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科技 2006—3 夏秋耐热长豇豆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陈沁滨薛萍(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222006) 通过对5个长豇豆品种的夏秋耐热栽培试验,分析它们 的鲜荚产量、种子产量、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等特征,以筛选出 一2.2种子产量5个品种小区种子亩产量平均为11.684g, 变幅在10.125~13.152g,“三尺绿”种子产量最高,折亩产 15.53kg,比对照增产27.6%,“连豇l号”种子产量折亩产 个可以推广种植的夏秋豇豆品种。 试验材料共5个品种:“之豇28—2”(CK), l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14.77kg,比对照增产21.4%,各个品种之问差异均达极显著 水平(见表2)。 表2 5个品种种子产量比较 (单位:lcg) “三尺绿”(河北农科院),“特选二号”(河南开封农科所),“连 豇l号”(连云港市农科院),“扬豇40”(扬州蔬菜所)。 1.2试验方法试验设在连云港市东海县蔬菜科技示范 园,前茬为冬闲~春甘蓝,肥力中上等,设采摘鲜荚试验区和 采种试验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采摘鲜荚试 验区小区面积l1.6m2,采种试验区小区面积5.6m2,每小区 栽2行,行距40cm,穴距17cm,双株留苗,采摘鲜荚试验区 每小区留192株,采种试验区每小区留84株。两试验区周 围设保护区繁殖“之豇28—2”种籽。试验前,亩施复合肥50 妇作基肥。2004年6月15日播种,9月28日拉秧。田问管 2.3 生育期及主要经济性状从播种到开花,最早的是“连 豇l号”和“特选二号”需要38d,比“扬豇40”早2 d,比“之豇 28—2”早5 d,比“三尺绿”早10d。第一花序节位,“连豇l 号”为4~5节,“之豇28—2”为5~7节。“特选二号”为4~5 理同一般大田。试验期间观察生育期等有关性状,逐次分小 区计测收获荚数和产量。 2结果与分析 节,“扬豇40”为4~6节,“三尺绿”为7~9节。豆荚长度。 “连豇l号”为72.8 cm,比“之豇28—2”长4.3cm,比“扬豇 40”长1.4crn。最长的品种是“三尺绿”,达75.9cm。单荚重, “连豇1号”为46.2g。比“之豇28—2”重3.4g,比“扬豇40” 重1,9g,最重的品种是“三尺绿”达49.5g。平均单株荚数, “连豇1号”为21,7条,比“之豇28—2”多2,4条,比“扬豇 40”多0.4条,“三尺绿”最少,只有18.7条。单荚种子数最 2.1鲜荚产量从产量结果(表1)看,以“连豇1号”鲜荚产 量最高,折亩产240.82kg,比对照高26.2%,差异达极显著 水平,排在第二位的是“扬豇40”,折合亩产233.35kg,比对 照高22.3%,与“连豇l号”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品种相比,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特选二号”折亩产为207.48kg,比对照 高8.7%,“三尺绿”折亩产为214.95kg,比对照高l2.7%,与 “连豇l号”、“扬豇40”和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二者之间 差异不显著。 表1 5个品种鲜荚产量比较 (单位:kg) 多的是“三尺绿”,每荚17,2粒,最少的是“之豇28—2”,每荚 13.6粒。5个品种的分枝能力均为中等。千粒重最高的是 “三尺绿”达164.5g,最小的是“之豇28—2”,达143.8g,“连 豇1号”为156.9g(表3、4)。 表3 5个品种生育期比较(单位:月/口) 裹4 5个品种主要性状比较结果 注:单株结荚数扣单荚重均为田间总群体的实测平均数,其余指标为抽样调查平均数。 3结论 3.2“三尺绿”的早熟性略差,丰产性还不错,但其荚色为紫 3.1试验表明,“连豇1号”品种具有早熟、集中结荚能力较 强、产量较高、较抗锈病、耐高温等特点,是一个可以推广种 色,对增加花色品种有利,当然,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等方法选 育新的早熟丰产的紫色荚新品种。 收稿日期:2006一O1一l6 —植的夏秋豇豆品种。“扬豇4O”也是一个早熟丰产的品种,也 .可以在我市推广种植。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