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Jun,2008 Vo1.2O FHM No.11 第2O卷上半月 第11期 索等,只能采取撞头等防不胜防的方式有关。 4护理对策 出精神行为紊乱,但依然有间歇正常时候,能够感知出护士 的行为态度的优劣,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因此,应及早 4.1住院病房护理管理者策略。 针对患者的自卑感和不安全的心理进行护理干预。在接待 入院患者时,护理人员应使患者了解医护人员会帮助和保护 他们,医院是安全的地方,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稳定 其情绪。应及早与患者进行沟通,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 4.1.1 提高防范意识与技能 护理部应利用晨会,业务学 习等时间使护理人员了解掌握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的特点 与规律,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潜在自杀自伤风险的评估与识 别能力。同时,做好病房护理人员防范技能培训工作。及时 组织对病房重点防范对象的护理查房,总结类似患者的护理 巧,传达护理人员对他们的深切关怀,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 境,减轻焦虑抑郁情绪。这些可以为临床预防自杀自伤赢得 经验,讨论解决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等。 时间和机会。 4.1.2加强管理与督导我院精神科多年开始设置重点特 4.2.4及时完成各项辅助检查,保证治疗方案的按时实施。 级,固定班种对重点特级护理患者实行集中管理,24小时监 使患者精神症状得到较快的控制,及早消除造成患者自杀自 护,对防范及阻止患者自杀自伤起到了一定作用。关键的做 伤的最大影响因素。 法是:第一,明确岗位责任,通过班种职责明确各时段的看护 4.2.5对出现自杀自伤企图的患者,果断采取保护性约束, 责任。第二,必须经常检查督导护士对重点病员病情的掌握 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对企图采取撞头方式自杀自伤的患 及护理情况,促使护理人员深入接触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者,并避免安排在靠墙的床位,保护约束时防止松脱,并于头 第三,当重点患者数较多时,要采用弹性原理加强繁忙时段、 顶放置枕头等软物加以保护。此类患者到辅助科室做检查 薄弱时段的护理人力安排,防止忙中出错及事多人少现象。 时,应派2名护理人员护送,防止其接近沿途墙壁、窗角等 4.1.3重点对象,亲自过问对自杀自伤风险较高的患者 处,贴身监护,不可放轻警惕。 应重点监护,护士长每日亲自查看患者1—2次,进行心理疏 4.2.6若患者已发生自杀自伤行为时,护士应镇定,立即呼 导,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由于护士长具有较高的专业 叫援手,立即判断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暂时不危及生命 权威性,会使患者产生被重视的心理感受而获得较强的心理 的,应设法稳定患者情绪,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对自杀自伤 支持,利于患者减轻或消除自杀自伤的想法。此做法同时对 后果严重危及性命者立即组织抢救,全力挽救患者生命。 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也有一定帮助。 由于本研究显示自伤自杀行为的直接原因主要为精神 4.1.4关注疗效,加强协调 护士长应随时关注重点患者 症状(66.7%),尤其在春、秋季节,入院的第1周,因此,除以 的治疗进展,对入院2周精神症状仍控制不理想的,应及时 上护理对策外,给于重点患者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 请科主任查房,对反复要求出院而病情不许可的患者应要求 疗也是防治的重要措施。 护士做好必要的解释。对病情痊愈,但因其它社会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不能出院的患者,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疏导,同时要积极协调 [1] 郭田生,阎瀚.自杀行为的研究及医学干预[J].国外医学精神 患者家属或单位妥善解决患者出院事宜。 病学分册,1999,26(4):213. 4.2病房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策略。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编.中国精神 4.2.1 细心观察,重点防范护士对待入院1周且存在两 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M].南京:东南大学出 组以上精神症状,尤其情绪抑郁,有幻听、妄想的患者,以及 版社,1995:20—135. 反复要求出院,劝解无效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作为重点 [3]欧励华,黄列松,秦丽珊.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死73例资料分析 观察护理对象,尽快熟悉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及治疗用药 [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14(3):168. 方案,每班密切观察巡视。 [4] 任显峰,程荣玉,颜淑环.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中的影响作 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3:30—32. 4.2.2严格做好环境安全检查与管理 保证患者无法得到 [5] 张作泉,任敏.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调查研究[J].临床心身 各种可致损伤的物品,如绳索、利器、过量药物等。门窗护栏 疾病杂志,2004,15:131~132. 牢固,各室随手关锁。 [6]王鹏,朱少毅.68例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调查分析[J].健康 4.2.3早期给予心理护理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先驱栗宗 心理学杂志,2003,18:201—202. 华先生指出,自卑感和自大狂是精神病患者常有的两种情 [7]路敦跃,张丽杰,赵瑞,等.防御方式问卷初步试用结果[J].中 绪 。当自卑感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病者以情绪代替理 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7:54—56. 智,这是他们发生自杀的主要心理机制 J。由此说明,改善 [8]刘红霞,郭瑞萍,刘娟美.精神疾病患者生活事件的研究[J]. 患者的情绪必然有利于降低其自杀自伤的风险。笔者从长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360—361. 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也体会到,尽管急性期精神病患者表现 (收稿日期:2008—02—15) (上接第1169页) 性,最终还是通过个体起作用,因此个体是影响和制约其心 杂志,2004,10(4):262. 理健康的主要原因。(4)工作环境,工资收入,社会支持对新 [2]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老精神科从业人员都造成了较大压力。 社,1993:34—38・ 参考文献 (收稿日期:2007—11—29) [1] 肖红,侯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 11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