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l The Industrial Sl:udbj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姜兰兰 信阳师范学院464000 基金项目:国家旅游局2O1 6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一“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项目编号:WMYC201 61 1 O7 摘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有 力支撑。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乡村文化受损,生态环境质量下 降;农民参与程度低,利益被边缘化;产业化程度不高,集聚效应不明显;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对新型城 镇化背景乡村旅游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坚持旅游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并行;提倡村民的广泛参与;合 理建设乡村采摘园,实现乡村旅游的融合化;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乡村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 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 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也是乡村旅游发 展的有力支撑。 “十三五”报告中指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 建设协调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支撑辐射能力,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 间均衡配置,拓展农村广阔发展空间,形成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新 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 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一 乡村旅游依托“消费聚集、产业支撑、生态提升、配套优化” 等产生了附加价值效应、品牌价值效应、生态价值效应和幸福价值 效应,具备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巨大作用,特别在区域产 业集群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并确立了优势地位; 而新型城镇化是以城带乡,扶持农业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富民裕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概述 民的过程。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 的。 费孝通(1984)认为,小城镇是比农村更高一层的社会实体,是 介于城市和农村的人口聚集地,是农村趋于城市的过渡阶段。王梦 二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要以促进农民就业 奎(2004),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 业一就业结构非农化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的过程。国家发改委城 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加快产业提 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2013)将城镇化定义为农村人口 逐渐向城镇转变的过程,是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覆盖更多 农村地区及人口的过程,是依托产业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厉以宁(2013),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等于“老城区+新城区+农村 档升级,努力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成农民就业增收新的增长 极。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乡村旅游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乡村文化受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农民、农业、农村是乡村旅游中“乡村性”的基本要素。在快 新社区”,他强调城镇化不仅是“物”的城镇化,更是“人”的城镇 速城镇化的浪潮中,乡土景观环境与地域文化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化,要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注重城镇化背后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 冲击,乡村旅游的核心价值受到市场冲击,文化品质急剧变化,造成 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一系列深层次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资源的不可持续性。缺少规划和保护意识,无序开发加上游客的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 量涌人,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传统的旅游接待模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式带来水、空气、噪音等污染,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为中国城镇化建设提出要求并指明方向。 “十三五”报告中指 (二)农民参与程度低,利益被边缘化 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我国当前所秉持和践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其关键是要通过发展乡村旅 行的城镇化是一种新型的城镇化,是对西方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的 游让广大农民受益,但目前的乡村旅游农民的参与程度不高。由于 缺少专门保护农民利益的组织,出现了政府主导下的外来资本经营 超越,也是对自身城镇化实践的逐步完善。 模式脱离农民搞旅游的现象,使外来资本成为最大受益者,而农民利 (二)乡村旅游 截止2017年2月,在中国知网中以“乡村旅游”为篇名进行高级 益被排除在外。 检索,共找到1l798条结果。其中,2006年开始相关文献开始大幅出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集聚效应不明显 现,2012年至2016年逐年增多,仅2016年就达到l869篇。然而,对乡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但由于乡村在自然地理 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和表述各不相同。到目前为 分布上分散性的特点,乡村旅游存在着相对分散、产业规模小、带 止,还没有形成一个学者普遍认可的定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动效应不明显等问题。此外,乡村旅游缺少深度开发,还未形成区域 织和欧盟在定义乡村旅游的概念时,认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区 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域上的旅游活动,这种旅游的核心内容是旅游的“乡村性”,这种旅 (四)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游形式的突出特点是,旅游活动发生在乡村地区,旅游经营的规模相 由于乡村旅游一般以当地的特色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因此受 对较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季节影响大,收入不稳定,假日效益明显,平时游客不足,存在招工 难、留人难的问题,不少刚入行的人员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 (三)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201 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旅 旅游人才培养周期长,市场配置能力低,人员流失严重,致使中高级 游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 专业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另外,旅游业入行门槛低,也导致很多非旅 把绿水青山留给城市居民。