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研究圆园员8年9期总第377期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思考陶生生1,梅光亮1,白忠良1,秦
侠1,胡
志1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县域医共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对县域医共体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网络整体、强化网络位置、优化利益分配的政策措施,以期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水平。
关键词: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社会网络理论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778(2018)09-0021-03
ThoughtsontheConstructionofCountyMedicalCommunityBasedonSocialNetworkTheoryAbstract:Basedontheperspectiveofsocialnetworktheory,thispaperanalyze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embersofthecountyTAOSheng-sheng,MEIGuang-liang,BAIZhong-liang,QINXia,HUZhimedicalcommunityandproposedthepolicymeasuresincludingoptimizingthenetworkasawhole,strengtheningthenetworklocation,andoptimizingthedistributionofbenefits,toimprovethelevelofcountymedicalcommunityconstruction.Keywords:medicalunion;countymedicalcommunity;socialnetworktheoryaywgqinxia@sina.comCorrespondingauthor:QINXia,E-mail:First-author'saddress:SchoolofHealthManagement,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Anhui230032,China)建设是我国现阶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
段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我国医联落实分级诊疗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目前,
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体主要包括城市医疗集团、
(以下简称“医共医疗协作网四种形式,其中县域医共体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分别联系若干乡镇卫生院和村
合理流动、下卫生室,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康复治疗,力求一般常见沉基层,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病、多发病诊治在县域内基本解决[1]。然而医共体在发一是医共体联系不展过程中尚存在困境,具体表现为:三是医共体协紧密,二是医共体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3]同性不足[2,。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社会网络理论角度
为医共体建对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组织、国家等;间关系的集合。其中,行动者可以是个人、
包括行动者之间关系是指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具体内容,
,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利益的关系(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信任、尊重)等内容[4]。交换、信息交流),行动者的评价社会网络理论认为,资源的流动与获得和关系的联结密切相关,关系决定了资源的流向和配置[5]。根据研究视
微观角,社会网络研究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社会网络以个体为中心,考察单一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
之间的关系,利用各种网络测度和观念研究网络结构,包括研究个体网络的密度、规模等。宏观社会网络即整
分析网络的整体特征体网研究,以网络的整体为中心,包括分析网络的整体结和属性及其对研究内容的影响,凝聚子群等[4]。构、位置角色、
依托正式关医共体是县域内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
流动和信息系或非正式关系连接起来,进行资源整合、共享的协作网和利益网,实质是社会网络的一种类型。
位本文主要从整体网的角度对医共体网络的整体结构、了解医共体网络的各种关置角色、凝聚子群进行分析,
最终促使网络成员之间建系及其对医共体发展的影响,
从而发挥医共体更大的作立起有利于发展的网络结构,用(如图1)。
设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
一、社会网络理论概述
(socialnetwork)由英社会网络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国人类学家R.布朗最先提出,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之
