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会

来源:东饰资讯网
二、家庭结构

虽然世界上的家庭有着许多同样的功能,表现了许多相同的不平等关系,但是,不同社会、甚至不同群体的家庭结构却有着显著的差别。由于家庭结构是前现代社会中如此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它一直是社会人类学关注的焦点。不过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也存在着广泛的差异。

1、亲属与家庭

虽然家庭和亲属网络(family and kinship network)在英语中通常都被称做“家庭”(families),但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在两者之间还是做了重要的区分。亲属(kinship),是指一些有着共同的祖先或血缘的人,或是有姻亲关系或养育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网络。亲属可以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姑姨叔舅、祖父母、姑舅祖父母、叔伯祖父母、堂(表)兄弟姐妹、远房堂(表)兄弟姐妹等。亲属网络中的确切成员关系是由特定的文化规范决定的。某些社会的亲属关系比其他社会所包括的范围要更广一些。

亲属并不总生活在一起,以群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但是,他们确实承认彼此之间拥有相互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美国,亲属可能在感恩节或圣诞节聚在一起,或是一起参加婚礼、葬礼,也可能大家一生只聚会过一次。

由于家庭具有如此多样的形式,因此往往很难给家庭下一个定义。家庭(family)是亲属关系中(或类亲属关系中)相对较小的户内群体,是一个相互合作而发挥功能的单位。在美国,家庭通常是一个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小群体。然而,在许多社会里,家庭包括了三代或三代以上的亲属。例如,在有的家庭中,几个兄弟及其妻子、所有的儿子儿媳妇、未出嫁的女儿、孙子等都生活在一起,或住得很近。大家共同提供食物、维持家计、照顾小孩和老人。如果这些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单元发挥作用,社会学家就把他们看作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可是,如果他们只是住得很近,但并不共享资源,那他们就是不同家庭的成员,不过仍属于一个亲属群体。

在人的一生中,大部分人都属于两种不同的家庭。他们出生、并进行大部分社会的家庭是出身家庭(family of orientation);通过结婚生子建立起来的家庭是生育家庭(family of procreation)。不同的社会在两种家庭的文化上侧重不同。例如,在普韦布洛印第安人中,出身家庭具有特殊意义,而生育家庭则是一种较随便的组合。一对普韦布洛印第安男女结婚后,女方仍往在她母亲家里,男方搬来一起住。如果夫妇不和离婚,那丈夫搬回他母亲家里住则毫不奇怪。甚至夫妇婚后在庆祝和收获的季节里还要分开;妻子待在她的出身家庭里,丈夫也暂时回到自己的出身家庭。对双方来说,出身家庭始终是最重要的家庭。

美国人把出身家庭和生育家庭都看作是“家庭”,但是典型地说,我们主要还是忠于生育家庭。例如,现代美国家庭中丈夫和妻子很少在假期分开而各自返回他(她)们的出身家庭去。

2、核心家庭与扩展家庭

虽然理想的美国家庭是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由一对夫妇和子女两代人所组成的家庭,通常不和别的亲属住在一起),但这种家庭的变异也很普遍。死亡和离婚使许多家庭只剩下父亲或母亲;一位祖父(母)可能和这一家住在一起;由于经济原因可能使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子女仍往在出身家庭里;也可能未出嫁的女儿已生了个孩子,等等。如果一个家庭包括了三代及三代以上的成员,就叫作扩展家庭(extended family)。因为典型的核心家庭主要强调夫妻关系,所以它又叫作夫妇家庭(conjugal family)。如果一个家庭(通常是扩展家庭)

主要强调与不同亲戚的“血缘纽带”,那它又可以叫作血亲家庭(consanguine family)。

“完整”的核心家庭在美国中上层阶级中最典型。单亲家庭虽然在各个阶级都存在,但在下层阶级中更为普遍。单亲家庭通常是由于离婚、分居、未婚生育或丈夫失业造成的。主要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扩展家庭也同样在下层社会中更普遍。

