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济管理类文献导读

来源:东饰资讯网


XXXX大学

经济管理类文献导读

年 级 XXXXX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人力资源管理X班 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

公共管理学院

二零一三年六月

一、作者简介

(一)大卫·蒂斯(David J. Teece)

坎特伯雷大学文学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Thomas W. Tusher 全球商务讲座教授,管理、创新与组织研究所所长。·蒂斯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司战略与公共政策,技术创新,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规制与反托拉斯经济学以及电信、计算机与能源问题等。·蒂斯教授累计出版和发表的论文与著作超过200篇(部),根据Science Watch杂志的统计,他位列1995到2005十年中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文章引用率最高的前十位学者。他还是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杂志的编辑与创立者之一。

(二)加里·皮萨诺(Gary Pisano)

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现为哈佛大学商学院Harry E. Figgie, Jr.工商管理讲座教授,技术与运作管理系系主任。皮萨诺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为生物技术与制药产业的技术战略,产品与过程开发管理,组织学习,垂直整合与外包战略等问题。皮萨诺教授在国际一流期刊中发表了超过25篇学术论文,已出版的著作有:《研发工厂》,《运作、战略与技术》和《科技企业:生物技术的前景,现实与未来》。

(三)Amy Shuen

耶鲁大学理学学士,哈佛大学MBA,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现为Silicon Valley Strategy Group总裁和CEO。在此之前,她曾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

二、内容概要

本文献主要依据动态能力框架分析了在高速技术变迁环境中,企业获取财富和创造财富的根源与方法。动态能力,意指企业整合、创建、重构企业内外资源从而在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寻求和利用机会的能力,也就是企业重新构建、调配、和使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能够与时俱进的能力。 在战略管理领域,企业竞争优势的寻求以及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一直是管理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动态环境下,关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已经日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对动态能力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动态能力和战略原理的关系。

本文献认为,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一些独特的过程(协调和组织方式)所确定。这些独特的过程又是由企业特定的资产状况(如企业不可交易的知识资产与互补性资产的组合方式)和其选择或继承的演化路径所确定。当存在递增收益时,路径依赖就变得非常重要。企业竞争优势是否会丧失以及丧失的方式取决于市场需求的稳定性,(内部扩张的)可复制性和(外部竞争者的)可模仿性。我们的分析框架指出,高速技术变迁环境中的企业财富创造取决于其对内部技术、组织和管理过程的整合。简而言之,对于企业财富创造来说,识别新机会和有效把握这些新机会,要比制定战略计划来增加竞争对手的成本以打击竞争者和排挤新进入者更重要。

三、文献中给我印象最深刻难忘的部分

本文献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强调效率的战略模型中的资源基础观部分。资源基础观点认为,那些具有优异的系统与结构的企业,其盈利优势并非来自于阻止竞争者进入的战略投资以及收取高于长期成本的价格,而是来自于其相对于竞争对手在成本、质量和产品

绩效上的显著优势。该观点关注于企业由独特的企业资源所获得的租,而非由产品市场的定位所获得的经济利润。竞争优势来自于产品市场“上游”以及企业那独特而难以模仿的资源。

依据本观点的视角,企业在资源/能力/禀赋上是异质的。至少在短期内,企业的资源禀赋是“粘滞的”,也就是说,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囿于某种状态而无法得到需要的资源。这种粘滞性来自三个方面:首先,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企业显然不具备组织能力来迅速产生新的能力;其次,有些资源并不是完全可交易的,因此资源禀赋不能通过投入要素市场来实现均衡;最后,即使企业能够通过交易获得某些资产,企业的收益也不大。除非这个企业非常幸运而且拥有充足的信息,否则,它在竞争性的要素市场上支付的实际上是该资产可能获得租金的资本化价格。

四、作者在文献中传递的讯息

蒂斯认为,让企业的生产要素与专有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一种无形资源。正是企业的这种能力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该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动态能力理论秉承了熊彼特“创造性毁灭”的思想,认为企业只有通过其动态能力的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针对当今高新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该理论特别强调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性创新以克服能力中的惯性和刚性,是动态能力理论的灵魂和特征。企业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最为关键的能力。

动力能力理论强调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不断取得、整合、再确认内外部的行政组织技术、资源和功能性能力。动力能力可以使企业在给定的路径依赖和市场位势条件下,不断地获得新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学习获取和使用外部能力(市场中及其它企

业的公共资源和部分战略资源),更好地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对市场环境的敏感性。因此,战略分析的基本元素不再是笼统的“资源”,而是有利于形成和维持动力能力的组织过程、专有资源状况和获得这些资源的能力的路径。组织过程从静态讲是整合和协调,反映一个企业重复某种任务的能力;从动态讲是学习和新资源或能力的开发;从转换的角度讲是重组资源,即根据环境的变化重新在企业内分配和使用内部和外部资源,而企业的专有资源组成了企业能力的基础。

