,更加重视科技对海洋空间利用、海洋信息业的投入。 2.教育对海洋第三产业的投入。目前涉海类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海洋捕捞学、水产养 殖、海洋生物、海洋化工等海洋第一、二产业的研究,对海洋第三产业涉及相对较少,海洋运输类 特色高校只有上海海事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有更多的海洋第三产 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门应该从招生的专业设置、招生人数角度出发,根据产业结构的发展 趋势和需要,合理为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配置人才。 (六)强化海洋第三产业的信息服务功能,完善海洋综合信息系统 我国的海洋信息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海洋信息系统的优化应朝着提供综合信息 服务的方向而努力。就当前来说,海洋综合信息系统应首要强调以下功能: 1.信息预报、预警功能。图6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在海洋预警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和进 步,但仍不可避免地遭受海洋灾害的侵袭,我国海洋第三产业乃至整个海洋经济受海洋灾害的制 约性仍然较大。进一步强化海洋综合信息系统的灾害预报、预警功能是完善海洋综合信息系统 的出发点。 2.效益评价功能。一个真正完善的综合信息系统不仅要具有信息预报、预警功能,还要能为 经济运行健康状况的评价提供必要的信息。我国海洋综合信息系统尚不完善的一个主要原因就 是其效益评价功能尚不成熟,虽能很好地预报自然灾害,从而有效地避免直接经济损失,但就其 本身所提供的数据、信息,难以对海洋经济及海洋各产业的发展健康状况及所产生的效益作出全 面、客观的判断。 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的效益评价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 完善对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功能,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然后选择合理模型方法对海洋 第三产业的综合效益作出评价。这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综合信息系统的努力方向。口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中国海洋年鉴(2000~2007)[M].北京:海洋出版社. 3.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0~2008年)[R].国家海洋局网站. 访问路径http://w ̄.soa.gov.m ̄hyjww/hygb/hyjjtjgb/A020702indexj.htm 4.于谨凯.我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纪建悦,林则夫.环渤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选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徐胜.海洋经济绿色核算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7.刘曙光,于谨凯.海洋产业经济前沿问题探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8.马志荣,张莉.海洋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对策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6(3):6O一63. 9.刘曙光,姜旭朝.中国海洋经济研究3O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l53—160. 10.许长新,陈浩.海洋产业的关联性研究[J].海洋经济,2002(5):31—34. 11.陈蓝荪.中国海洋经济综述与发展特征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0):129—134. - ——103--・-—— 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12.吴凯等.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6):55—58 注释: ①许长新,陈浩:《海洋产业的关联性研究》,栽《海洋经济))2002年第5期,第3l一34页。 ( ̄)2001年国家对海洋经济统计采用了新的统计口径,所以暂不讨论2001年及以前的增长率。 ④纪建悦,林则夫:环渤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选择研究,第67~90页。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rine Tertiary Industry in China Wu Kai Tan Chunlan Abstract:Marine tertiary industry is an industry engaging in movements of ocean non-material production,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marine transportation,coastal tourism and marine services.In today world,all marine economic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a large proportion of marine tertiary indus— try.And the marine tertiary industry in China is relatively backward,although it has been developing very fast in recent years,there still exists some problems.To prop u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Ma。 rine Tertiary Industry including enhance the its proportion in ocean industry and contirbu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building a“marine power”.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tertiary industry,and then raise th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 velopment of marine tertiary industry. Keywords:Marine tertiary industry;GOP;Regional differences;Ptesource advantage;Compre— hensive index;Information service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