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41 次 发布时间:2015-12-29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2014-2015年中国羊产业发展报告与发展预测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1 概述
2014年以来,我国羊产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受部分地区旱情与突发的小反刍兽疫影响,导致活羊集中出栏上市,羊肉市场库存积压,更因近年来低价的进口羊肉持续补给国内市场缺口与多种原因造成的消费下降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致使我国羊产品市场价格下行,肉羊、种羊价格一路走低,养羊企业出现了大量活羊滞销和空栏等现象,各地区一些养羊企业纷纷退市转型,养羊业发展也受到遭遇到收益降低和成本增高的双重挤压,这一系列问题使我国养羊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迫使行业和从业者必须要在当前行业发展的情况下积极应对,及时调整和升级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通过增强生产管理效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品牌化战略模式,增强产品价值和行业竞争力是养羊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2 数据分析 2.1 产量及产区变化
图1 2000--2014年末全国羊肉产量(万吨)变化
图2 2000-2014年全国羊出栏总数变化
2014年全国羊肉产量为428.2万吨,较2013年408.1万吨增长了20.1万吨,同比增长4.9%(见图1),2014年年末全国羊存栏总数为30314.9万只,较2013年29036.3万只增长了1278.6万只,同比增长4.4%(见图2)。2014年全国羊出栏总数为28741.6万只,较2013年27586.8万只增长了1154.8万只,同比增长4.2%(见图2)。
图3 2000-2014年全国肉类产品产量构成中羊肉占比
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8706.7万吨,其中羊肉占肉类生产总量的4.9%,羊肉在全国肉类产量构中自2000年至2014年间维持在4.9%-5.6%之间,近五年间稳定在4.8%-5%之间(见图3)。
表1 2013年末全国各地区肉羊存栏数前10名排序
2012年存栏量 2013年存栏量
省份 内蒙古 新疆 山东 河南 甘肃 四川 西藏 青海
名次 1 2 3 4 5 6 7 8
上一年名次
(万只)
(1) (2) (3) (4) (5) (6) (7) (8)
5144 3502 2163 1827 1788 1671 1525 1446
(万只) 5239.2 3663.2 2158.1 1830.3 1825.4 1689.2 1558.6 1460.2
比上一年数量增长(万只)
95.2 161.2 -4.9 3.3 37.4 18.2 33.6 14.2
河北 黑龙江 9 10 (9) (11) 1413 898 1455.1 817.8 42.1 -80.2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3年全国羊存栏数位于前十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但2个地区存栏量出现数量下滑,黑龙江减少约80.2万只,山东减少约4.9万只。新疆数量增长最多(161.2万只)。近年羊肉价格持续走高,为缓解穆斯林地区羊肉供给压力,维持羊肉产品市场价格,新疆地区积极反应应对,成为存栏同比增加最多的地区。
表2 2013年全国各地区羊出栏数前10名排序 2012年出栏量 2013年出栏量 上一年名次 (万只) (万只) (1) (2) (3) (4) (5) (6) (7) (8) (9) (10) 5390 3001 2915 2071 2027 1562 1016 991 767 740 5401.1 3107.5 2967.3 2105.1 2032.4 1583.6 1045 1033 792.4 723.7 省份 内蒙古 新疆 山东 河北 河南 四川 安徽 甘肃 云南 黑龙江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比上一年数量增长(万只) 11.1 106.5 52.3 34.1 5.4 21.6 29 42 25.4 -16.3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3年全国羊出栏数前十名地区中仅黑龙江省的羊出栏数下降,较2012年减少16.3万只,其他省出栏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羊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羊肉消费进步一增加。全国各地区羊出栏量排名顺序与2012年一致。 2.2 进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图4 2001-2014年我国羊肉进口量与进口金额
据统计,2014年全国羊肉进口总量为28.3万吨,相比2013年进口量25.9万吨同比增长了9.3%(见图4)。羊肉产品进口国主要来源为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2014年我国出口羊肉总计0.44万吨,相比2013年0.32万吨同比增加37.5%,主要出口地区为亚洲和中东地区等。
2014年全国羊肉进口量为28.3万吨,金额为113275万美元,相比2001至2011年十年间,2012年-2013年间每吨羊肉价格涨幅明显,具体价格增长趋势和近三年进口量和金额详见图6。
