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管理系统应用软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本项目要开发的是基于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停车场管理系统。传统停车场管理存在着管理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服务效率低、资金流失和车辆失窃严重等各种弊端,无法保障投资者的收益及停放车辆的安全,因而严重制约了停车场事业的发展。
本图像型感应卡停车场管理系统借鉴了国际上发达国家同行业的先进管理模式,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感应式IC卡、单片及微型计算机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停车场管理系统。
该系统采用非接触式操作,具有方便快捷、收费准确、稳定可靠、适合国情、安全性好、形式灵活、功能强大等众多优点。
1.1. 编写目的
1.1.1. 目的
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停车场管理系统作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及指出存在的必要性。
1.1.2. 预期用户
大中小型公司后勤车库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学校、医院等常有车辆出入的部门等。
1.2. 背景
1.2.1. 1.2.2. 1.2.3. 1.2.4.
工程的名称:停车场管理系统应用软件 工程产品的名称:停车场管理系统
工程的提出者、开发者:停车场管理系统课题组 产品的所有权:停车场管理系统课题组
1.3. 符号、缩略语和定义
单片机:单片机,就是把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接口电路等主要计算部件,集成在一块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又叫做微控制器或嵌入式控制器 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也称智能卡(Smart card)、 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微电路卡(Microcircuit card)或微芯片卡等。它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的通讯方式可以是接触式,也可以是非接触式。根据通讯接口把IC卡分成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和双界面卡(同时具备接触式与非接触式通讯接口)。
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微型计算机拥有体积小、灵活性大、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特点。把微型计算机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即构成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1 / 10
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Chip Microcomputer)。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如打印机)及其他专用电路、电源、面板、机架以及足够的软件构成的系统叫做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 System)(即通常说的电脑)。
1.4. 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技术》 ----------郑小发 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 问题定义
2.1. 工程概述
2.1.1. 开展工程的原因
由于汽车的流动量大,原来的人工工作方式不仅会造成办理时间的延误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汽车流量高峰期时这种冲突更加明显,而且存在着各种信息不易存放、易丢失、难以备份和查询等缺点。
2.1.2. 工程的基本目标
通过开展本次工程,实现一个将车辆的管理和服务功能集成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既可以节省资源,又可以有效存储、更新、查询信息,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
2.2. 工程产品的逻辑模型
小区车库管理 公司车库管理 学校车库管理 其他车库管理 停车场管理系统应用软件 2.3. 工程目标
采用感应卡停车场管理系统,在停车场的出入口设置一套出入口管理设备,使停车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进出车只需将IC卡在读卡箱前轻晃一下,系统即能瞬时完成检验、记录、核算、收费等工作,挡车道闸自动启闭,方便快捷地进行着停车场的管理。
进场车主和停车场的管理人员均持有一张具有自己私人密码的非接触IC卡,作为个人的身份识别,只有通过系统检验认可的IC卡才能进行操作(管理卡)或进出(停车卡),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有效地防止车辆失窃。
管理卡分级发行、确定权限,以杜绝管理人员作弊。任何一张管理卡持有者
2 / 10
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上机操作前均要凭卡进行操作登记。对出口值班员来讲,操作登记完毕后则可进入收费管理,期间该出口所有收费均自动记入该值班员名下并存入电脑数据库。由于值班员持操作卡受权限限制,不能进入系统中更高的软件菜单项,所以对电脑所记录的数据无法干涉;上级管理者可以凭卡随时查询,核对或打印一个值班段或任何一段时间乃至整个停车场的工作记录。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停车费用流失和财务统计的失误,同时系统自动运行,杜绝了人情车、霸王车造成的经济损失。
2.3.1. 技术目标
本系统管理中心采用一台微机通过上述RS-422网络对整个停车场系统进行监控,管理月租卡持有人的资料,产生诸如停车状况、帐目、持卡人名单等报表。使用的软件都是基于当前最新的Microsoft Windows软件开发的,具有兼容性强、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另外,它具有广域连接性,对于单机系统,管理中心可以存储所有系统信息在其本身的数据库中;当系统以LAN方式运行时,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存储所有信息。
2.3.2. 经济目标
采用本系统可以显著地降低停车场的营运成本,本系统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及感应式IC卡技术,能有效地控制、监测、管理停车场的运作,它配置灵活容易满足用户的需要。
2.3.3. 社会目标
通过本产品达到有效解决目前的停车场效率低,管理难,安全隐患高等问题。
2.4. 工程规模
2.4.1. 2.4.2. 2.4.3. 2.4.4.
