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专题,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单元重点: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点: 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单元难点: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一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诗海拾贝 活动一:搜集诗歌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预设教法、学小组合作,搜集信息,写研究报告。 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本组课文的资料。 教学内容 一、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教师活动 预设目标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激发学生学习吟咏大自然6首诗。 本课的兴趣。 美好风光。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1)什么是古代诗了解由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歌到近代诗歌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的演变。 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 赋→汉乐府→魏晋南 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学习分类方法。
1、小组讨论。 三、在此基础上2、得出结果。 确定搜集诗歌3、组内分工,形成书的方法和形式。 面。 第二课时 课题: 了解收集诗的方法。 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 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预设教法、学自主合作,课堂交流。 法: 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了解电脑的相关知识。 教师活动 预设目标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归纳:1、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春天的诗…… 2、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3、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4、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5、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6、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7、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生成 与反思 1、自由朗读这6学会分首诗歌。 类。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二、巩固提升,师生交流:每一小运用知识。 组选一代表汇报 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三、欣赏诗歌。。 、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2、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 第三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享受美好诗歌的熏陶和感染。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 活动四:欣赏《天净沙·秋思》 知识与技能: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天净沙·秋思》。 (2)了解元曲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曲,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曲,总结赏析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学会赏析曲的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预设教法、学1、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开展讨论,提高认识,正确利用媒体。 法: 2、小组讨论,课堂交流。 教学准备: 作者资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学生活动 交流作者资料。 生成 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1、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马
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2、揭示课题、简介作者及元曲。 二、朗读本曲。 1、指导学生朗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下面就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琅琅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三、感受意境。 请同学们再散读一 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 从画面中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艺术手1、简约与深细相结合。 法。 2、动景与静景相结合。 3、景色与情思相结合。 资料的能力。 感受到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1、划出节 奏。 2、学生散读。 3、个别学生朗读。 想象诗境。 读、说感受。 领略艺总结艺术手术手法。 法。
五、总结赏析方1、从语言入手,再现法。 画面。 2、从画面感受意境。 3、结合作者背景从意境中体会情感。 六、拓展练习。 1、用总结出的赏析诗 歌的方法赏析《天净沙 秋》 2、对比练习。 第四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领略欣总结欣赏方赏方法。 法。 学以致赏析诗歌的 用,举一方法用到《西反三。 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与诗同行 活动一:自己动手写诗 学写童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学写童诗。 预设教法、学自主、合作、探究。 法: 教学准备: 熟读《太阳的话》、《白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目标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拉近与文本之 近段时间以间的距离。 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谈收获。 生成 与反思
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太阳的话》、《白桦》。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将下面的诗歌让学生欣赏。 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领略写实的方学生汇报:写法。 诗并不是那么 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拓宽学生思路。 四、动笔实践。。 四、你喜欢哪 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小组、全班小组内互相交交流。 流,再派代表 汇报。 敢于用诗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1、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 独立写诗。 取长补短。 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第五、六课时 课题 阅读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预设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阅读主题。 二、明确读书要求。 三、读书交流品读感悟。 四、写好读书笔记。 ——“轻叩诗歌的大门” 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1、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法:圈、点、画、写感受相结合。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准备生活中伴有启示的文章。 教师活动 预设目学生活生成与反标 动 思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激发学学生拿 名著之旅”,只要发挥我们的这双慧生爱读出文眼,用心却感受,一定会有更大的此类文章。 收获。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文章拿章的兴 出来。 趣。 1、读书姿势:坐姿、端书姿势要正学生能学生按 确。 正确姿要求读2、默读,并把有感悟的词、句、段势读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记,把感悟书。 写在旁边。 3、不能长篇大论地读,要细读,字数跟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读一些,能力弱的可以少读一些,至少一篇文章。 4、师生自主阅读时间是30分钟。 1、交流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使学生学生抓 听、补充、评价。 受到心词句谈2、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灵的熏感受,3、教师小结。 陶。 悟道理。 1、写字姿势要正确。 丰富学学生写 2、字迹工整、页面干净、概括精炼、生的积读书笔摘抄丰富。 累。 记。 3、感悟深刻。 第七课时 课题 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目标: 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点、难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的方法。
点: 预设教法、学互动与合作。 法: 教学准备: 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预设目标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谈话导同学们,本次综拉近与文本之回想有意义的 入。 合性学习活动间的距离。 活动。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 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 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二、回想活动回忆本次活动检测对搜集的1、从材料中自 过程。 的全过程,想想资料的处理情选一篇感兴趣本次开展了哪况。 的读一读。看一些活动,哪些活 看进行了哪些动自己收获比内容,是怎样安较大,然后用排,结果怎样? 5~8分钟的时2、独立写诗。 间写一写。 三、集体讨论就象大家写的会写、修改活动1、学习了解撰 修改、赏析。 一样,这次活动总结。 写的活动总结我们有了不少基本要求。 的收获,同学们2、学习写的活在活动过程中动总结一般格还记录了点滴式。 体会,赶紧在小3、小组成员讨组内与同学交论,由一个同学
流交流。 执笔,然后集体讨论修改。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