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行情调查
2008年我国计算机硬件行业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国内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在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上不断提升。依托国际市场的定价和国内的原材料、人力等成本优势,我国计算机硬件产品投资价值极具吸引力。我对该产品国内外的生产销售与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 处理器市场走势分析
首先,还是来看一下CPU方面。从整体走势看,近期Intel与AMD处理器都有着不小的跌幅,特别是AMD方面,以弈龙三核为首的全线处理器大幅度跌价令人相当期待。不过从市场角度来看,AMD这种频繁调价的动作虽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目光,但也使得市场反应变得较为冷淡,大多数玩家放弃出手而开始保持着持币观望的态度。
目前,低端的奔腾双核与速龙双核均是以跌为主。不过这种跌势在AMD方面表现的似乎更为猛烈一些,虽然奔腾双核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高频的E2180的价格也已仅仅不到450元,但相比突然暴降到500元附近的黑盒5000+来说,性价比似乎是大大受挫。在经历了暴降之后,AMD的低端处理器已经将性价比优势显露的一览无余,“黑5”更是在同价位段的产品内出类拔萃,AMD的低端处理器短期之内已没有理由再进行大幅度的降价以图和Intel的生死相搏。因此平稳的走势是近期低端处理器价格的方向。对于没有什么收入的学生朋友来说,放心入手诸如“黑5”这类超值低端处理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中端处理器方面,依然还是弈龙X3 8450吸引着较大的目光。虽然45nm是Intel今年重点推广的技术,E7200作为Intel目前主攻千元中端的唯一致命武器在暑期不免会有众多的大型促销或是降价,但根据Intel的价格策略来做出估计,E7000系列想要大幅度
降价恐怕还是得等到第三季度。与Intel不同,AMD三核在性能上的略微落后使得其在低端市场运用的低价战略得以延续到中端市场,目前三核780元左右的售价便是最好的说明。不过,大幅度的调价使得其关注度上升却乏人购买,因此近期内出现小幅上扬也未为可知。
● 内存市场走势分析
相比于CPU市场的疯狂,内存方面则相对来说平静了许多。目前DDR2主要品牌模组价格呈稳定走势。由于需求无明显的转好迹象,商家跟进意愿不强,市场气氛相对平静,整体成交量不大。DDR品牌模组价格也同样维持稳定走势,商家也都无明显的需求,正常经营的操作态度予以维持。因此,近期的内存市场仍将趋于稳定,这对玩家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消息,毕竟这么便宜的内存只要能够继续保持其平稳的态势不反涨便是一个相当好的市场行情了。
随着内存厂商制作工艺及重点的改变,1GB DDR2 800的价格已经日趋低廉,成为了目前消费者们的普遍首选。近期DDR2 内存市场不会再有大的波动,不过我们认为暑期促销推广会有一些促销活动,经销商也可能将其与主板或显卡、CPU绑定进行促销,这种变相降价的行为值得装机的用户关注。
随着游戏需求的增加,更大的内存容量已成为了游戏玩家的必须。厂商开发力度的增大及工艺成本的降低,大容量内存已经十分具有性价比。目前,2G单条的DDR2 800内存基本都在300元左右,选择性比较高。
随着45nm处理器、P45主板等的到来,DDR3内存本应在市场内更为活跃,然而其较高的价格及缺乏AMD的支持使得现阶段难以得到普及。不过,各个厂商都有高频的DDR2 内存,这些经过严格精选的颗粒在频率上有着相当大的提升,对于喜爱超频的用户
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其目前的价格也逐步下滑,值得消费者们关注。
● 存储市场走势分析
近期的存储市场较前期大幅度的降价趋势虽有所放缓,但仍旧保持着整体下滑的趋势。由于降价,目前选择大容量硬盘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使用多块硬盘组成磁盘阵列也已成了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新的趋势。
虽然硬盘的价格跌势并非突然间的狂跌。但日积月累,5元10元的降价也使得其价格在不经意间得到了突出。目前320G的希捷单碟11代已然仅需440元,大有突破400元以取代250G硬盘成为新的主流之势。可见,猛烈的降价趋势使得硬盘更新换代的速度大为加快。在近期,320G的硬盘将会非常具有性价比。
● 板卡市场走势分析
板卡市场依旧是消费者们眼中最为关注的配件之一,在刚刚结束的台北2008 COMPUTEX大会上,Intel的4系主板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引起众多消费者们的广泛关注。同样是在本次的大会上所曝光的GT 200及HD 4870也是吸引了无数的眼球。随着这两样新显卡的即将发布,暑期的显卡系列大战必定又是热闹非凡。
低端的主板市场,780G与MCP78依旧把握着低端DIY市场的大量份额,Intel的G31等主板由于并不受到广大DIY玩家的喜爱,因此本身并不太低的价格很难吸引玩家们的注意。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价格大战之后,整个低端市场也已基本疲软,太大的价格降幅难以实现,因此用户们出手这些本身就价格不高的主板还是相当具有性价比的。
随着暑促装机热潮的到来,市场价格的竞争仍将继续。而且,近期众多令人瞩目的新品都将到来,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市场格外的引人瞩目。不过,新的产品在性能功能上确实强劲一步,但尚未合理的价格及是否实用都应是考虑的重点,因此应当理性消费,购买性能够用,价格适中的产品无疑才是最佳选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