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尸斑发展到指压不褪色,改变体位也不能消失时为:( ) A、浸润期 B、坠积期 C、扩散期 D、红斑期 2、联苯胺试验结果是阳性,说明:( )
A、肯定是血 B、肯定是人血 C、可能是血 D、无实际意义 3、毒物进入体内的所有途径中,发生作用最快的是:( )
A、吸入、注射 B、吸入、口服 C、注射、口服 D、粘膜吸收 、口服
4、有一女性,指控某男为其子的生父,某男断然否定,查其“ABO”和“MN”系其母(A、MN)、其子(O、N)、某男(B、MN),请问其子与某男的关系:( )
A、肯定是父子 B、可能是父子 C、肯定不是父子 D、无法判断 5、从水中打捞出来的尸体,“溺死肺”特征的出现有助于判断:( )
A、自溺与他溺 B、死者落水地点 C、尸体上损的的程度 D、生前入水和死后抛尸 6、认定挫裂创的最典型特征为:( )
A、伴有大量出血 B、创缘欠规整 C、创角不锐利 D、创腔有组织间桥 7、抗人血红蛋白沉淀素血清沉淀试验属于下列哪一项试验?( ) A、血型的测定 B、种属试验 C、预备试验 D、确证试验 8、认定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重要依据是:( ) A、尸斑 B、超生反应 C、生活反应 D、生理反应 9、下列哪一项对生前烧死的认定最有意义:( )
A、“斗拳样”姿势 B、皮肤裂创 C、呼吸道内有烟灰碳沫及烧伤 D、皮肤大面积炭化
10、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
A、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B、高血压病 C、小叶性肺炎 D、冠心病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钝器所致损伤可表现为:( )
A、贯通性伤创 B、表皮剥脱 C、挫伤 D、中 空性皮下出血 E、骨折 2、对于近距离射击的射入口,下列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有烟晕及火药颗粒 B、手枪50cm以内 C、步枪100cm以内 D、枪口印痕 E、创口边缘外翻
3、某现场,发现一具女尸,其尸斑颜色新鲜,分析死因可能为:( )
A、氰化物中毒 B、磷化锌中毒 C、一氧化碳中毒 D、冻死 E、亚硝酸盐中毒 4、水中打捞出来的尸体,认定生前溺死有意义的是:( ) A、指甲缝里有泥沙 B、呼吸道内有溺液 C、鸡皮样改变 D、内脏有硅藻 E、浮尸
5、机械性损伤按损伤程度可分为:( )
A、致命伤 B、内脏破裂 C、挫裂创 D、重伤 E、非致命伤 6、属于法医学物证的有:( )
A、血痕 B、精斑 C、毛发 D、笔迹 E、唾液 7、机械性窒息的一般征象是:( )
A、颜面青紫 B、睑结膜下点状出血 C、“塔雕式”斑 D、颜面苍白 E、尸斑出现晚且色淡 8、早期尸体现象包括有:( )
A、肌肉松弛 B、自溶 C、腐败 D、尸斑 E、木乃伊 9、缢沟的典型特征为:( )
A、环形闭琐 B、斜行向上 C、深浅均匀 D、提空现象 E、水平环绕 10、生活反应的主要表现有:( )
A、出血 B、肿胀 C、骨折 D、凝血块 E、擦伤
三、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血痕的检验顺序依次为肉眼观察, , , 及血型检验五个步骤。 2、尸体上的损伤有无生活反应是鉴别 和 的主要依据。
3、近距离或接触射击时,射入口周边除挫伤轮和擦拭外,还含有 和 。 4、《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发表于 年。 5、法医学检验的基本内容有现场勘验、 、 、 和 。 6、脑死亡是指 机能 的丧失。 四、判断分析正确(每题3分,计15分)
1、凡猝死者,均有明显诱因,而且诱因在死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 2、对人体毒物中毒的检测,不仅要定性,而且要定量。( )
3、进入濒死期阶段,由于人体细胞组织已经发生坏死,再作器官移植已不适宜。( )
4、腐败属于毁坏型晚期尸体现象,一旦发生,再作尸检已无意义,因此,法医有权拒绝腐败尸体的检验。(5、皮革样化是生前伤的指征。( ) 五、概念比较: 1、毒物和药物
2、临体死亡期与生物学死亡期 六、简述题
1、在命案中如何进行死亡时间的推断?
2、对于火场中的尸体如何鉴别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 七、论述题
如何审查和运用法医学鉴定结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
1~5 ACABD 6~10 DBCCD
) 二、多项
1~5 CDE AD ACD ABD ADE 6~10 BCE BC BD BD AD 三、填空
1、预试验 确证试验 种属试验 2、生前伤 死后伤 3、烟灰 弹药颗粒 4、宋慈 公元1247
5、尸体解剖 活体检验 物证检验 文证审查 6、全脑 不可逆 四、判断
1、× 有的无诱因,病因起决定作用 2、√
3、× 器官可作移植供体
4、× 还有可检的条件,如毛发、骨骼、牙齿等不易腐败 5、× 也是死后局部干燥现象 五、概念比较
1、毒物与非毒物没有绝对界限,毒物量是关键。
2、是死亡的两个过程,前者是“个体”的死亡,后者是“分子、细胞”死亡。 六、简述
1、答:综合进行,如尸体现象,胃内容物消化和排空现象,超生反应,蝇虫发育史,现场勘查情况等。
2、答:1)尸表I、II度烧伤;2)呼吸道内烟灰、炭末;3)呼吸道灼伤;4)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5)消化道内烟灰、炭末;6)没有其他暴力致死征象。上述六点,前五点焚死无,最后一点焚死有。 七、论述
答:(一)审查:1、鉴定主体;2、鉴定客体;3、检验方法和课程;4、鉴定结论本身;5、结论的合理性。(二)运用:1、弄清不同类型的结论的证据价值;2、明确法医学鉴定解决;3、正确处理鉴定结论与侦查调查结果的矛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