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川东行署区

来源:东饰资讯网


川東行署區

川東行署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成立的省級行政區,於1950年至1952年存在。 1950年8月前稱「川東行政公署」,1950年8月31日改稱川東人民行政公署[1]。 行政區劃[編輯] 由於四川省地域較大,人口近五千萬,為便利行政管理,分劃為4個行署區,均由西南軍政委員會領導。川東行署區1950年駐重慶市黃桷埡,1951年遷駐北碚市。至1952年8月7日行署區撤銷以前,轄有5專區共5個地級行政單位和2縣級市、33縣共35個縣級行政單位。 行署區直轄萬縣市,1951年增領北碚市(由北培管理處改設)。 璧山專區,專署駐璧山縣,轄璧山、江津、巴縣、合川、江北、綦江、永川、榮昌、大足、銅梁計10縣。1951年改稱江津專區,巴縣劃屬重慶市,轄縣減為9縣。 大竹專區,專署駐大竹縣,轄大竹、梁山、墊江、鄰水、廣安、渠縣計6縣。 涪陵專區,專署駐涪陵縣,轄涪陵、長壽、酆都、石砫、彭水、武隆、南川計7縣。 萬縣專區,專署駐萬縣市,轄萬縣、忠縣、開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城口計8縣。 酉陽專區,專署駐酉陽縣,轄酉陽、黔江、秀山計3縣。 重慶市當時為川西南大區代管的中央直轄市,因此川東行署區不包括今重慶主城區的渝中區、沙坪壩、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南岸區和巴南區轄域。 川东行署区,是1950年至1952年存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级行政区。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合并为四川省。 中文名称川东行署区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北碚市、万县市、广安县 政府驻地北碚市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东部、长江上游 方 言四川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长江三峡、夔门、白帝城 高等学府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 目录 1行政区划 2历史沿革 1行政区划编辑 川东行署区,下辖2个县级市、5个地级专区、33个县,共35个县级行政单位。 川东行署区行政区划行署辖区专区政府驻地专区辖县 北碚市// 万县市// 璧山专区璧山县江津县(城守镇)壁山县(城中镇)合川县(东北镇) 江

北县(唐家沱乡)綦江县(古南镇)永川县(永昌镇) 荣昌县(昌元镇)大足县(西城镇)铜梁县(巴川镇) 巴县(马王坪) 大竹专区大竹县大竹县(城关镇)梁山县(中城镇)垫江县(桂阳镇) 广安县(城厢镇)邻水县(鼎屏镇)渠县(渠江镇) 万县专区万县市万县(沙河子)开县(城厢镇)城口县(新城镇) 巫溪县(城厢镇)云阳县(中心镇)奉节县(城关区) 巫山县(城关镇)忠县(城关镇) 涪陵专区涪陵县涪陵县(城关镇)长寿县(城关镇)酆都县(城关镇) 石砫县(城关镇)彭水县(汉葭镇)武隆县(巷口镇) 南川县(隆化镇) 酉阳专区酉阳县酉阳县(钟多镇)秀山县(中和镇)黔江县(联合镇) 2历史沿革编辑 ◎1950年1月8日,设立川东行署区,管辖万县市和壁山专区、涪陵专区、万县专区、大竹专区、酉阳专区。驻重庆市黄角桠。 ◎1950年3月19日川东行署【署民行字62号】批复: 原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的北碚行政管理局划归重庆市。 江北县唐家沱乡铁山村和郭家沱鱼嘴乡第二十一村划归重庆市。 ◎1950年5月24日政务院【内戊56号】批复: 设立万县市(县级),以万县的智和、城守、新城、德胜、清泉、陈家镇等6镇为其行政区域。 万县专区的石砫县、大竹专区的长寿县划归涪陵专区。 川东行署区所属涪陵专区的酉阳县、黔江县划归酉阳专区管辖。 ◎1950年1月23日成立,设立酉阳专区,辖涪陵专区的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县。 ◎1950年12月2日内政部批准,壁山专区更名为江津专区,壁山专署驻地由壁山县迁至江津县。(1951年4月1日川东行署区民政厅报告备案) ◎江北县驻地由大石乡(今重庆市江北区)迁至江北县唐家沱乡。 ◎万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城守镇迁至沙河子。(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政治部电令) ◎1950年12月18日大竹专署【民政字721号】批复:梁山县碧山乡石桥场的梁山街(半保)划归大竹县。 ◎酉阳县玉屏乡划归秀山县管辖,隶属于该县溶溪区。 ◎1950巴县驻地由重庆市市区迁至巴县渔洞镇。 ◎1952年九月,川北、川南、川东、川西行署区合并为四川省。现在地理上的川西除了政治上的川西地区之外,还包括原西康省。 ◎1997年该地区大部分行政区域组建成今天的重庆直辖市(仅广安县、邻水县、大竹县留在四川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