大多数中产阶级的核心家庭都能雇得起人照看小孩、帮他们迁往新居、照顾病人等。有急用的时候他们还能从银行贷到款,也买得起新车。这样看来,就没什么经济理由让中产产家庭非扩展不可了。

购买许多这样的产品或服务对于贫穷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奢侈。这样的家庭通常必须依靠家庭成员和亲戚来提供他们买不起的产品和服务。妹妹来照看小孩;祖母来照顾生病的父亲或母亲;哥哥借给妹妹50美元,下次发薪的时候再还;如果需要的话,表哥还要带孩子去看牙;搬家那天家里所有能动的人都要帮一把手„„没有这种相互帮助的网络,低收入的家庭就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无法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家庭成员越多,每个人就越有可能得到帮助(斯托克,1974;哈里斯,1989)。这样,对于穷人来说,大家庭、扩展家庭和关系密切的亲属群体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好处——事实上,是一种必需。

全球家庭发展趋势

全世界的家庭结构正在逐渐朝核心家庭的方向发展。所谓全球家庭发展趋势的这种转变,是从英国开始的(古德,1963)。在前工业社会的英国农村(那个时期大部分欧洲地区扩展家庭仍很普遍),三代或更多代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已经是极少数了(古迪,1983;拉斯莱特,1972;拉斯莱特和沃尔,1977)。

今天,这种朝核心家庭方向发展的趋势看来是与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全世界的社会现代化密切相关的(哈里斯,1983;穆尔,1979;克尔等,1964)。当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时,典型的情况是,年轻的家庭成员离开土地和乡村,搬到城市去,在那里找到工作,这常常削弱了他们与留在乡村的家人的联系。一旦到了城里,家庭就会为了求职或别的原因(如好的居住条件、退休、更适宜的气候等)不断地搬迁(明茨和凯洛格,1988;滕斯特朗,1973)。因此,农业家庭很可能是扩展家庭,与一块土地紧密联系,而工业家庭则是核心家庭,有更大的流动性。

扩展家庭的减少就是这样由于工作性质的改变促成的。与在工业社会中的穷人一样,农业社会的扩展家庭提供了一种经济上的实惠。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做一些生产性的工作。儿童、老人、残疾人,虽不能与健康成人干同样的活,但每个人都能为整个家庭单元的经济福利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工业社会,儿童、老人、残疾人更多地是经济上的消费者,他们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被雇用(如劳动力短缺时期)。因此他们几乎不为家庭单元贡献什么,却和有贡献的人一样消费。可见,在工业社会扩展家庭可能是一种负担而不是实惠。

伴随扩展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个人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流动性。在扩展家庭里,个人的需求通常从属于大家庭的需求。例如,很难找到有什么个人隐私。

但是,核心家庭也有弊端。虽然个人从很多责任、义务中解放出来,但是同样地,别的家庭成员也不再对他负有责任义务了。由于现在家庭单位更小了,所以感情和经济支持也就更有限了,每个人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情、陪伴、帮助的家庭成员也就更少了。结果就可能导致个人的社会孤独感增加(扎雷斯基,1976;波普诺,1988)。

3、家庭中的权威 综观西方历史,家庭权威一直由男性执掌。父权家庭(patriarchal family)是大部分权威由最年长的男性拥有的一种家庭结构。这位男性家长可能是扩展家庭中的祖父或叔父,或是核心家庭中的父亲。他在家庭各种事务中做最后裁决——如家庭住在哪里、如何消耗各种用品、孩子与谁结婚等等。在父权家庭中,妇女通常有她们自己的权力范围,主要是家务和孩子,但是即使是这些领域最终的主意还是由男人来拿。例如,日常厨下工作都由妇女来做,但主要的采购(如一只新炉子)却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

相反,母权家庭(matriarchal family)则是大部分权威掌握在最年长的女性手中的一种家庭结构。一些社会科学家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早的时期,母权家庭是主要的家庭形式。这种观点主要是在19世纪产生的(恩格斯,1884,1977;巴霍弗,1861,1967)。但多数现代学者并不同意这个观点(哈里斯,1989;韦伯斯特,1975;班伯格,1974;韦斯特马克,1894,1901)。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妇女曾同样拥有过现在男人所具有的对家庭乃至社会的权威。

