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由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构成。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zhuó) 徘徊(huái) 酝酿(niàng) 应和(hè) B.贮蓄(chǔ) 棱镜(léng) 秕谷(bǐ) 嫩叶(lèn) C.粗犷(guǎng) 澄清(chéng) 确凿(záo) 桑椹(shèn) D.吝啬(lìn) 莅临(lì) 黄晕(yùn) 盔甲(kuī)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祷告 嘹亮咄咄逼人 烂漫 B. 分岐捶打 花枝召展 遮蔽 C.朗润 烘托翻来覆去 屋檐 D.诀别 渊博两全其美感慨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成熟的麦穗在阳光下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忙碌的蜜蜂在田野里采集花粉,那是在教我们 ;柔弱的水珠在四季轮回中滴穿顽石,那是在教我们。 A.谦虚 勤劳 坚韧 B.谦让 勤劳 坚强 C.谦让 勤俭 坚韧 D.谦虚 勤俭 坚强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B.一些西方政客对香港事务指指点点、品头论足,不遗余力地给港独分子撑腰打....气,美化他们的无耻行为。
C.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
D.军运会是今年国际体坛的重头戏,参赛选手对本届军运会非常期待,跃跃欲试。 ....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B.“你瞧,多美啊,” 她低声喃喃地说,“可惜碎了。”
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D.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儿。
七年级语文
第 1 页 共 6 页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7、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④跌落岩缝汇聚成“丁冬”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共9分,每小题3分)
罗伦,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②,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大祥:古代父、母丧后一周年(第十三个月)举行的祭礼叫“小祥”,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举行的祭礼叫“大祥”。②殣(jǐn):饿死。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岁尝随母入园 尝:曾经B. 及为诸生 及:等到 ..C.逾大祥 逾:超过 D. 或遗之衣 或:有时 ..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B. 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C.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D.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七年级语文
第 2 页 共 6 页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伦文明守礼,五岁的时候曾经和母亲一起到园子里去,看到果子落下来,众
人争着去拿,只有他一个人不去争抢。
B.罗伦重孝守道,父母去世后,他过了两年才吃盐酪。
C.罗伦慷慨仁厚,在路上看见有人饿死,马上脱下别人送给自己的衣服盖在尸首
上面。
D.因为罗伦学识渊博,所以虽然他著书立说的金牛山偏僻,可周围向他学习的人
仍然很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三、(10分)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12、课内诗文默写。(2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
13、课外古诗词阅读。(4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诗歌的第1、2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送别情境?(2分)
②“风笛”和“离亭”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8分)
那个蠢女孩是我
①常有个人在记忆深处躲躲闪闪,待我细想时,那个身影已走远。有一天月
七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 6 页
光格外皎洁,月光下我终于记起那个曾经很蠢很蠢的女孩儿,那个蠢女孩儿是我。
②起初我并不蠢。记得七岁上学时教室很大,稀稀落落地坐着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七位。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领着同学们在课前唱歌的文艺委员。后来慧眼识珠,发现我嗓门儿挺大人又挺大方,便委任了我。
