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扶贫工作者与政策落实的探究
作者:潘珂 赵茹 李小沛
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 要: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走向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的道路过程中,出现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的问题,使得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在过往的扶贫工作中关注上级扶贫政策制定、扶贫对象如何界定,忽视了扶贫工作者的纽带作用,同时也应该关注政策宣传、落实和后续监督,使得精准扶贫更加“精准”化。郧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十堰市乃至湖北省的特困县,六郎乡是郧西县的特困乡镇,对研究扶贫工作者与政策宣传监督有极强代表性与可研究型,通过研究可以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源动性,发挥村委等真正扶贫工作者的扎根扶贫力量,政策落实更加到位、监督更有力。 关键词:精准扶贫、扶贫工作者、政策落 1.引言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精准扶贫中助于因地制宜贯彻实施政策的人即为扶贫工作者。扶贫工作者可分为村委、技术人员、研究调查人员以及政府中相关问题工作人员。
政策制定后经过宣传和学习,由扶贫工作者进行政策落实,政府进行监督工作。想要做到扶贫工作“精准”化,必须抓住扶贫工作者的思路,利用扶贫政策的落实。 2.扶贫工作者关注度低
调查发现,基层干部经常将国家政策和上级指示进行变通,以便化解基层的冲突。这也印证了我国多年来扶贫开发事业的经验证明,只有优秀的、强有力的扶贫队伍才能在动员、组织农民群众进行扶贫事业中展现出能量。但是目前我国基层扶贫中工作任务量大,责任重,扶贫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少,工作能力较弱难以适应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
从扶贫队伍的数量看,目前扶贫部门编制少,扶贫工作力量和机构薄弱,特别是村、镇(乡)两级缺乏专职、稳定的扶贫人员。以我们走访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六郎乡为例,辖区内20个村子,154个村民小组,乡政府专职扶贫人员仅三人。具体到各个村子内,扶贫任务主要由驻村工作队和县市的驻村干部承担,属于兼职扶贫。由于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人员阶段性调整和变动较大,影响扶贫工作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扶贫队伍的结构来看,现有的扶贫人员大多为当地的乡镇干部,学历低、年龄大、思想保守,缺乏外来年轻的高学历扶贫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职扶贫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收入不成正比。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除了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还有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深入偏远的贫困地区基层参加扶贫工作不但不会减轻自身的负担反而会加重,这就给很多年轻人加入扶贫队伍增加了很多阻碍。扶贫队伍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扶贫工作思路和方法就难以得到更新和替代,长此以往,只会让精准扶贫事业发展的更加缓慢,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扶贫工作。 3.政策落实不到位
好的政策要能够落地,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要求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考虑当地的特殊性,一定不能为了实施政策而实施政策:同时,一个政策要能够发挥好的效果,必须许要后期不断地监督,控制,修正。甚至于后期的跟进 要比前期的实施花费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
在经过赴湖北省六郎乡调研后,发现两岔河的黄姜种植是当地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项目,09年的时候,村里喊着“人均一亩姜,致富奔小康”的口号,鼓励村民进行黄姜种植。但由于前期的市场调研不足,当地黄姜市场迅速饱和,第一年的时候黄姜价格2.5一斤, 第二年价格便跌下,降至0.7一斤,而当地村委对后续的跟进,没有及时的控制规模,也没有帮助村民开拓市场以及延展产业链,直接导致黄姜收益一年不如一年,最差一年跌至0.3元一斤,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面对这一情况,村委也没有应对风险的预案以及后续的补救措施。 同样的还有康家梁的养鸡业。
与两岔河相比,康家梁有其先进之处,由于其对市场的重视,康家梁养鸡业一直有不错的销路,同时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也较为成功,这为其扩大规模提供了基础。但在我们的调查中爷爷了解到今年鸡出现了大范围的生病的现象,并且至今也查不出病因以及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只能采取全部填埋的方式防止疫情传播。
在这期间,我们采访一位老伯,他家的鸡在这次疫病中全部死亡,所有心血付之东流。政府是给了相应的15块一只鸡的补贴,但这补贴与每家每户损失相差悬殊,村民确实没办法从这么重大的打击中走出来。并且村民也多次找了村中相应的部门想要讨说法求帮忙,也一直没有结果。
在我们与书记的交流和调研中,也注意到他们在发展的初期也注意过疫情的防止,注意过卫生与消毒,但手法相对简单,在养鸡场的规模较小时起到了作用,但面对如今几千只鸡的规模,当初的做法能起到的效果便微乎其微了。
其实说到底,无论是两岔河的黄姜还是康家梁的养鸡,都是政策的后续跟进不足导致的,前者的村委形式主义,有了政绩达标后便做起了甩手掌柜;而后者是经验不足,对中间过程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风险意识不足,后续的预案也做的不够完善,算是为学费买单。无论是哪种,这种失败都大大打击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热情和对村委的信心,严重者还会引发干群矛盾,更是将精准扶贫推到了难以推进的境地。 4.因地制宜加强政策落实
一个好的政策能够切实的发挥作用,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有所改革,更要注重后续的跟进,以康家梁的养鸡业为例。现在打开了销路也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与书记交流后也发现有一些地方需要跟进。[2]在一次次大规模的改革或改制运动后,一个新的制度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全部或部分的落实了。因而在康家梁面对政策落实时定要因地制宜。
(1)聘请有关的技术人员和养鸡业有关人士担任顾问,针对规模扩大后的卫生,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改进。
(2)完善冷藏与交通,为扩大规模与销路以及市场波动时的风险应对做好准备。 (3)必须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就赔偿与补救与村民达成共识,共同承担风险获取收益。
精准扶贫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政策的制定宏观和具有普遍性,而政策的落实一定要结合实情具有特殊性,最后,必须注重后续的跟进工作,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好的政策发挥好的作用。精准扶贫是任重而道远的,唯有不断的汲取经验和不断的进步,才能走的更远走的更好。 5.加强扶贫工作者工作
面对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的形式,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并且从深层次认识到扶贫开发中任然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好时期,同时也是任重道远的时期。
(1)国家应采取措施大力培养精准扶贫的专业人才、加大对扎根基层的扶贫人员的优惠力度,吸引更多人才深入贫困地区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2)健全贫困地区县、乡镇等基层扶贫机构、合理配置扶贫专职人员,壮大精准扶贫人才队伍,增强基层扶贫工作的连续性、战斗力。着力落实干部驻村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发挥驻村干部的联系与帮扶作用。在贫困地区引入专职公务员,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升贫困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3)在扶贫任务重的村镇建立精准扶贫工作点,配备扶贫监管专干,确保专职专干,队伍稳定,权责明确,工作确有成效。在单纯依靠精准扶贫人才队伍的同时,扶持高素质的致富带头人,加大对农村能人建设的引领和投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为乡村各类能人提供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训的机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刘玉照,田青,新制度是如何落实的?——作为制度变迁新机制的“通变”[J].社会学研究,2009(4).
作者简介:潘珂(1996—),女,汉,山东潍坊人,中国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研究方向为精准扶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