在父系社会里,个别家庭也可能由于没有男性而由妇女领导。一位妇女成为家庭的核心和最重要的成员,这种家庭叫母主家庭(matrifocal family)。这种情况发生在没有男性的时候,例如由于战争、外出工作等,或是当存在高离婚率、非婚生育等的时候,后者在现代社会更为普遍。然而,许多这种家庭只是形式上的母主家庭,同居的男友或是前夫、不在家的丈夫等实际上还行使着相当的权力。

虽然大部分美国家庭仍倾向于是父权家庭,但一种新的模式已经在现代社会出现了:平权家庭(egalitarian family)(扬和威尔莫特,1974;马尔毛德,1984)。这样的家庭里丈夫和妻子在权力和特权上大致平等。就像家庭的其他发展趋势一样,平权家庭的增多也与工业化相联系。在现代社会里,每个工作日男人通常离开家8至12小时,这必须削弱了他们的权力。由于妻子也成为劳动力大军中不断增多的成员,所以她们在经济上对丈夫的依赖减少了,这提高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正是由于这些变化,越来越多的丈夫和妻子开始平等拥有家庭权力。

然而,即使在相对平权的家庭里,许多重要的决定还是由丈夫作出的。例如,丈夫的职业往往决定了家庭在哪生活,怎么生活。只有极少数家庭的搬迁是由于妻子变换工作或妻子在另一城市有了更好的工作。许多双职工今天已成为“通勤夫妇”(commuter couples),他们在不同的城市里工作,周末在其中一方的住处度过(泰勒和克恩斯伯里,1988)。

4、婚姻居所

在不同社会中,家庭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婚姻居所——即夫妻结婚后居住的地方。在某些社会中,从夫居(patrilocal residence)是其习惯。婚后夫妇俩住在丈夫父母的家里或与他们居住在同一个社区。这种文化中,儿子带新娘住父母家或与父母住得很近,女儿婚后搬到丈夫家住。而在从妻居(matrilocal residence)的社会里一切都要反过来。婚后夫妇住在妻子的父母家或同一个社区中。女儿一直住父母家,儿子搬去与妻子和她的父母住。例如,美国西南部的普韦布洛和纳瓦霍印第安人从夫居,而东北部的易洛奎和休伦部落则是从妻居。

虽然许多美国人要么从夫居,要么从妻居,但是多数新婚夫妇还是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新家,特别是那些第一代、第二代移民。婚后夫妇俩不与任一方父母

或亲戚住在一起的方式叫单居制(neolocal residence)。这使得夫妇俩有了更多的隐私、流动性和个人认同感,但是也更有可能使得这个家与整个亲属网络割裂开来。

5、世系与继承

亲属和血缘关系世代相传的方式就是世系(descent)。世系相传和财产继承有三种方式。父系继嗣(patrilineal descent),即家庭中父亲这一边的叫作亲属。在父系体系中,男性沿男性一边继承财产;女性通常不允许继承。而终系继嗣(matrilineal descent),是指家庭中母亲这一边的叫做亲属;世系沿女性一边传承,财产也是由母亲留给女儿。还有一种是双系继嗣(bilateral descent)——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是这种体系——孩子们的亲戚与父母两边家庭相关联,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有继承权。

家庭社会学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构成。”在家庭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也会对每个家庭成员发生影响。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人生的尊基石。家庭是儿童身心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家庭结构是家庭的构成,但是这种构成不是指家庭的经济、职业、文化的构成,而是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关系形成的联系和联系模式。”家庭结构是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统一体,既包括代际结构,也包括人口结构,并且是二者组合起来的统一形式。 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也包括只有夫妻二人的家庭。”“主干家庭是指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代同堂的家庭。”这种类型的家庭由两代以上夫妻所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如父母和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对以上夫妻的家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