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吹塑件常出现的吹塑问题及其调教解决方法

来源:东饰资讯网
吹塑生产过程中常见失效模式分析

1.黑点或黑纹

透明部品或部品透明部分的表面存在的小黑色的物质或短小的黑纹。 机器: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在炮筒内停留时间过长。

熔化的料在吹塑的炮筒内或水口流道内滞留。 吹塑炮筒内有异物。

电热圈松或电弱或电不稳定致使材料降级。 不完善的喷口堵塞了模口。 不当的吹塑条件。

吹塑炮筒有裂纹或螺杆凹陷。 加机射胶部件缺油。 模具入水口处装得不正。 不正确的排气引起烧焦料 由油脂或润滑剂引起的脏污

相对机器吨位来说,模具尺寸太小了。

加工: 1.

不一致的加工周期。

模具:

材料:

1. 原料受到污染

2.气泡(表面气泡)

吹塑过程中在部品表面形成之际被圈住的未来得及逃离的气体,引起吹塑部品表面的缺陷。 机器: 1. 2. 3. 4. 1. 2. 3. 3.烘印

表面云斑的缺陷,常见在水口位置,有时在流道的阻碍周围常见缺陷区有较弱的物理物性。 机器: 1. 2. 3. 4. 5.

吹塑速度太快。 熔温太高或太低。 吹塑压力太低 模口直径太小。 模口温度太低。

模具: 1. 2. 3. 4.

模温太低。 模口直径太小。 不正确的水口位置。 模壁冷却不足。

吹塑螺杆旋转太快。 螺杆背压太低。 射胶速度太快 注塑周期时间太短。 水口料(再打磨料)太粗糙。 使用了易挥发的材料。 材料烘料不够,吹塑材料潮湿。

模具: 1. 2. 3.

模温太低。 不正确的水口位置。

不充足的排气或排气处堵塞。

材料:

5. 太尖的转角,特别是水口区。

加工: 1.

不一致的机器吹塑周期。

材料:

1. 材料太潮湿。 4.变形

弯如弓形状的状态,可以是凸出来或凹进的形状,或由从表面到部品另一面的不同缩水率引起。 机器: 1. 2. 3. 4. 1.

5.断裂(脆裂)

塑胶部品在某种非正常环境条件下要断或要裂开的趋势,有时部品边可以被损毁。 机器: 1. 2. 3. 4. 5. 6. 1. 2.

不正确的吹塑螺杆设计。 吹塑周期太短。

选用不适当,错误的模口。

射胶压力过大,螺杆转速或吹塑速度太快。 模口处溶料温度过高 吹塑压力太低。 入水口设计限制。 流道内胶料凝结 开模速度过快。

顶针系统不平或不平行。 冷却时间太短。 部品“包装”错误。 加出后部品加工处理不当。

模具:

1.熔胶温度太低。 2.模温不一致 3.水口位置错误。

加工:

模具:

材料:

1.熔胶温度过低 2。胶粒太潮湿了 3。胶粒性能降级了。 加工:

吹塑周期不一致。 6.气泡

塑胶部品内圈住的气体区,它不同于浮泡在表面有鼓起的迹象,它常由圈住的气体或空气袋引起,但也可能由缩水引起。 机器: 1. 2. 3. 4. 5. 6. 7.

吹塑温度过高。 吹塑压力太低。 射胶时间太短。 未及时补充材料。 错误的熔胶温度调教。 过快的射胶速度。 不正常的吹塑压力。

模具: 1.

流道内潮湿。

加工: 1.

不一致的吹塑周期。

7.烧焦

在吹塑部品的表面出现的一个小黑色的灼伤痕或黑色疤痕,通常出现在胶料流道的末端或记盲孔丰端。 机器: 1. 2. 3. 4. 5. 6. 7. 1. 2. 1.

过快的吹塑速度或过大的吹塑压力。 吹塑压力过大。 螺杆转动速度过高。 螺杆错误的压缩率。 错误的熔胶温度控制。 过高的炮筒温度。 模口直径太小。 错误的排气系统。

错误的入水口(尺寸位置)。

加工: 1.

不一致的吹塑周期。

水口料混入比例过高。

模具:

材料:

8.花点 色点

未增塑胶质引起的吹塑部品的表面弧状和点状的缺陷,这些点也可出不正确的着色剂分配(布)引起。 机器: 1. 2. 3. 4. 5.

炮筒温度太低 模具温度太低。 螺杆转速太慢。 错误的螺杆压缩率。 错误的吹塑温度控制。

加工: 1.

不一致的吹塑周期

材料:

1. 过多的使用水口料。 9.光泽不良

类似云或雾的朦胧缺陷区,常出现在透明部品表面。 机器: 1. 2. 3. 4. 1. 10.脏污

外物体的出现或非吹塑部品的料导致吹塑部品的缺陷。 机器:

1. 漏油或润滑油滴落。

炮筒温度太低 锁模压力过低。 螺杆速度较低。

炮筒壁与螺杆间隙过大。

加工:

2. 吹塑周期不一致。

吹塑材料过于潮湿。

模具: 1. 2. 3.

