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案《七律 长征》

来源:东饰资讯网


《七律 长征》

一、铺垫激发,导入新课。

1、(出示毛泽东的图象)认识他吗?毛泽东我们一般称他毛主席。你了解毛主席吗?

学生谈对毛主席的了解。

师总结: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

2、(出示课题)齐读。

提醒;中间有个间隔号,要顿开读。这是一首七言律师,这首诗每行7个字,一共8行,所以题目中有七律二字。

3、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生谈对长征的了解)

我们学习了这首诗之后,相信你对长征就会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打开课文,自由的读读诗,把诗句读通顺,把生字字音读准,读后再看看注释和资料袋。

2、指2名读诗,及时正音、表扬。

3、齐读整首诗(读得不错,听起来琅琅上口,它有一个秘密,你们看(把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点红),出示音节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音节中都有“an”,读起来就富有韵味,这也是七律的格式要求。谁能读出这种韵味)(指生读)

读了几遍了,那么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呢?教师范读,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

(红军长征的事,最后取得了胜利)

(毛泽东如此凝练的一首诗,用如此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了。那么哪句诗直接写出了红军克服困难呢?把它划出来。

(点出第一句)读读这句诗,哪个词理解起来有难度?(等闲)

出示字典中的“闲”解释,引导根据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红军把什么只不过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呢?把整句话连起来说说

(红军把万水千山看成平平常常的,不怕困难)

师:经历万水千山只当作是平常事,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把山、水圈出来

(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五岭是五座山的总称,它横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个城市,乌蒙在贵州,海拔四千多千米。岷山终年积雪。金沙江在贵州省,水流湍急。大渡桥是一座桥,大渡河上的桥,这座桥叫卢定桥。这首诗选择了长征途中的这样五处山水,那么万水千山仅仅指这五处山水吗吗?有多少呢?(生)诗中还告诉我们有多少呢?我们可以读读资料袋。

师:红军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历时整整一年。同学们,红军长征要经过那么多的山水,困难可想而知,谁能句好这句话?(指读)这一切对红军来说只都只不过是等闲小事。(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精读诗句,感悟红军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

师: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读下面的诗句,一边读一边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做个记号。

1、生汇报。板书:逶迤、磅礴、走泥丸、寒、腾、喜、三军

理解三军。(三军在以前指上、中、下三军,在长征途中的三军仅仅指红军主力,就是指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

2、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逶迤”这个词查查字典就能知道,自己查吧。

( “逶迤”指道路河道弯曲而而长,山路逶迤)

师:诗中什么弯曲而长呢?(五座大山)

(出示五岭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怎样的呢?在书上画一画(请一生到黑板上画“细浪”)这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这是细浪,你体会到什么?

(红军不怕困难,把困难当作小事一庄,根本不放在眼里。)

能不能把体会送到这句诗中,把它读好?(指读)

师:通过查字典、画一画读懂了这些词,那“乌蒙磅礴走泥丸”呢?建议大家也用刚才的方法查字典、画画的方法解决。(学生自学)通过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谁能读一读(指读)

(出示图片)这就是高达四千多米的乌蒙山,红军要翻过这样的乌蒙山,在他们眼里只看作是脚下的泥丸。谁能再来读?(指读)理解了这两行,能不能连起来读一读?(指读)在红军眼里,绵延不绝的五岭只是细小的腾起的浪花,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就像脚下滚过的泥丸,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红军——(引读第一句诗)

3、、我们接下来看“暖””和“寒”,这是一组反义词,我们先来看看“暖”字

“暖”

有没有同学读懂了这行?“金沙”指金沙江的水,“涯”指的是悬崖,水拍悬崖怎么会暖呢?这里有一个故事,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投示故事),此时的红军心情怎么样?(激动)

师:那是什么暖?(心暖)

师:红军回头看那惊涛拍岸的金沙江,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谁来读?

“寒”

(出示卢定桥),这是由13根铁炼组成的铁索桥,如今,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你们看(视频:夺桥片段)

夺桥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弹,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旁边。(心惊胆寒、毫不畏惧、大无畏的精神、惊心动魄、毛骨悚然)

师: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心惊胆寒,谁能读好?(指读)当时夺桥的22位勇士全都牺牲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惊胆寒。(指读)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指读)一暖一寒,这是两种不同的战斗,在毛泽东的诗中浓缩成一暖一寒,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齐读)

师:长征途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牺牲的悲壮,在毛泽东的笔下,在红军眼中,都是等闲小事,那都是因为——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师:红军不怕远征难,他们翻过了——五岭,翻过了——乌蒙山,跨过了——金沙江,跨过了——大渡桥,这在他们看来都是——万水千山只等闲,你现在知道,这个喜就喜在——(他们把一座座大山,一条条大河变成了很小的事情,他们很乐观。喜就喜在他们渡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读着读着就解决了黑板上所有的问题。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最后的时候用上了“更喜”?读读最后两行,你知道这“更喜”是因为什么生(渡

过了岷山)。(走过了万水千山,喜,但是走过了岷山,更喜。在你的脑海中,千里雪山是怎样的?过这样的雪山红军需要准备什么?(厚厚的棉袄和充足的粮食、拐杖)

可是,当时的红军,大部分负伤。要过这样的雪山,忧愁还来不及,可诗中用一个“喜”,你体会到了什么?(红军对战胜困难很有信心,红军、毛主席觉得只有我们才能战胜这些困难,就是带着乐观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过雪山的时候,是整个长征途中牺牲最多的时候,很多红军永远长眠在了雪山之上,可是诗中最后用了“更喜”,你觉得还因为什么?(三军过后尽开颜”,过了岷山他们就胜利了。胜利的曙光在前了,胜利在握了,怎么能不更喜呢?谁来读(指读)

让我们也带着胜利的喜悦来齐读整首诗。

四、总结升华

1、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在长征中,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许多感动天地的人物,就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饱含深情的诵读这首诗。(齐读)

2、为了永远的记住这段历史,人们把它谱写成了歌曲,永远的传唱下去。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歌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