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黄鹤楼得名,有\"因山\"、\"因仙\"两说。唐《元和郡县图志》称,\"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而唐《图经》则有\"昔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因以名楼典故。与此相类似的还流传着仙人子安乘鹤、吕洞宾\"跨鹤登仙\"等故事。昔之论者曾为二说聚讼不决。余以为,就得名时序言之,实证性的\"因山\"名楼说似在前头,三国东吴于黄
1
鹄矶初建戍楼之际,\"鹄\"、\"鹤\"音转,成\"黄鹤楼\"之名;而\"因仙\"说大约兴起于道教仙话盛行的南朝时期,至唐代则因文人题咏而播扬广远。\"因山\"说为黄鹤楼得名奠定了地理学基石,\"因仙\"说却令赏楼者插上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满足了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两说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后也必将彼此映照,共存于永远。
黄鹤楼历来是\"临高台而极目\"的绝佳去处,所谓\"登临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这种地望特色,吸引古今骚人墨客来此,对景兴怀,或体味清风明月,叹江山永在,人生易老之慨;或遥领园野壮阔,抒请缨报国、澄清天下之志,因之佳篇迭出。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咏楼诗词千余首,楹联近千副,文赋过百篇,匾额无算,而尤享盛誉者,莫过被推为\"唐人七律第一的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咏楼绝唱。崔诗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并称名楼题咏三杰作。吟踪遍天下的李白,也留下歌咏黄鹤楼的不朽诗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极尽此楼飘逸神态,也令武汉三镇从此获得\"江城\"雅号。诗以楼名世,楼以诗行远,胜景与美文相依互存,彼此激发,并辉千秋。诚如清人楹联所云:崔唱李酬,双绝二诗传世上;云空鹤去,一楼千载峙江边。这里所谓\"一楼千载峙江边\",若指人们心中的黄鹤楼倚江永存,则十分恰当;若就物化建筑而论,实情却\"谓是今楼异昔楼,一楼毁绝一楼修\"。自吴黄武二年公元220年黄鹄矶头筑军事了望台以降,千余年间,黄鹤楼多数时段作为登临游憩、宴客送远的胜地,其楼木制,故屡造屡毁,最后一座木结构古楼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被焚,直至一个世纪后的1985年,方重建形制空前宏丽的新楼,此为今人交相赞叹的\"黄鹤百年归\"。
湖北名胜古迹导游词篇2 襄樊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
2
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境内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襄樊学院。
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20年之久。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17岁随叔父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当时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现在的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在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区和襄阳、南漳、谷城三县交界处,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主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
古隆中形成文物风景旅游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耸翠,山亘绵,旗山旋峙。明代已经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顶标志性建筑----腾龙阁,汉文化景区、龙泉居等既可赏景、又能旅居的旅游风景点,进一步完善了景区旅游服务功能,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大了景区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个融观瞻、度假修养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群山环抱、松柏参天,景色颇为优美。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点诸葛草庐、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桥、
3
六角井、观星台等。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隆中位于襄樊市襄阳城西隆中山东。从火车站做坐512路巴士,车费1元。在隆中车站停车并折返回城。下车后会有很多\"电麻木\"拉客去隆中景区,也可步行过去。
牌坊亦称牌楼,为昔时旌表所谓忠贞之纪念建筑。襄阳\"古隆中\"牌坊亦属此列,为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
\"古隆中\"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其建造材料为青石开榫组装而成,依外观形式为柱不出头有楼,四柱三牌楼式。\"古隆中\"牌坊宽三间,中为中间,两旁为次间,四柱脚深埋土中,四周出土处铺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个纹头砷石支撑。牌坊定盘枋斗口架正昂板,两正昂间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纹,以为装饰。正昂上平铺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发戗,戗角作鸽尾形。牌坊脊板两端并饰鱼龙吻,中央置火焰珠。
湖北名胜古迹导游词篇3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南,武当山最早的寺观为唐代所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宫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共建造7宫,2观,36庵和72崖庙等建筑群。
武当山以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于世。现有古建筑群均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欲扬先抑、前呼后应、玄妙超然的艺术效果。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北宋大书画家米芾将之誉为\"天下第一山\"。
玄岳门:武当山的玄岳门是三间四柱五楼式仿木石结构建筑,高十二米,宽十二点四米。它代表着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楼\",
4
即这个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场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为\"十二重楼\"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阴阳交界处,为武当山第一道神门,被称为仙界第一关。在武当山有\"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的说法,意思是说,凡人进了这神门仙界后,是生是死,是福是祸,就由不得自己了。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相传是净乐国王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玄武大帝--十五岁入武当山-时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坚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气元君用\"铁杵磨针\"点化,复又上山-,因而得名复真观的。
坐落在武当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是我国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20年。殿高55米,宽58米,进深42米。殿内栋梁和藻井都有精细的花纹图案。藻井上悬挂一颗鎏金明珠,人称\"避风仙珠\"。传说这颗宝珠能镇住山风,不能吹进殿门,以保证殿内神灯长明不灭。其实山风吹不进是因为殿壁及殿门的各个铸件,非常严密、精确。
金殿内有\"真武\"铜像,重达10吨。殿外是白玉石栏杆台,台下是长约1500米的紫金城。城墙由巨大的长方形条石依山势垒砌而成。这座金殿建在武当山群峰中最雄奇险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瑶台金阙\"的效果。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20年,是武当山的主要宫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共有殿宇、楼阁、廊庑860间,规模宏伟,气派非凡。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