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 游专业人员进入旅游行业,这也对旅游行业的人才引进造成一定程 M0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旧 The Industrial Study;产业研究 商业化发展振兴文化产业的路径分析 郝鑫 广西佑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已变成当前最受瞩目的领域之一。而要发展文化产业,就离不开投资与利润,因为文 化产业往往要借助于商业化来发展。与别的产业类似,文化产业也需要从业者有对创造利润的敏感性。当前,文化产 业有着很大的潜在性利润,而缺少的则是适合的商业模式。本文就商业化发展振兴文化产业的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商业化发展;文化产业;振兴 文化产业源于史化,它必定是以“文化”为核心来展开相关 振兴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经济迅速发 的创造、消费等活动,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其已经成 展的需要。通过文化产业的振兴,能够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 长为‘个有着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涉及创造、运营与管理的 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到一起,并能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安全, 庞大的产业链。文化产业不是孤立的,它是创造者、经营者、消 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 费者等各方的集合与相互作用,与别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有着紧 另一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振兴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 密的联系,它正存以“文化”为核心向外迅速拓展,以期带动多个 优化,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出 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出 一种辨识度极强的文 来的创新产业形态,是新时期的朝阳产业,已逐渐发展为推动我国 化符号,并成功的获得大众的消费以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经济增长的全新动力。文化产业有着耗费资源少、技术含量高、 未来潜力大、成本投入低等特点,有助于我围当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振兴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文化产业是一个涉及文学艺术、出版发行、影视娱乐等多个 以及经济增长点的转化。此外,文化产业还有助于扩大内需,创造 新的消费。文化消费已成为今天新的热潮,存人们的日常消费中所 占比重越来越高,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遭受经济危机的影响非常 小,在经济发展缓慢时,文化消费仍然有可能会增长。所以,在国内 领域的产业,有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振兴有 助于增强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精 神食量。当前我们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文化产业的振兴正是满 足了夫众精神文化的需要,为推动人民全面发展提供力量。努力 度的影响。 面临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振兴文化产业非常有必要。 乡村旅游的发展严重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大与旅游专业院 校和旅游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重点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不同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一)坚持旅游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并行 一岗位,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组织乡村旅游经营者、管理者到乡村旅 游发展成熟的地区学习考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使其尽快掌握乡 旅游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第 村旅游的前’?几信息和游客的最新需求以及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基 坚持宣传教育,培育生态环保意识。只有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乡村 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培训, 旅游的重要性,旅游相关人员才能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发展旅游不 使经营者树立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的理念,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道 口I或缺的地位,才能做到“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遏制破坏生态环 德文明素质和整体服务水平。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尽量避免人才资 境的行为发牛。第二,以资源环境和社区承载力为基础,合理规划和 源闲置。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扦发建设乡村旅游,建设集约、节约的环境友好型乡村。 ,(二)提倡村民的广泛参与 目前,我国夫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参 与度低。要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使农民获得种植之外的其他经营收 四、结论 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建设又为 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新型城镇化是农村未来发展之路,乡村旅 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同时带动村民实际参与其 游业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只要把旅游发展的理念 中。针埘一 重要的水源地、国家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保 和城市建设的理念有机融合,优势互补,从政府主导、规范管理、保 护 、农业公园等特殊地区,以公园保护、游憩和教育为理念,坚持 护环境、调动农民积极性、人才培养、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人于, 政府主导,农民参与,以自然资源保护为前提,兼顾适度旅游开发,形 最终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乡丰寸 旅游互动协调发展。四 成以较小面积开发换取较大面积保护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乡村采摘园是一一种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核心,融合农业生 [1】张维智,单忠东,陈燕凤.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产、农产品加 、观光休闲、科学教育、娱乐餐饮、养生度假等多 成熟度与质量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 5:1 6. 种功能r‘{奉,满足都市人回归自然、回归田园需求,强调游客体 【2】杨佩卿.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光明日报,20I 5-8— 验的升级版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如葡萄采摘园、花卉庄园、蔬菜庄 同、草莓采摘园、蓝莓同等。建设农业采摘园必须通过发展高科技 (三)合理发展乡村采摘园,实现乡村旅游的融合化 1 9(01 5). 农业、生态景观农业、有机农业,营造原生态的乡村度假氛围;必须 作者简介: 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融入创意设计理念生产创意农产品实现农产品 姜兰兰(1 986.1 2),女,汉族,河南光山人,硕士研究生,信阳师范 与旅游纪念品的有机融合。 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 (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综合素质 60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