2014年我国羊肉进口价格约为2.48万元/吨,自2009年至2011年3年间,进口羊肉因国内消费增加供求压力加大和国内羊肉市场价格拉动作用,进口羊肉价格快速增长,自2011后进口量与价格增幅放缓,整体处于稳步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图7 2013-2015年中国羊肉进出口情况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5年前两个季度,全国羊肉进口量为13.1万吨,2014年前两个季度,我国羊肉进口量为17.2万吨,同比1-6月全国羊肉进口量呈明显减少趋势, 2015年1-9月共计进口羊肉数量为17.7万吨,同比2014年1-9月进口量降低约5万吨,因此预计2015年我国羊肉进口总量与2014年相比应有减少,区别2014年以前羊肉进口量的逐年增加,自2015年起,全国羊肉进口量同比减少并呈现增速放缓态势,预计2015年进口羊肉总量约在25万吨以内。 2.3 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农副产品价格监测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图8 2012-2014年我国鲜羊肉批发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商务部农副产品价格监测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图9 2015年1-8月全国白条羊批发价格走势图
图8-9显示2012-2015年全国羊肉和白条羊市场批发价格整体有小幅回落但批发价格均略高于2013年同期水平,2014年前三季度羊肉平均批发价格为57.75元/kg,较去年的55.51元/kg增长4%。2014年年初,由于春节节日消费拉动,羊肉价格持续走高,最高同期涨幅出现在第一周,较去年同期增长6.21元/kg,第七周时达到59.02元/kg,创历史最高价格。2015年起商务部调整对白条羊市场价格监测,1-3季度仍受节日消费拉动,白条羊批发价格维持48.5元/kg上下,节日过后持续回落,持续至5月后市场价格趋稳在43元/kg左右。
统计结果如图10显示,2014年我国表观人均羊肉消费量为3.33kg/人均年消费,较2013年3.19 kg/人均年消费增长了4.4%,比2000年2.08 kg/人均年消费增长了60.1%。自2000年起,全国羊肉人均表观消费量呈持续增长态势。
3 2014年我国羊产业特点及分析 3.1供应量增加,消费力下降,市场疲软
市场供应量加强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价格拉动下,各地区规模化养殖生产和从业人群增多,羊肉生产能力得到持续增加,2014年我国活羊存出栏量、羊肉产量和进口量同比2013年均有所增长,另一方面2014年国内部分地区先后发生多起小反刍兽疫,为加强小反刍兽疫防控防止疫病扩散,农业部特印发《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了对于疫病高风险省暂停活羊调运,并关闭疫区内所有牛羊交易市场,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禁运后由于活羊流通受限,地区养殖企业(户)只能将活羊集中出栏至地方屠宰企业,导
致屠宰企业库存压力加大,活羊收购价开始下降,养殖企业(户)因价格下降开始压栏或低价甚至恐慌性抛售,致使羊肉市场供应量增多。
受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餐饮业不景气购买力大幅度下降外,普通消费人群面对近年来羊肉价格的不断走高,从而选择其他肉产品消费进而替代,致使市场消费力下降。因此国内羊肉市场的供应力加强和消费的减少,是导致市场行情疲软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跌给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和冲击,地区屠宰企业库存压力加大与消费力走低使全国活羊和羊肉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各地区养殖企业、屠宰企业亏损严重。 3.2小规模饲养加速退出,规模化养殖比重进一步扩大
据统计,2013年全国100只以下小规模饲养比重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降低,规模化饲养比重实现三连增,特别是500-1000只和100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明显提升,相比2010年500-1000只和1000只以上规模化比重分别增长了61.8%和93.1%。羊业分会在调研期间发现,近年来各地区万只甚至几万只以上的大型规模化羊场在各地区不断涌现,在当前市场行情下,企业希望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养殖环节生产效率,降低养殖环节成本,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企业抵御市场行情波动的能力,增强企业行业竞争力。虽然规模化饲养比重不断提高,但散养户及小规模饲养仍是目前国内养殖业的主体,因此在2014年的市场波动中散户和小规模饲养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足,因此部分选择观望或者退出。 3.3 行业企业、养殖户大面积亏损