投资总额:XXX元 人力总数:4人 工程耗时:XX天
工程时间:2016年3月3月——2016年X月X日
2.5. 工程环境
a. b. c. d.
所开发产品的寿命最小值为X年; 本工程由停车场管理系统课题组开发; 工程依托C#环境开发;
工程开始时间:2016年3月3日 结束时间:2016年X月X日。
3.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评价度
3.1. 可行性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调查分析开发停车场管理所具备的能力及实现的方法。确定总体结构,利用编程及汉数据库所具有的能力,使其成为一个较完善的管理系统软件。
3.2. 评价尺度
本系统要达到全自动化与管理化,以能够达到提高车库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 / 10
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减少额外人力、物力资源开销,增加停车场管理安全系数为评价标准。
4. 对现有产品的分析
目前市场上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现状是管理人员要人工把车辆信息输入电脑,信息量大且复杂,需要管理人员认真并且用心输入,工作量大且繁杂,无法实现自动化。相比目前市场上其他停车场管理系统,本系统有以下特点:
a. 可接受时租卡、月票卡、储值卡及特殊卡,还可以处理免费票、丢失票
的情况。
b. 在所有的关键位置(包括机械、电气、硬件、软件及报表等)都设有安全措
施,以确保停车场的营业收入安全。
c. 各站点都通过RS-422工业标准网络联结管理中心;各站点设有可靠的单
片机,可保证即使管理中心出现故障时,它们也能独立工作。
d. 模块化的结构,利用标准的可更换的电子部件,很容易进行系统的升级
与扩充, 从而减少维护费用。
5. 工程产品
5.1. 设计目标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为停车场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从人工机械化向数字化的转变,大大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和出错率。提高停车场车辆安全系数。
5.2. 设计约束及条件
a. 本系统不仅对月租卡车辆进行收费管理,而且允许外来临时车辆进入停
车场并进行临时收费。
b. 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偷停车卡后再入停车场偷车的情况发生,采用图像捕
捉卡将入口处摄取的车辆图像存入计算机图像数据库中;当车辆出场时,计算机自动调出此入口图像与出场车辆进行人工识别,确认同一卡号,同一车辆时放行;异者报警。
5.3. 产品的功能
5.4. 产品的工作原理
本停车场有X个入口,X个出口。在进入停车场的每个入口车道处安装1套入口控制设备,在停车场的每个出口车道处安装1套出口控制设备,并在每个出口处设立1个出口收费处,安装1套电脑收费管理设备。停车场的收费管理、月租卡储值卡、特种卡的发售均由管理中心的管理电脑完成。
5.5. 相关关系
本产品是一个管理系统,非接触式IC或ID卡,感应式操作,无机械磨损,免维护,其性能已远优于磁卡、条码卡、接触式IC卡。每个入口及出口需要配备具有读取IC卡信息的硬件设备。
5.6. 系统入口流程图
4 / 10
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入口 车辆进入工作区 无车 检测判断车辆 有车 是否有卡 有卡 请读卡 无卡 自动取卡 读卡感应 读取信息
防砸车检测车辆 道闸开启 记录信息并传输给计算机 无效 逻辑判断 通行未毕
通行完毕
道闸关闭 车辆离开工作区
5.7. 系统出口流程图
5 / 10
进场 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不予出场 出口 车辆进入工作区 是否临时车 否 是 值班亭交卡读卡 交费 请读卡 计算机记录信息
读卡感应 读取信息
有效 无效 逻辑判断
通行未毕 记录信息并传输给计算机 道闸开启 防砸车检测车辆 通行完毕
道闸关闭 车辆离开工作区
5.8. 数据词典
判断是否临时车 读取磁卡信息并感应 逻辑判断
读卡机记录信息并传给计算机
6 / 10
出场 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道闸开启 缴费 通行完毕 关闭道闸
5.9. 产品功能及影响
a. 系统采用专门设计的线性稳压电源,多种电压输出,低压差工作效率较
高且无射频干扰,能有效地保证各种感应头读卡距离与准确性。因其与市电高度隔离,故而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抗雷击性能。这也是学习了国外长期的工程产品经验而采取的方案,其比采用价格低廉的开关稳压电源方案的停车场系统稳定得多。
b. 本系统具有配置灵活的车位引导屏接口,可满足不同场合的各种需求。
可挂接数码车位显示屏、全字库LED中文显示屏、超高亮远视距满位显示屏。其中全字库LED中文显示屏除了可以显示车位引导信息外,亦可发布其他任何信息。
c. 本系统电闸接口采用抗雷击光电隔离电流环串行通讯,控制功能强大,
可作‘升闸’、‘降闸’、‘停闸’、‘升闸保持’等操作。仅两芯布线,控制距离可达数公里。明显优于采用继电器触点多芯布线控制电闸的系统。 d. 本系统实时联网运行、实时图像捕捉对比,除了具有防盗防换车等功能
外,通过‘在场车图像’查询更为常见的‘丢卡’、‘恶意丢卡’、‘月卡车取临时卡进、读月卡出’等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惩罚依据及补救措施。这些是其他非实时运行系统或脱网运行系统所无法达到的。那些无图像捕捉对比的停车场系统只能任凭司机单方面叙说,丢卡现象严重,且不能及时准确挂失,潜在危机严重。
5.10. 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当前硬件设备高性能低造价,多种兼容性强大的高级编程语言的进一步完善,所以本系统的开发完全可行。