五、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对于个人而言,本文献中我最喜爱的是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学习部分。首先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观念,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学习都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相比于整合,学习可能更为重要。学习是一个通过重复和试验以实现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同样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新的生产机会。企业情境中的学习,大致来说有几个关键特点。其一,学习既包含组织技能又包括个体技能。尽管个体技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价值取决于个人的工作岗位,尤其是组织环境。学习过程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和集体性的,除了以师徒方式在个体之间进行模仿和仿效外,它还以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式来理解复杂问题。学习需要有共同的沟通编码和协调的搜寻过程。其二,组织知识创造体现在新的行为方式、新的惯例或新的组织逻辑中。正如前面所指出的,惯例是一些互动方式,它反映了对特定问题成功的解决方案。尽管某些子惯例存在于个人的行为中,惯例的互动方式主要存在于群体行为中。动态能力作为一种协调性管理过程的概念同时也隐含着组织间的学习。

六、读后感:

(一)文献的贡献

蒂斯等人从可复制性和可模拟性方面对动态能力的属性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能力包含有隐性知识从而具备内部结构的模糊性、多种能力之间互相牵动,以及能力形成的历史特殊性等原因,导致能力是难以复制的。除了上述原因会导致能力的难模仿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商标和企业风格等方面的限制,也会阻碍竞争对手的模仿。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企业的动态能力(即基于当前的资源位置和历史路径所形成的特有的基于流程的能力) 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蒂斯等人提出的动力能力理论强调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不断取得、整合、再确认内外部的行政组织技术、资源和功能性能力,有利于使企业在给定的路径依赖和市场位势条件下,不断地获得新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学习获取和使用外部能力(市场中及其它企业的公共资源和部分战略资源),更好地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对市场环境的敏感性。因此,战略分析的基本元素不再是笼统的“资源”,而是有利于形成和维持动力能力的组织过程、专有资源状况和获得这些资源的能力的路径。

(二)文献引起的启发及反思

企业动态战略能力决定了它对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作用:

1.动态战略能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竞争,所以,关注企业战略能力比局限于企业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避免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性误区;

2.动态战略能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3.动态战略能力的构建更多的是依靠资源、能力、经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其关注的是整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而这个方面的明确追求可以促使公司决策层与高级管理者超越部门利益的局限,更多地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公司上下齐心,目标一致,能够迅速有效地跨部门整合和优化企业资源和能力,使资源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利用。

(三)文献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1.动态能力理论的逻辑思维是:外部环境分析→定义新的创新机遇→制定响应新的机遇的战略→寻找完成新创新机遇的合作伙伴→合作竞争→新的竞争优势并结束现有合作。即在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定义新的机遇,并制定出响应的战略,选择暂时的、不连续的伙伴来完成特定战略,通过合作竞争,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在完成预定的战略后解散现有的合作,在回到起点去寻找新的创新机遇。通过不断创新来保持企业在超级竞争环境下的持续发展。

2.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目标是不断创造新优势。因为在瞬息万变、不可预测的环境下,所有的竞争优势都是短暂的,若固守在保持原有的优势上将导致更大的灾难。只有认真地、不断地和出其不意地打破现有平衡,快速响应机会和企业内外资源的重构,形成一系列暂时的、不相容的新优势,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动态能力战略实质是一个创新战略。

3.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制定的关键,是分析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互动。该理论认为,在超级竞争环境下,竞争对手之间的动态互动明显加快,竞争互动已成为制定战略的

决定因素,只有及时正确地预测竞争对手的战略动态,才能保证自己正确地把握时机放弃原有优势,创造新优势。

4.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重点,是企业动态能力的培养,不断创造新的核心能力。这种战略是一种动态战略,整个战略实施过程就是按照灵活性、敏捷性的原则动态设计组织结构和系统,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动态重构,形成有自身风格的系统,用自己的战略行为创造一个发展和赢利潜力大的空间。

5.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其他组织的合作来实现。但这种合作是基于时间和任务的合作,与其他组织建立的是一种暂时的、不连续的合作关系,只要任务一完成就解除现有的合作关系。然后,又重新发现新的创新机遇,重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开始新的战略实施。

(四)文献引发的期望

在动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战略资源在具有某些特征的组织资源的作用或约束下,为了实现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战略目标,运用相关学习与吸纳能力及整合能力将企业内外具有资源柔性和资源优势特征的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自身进行有机整合。这一活动过程所形成的能力,将加速驱动企业的创新能力及重构和变革的能力,支持战略的转换与企业的演进。 而且根据动态能力的研究理论,以企业总体战略及企业演化为基础,期望能够从创新的角度來重新诠释动态能力的内涵,提出稳定型战略动态能力概念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本文献可以找出动态能力结构对于企业战略演化与核心能力更新的影响,藉此创造最具开拓性之能力与竞争力的动态能力。

(五) 其它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一个宏观形势多变、技术进步加速、顾客期望提高、市场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如何以更快的速度培育自身的能力,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动态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每一个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企业动态战略能力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积累性学识及动态战略能力决定因素或者说主要来源是形成这种能力累积资源的重要途径,动态变化是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企业动态战略能力获得与保持的决定因素。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胜,就需要不断培养企业家战略能力、动态能力、持续创新及其不断学习并转化为企业内部“核能”,企业最终持续发展。所以说,研究动态战略能力的来源或决定因素,对企业在动态环境下进行战略管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