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山水田园诗派是在天宝之际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一个诗歌流派。从内容上讲,王孟山水田园诗是那个社会安宁、富裕、和平以及士人从容、恬适、优裕心境的真实写照。从形式上讲,和以上几个方面相适应,它们的风格或明快秀丽,或冲和淡远,只有少数诗歌才显气象阔大。不过,他们也自有不同之处。从意境上讲,孟诗单纯明净、冲和闲逸,王诗含蓄空灵、富有禅趣;从语言上讲,孟诗平淡朴素、多用“兴象”,王诗讲求画意、绝冠五言;从风格上讲,孟诗孤怀散朗、高旷幽雅,王诗静穆淡泊、清幽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是六朝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和发展,既注重对山水形象作精工的描绘,也注重陶渊明那样通过山水田园表现主体的品格与精神,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次发展。
关键词:山水田园、意境、语言、风格、单纯明净、平淡朴素、禅趣、静穆淡泊、讲求画意
山水田园诗派是在天宝之际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一个诗歌流派。从内容上讲,王孟山水田园诗是那个社会安宁、富裕、和平以及士人从容、恬适、优裕心境的真实写照。从形式上讲,和以上几个方面相适应,它们的风格或明快秀丽,或冲和淡远,只有少数诗歌才显气象阔大。不过,他们也自有不同之处,以下从意境、语言、风格特色等方面简要谈谈。
一、 意境
孟浩然:单纯明净、冲和闲逸
1
孟浩然写景喜用简淡的笔墨,随意点染的表现手法,追求一种单纯明净、浑然一体的意境。如《万山潭作》:“垂钓作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无论是沐浴在夕阳清辉中的人物,还是嬉戏于水下岸边的鱼兽,都给人一种单纯的感觉,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冲和闲淡、闲适安逸、潇洒从容的意境。
王维:含蓄空灵、富有禅趣
被人称为“诗佛”的王维,偏向于清、幽、空、寂的审美趣味,他的诗歌常常使用宁静、枯寂的物象,以及由淡泊之情和枯寂之景结合而成的一种空寂的诗歌意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禅趣”。例《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盛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抒写自己恬然自得的乐趣,不有意去寻找山水美景的刺激,一切全凭自己的兴之所至,自自然然,毫无所执,在专注于云起的一瞬间感到万物已成一体。这种宗教体验,便是诗人诗中所表现的“禅趣”,《渔阳诗话》
也称他“辋川绝句,字字入禅”。
二、语言
孟浩然:平淡朴素、多用“兴象”
孟浩然之作平淡朴素、不饰铅华,沈德潜《说诗晬语》说他“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例如《过故人庄》:“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绘画出青山
2
绿树中淳真朴素的田园生活场景,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正如清朝冒春荣在《葚原诗说》中评到:“写景之句,以工致为妙品,真境为神品,淡远为逸品。”
重“兴象”是孟浩然诗的普遍特点。盛唐著名评论家殷璠评孟浩然的诗时说“无论兴象,兼复故实”。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和《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前首诗作于孟浩然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他为自己的抱负能够有一试的机会而兴奋,这种亢奋的情绪促使他写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而后者作于落第南游吴越之日,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绪感受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构筑成完整的意境。
王维:讲求画意、绝冠五言
王维的诗法画法是融为一炉的,他常常采用意象并列的方式描绘自己瞬间的空间印象,善于将点、线、面、色等本来属于绘画的表现手法融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为读者创造出生动逼真的画面,并采用国中画散点透视的方法,移步换形,便于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对象。
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首联一俯一眺写出主峰之高、山脉之远,中间四句通过登山人的不同角度极写终南山的磅礴气势,尾联在一幅山水画中点缀人物,以隔水问樵夫的画面写出善识的空阔旷远。王诗讲究构图布局、设辞着色,以彩绘的笔触传达出
3
清丽丰润的美感,亦如苏轼称到“诗中有画”。
诗歌到盛唐已经众体皆备,王维与各种诗体无所不长,堪称全才,然而,他在五言上取得的成就却是最令人瞩目的,人称他为“五言宗匠”。五古有《渭川田家》、《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五律有《山居秋暝》、《观猎》、《使至塞上》、《终南山》、《汉江临眺》等,五绝如《辋川集》二十首、《鸟鸣涧》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就这一点而言,王维可以说是代表了盛唐时期各种诗体所达到的成就的一个全面的典型。
三、 风格
孟浩然:孤怀散朗、高旷幽雅
宋代苏轼称孟诗“韵高才短”,“韵高”,即孟诗所显露出来的韵味情趣高雅脱俗,落落不凡。例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巳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鹿门山迷蒙的烟树,栖隐处朦胧的月光,月光下树影婆娑的小径,山崖上寂静清幽的居所,以及在月光下踽踽独行的诗人,鹿门有机空旷的意境与诗人冲淡优雅的情怀相映成趣,可见其孤怀、散朗的风致。
王维:静穆淡泊、清幽自然
王维关注着大自然中万物的动、静、生、息,沉潜到自然的幽深之处,感悟到某种不可言喻的内在生命的存在。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一些似乎是虚幻的声音和光影浮动着,山林因此而显得更幽静沉寂,但它却是有生命的。又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
4
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笔清自然,景物和人物笼罩在一片和谐、亲切的气氛中,引人神往。
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盛唐山水田园诗是六朝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既注重对山水形象作精工的描绘,也注重陶渊明那样通过山水田园表现主体的品格与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次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书籍: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
《诗》蒋伯潜、蒋祖怡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唐诗》詹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4月第一版
《<唐诗宋词>导读》隋慧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