模具进胶不均匀。 模具表面光泽不好。 模温控制不好。

材料:

模具: 材料: 1. 2.

11.破裂纹

选用错误的水口料。 吹塑材料过于潮湿。

2. 使用过多的润滑剂。 加工:

1. 包装保管不善和加工,操作不慎造成。

吹塑部品料上的裂纹,常见于溶接线附近,如吹塑镶件,柱位或其它孔位处,其脆性有时可参照断裂。 机器: 1. 2. 材料: 1. 2.

12.表面细裂纹

吹塑部品表面很细小的裂纹,常见象网状但又可象蜘蛛网一样被分裂开的裂纹。 机器: 1. 2. 3. 4. 1. 2. 13.脱层

吹塑部品的表面脱层或分离的层面,它也可以似鱼鳞样出现。 机器: 1. 2. 3. 4. 1. 2. 3. 1.

射胶速度太慢。 吹塑填料不够。 射胶,保压时间太短。 炮筒熔胶温度太低。 水口料受到污染。 外料或辅助料影响。 吹塑材料过于潮湿。 不良的(操作)习惯。

模具: 1. 2. 3.

模温太低。 尖细的水口转角。 模具流道和浇口过大,

选用加机锁模力不适合。 冷却时间太短。

吹塑速度或射胶时间不足。 炮筒吹塑温度过高。 吹塑材料受到污染。 吹塑料过于潮湿。

模具: 1. 2. 3. 4. 1.

入水口处大。 模温低。 模具表面脏污 机头流道设计错误。 不好的(操作)习惯。

选用错误的水口料。 吹塑材料过于潮湿。

加工:

吹塑周期不一致。

内应力影响。 冷却时间太短。

模具:

1.使用润滑剂过多。 2.蚀纹不够或不均匀。 3.错误的流道和浇口设计

材料: 加工:

材料:

加工:

14.污染(色散)

塑胶材料的原色改变,常由过热,机械剪切脏污或化学反应引起的。 机器: 1. 2. 3. 4. 5. 6.

射嘴口径大。 射胶时间长。 炮筒时间太高。 射嘴温度过高。 吹塑周期时间太长。 错误的螺杆设计。

模具: 1. 2. 3.

模温调教错误。 不充足(分)的冷确。 排气不足。

材料:

吹塑材料污染。 加工:

吹塑周期不一致。

15.批峰

多出的胶料被加出模具,常见在熔接线或分模线处,但也可在两表面相接的点出现。 机器:

1.吹塑压力过大 2。射胶时间长 3。炮筒温度过高 4.吹塑周期长 5。加机锁模力不够 模具:

1.错误部品线印 2。模具支持力不够 3。排气不足。 4.喷咀套筒太长 5。错误层叠尺寸。 加工:

错误的吹塑周期。 16.流纹入水纹

线状缺陷(或水口附近的圈状波纹),存在于吹塑部品的表面,常指示物料在模具前模里的流动方向。 机器:

1.射胶压力不足 2。射胶时间不足 3。炮筒熔胶温度过低。 4.射嘴处熔胶温度太低 5。吹塑周期时间不足。 模具: 1. 2. 3.

模温太低 入水口太小。 排气不足。

材料:

1.错误的材料流动率 2. 吹塑润滑不够。 加工:

吹塑周期不一致。 17.光哑

部品表面光洁度发暗,常由填料速度过快,擦过模具的吹塑表面时起料起皱。 机器: 1. 2. 3. 4. 5.

吹塑压力不够 射胶时间太短。 炮筒温度太低。 射嘴温度太低。 吹塑周期时间短。

模具: 1. 2. 3. 4. 5. 6.

模温太低。 入水口太小。 错误入水口位置。 排气不足。 模具表面省模不够。 模具表面脏污。

材料: 1. 2.

18.喷射纹(蛇形纹)

熔料流入前模时在吹塑部品的表面形成的蛇状纹 机器: 1. 2. 3. 4. 1.

19.夹水纹

射速过快

炮筒熔胶温度过高或过低。 射嘴太小。 射嘴处料温不够。 流动率不良。 流动性不良。 过于潮湿。

加工:

吹塑周期不一致。

模具: 1. 2. 3. 4.

模温太低。 浇口太小。 水口位置错误。 水口流道过长。

材料: 加工:

操作不良习惯

吹塑过程中两股料流不能变汇一处,这种现象常于孔位或阻碍物附近,它能引起吹塑部品(承受力)减弱。 机器: 1. 2. 3. 材料: 1.

流动率错误。 炮筒温度太低。 锁模压力不足。

射胶压力或射胶速度太低。

模具: 1. 2. 3. 4.

模温太低。 水口太小。 水口位置不对 水口接合区太长。

20.料花条(嗽叭形面)

吹塑部品表面散开成条形的料点,嗽叭形面有时出叫料花条。 机器: 1. 2. 3. 4. 5. 6.

炮筒温度过高。 螺杆转速过快。

射嘴太小,太热或有障碍物。 射嘴口径大。 圈有空气或气体。 焗炉不干净或存有水份。

模具: 1. 2. 3. 1. 2.

入水口太小。 水口位有障碍物。 模具浇口处破裂。 太潮湿。 胶料脏污。

材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