受养殖生产中各项成本逐年提升的情况下,受消费市场拉动全国羊肉市场价格在2013年至2014年初持续拉高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养殖企业(户)保持在合理盈利范围内。但2014年市场发生变化,面对市场价格下行和禁运,养殖户选择将活羊出栏甚至恐慌性抛售,特别是7月后,活羊调运逐渐放开,市场上难以消化集中上市的羊肉产品,导致产品流通环节受阻,屠宰环节库存压力加大,收购活羊时进一步压价和谨慎,,使行业企业特别是育肥场亏损严重,散户饲养成本较低,对于价格回落影响较轻,但收益大幅度降低。行业企业和养殖户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少数维持盈利,部分地区活羊价格最低跌至3元/kg左右,极大挫伤了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和积极性。 3.4 羊肉进口增速放缓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5年1-6月,我国羊肉进口量为13.1万吨同比2014年1-6月进口量减少4.1万吨,进口量呈明显减少, 2015年1-9月共计进口羊肉数量为17.7万吨同比2014年1-9月进口量减少5万吨,因此预计2015年我国羊肉进口总量相比2014年应有小幅下降,区别于2013年以前羊肉进口量增长态势,2015年进口增速放缓,预计2015年进口羊肉总量不超过25万吨。
出现进口量减少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一、2014年至今羊肉行情波动,活羊出栏加剧,市场羊肉供应量增加。二、国内本土羊肉市场价格下降,进口羊肉价格优势不明显,据调研显示,2014年进口羊肉到港价格在26-28元/kg,国内羊肉出厂价格最低价格跌破30元/kg。三、国外市场供应量较为有限,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期间了解到,国外市场供应国内市场的羊肉主要以占市场份额较少的淘汰羊和高档部位以外的羊肉产品,供应量较为有限且没有大量增长的空间,大部分的羔羊肉和优质部位的羊肉分割产品在国内市场并没有价格优势,高档部位肉更多输出至欧洲和中东地区市场。 3.5 羊产品进口贸易政策进一步放宽
2014年11月,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意向声明。2015年6月17日,中国与澳大利亚正式签署了中澳自由贸易协议,协议中详细提到:
①在今后8年内免去对澳洲进口羊肉的关税(目前羊肉进口关税税率为23%)。
②除了现有的WTO配额以外,澳大利亚将获得3万吨羊毛(洗净重量、约4.3万吨原毛)的国别配额,配额内关税为零。同时,国别配额的数量将在此基数上每年增加5%,到2024年,免关税进入中国市场待遇的澳大利亚羊毛将达到近4.5万吨(洗净重量、约6.43万吨原毛)。
进口贸易政策的进一步放宽从根本上逼迫我国养羊业的加速转型升级,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外羊业资源的深入对接合作,刺激国内养殖业提高生产与管理水平,降低养殖成本,自贸协议的签署也将成为我国养羊业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和创新升级发展模式的重要契机。 4 我国羊产业前景预测
随着农业部对2015年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出台实施,国家对羊产业扶持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在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对于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将持续上升,在目前行业发展调整产业急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应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整合散户饲养,提高养殖管理水平,降低饲养成本提升企业效益,从而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1 行情趋稳,发展看好
目前来看小反刍造成的后续影响正在逐渐消退,市场价格滑落态势也基本止步。但因目前全国消费增速放缓、产业进入转型期、进口放宽、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行情和养殖效益水平将会缓慢回升,但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至2013-2014年间的整体水平。从国家政策层面看,面随着对节粮型畜牧业和草食家畜产业发展的不断重视和支持,行业发展前景依然看好。从消费层面看,虽然目前消费水平有所放缓,整体呈现低迷状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肉类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丰富,羊肉消费量仍有提升空间,羊肉供应呈紧平衡状态的格局仍未从根本改变。
4.2 进口羊肉价格优势降低,进口量趋稳
国内市场行情走低使之进口羊肉价格优势减弱,加之近年来国内规模化企业增多,羊肉供应量增加,国内企业自主生产能力提升,产品供需紧平衡状态得以缓解,另外受中国进口羊肉产品需求的特殊性影响进口量将很难再出现井喷式增长,2015年进口量较2014年同期相比有一定程度较少, 4.3 中外羊业商贸交流增多