③老师们都很愿意做我们的班主任,理由极简单:学生少,操心事少;女生少,操心事更少。所有的班主任也都说我们班女生最友好,总是和和气气的。她们却忘了,女孩子天生会掩饰。其实,文艺委员与学习委员之间很格格不入呢。
④我不知道嫉妒心是何时潜入体内并随着身体一天天长大的,反正我开始嫉妒琴,正像琴一直嫉妒我——我们的成绩太相近了,每次读完考试分数,老师如果表扬女生常常表扬我们俩或者我们中的一位。势均力敌就有了敌意,有了敌意的琴先拉帮结伙,她拉着那五个女生课间高高兴兴地玩儿,放学亲亲热热地走。当我形单影只地待在操场或闷头回家时,恨琴恨得咬牙切齿。
⑤有一天傍晚,我和高年级同学玩跳格子。跳到天黑才想起书包,书包早被锁在教室了。急得团团转时发现教室玻璃刚好坏了一块儿,于是我拨开闩就跳了进去。
⑥拿了书包正要出来,我忽然想到琴,偷着锁门说不定就是她干的,那天她值日。我拿不出书包做不成作业自然要挨老师训,她早就盼着这天呢。旧恨新仇忍无可忍,我想报仇了。一回身看见讲台上有截粉笔头儿,还是给她起个绰号“骂”她一下吧。少年时代起的绰号往往并无道理,想了半天胡乱起了一个。借着教室里最后一点儿微亮写在琴的书桌里。写完了就报了仇,跳出教室就把这事丢在脑后了。
⑦第二天早自习一进门,琴正骂人,看见我音量提高了一倍。我才知道我的报复手段不仅偷偷摸摸不那么光明正大,而且惹了麻烦。最麻烦的不是在学校,琴知道老师要来了便早早住口;最麻烦的是路上,琴用她的骂声对我实行围追堵截,我像灰溜溜的小老鼠,琴成了打鼠英雄。
⑧琴很能骂人,指桑骂槐、破口大骂全会。在她的骂声中,我来不及想自己的愚蠢,原有的嫉妒却变成了完完全全的恨。
⑨五年级时新来了两位女生,其中就有我的表姐,为了考入市重点特地从林区转来重读。加入了新成员,“半边天”不但没多云转晴,反而阴云密布了。表姐的成绩开始遥遥领先,琴很不服气,私下里便说她是重读生。话被传过来,表姐便立场坚定了,女生阵营里从此有了两个帮派,没有战争也虎视眈眈。
⑩我们常在一起挖空心思贬低对方,以示敌弱我强。有一天发现琴“长着满脸横丝肉,一看就不像好东西”,令我们狠狠开心了一阵子,尤其是那常常形容坏人的“横丝肉”替我出了许多怨气。
⑪我们,包括琴,都以为自己很聪明,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发布考中学成绩时大家都傻了,老师认为最有希望的几个甚至表姐,都没有考入那所向往已久的重点中学。
⑫也许是因为那次惨败,琴比我们先长大了。有一天陪妈妈逛街,远远看到琴,我早早扭过头去,听见琴问:“大娘上街呀?”
⑬妈妈说:“嗯。琴你有工夫到我家里玩儿吧。” ⑭“哎。” ⑮我那时混沌未开,等琴走远就问:“妈你理她干吗?你不知道我俩不好吗?”妈妈瞪我一眼:“这孩子到底是大两岁懂事了,人家想和好。”
七年级语文
第 4 页 共 6 页
⑯“我才不和她和好呢。” ⑰虽然妈妈开导了半天,我却忘不了琴的那恶骂,几次碰到她探询的目光都以冷眼拒绝了。
⑱多年以后我才慢慢聪明过来:无论在哪儿,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对手。我们太习惯于把对手列为敌人,太习惯于嫉妒甚至诽谤,可是,一个人的真正长大却是从真诚地欣赏对手开始的。
14、如何理解文章开头“常有个人在记忆深处躲躲闪闪,待我细想时,那个身影
已走远”的意思,并说说这样开头的好处。(4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我”做的几件“蠢”事。(6分)
16、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琴用她的骂声对我实行围追堵截,我像灰溜溜的小老鼠,琴成了打鼠英雄。
17、 通过阅读“我”的成长经历,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
五、名著阅读(6分) 父亲的病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 ……
(节选自《朝花夕拾》)
18.文中S城的名医是如何给城外人家的闺女治病的?效果如何?(4分)
19. 仔细品味“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一句,结合上述名医的故事,你知道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了吗?简述之。(2分)
七年级语文
第 5 页 共 6 页
六、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6分)
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盛大开幕。来自109个国家的运动员们齐聚江城,在沿长江主轴分布的35个场馆内,共享盛事。你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与军运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军运会期间为外地朋友当义务导游,请完成以下任务。
20、有嘉宾对武汉的美食很感兴趣,尤其是早餐,不仅叫法别具特色,而且品种还特别丰富。请你带他们去“户部巷”体验一下武汉的早餐文化,你向外地朋友这样介绍:(3分)
21、有嘉宾对武汉的美景很感兴趣,特别想领略“大江大湖大武汉”的美丽,请你为他介绍武汉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各一处。(200字以内)(3分)
七、作文(50分)
22、请以“笑了”(如爸爸、妈妈、奶奶、老师、同学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七年级语文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