5.10.1. 与工程产品相关的关键技术概述
本工程产品的关键技术在于软件的设计,以及车库数据库与云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我们将所有的数据信息都放入车库数据库中进行存储,由软件进行数据库的上传与更新,而这些数据信息的调用则完全由程序来完成,即\"程序设计数据化,数据管理程序化\"思想。
5.10.2. 技术可行性结论
本工程产品采用当前安全的、稳定的、简单的C#语言进行开发,使用兼容性强的硬件设备,达到软件与硬件的最大兼容,从而实现停车场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
6. 可选其他方案
6.1. 可选方案
6.1.1. 该方案与首选方案的不同之处
7 / 10
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本方案用C语言编写,C语言能够更加完美的兼容硬件。
6.1.2. 本方案的概况
本方案能够直接对硬件设备及数据库进行操作。
6.1.3. 不选此方案的原因
本方案需要管理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语言基础,容易出现错误。
7. 投资及收益分析
7.1. 市场分析
7.1.1. 市场现状
现有的产品在车辆停放管理上有诸多不足。管理量大,以及不法分子的偷盗行为导致管理员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这样就耽误了车辆的行驶。
7.1.2. 市场趋势
一但本系统投入,停车场管理员将减少工作量、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并提高停车场的使用率。因此本产品有机会占领很大的市场。
7.2. 投资评估
根据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特点,对本系统的开发投资体现在硬件设备的购入和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技术培训方面。
项目 人员工资 费用 具体内容 技术开发投入 设备及办公用品 7.3. 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
本停车场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其培训人员工资在1500/月。随着版本的升级,维护费用将有所提高。
8 / 10
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7.4. 收益估计
本产品一旦投入停车场,停车场的人力、物力、投入将大量减少,开资缩减。推动单位向良性化发展,从而带动单位的经济发展。
7.5. 经济可行性结论
本产品的出现使相关单位的停车场管理人员减少,办事效率提高,给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利润。因此本产品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8. 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8.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此工程已获得国家专利,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将会得到合法利益。
8.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a. XXX b. XXX
c. 该产品使用的环境为停车场。
9. 产品的可检测性
9.1. 检测标准
软件测试标准:软件的规模,复杂程度,安全性等。
系统测试标准:系统对IC卡的识别,信息的传输,道闸的开启与关闭等。
9.2. 检测方法
可使用一下方法检测: a. XXXX b. XXXX c. XXXX
10. 可行性的综合评述
10.1. 敏感性分析
10.1.1. 技术方面的敏感性
本软件开发过程为X个月,技术方面是用C#编程实现,所有数据信息的储存由数据库来完成,数据调用由C#完成。
10.1.2. 社会因素方面的敏感性
由于汽车的流动量大,停车场的增多,而致使我们的产品有广阔的市场。
10.2. 竞争者分析
9 / 10
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前,其他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超大工作量以及工作方式导致的出错率和安全系数低,使得本产品将占有大量的市场。
10.3. 风险性预测
任何一种产品走向市场后都会有风险因素的存在,本系统技术上比较先进,风险也就降低了,主要风险在于后期发现的问题及维护。
10.4. 可行性结论
综上所述,本系统在技术方面已成熟,完备测试手段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 拓展潜力,因此工程产品可以立即开工。
11. 初步规划
11.1. 计划评审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研发过程分为开发阶段、评审阶段。计划在评审阶段中主要分为文档评审、技术评审部分,主要是对其参与人员进行创新能力、控制能力、技术实现能力等的评审,主要目的是培养其技术开发能力、软件工程思想,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11.1.1. 作业明细表
作业模块 作业内容 后继作业 11.1.2. PERT图
工程开始日期 2016年3月3日 工程结束日期 XX年X月X日 11.2. 组织形式
课题人员:李其林、龙俊陶、何荣杰、刘影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