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校园管理远程培训总结
2014年11月至12月,我有幸参加了汉中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管理人员远程培训,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阅读了观看了专家们的简介和工作思想的经验的结晶。专家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提升。通过培训学习,既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生活观念上的洗礼,也是我工作学习生活上理论的提高。现将培训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定准中层位、明确中层责、把中层岗
在学校管理体系中,中层机构及中层干部处于管理的中间位置,中层干部既要参与学校决策,同时又是第一执行者,是学校各项工作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协调者,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中层干部是一个学校的中坚力量。
中层干部的工作定位应是管理和服务。如果简单地将“管理”理解为就是布置工作,发号施令,就是监督、裁判或小团体主义,那就肯定无法融入服务,无法转变职能。管理就是服务,而服务就是最有效的管理,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服务的楷模。只要有服务的意识,那么我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就会发生根本的转变,原本不胜其烦的工作可能变得轻松和有意义了,原来讨厌的部下也可能变得顺眼了,原来和自己别别扭扭的部门可能也顺畅多了,这就中层干部的作用。
二、管理要科学,管理要民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胡锦涛总书记
讲话的重要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学校管理要树立科学的思想。在学校管理发展工作中,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学校管理中,坚持“民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学校的办学章程、发展规划、各种计划、方案,出台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在全体教师中通过,让教师对学校的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使教师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发展与教师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从而把“独断式”、“监督式”的管理模式发展成“参与式”、“激励式”的管理模式,使被管理者从心理上产生高昂的精神、奋发的热情,并化为自觉的行为,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树立人人参与管理观点。校长应合理分权,建立多维组织机构。不断提高对下属的信任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教师主体的思想。深化改革,办好学校要集思广益,教师是直接的实践者,最有发言权,把教师作为主体,校长权力的集中才有坚实的基础,威望才能在群众中自然形成。树立民主制度化观点。领导者的民主意识,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得以实施。
创设民主氛围的关键是优化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其核心是要形成民主、平等、友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学校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而且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对学校管理来说,就是要建立一种互助的校园关系,教师协助校长管好学校,校长帮助教师教书、进步。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民主氛围,让人人在比、学、赶、帮、超的合作竞争中自觉地准时或提前到岗,对于家里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时间处理的,可以在不影响上课和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告知考勤负责人,在两个小时内离岗处理,不计假。这样老师在处理完个人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全身地投入工作了。不但不会把一些个人的烦恼带给学生,而且会让教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工作,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创设民主的氛围,增进融洽关系。使教职工在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中,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增强集体荣誉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教职工在活动中活跃身心,增进思想感情。同时让教职工在活动中通过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增进友谊。对教职工中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及时进行慰问,使教职工感受集体的温馨,增强集体凝聚力。
三、改变工作方式,合作共谋学校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专家、领导、老师的热情,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为我们进行讲座的老师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备感温暖。我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为办人民满意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