安徽合肥2300321.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乡社区老年社会网络与健
(71673002)“基于康老龄化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1573002)社会资本理论的健康老龄化研究”。
通讯作者:秦侠,E-mail:aywgqinxia@sina.com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思考\\陶生生等
卫生经济研究圆园员8年9期总第377期
网络结构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联系程度社县会域各成员单位的位置网网络位置医与功能络共体凝聚子群分析医共体网络的小团体现象图1社会网络理论在医共体建设中的应用
1.二、医社会网络共体网络整理论体结视角下构欠均衡
医共体建设的困境
网络的整体结构分析通过网络密度体现,即医共体各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程度。研究发现,医共体网络整体结构尚欠均衡。
(1)医共体形成“拉郎配”,
各成员之间合作意愿较差。具体表现为部分医共体是政府行政指定、基于地域或医院性质和类别组建的,并非基于双方医院特征、
诊疗专长等“双向选择”
[6],各成员单位选择权利有限,因此往往合作意愿较差,联系较少。在这种情况下,
医共体内缺乏共识,目标不能及时统一,政策实施不畅,信息和资源共享性较差,难以实现共同发展。
(2)部分医共体追求经济利益。考核是加强管理的有效途径。医共体各成员所辖的人口、
经济不一,实现目标的难易不同,加上考核结果会影响最后的资金分配,为提高经济效益,产生了一些无序竞争的现象,比如相互争夺病人[2]。
(3)医共体成员辐射度不高。现阶段部分医共体为
做大做强,纳入的成员单位过多,造成医共体网络规模较大。在这种情形下,医共体内不同行动者之间受制于时间、地域等条件不能有效沟通;同时,当牵头医院投入资源不足或者自身影响力较小时,
辐射到其他行动者的程度就会很低。
(4)医共体内联系方式单一。目前,县、乡、村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多限于业务往来,
如转诊、培训和考核,缺少其他方面的交流,对医共体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
缺少内生性动力,导致各成员之间黏性不足,信息共享受阻,合2.作医范共围体较网络窄,中不行动利于者形位置成紧密不明
型医共体[7]。社会网络中各行动者之间是不平等的,
有的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有的处于边缘位置。通过对医共体网络内的行动者位置分析,可以判断出县级医院即牵头医院处
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拥有较多的资源和较大的影响;乡镇卫生院处于中介位置,起到连接性作用;村卫生室处于边缘位置。但目前整个网络体系呈现中心位置弱化、连接处不实、边界处无感的局面。
(1)县级医院能力不足。县级医院作为医共体的牵
头医院,普遍存在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人才短缺、管理较差等问题[8],往往“自顾不暇”,难以对医共体内各行动者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牵头医院集中了网络内较多资
源,容易造成资源失衡、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医共体网络松垮、发挥作用有限。
(2)乡镇卫生院动力不足。乡镇卫生院连接着县级医院和村卫生室,是网络内资源和信息流动的重要节点,可以有效发现关系网络的瓶颈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常规医疗服务加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较大,且医务人员匮乏、能力有限
[7,9],因此积极性不足,容易出现
医共体网络内协同不畅、信息受阻等现象。
(3)村卫生室存在感较低。作为医共体网络的边缘,村卫生室是医共体发挥作用、落实基层首诊的关键。但长期以来对村卫生室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医共体内的存在感不强,导致医共体呈现出“联而不紧、联而无用”的现象。
3.当网络医共体中网络某些中行存动在者凝聚子之间关群系现特象
别紧密时,
会形成一个次级团体,即凝聚子群,
也称为“小团体”。在医共体网络中,存在若干行动者“抱团”形成一个独立于医共体的凝聚子群现象,不仅影响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网络整体的合作与绩效,增大了医共体内目标统一的难
度。
(1)若干行动者关系特别紧密。
不同行动者之间由于空间相近、领导之间联系紧密等原因,业务往来比较频繁,形成独立于医共体网络的内部小团体。更为主要的是,这可能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造成整个医联体资源集中于一个凝聚子群,导致医共体发展停滞、固步不前。(2)利益同盟。若干行动者之间存在利益输送行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同盟关系和利益范围,
会逐渐把其他行动者排除在外,从而影响医共体的整体发展,
甚至影响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
(3)公立医院抱团,加剧了社会办医的难度。通过行政手段整合县域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形成抱团,加大了公私合作与交流的难度,社会办医疗机构难以提高自
身水平,生存和发展空间受限。笔者认为,社会办医疗机构作为县域内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将其纳入医共体建设中来。
1.三、网络优化讨论与整网络整建议
体结构可以体,形成紧密有效体型医现医共共体体内部工作流程的合理程度、信息共享和情感交流效用。医共体建设关键在于增加各行动者之间的联系程度,从形式和内涵上增加黏性。