随着中澳自贸协议的签订,我国对外商贸交流将会增多,对外贸易政策也将进一步放开,国内养羊企业与外交流机会增加,业务合作进一步加深,本土企业对于国外羊业先进技术、设备、种质资源的引进更加频繁,中外羊业各个层面交流对接也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5羊业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大力发展草食节粮型畜牧业是为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农牧交错带、传统肉羊优势区域建设,提高肉羊出栏量满足市场需求。据商务部市场价格监测显示鲜羊肉市场批发价格自2004年起至2014年十年间增长了245%,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多年来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共同作用,养羊业得到了其他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关注和加入,大量的外界资本涌入养羊业,使之进入了发展的快速通道。2014年2月末羊肉价格出现了历史最高价格,之后我国养羊业从持续升温态势突然遇冷下滑,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让诸多从业者始料不及,其中小反刍兽疫禁运、部分牧区干旱集中出栏、进口增长、养殖量出栏量增多、消费疲软等原因是行业遇冷回落的重要推手,但究其更深层原因源于目前养羊业普遍以传统落后的养殖模式为主,生产结构单一、效率不高、产业链条较短、副产品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因此抵御行业波动与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市场价格的持续走高也弥补和掩盖了养殖过程中成本上涨与生产效率低下等多种问题。一但市场出现波动和受到冲击,这些问题就会首先暴露出来。
5.1 提升养殖生产效率势在必行
2014-2015年间,通过调研了解到,同比2013年养殖成本上涨主要在雇工成本与饲草饲料成本两方面。因此在雇工方面通过提升机械化程度降低雇工成本,例如山东临清润林牧业自主研发设计的TMR精准化双向投料车,极大程度上降低雇工成本,一栋800只存栏量的羊舍通过TRM投料车只需要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全部投料,每辆车可以一次投料1.5 吨以上,平均每台投料车可负责饲养1.5万只成年羊每日的撒料工作,大幅度节约了羊场的雇工成本。在饲料使用方面通过合理的饲料营养配方和加工方式,提升饲料采食率减少浪费,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提升饲养环节的料肉比,合理饲喂避免过度投料产生的浪费。 5.2自贸协议等对外政策放宽,增加对外合作交流
国内养羊业从业者对于羊肉产品进口冲击和我国自贸协议签订对于进口政策放宽等问题是行业人士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行业人士对于是否放宽进口和进口产品的冲击影响争议很多。但对澳新两国的考察走访后发现,当地优质羔羊肉与其分割排类等产品价格相比国内本土生产并没有优势,而出口至中国的羊肉产品主要以高档部位以外和老羊肉为主,此类产品每年生产量比较固定,没有大幅度增长空间。因此,我们在放宽羊肉进口以补充我国羊肉消费市场的缺口与缓解羊肉市场供求紧平衡状态的同时,如何加强我国本土羊肉市场供给能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增强竞争力,才是行业企业的重要使命。
近一年来,我国羊业引种数量逐渐增多,如何将引种时的种源质量严格把控,引种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羊业的良种化发展,避免乱配乱杂,更好的利用杂交羊服务于肉用生产而避免警惕重走以往 “抄种”的老路等,都是值得行业探讨和慎重的问题。因此,在我们放开进口的同时,应该一方面注重引入良种服务于我国本土肉羊品种,一方面更注重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行业从业者的工作态度,不应追求个人眼前短期利益而有损我国羊产业的持续发展,要不断增强行业凝聚力和使命感,加强行业资源的整合和对接,提升我国羊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5.3加强监督监管,引导健康羊肉消费
近年来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羊产品有效地补充我国羊产品市场的缺口,但来自国内外羊产品的价格差使一定程度的产品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国内,针对此类事件的不断增多,羊业分会在2015年7月13日专程赴大连海关缉私局调研羊肉冻品走私情况,并与大连海关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强监督监管力度,继续推进对重点边境地区偷运走私和市场贩私的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各类危害我国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走私违法行为。
在从牧场到餐桌的整个环节中涉及到饲养、收购、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烹调等多个环节,但目前国内很少有企业通过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统,真正实现了产品来源的可追溯,流向可追溯,出现问题和责任可追究。形成全产业链的监督监管体系,对于提升产品安全的保证,促进企业的品牌的培育和成长,达到产品的优质优价,解决企业和养殖户的增收问题意义重大。特别是针对近年来的假羊肉和产品的以次充好事件,对于羊肉消费市场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督监管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导科学健康消费,勤修内功努力提升羊产业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打造行业优质和可信赖的安全产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