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迟子建《也是冬天,也是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来源:东饰资讯网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屮,上海是屮国城市历史屮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 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断被注释的 名言,注脚层叠,但于我來讲是陌生的。有一个地方,在记忆屮却仿佛是熟知的, 就是四川北路。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 先生了。

2017年岁尾,在某文学杂志六十周年庆典上,在太热闹的时刻,我很想独 自出

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吃过早饭便直奔四川北路,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 先生墓。

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 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 节拍,跳着整齐划一的舞。身上热了,多数人将外套脱掉。我努力避让着舞者, 走进广场。文豪们的铜像都是全身像,或坐或站。托尔斯泰右手握着手杖,此时 手杖被挂上了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使他显出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莎士比亚和狄 更斯手握鹅毛笔,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缀着色彩艳丽的轻薄羽绒衣。只有巴尔 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人们便难以附着,因此雕像成了一首流畅的诗。

走出世界文豪广场,向前是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排到了门外。想 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 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 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 裹出那拨云见口般的绮丽文事么?

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各路声响汇聚起來,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 语湮灭了。在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渐次打开的时候,我也领略了背景上的植物风 光。械树正在最美时节,吊着满身红红黄黄的彩叶,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看上 去激情饱满。耐寒的杜鹃绽放着,那红的粉的花朵,在我这个刚经历了哈尔滨十 二月飞雪的北方人眼里,无疑是口历牌上被漏撕的春口,透着春的消息。

鲁迅墓很好寻,在公园的西北角,无论哪条甬道都有通往那里的指示牌。墓 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 左手握

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來的人。塑像有高大的基座,再加上草地 四围有密实的冬青做天然藩篱,因而墓地显得肃穆庄严。不过基座太高了,那端 坐其上的雕像,如一团阴影挡在鲁迅墓前。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 天都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我随手摘下 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的长眠Z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权 当鲜花吧。在我的阅读印彖屮,鲁迅是不怎么写花儿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和《秋夜》中,写到蜡梅一类的花儿,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对所描述的花儿 连名字也叫不出來。他最浓墨重彩写的,是《药》结尾处瑜儿坟头的那圈红口的 无名之花。

相比鲁迅的杂文,我更偏爱他的小说,尤其喜欢《故事新编》。其屮的《铸 剑》惊心动魄,我是把这个短篇当史书來看的。鲁迅是高超的人物雕塑家,他小 说屮的人物,像是青铜锻造的,叩击时会有深沉的回声。而且这些人物身上洋溢 着动人的光芒一一悲凉的诗意之光,如《孔乙己》《阿Q正传》《风波》《药》 《伤逝》《明天》等堪称经典的篇章,是作家以笔蘸着自己的生命Z血,化解心 屮块垒时,播撒于春口晚雾中的纯美幽灵,他们充满了有筋骨的象征性。鲁迅公 园屮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那些雕塑,如果换成阿Q、孔乙己、单四嫂子、九斤老太、 眉间尺、吕纬甫,也是极相宜的一一这些人哪个不是负重的高手呢!

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口的旧书,半是掩埋半 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屮独墓,看上去显赫,也孤独。其实无论是鲁迅的原配 夫人朱安,还是无比崇敬鲁迅的萧红,都曾在遗言屮表达了葬在鲁迅身旁的想法, 可惜都未能如愿一一怎么可能如愿呢?鲁迅曾在文章屮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殓, 埋掉,拉倒”,也曾在《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倘 有购买纸墨口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这些绝非故作超拔,符合 他的脾气。

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的石杆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 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 躬,静默良久,Z后转身离开。我想鲁迅被葬在这闹市的园子屮,纵有绿树青草 点缀,春花秋月相映,风雨雷电做永恒的口历,但终归少了一个人去后最该享有 的宁静清寂,所以

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

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 公园里所有的树,此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湮灭了嘈杂 的人声。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他 略含嘲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

(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

19. 下列词语在文屮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C.块垒:郁结的不平或愁闷

调侃:自嘲 B.默然:鄙视的样子

D.筋骨:力量

2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段以“旧书”“名言”为喻,形彖说明上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独 特魅

力。

B. 作者笔下的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雕像,栩栩如生、各具美感,散发着浓郁的生 活气

息。

C. “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屮,有广场上的舞者、排队买早点的人们和练习格 斗的

男人。

D. 第段写鲁迅墓虽有绿树青草等相伴,但缺少宁静清寂的气氛,作者为此感到 遗憾。 21 •请简要回答第段和第段屮的“湮灭”各有哪些含义。(5分)

22•作者在写拜谒鲁迅墓的过程屮,为什么要插入第段对于鲁迅小说的感受? (6 分) 23.从最后一段画线句看,作者认为鲁迅先生对“敬仰和怀念”有着怎样的态度? 请从

文屮找出两处依据并加以分析。(5分)

24•文章写到了《呐喊》屮的诸多作品。下列对《呐喊》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 一项

是(3分)

A. 小说描写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众多不朽的形彖, 表达

了作者为时代而“呐喊”的心声。

B. 孔乙己、陈士成等底层知识分子,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更为 可悲

的是,他们深受其害而终不觉悟。

C. 华老栓和阿Q等形象,反映了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愚昧和麻木,也寄寓了作者 “哀

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态度。

D. 鲁迅先生在《药》的结尾,给革命者夏瑜的坟上“平空添了一个花环”,其 目的

是为了衬托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

答案: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9. (2 分)B 20. (3 分)B

21. (5分)参考答案:

第段的“湮灭”,指各路声响埋没、压住了鸟鸣等自然界的声音,公园环境嘈杂, 作者感到惋惜。

【评分标准】2分。前两点答出任意一点,1分;第三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