(1)尊重意愿,双向选择。医共体的组建,
应该是牵头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自愿选择联合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10],不能简单依靠行政命令强制分配。从组
建之初就应对医共体网络成员单位进行优化,加强成员单位之间合作与沟通,提升医共体整体的信息共享、资源流动和情感交流。同时,网络内各成员应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医共体内收益分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合作沟通机制[2]。
(2)控制医共体网络规模,防止牵头单位过度“跑马圈地”。医共体网络建设需要牵头单位进行资源投入,但网络规模过大,会加大资源的稀缺性,对网络内各方面的影响和辐射程度就会减小。因此,应严格控制医共体网络成员数量,立足于牵头医院所能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合理控制成员数量,严防在数量上过度求大和市场上求广的现象。
(3)扩大医共体的协作领域。
不同行动者之间不宜局限于业务的往来,牵头医院和所辖的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也不能仅限于技术培训、双向转诊等合作形式,还应包括人事、财政、文化等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不同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也要打破行政划分,开发领导层正式和非正式互动平台,
建立健全“单位—部门—员工”三级对话机制,定期对话交流,增强组织之间互动和经验共2.强享化,促网络位置进彼此理,解形成稳,互相定学型医习,实共现体
双赢。网络的稳定关键在于网络内每个行动者应明确自
己的位置,发挥其在网络内的作用。医共体建设须强化网络内不同位置行动者的能力,促使整个医共体网络保持稳定。
(1)强化县级医院的中心位置,
一方面要提升县级医院的硬件设施,优化县级医院就医环境,建设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另一方面要引进医疗技术人才,
并提升管理水平,将其建设成区域龙头。(2)乡镇卫生院是优质卫生资源下沉的关键,
应给予其更多激励,提高积极性。在卫生院缺人、少人的情况下,应扩大其自主用人权,提升竞争力,在整个网络内充分发挥中介作用。
(3)对村卫生室,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倾斜,尤其是提高村医待遇,增加其对医共体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要加强规范化管理,督导考核与激励并重,增加村卫生室在医共体网络
中的存3.网络形优化在感利益。
成、稳分定运配,形成共享行并发挥型医作用的实共体
质是行动者所能获得的利益分配与资源利用。
医共体网络成败的关键在于:第一,不能由个别凝聚子群掌握网络内所有资源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思考\\陶生生等
卫生经济研究圆园员8年9期总第377期
利用权,要保证网络内外资源可自由流动;
第二,照顾到网络内每个行动者的利益,即中心位置、中介位置和边界位置医疗卫生机构都能享受到医共体发展的红利。(1)政策扶持社会办医,做大医共体“蛋糕”。在医共体推进中,社会办医疗机构不能“掉队”。尽管当前部分地区推出了以民营医院为龙头的医共体,并进行扶持,但实际成效有限,使其成了“夹生饭”,严重影响了社会办医疗机构成立医共体的积极性。对此,除了完善相应配套政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外,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秀医疗卫生人才自由流动;二是通过项目委托、招标等形式的政府购买服务,促进公私两类医疗机构在诊疗技术攻关、文化交流等方面合作,彼此理解,互相学习,实现共赢。
(2)创新考核标准和分配比例,分好医共体“蛋糕”。目前医共体大多根据业务指标,
如转诊次数、进修人数等进行管理和考核,可以尝试引入社会网络中“关系”指标来进行柔性管理,例如,各行动者之间的相互评价
(信任、尊重)、联系程度等,以“硬”为主,以“柔”为辅,“硬柔”结合,使考核标准更加科学全面。另外,可以根据医共体内不同成员的位置与功能及实际承担的任务和贡献确定分配比例,同时应适当向村卫生室等边缘位置进
行政策倾斜,使分配方案更加公正。
参考文献
[1]于(11):3-7.
德志.中国医改安徽模式推行之路[J].卫生经济研究,2015[2]王究文[D].婷合.安肥徽:安省徽县医域科医大学疗服务,2017.共同体政策实施现况与对策研[3]林伟龙,代涛,朱晓丽.安徽省天长市县域医联体改革实践分[5][4]林刘析南军[J]...社会中国卫生经济社会网络资本分:关于析导,2017,社会论[M].36(4):74-77.结构北京与行:社会动的理论科学文献[M].出上版海社:上,2004.民出版社,2005.
海人[6]赵(16):38-39.俊,姚俊.破解医联体建设“四重四轻”难题[J].群众,2017[7]张(15):37-39.茂发.县域医联体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8]邬评价静艳探,讨杨[J].泉森中国医院,梁立强,2016,.县级20(2):1-3.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与[9]赵人大力仁资源,何发思展长状,刘况志会研究,等[J]..新中国医改初级以来卫生我国保乡镇健,卫生院卫生15-16.
2016,30(7):
[10]践尹红燕[J].中国卫生,谢瑞瑾政策,马玉研究龙,,2017,等.安10(7):28-32.
徽省医共体模式的探索和实作者简介:陶生生(1992—),男,安徽蚌埠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卫生政策、
老年健康。收稿日期:2018-04-02
(责任编辑冯芳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